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饰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没有很好地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服饰加以深(?)的探究和分析.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服饰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划时期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当今服饰的发展与二、三十年代服饰的发展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这一时期服饰状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探讨服饰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研究了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行为中的宗教因素,指出宗教服饰在宗教活动中的标识、载体和象征作用,并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服饰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服饰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研究了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行为中的宗教因素,指出宗教服饰在宗教活动中的标识、载体和象征作用,并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于沪,长于沪的孙家振从小受租界文化的浸染与滋养,他一方面在<海上繁华梦>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光怪陆离的租界生态图景,另一方面立足于具体的租界语境,以寓劝恶,告诫世人租界的狎妓生活乃是一种危险的愉悦.  相似文献   

5.
邓丽萍 《饰》2007,(3):36-37
一个民族的服饰形制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中诞生、发展和成熟,并适应于社会大环境。哈尼族的服饰就是在其梯田农业这个大的社会、自然环境中形成其民族特色的,它不仅适应于该社会氛围而且从中汲取灵感,进行独特的服饰创造并与之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哈尼风貌。  相似文献   

6.
张海容 《饰》2000,(1):40-41
1、着衣方式上的“中庸之道”二、三十年代的服饰是以融合为最主要特色的。女子剪发可以被视为古典与现代的融合,长袍马褂西装革履、旗袍开衫可以看作上与洋的融合。2、女子田发清代中后期一直到民国建国伊始,成年女子的发式一直都是暑。到了二十、三十年代,剪发之风日盛。据载,女子剪发的问题较早曾于1912年经人提倡、被人实行,但肇始虽早,为一定数量的国人所接受却晚一些,到二十年代尚且不成气候。二十年代剪发女子的数量开始增加,“女界剪发的人一天多似一天了”,曾有杂志介绍德国的电气剪发(《妇女杂志})1920年7卷3号),表…  相似文献   

7.
青年对抗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大特色。繁荣的经济,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权运动,“越战”和“新左”思想是对抗文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消极的嬉皮士文化和积极的青年学生运动是60年代对抗文化的主要形式。相同的目标,使这两股力量在必要的时候联合起来。他们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果,成为牵制美国对越战争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右倾势力的强大,学生运动和嬉皮士文化都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广告招贴的鼻祖,上海月份牌艺术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虽然月份牌的发展已经告一段落,但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并没有被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月份牌艺术语言的构建与历史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结合月份牌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其诞生原因,了解其发展、衰落的过程,从中研究月份牌的艺术语言构建特征。  相似文献   

9.
俞平伯30年代散文风格“枯燥生涩“,这枯涩文风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30年代复杂的政治背景,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及俞平伯自身独具的自然气质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0.
11.
联想、创新与服饰仿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从具象仿生设计、抽象仿生设计和意象仿生设计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运用联想与创新的设计语言,进行仿生服饰设计以丰富服装设计的款式、色彩和纹样。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传统的童装形式丰富多样,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内涵, 是我国民间服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尤其是汉民族民间风俗、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入手, 对儿童服饰习俗的影响、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挖掘其内涵及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分析摒弃旧俗中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不良部分。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吸收发扬传统文化, 为时代服务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服饰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二十世纪初东方民族服饰文化向西方的逆向传播,曾经起了重要的影响。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传统与现代交错的二十年,是向现代迈进的二十年。它的步伐快得令人晕眩。虽然沃斯的光辉已经暗陨了下去,由其子率领的时装店也再难以挽起新的狂流;但他刚刚创立的现代服饰的历程却奇迹般全方位地展开了,开始了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传统的童装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欲化内涵,是我国民间服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拟从中国传统服饰化,尤其是汉民族间风俗,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入手,对儿童服饰习俗的影响,成因等方面进行,挖掘其内涵及反映出的化现象,分析摒弃旧俗中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不良部分。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吸收发扬传统化,为时代服务有着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在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反映了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现代城市空间应该充分体现群体文化意识的整体性和多样性。通过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城市的功能有架以及该地域内统一的文化特征,为个人正确地介入城市生活和自由地拓展生活空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清代满、汉服饰的演变与交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族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民族,满服对我国服饰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由于满、汉两族人民长期混居,使两族服饰文化逐渐走向融合.本文主要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和满汉两族的民族特点,论述两族服饰的演变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服饰大变革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大变革的最重要成果是中山装的创制;中山装有六大中国服饰文化标识,从而鲜明地把中山装与欧美的西装、日本的明治新装(学生装等)鲜明地区别开来,是典型的中国新装;服饰大变革的实践主体是多源的,宁波红帮是其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正> 20世纪的头十年,是中国社会剧烈震荡的时期,上海同样受到这种时代的影响,因而在服饰文化方面亦表现出大跨度的变化,传统服装与新潮服装共存现象尤为明显,表现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重阳节3种起源说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项节俗的具体内容,并初步探讨了重阳节俗文化与饮食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