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在1981年2期载有张广麒同志浅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文,认为后世对《金匮·痰饮病篇》的这一治疗准则立意“未窥其全”;其治法亦“未能探其详尽”。从而在全面阐述这一治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下新的论点:(一)、《金匮》所称痰饮,非专指饮病,实为痰与饮二者。张文说:“仲景所创痰饮病是以病因来命名的,是痰饮互结为一病因,以饮为重,以  相似文献   

2.
该文归纳和讨论了仲景对痰饮、水气和湿病的辨证论治特点,提出仲景的辨证包括按部位或五脏分型,或以方统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仲景针对痰饮、水气和湿病的病性、病位和病势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先治新病,病当在后”等治疗原则。文章在阐释痰饮、水气和湿病的病名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统计所使用的方剂和药物的基础上,还对《金匮》痰饮、水气和湿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仲景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提倡异病同治,强调因势利导,注重使用温药和开创利水新法等特点,从而拓宽了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痰饮,是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输布失司形成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病治篇》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成为后世医家治疗痰饮病的总则。本篇通过分析痰饮病机,阐述“温药和之”经义的精髓,梳理出了痰饮病治疗思路,概括为“温阳助运,扶正培元”“温化宣通,疏调气机”“燮理阴阳,和之平衡”三方面,以期为现代临床痰饮病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语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纵观该篇所述可见:痰饮病有上下内外之分,具体治法又有发汗、攻下、利小便之别。但是,健脾温肾以逐痰饮外出乃为痰饮治本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正是这一大法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5.
辨痰饮一证,一方面根据饮邪停聚的部位区分不同的证候,另一方面则应明确虚实性质。一般而言,痰饮为病多虚实相兼,可据其病之新久、邪之盛衰、正气强弱,权衡虚实之偏胜,确立相应的攻补治则。1 虚证当以温药和之 温运之法,是仲景首创治痰饮的大法,亦是治疗痰饮的正法。此法主方有二:1.1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云:“心下有痰饮,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中,痰饮病的治疗总则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笔者认为,"和"字发音应为hè,即扶正与祛邪、治本之药与温药一唱一和,或可帮助学生理清痰饮病用方遣药的思路,并把握痰饮病证全程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7.
运用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疗痰饮病的体会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医院侯清山关键词痰饮病,中医,中草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仲景治痰饮的基本法则,他把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具体体现了这一大法。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这三味药均性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和推广仲景治疗痰饮病的法则。方法 对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类、释疑等整理,寻找其共性和个性,研究其辨证思路。结果 治疗痰饮病的“温”“和”法则 ,是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温”要不刚不燥,“和”有标本缓急、因人而宜等含义。结论 掌握了“温”“和”的治疗原则,就能有效地治疗痰饮病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治疗"微饮"的[方法],揭示仲景治疗痰饮病的原则与思想。[方法]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17条条文为例,结合经典著作及仲景在本书中的论述,阐述该条文的文义,并综合分析其背后揭示的思想。[结果]本条条文意义不止于列出治疗微饮的处方,也透过治疗微饮的[方法],体现治疗痰饮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是以恢复人体正常水液运化功能为务,反映了仲景治病以人为本的思想。[结论]《金匮》条文精简,往往意在言外,若能在结合经典和仲景论著的前提下对条文进行深入研究,则能对中医诊治思想有更深刻认识,必有助提升临床辨治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痰饮,早在《内经》中已有“水饮”、“积饮”、“溢饮”之谓,但以之为病名,乃起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并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专论。仲景按其饮在不同部位而出现的各种不同主症分为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  相似文献   

11.
痰饮,古作淡饮,即今之饮证,其致病范围十分广泛。自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以来,时至今日,无数的临床实践仍不断地证明着  相似文献   

12.
《金匮·痰饮咳嗽病篇》第 1 5条原文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历代医家对此条原意的阐述 ,有的认为是针对四饮消除后所用调理善后的大法 ,有的认为是在运用发汗、利尿、逐饮法的基础上佐以温药宣通阳气 ,亦有认为此条不属痰饮病的正治法者 ,但多数学者认为是治痰饮总的原则或治疗大法。各种版本的《金匮要略》教材及多种参考书、习题集也都作为痰饮病治则加以论述 ,例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 (第 5版 )解释为 :“‘和之’指温之不可太过 ,应以调和为原则 ,实为治本之法。”《金匮要略选读》(第 6版 )解释为 :“温药和之…  相似文献   

13.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提出的治疗痰饮的治则,要完整全面的理解这句条文,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治则进行分解剖析,并结合临床上痰饮的致病、治疗特点进行把握.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句治疗痰饮的经典法则进行了分析学习,并以针灸治疗痰饮的临床病例进行了深刻论证.  相似文献   

14.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是痰饮的治疗总则,但后世又有清热化痰等治法,是否矛盾?如果能明确《金匮要略》“痰饮”概念的实质,解答这个疑惑就易如反掌。仔细推敲可发现《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论述的内容不是“痰证”,而是“饮证”。历代《金匮要略》注家中,有的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未能达成共识。许多著作仍然将二者相混而谈,这种误解陈陈相因,造成了今天的疑惑。因此,对《金匮要略》的“痰饮”概念进行辨析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朱玲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PCOS肾脾阳虚、痰饮内停的病机特点与痰饮的病机本质同理,按其发病部位,可称之为“胞饮”;在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金匮要略》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简称肾苓汤)温阳化饮,化痰祛湿,调经助孕,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笔者通过对经文的学习,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就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进行相关阐述,不妥之处,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辨治痰饮,善抓主症,临床辨证精确,其在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大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饮治脾、外饮治肾、开太阳等治法,并注重因时制宜,辨体调养。探究叶天士对张仲景痰饮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中医理论,而且能够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扶正固本论痰饮解放军第四医院段均才论治痰饮,有法可循。《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和之是治痰饮的大法。温可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和则要求温之不可太过,应以调和为原则。祛痰逐饮非一日之功。临证首先要察正、邪盛衰的虚实变化,以防...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中35~40条原文可以看作是仲景治疗痰饮病的一份医案,翔实地记载了张仲景运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后,对其出现多种变证的处理方法,充分反映了仲景辨证施治、证变法变、药随证转的治疗灵活性。从中能够提炼出小青龙汤的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对痰饮虚寒和夹热的不同,饮逆与冲气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为多,但在临床如屡用重镇潜阳法、久服苦寒泻火之品亦易出现阳虚证。王中男教授认为,运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符合仲景提出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理论。并强调在运用温阳法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的舌脉变化和自觉症状的改变,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次之。如发现有伤阴内热的征象而血压未降者,应立即停用温阳法,可改为滋阴益气法继续治疗,防止耗伤阴精,而致虚阳上浮等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