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炮口冲击波超压无线存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炮口冲击波对相关操作人员及设备造成的损伤和破坏程度,将存储测试技术应用到炮口冲击波测试中,并结合无线传输技术,使得测试主控制台可以在一定距离外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对测试系统进行的激波管动态校准,符合国军标对炮口冲击波超压测试的基本要求。测试装置在无线触发状态和多次重触发状态进行了测试试验,均成功获取到炮口冲击波超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炮口冲击波无线存储测试系统能有效工作,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基于FPGA和无线通信的炮口冲击波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炮口冲击波超压测试现场环境比较恶劣,为了提高存储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给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无线通信的炮口冲击波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测试系统的激波管动态校准结果表明,系统符合国军标对炮口冲击波超压测试的基本要求。该系统在多次靶场实爆试验中进行了测试试验,都成功捕获到炮口冲击波超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炮口冲击波测试系统具有体积小,微功耗,灵活性高,测试效率高等优点,在炮口冲击波测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柯欣  舒坚  任雍  孙利民 《计算机科学》2007,34(1):120-122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实际传感器节点建立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技术和测试平台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对搭建测试平台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量化评估节点度网络的状态信息、监视控制节点网络行为、反映大规模网络应用环境,以度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和讨论。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的实际设计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LoadRunner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节点和簇节点作为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节点,需要向后台系统发送大量的数据.首次将LodRunner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开发过程,对传感器节点与后台系统的通信进行仿真,并提出了运用LoadRunner进行测试和仿真的工作流程.有效地对后台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节约了硬件系统的研发成本,缩短了项目工期.  相似文献   

6.
冲击波超压测试是衡量武器弹药毁伤性能的重要参数.设计了一种由探测单元、控制单元、触发单元构成的地面场智能化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微功耗、抗冲击、抗电磁干扰等特点,通过激波管动态校准后应用于自由场实爆试验,并能成功记录关键信号,将实测数据与经验公式所得数据对比分析,证明了该系统的设计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焦楠  龙吟  王霄  冯仁剑 《测控技术》2010,29(5):14-18
为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在实际环境下的综合性能测试,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系统。系统采用全实物布置策略,以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测试床为核心;支持多个节点和异构节点的通用测试,能够满足大规模、通用性和可扩展性需求;功能丰富,支持对节点的在线编程、电源控制以及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SNAP: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测试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颖实用的传感器网络研发测试辅助平台SNAP,为传感器网络研发人员提供了详细的网络通信拓扑结构、节点通信和内部数据等采集信息;支持实时采集数据观测与数据历史回放;支持数据自定义分析与数据筛选;支持节点程序的远程批量更新,同时SNAP平台对节点传输数据采样不影响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行,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SNAP自主创新性强,减少对昂贵设备的依赖,面向大规模部署的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理世界的紧密耦合以及物理世界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在实际部署应用前必须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平台才能更加有效地验证程序与系统的正确性,从而尽早地在实际部署前发现软件中的问题。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平台出现的背景,介绍了通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平台设计要求和原则;着重研究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平台并分析其主要特点,最后给出了总结和展望,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含了许多关键技术,例如路由技术、数据处理、动态编程等等.针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传感节点的特点,提出将Agent技术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中,具体包括网络程序动态更新、分布式协同、异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操作等几个方面,目的是为了方便应用、提高效率、节省能耗、平衡通信流量和负载、最大化网络的生命周期.通过具体应用分析,总结了其优点并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周界入侵探测的网络化、自动化水平,有效覆盖传统入侵探测的监控盲区,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技术应用于周界入侵报警,设计了一种红外—超声波联合周界入侵报警节点和报警软件。节点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超声波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前端探测模块,并基于GAINz平台设计实现了无线通信和数字处理单元。通过实验室测试,传感器节点能够成功进行周界入侵报警,并有效消除误差,解决了单一传感器因自身缺陷而出现的漏报误报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定位算法中根据RSSI测距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在锚节点上使用天线分集技术的方法。该方法在锚节点上安装2根天线,天线互成90°,采用空间分集。锚节点在接收未知节点广播信号时,选择2根天线中信号强的天线接收信号,并记录RSSI值。实验证明:在锚节点上引入天线分集技术,可以降低无线信号多径衰落的影响,提高RSSI值的稳定性,减小了测距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应用支撑,针对用最小二乘法处理DV—Hop算法第三阶段误差过大、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遗传算法(GA)+单纯形法的混合GA后期优化处理DV—Hop算法。其中,DV—Hop定位算法第一,二阶段用跳距估计出信标节点与未知节点间的距离,再用GA(建立了代价函数与惩罚函数结合的适应度函数)与单纯形法(作为遗传算子增加了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结合的混合GA采用保优原则优化未知节点的坐标。通过仿真可知:该算法的定位精度高、网络覆盖率大,适合WSNs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对含有障碍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节点部署问题进行研究。建立节点探测模型和网络覆盖率评价方法,基于概率传感器模型提出一种部署方式,即对障碍区域进行随机布撒节点,确定区域采用量子遗传算法(QGA)寻找最优节点部署位置,实现对同构WSNs节点构成的目标区域的高效覆盖。仿真结果与GA,QGA相比:改进QGA有效提高了算法整体的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APIT—3D定位算法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定位算法APIT—VP。新算法解决了APIT—3D算法在节点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和定位覆盖率较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PIT—3D测试中出现的OutToIn和InToOut误判错误;并且利用基于中垂面分割法代替原先的网格扫描算法,降低定位运算复杂度,减少能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理想、300个节点随机部署在100 m×100 m×100 m的三维区域情况下,APIT—VP算法定位覆盖率可达90%,定位误差控制在25%左右,并且与APIT—3D算法相比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应用日益广泛,增强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容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自再生技术3个方面入手,介绍了WSNs可生存性增强技术领域的经典理论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WSNs可生存性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可用于工业中对高温环境下进行测温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节点的设计方案,该节点可通过补偿电路自由更换不同的温度探头,从而获得更准确的高温测量值。阐述了节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并介绍了该节点方案在现代陶瓷工业中的应用,实验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在节能性和安全稳定性上的一些不足,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以Zig Bee模块CC2530为无线传感器节点核心,将各节点采集的车流量和洞内亮度等信息处理后传输到远程监控计算机。对系统的电源电路、调试器电路、RS—232接口电路进行了设计,完成了相应的软件控制系统。软件仿真和数学分析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控制光线的连续性,节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随机分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密度和能量消耗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异构节点位置部署的区域密度优先(RDF)算法。此算法采用密度优先原则来决定Sink节点的放置位置,通过栅格和异构节点通信范围对网络进行区域划分。该算法比递归算法的异构节点放置位置优越,虽然在网络寿命上相接近,但远大于随机分布策略的寿命,且RDF更适合实际应用。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能够有效延长网络寿命和快速实现部署。  相似文献   

20.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路由协议中采用多跳通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跳方式下簇头节点过早失能的问题,增强了网络通信的稳定性,提高网络能量的利用效率。但多跳方式使距离基站较近的簇头节点由于承担了大量数据转发任务,从而造成其过早死亡,出现网络空洞,缩短了生存周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量子进化算法(QEA)优化的分簇路由策略,通过QEA的多样性、快速收敛性、全局搜索能力强等特点,进行簇间路由的优化,从而有效均衡了簇头节点间的能耗。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LEACH协议和EEUC协议相比,基于QEA优化的簇间路由策略可以有效均衡簇头节点间能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