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河流孕育了古文明,城市中的生产生活与河流是密不可分的,水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奉节县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原理,从城市的规划布局与河流的关系、城市滨河空间围合度控制、滨河景观建设前对城市滨河环境的合理改造、积极利用城市滨河景观自然要素、城市滨河人工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滨河人文景观规划设计等,研究探索了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如何解决高差较大的滨江驳岸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形式单一缺乏的美感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的规划布局离不开河流,绝大多数城市建设围绕河流展开布局或开源引流,将城市外部水体引入城中形成城市河流,从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河流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河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内部河流两侧,通过模拟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相结合,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持水土、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绿化用地。城市滨河绿地由城市河流与城市绿地两部分组成。滨河  相似文献   

3.
城市内部河流绿地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着广泛作用。本文介绍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以及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为城市滨河绿化景观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河流环境健康产生矛盾,河流污染影响周边环境健康。结合城市滨河区景观开发建设中出现的品质缺失、特色缺失等问题,在理性把握城市滨河区的特点,结合场所精神的理论,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以滨河景观为设计构架提出与济南市工商河传统历史文化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城市滨河景观更新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促进济南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的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5.
郑福军 《绿色科技》2011,(12):52-53
分析了城市河流对于城市的主要功能作用,归纳总结了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城市滨河地带景观规划设计的观念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金瑞春 《绿色科技》2021,(5):54-55,61
指出了苏州河为上海重要河流,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成长和文化风俗,在2018年普陀区启动了苏州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以建成的普陀区建德花园段滨河景观改造为例,研究了上海苏州河边滨河景观改造的方式方法与运用。探讨了运用打通沿河步道、局部改造防汛墙、增加滨河景观节点、保留部分现状植物等设计方法在全上海苏州河改造及其他滨河景观项目中运用的可行性,以达到更加合理的滨河景观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黎平  刘伟 《中国城市林业》2012,10(2):40-42,45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出应在充分理解水岸空间、节点与视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现场施工特点,选用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万泉河滨河带"建设全新的滨水居住与旅游度假地产"的整体开发构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文章结合滨河绿地改造项目的设计,从绿地性质、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林业》2021,(1):95-100
传统设计体制的被动性导致了滨河景观设计的尺度断裂、空间割裂及其工程技术不生态等问题,并最终导致滨河景观生态系统及功能的退化。绿色基础设施(简称"GI")因其具有程序主动、尺度多层级链接、功能多样复合等优势,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理论。文章先从GI视角对滨河景观的复合生态功能及3个设计尺度进行认识,进而在GI空间组织原理指引下提出滨河景观设计技术路线,其途径是构建宏观上支撑河流廊道及城市GI网络的城市滨河景观区,中观上是多个单要素景观系统空间及功能整合的滨河景观实体,微观上是高效的生态服务场所及工程技术;最后,对株洲湘江景观带的中观尺度设计策略进行实证研究,即将优先构建的生物多样性等5个单要素景观系统在空间上整合生成生物多样性、生态防洪堤、生态游憩3大空间及相应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10.
摘要:城市的发源往往与河流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和利用城市中的河道来改善生活环境以及获得更多的休闲活动空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探索如何利用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滨河景观带,以期使滨水绿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发源往往与河流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和利用城市中的河道来改善生活环境以及获得更多的休闲活动空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探索如何利用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滨河景观带,以期使滨水绿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2.
从空间形态角度,以海甸溪城市河流廊道为例,运用空间句法量化理论从整合度、选择度与连接值三方面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得出其可达性不高,开放性及渗透性较弱的结论,并针对特征提出优化河流廊道空间路网结构、动静态空间相结合、布置吸引性较强的元素、滨河岸线的自然性与趣味性处理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海口城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张家浜中段河道景观设计为例 ,探讨了在城市滨河道路景观中 ,如何充分运用生态知识和园林技艺 ,发挥滨河道路绿地的生态作用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滨河景观带是佛山新城的城市绿色客厅,是展现城市风格和景观的重要窗口。基于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调研工作,对新城滨河景观带改进配套设施、拓展功能以及提高管理服务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公园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河绿地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集散地。历经数百年流入城市的河流一直担负着饮用、灌溉、排涝、运输等重要使命,同时也以她秀美的姿态美化着人类居住的环境。然而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中的河水污染,河道淤积,滨河植被的破环等问题一起突兀于人们的面前,本来是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的城市内河如今却成了许多城市沉最的环境包袱。随着“生态园林”、“山水城市”口号的提出,如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了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营造出大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水城泰州城市核心功能区滨河绿道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保护、人流交通、地域文化开发等方面的不足.基于"城市双修"理念提出了对滨河绿道进行品质提升完善的策略:渗透文化元素构建功能多元化的滨河绿道、因地制宜构建自然生态的滨河绿道、增加绿色空间、建设交通便捷的滨河慢行步道体系、建设水城共融的连通开放空间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哈尔滨市马家沟河为线索,借助斑块理论,研究寒地城市滨河绿地景观的构成机制。文章通过对其沿岸斑块状绿地的分布、尺度及衔接性等问题的探讨,揭示寒地城市滨河斑块状绿地的发展及其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价值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绿道宽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河流绿道作为河流廊道在城市生态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设置合理的绿道宽度能使河流绿道的生态价值更加凸显,是城市河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从保土控污、生物保护和改善微气候3方面就绿道宽度对河流生态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河流绿道在城市生态环境层面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继承历史并为城市提供新的增长点,往往是城市滨河风光带建设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宁远滨河风光带建设以原生地理条件为基础,以整合资源和复合功能为组织手段,以塑造可持续的文化城市为目标,通过多元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的拼贴,将地方文化记忆和未来城市的科学设想融入当代城市景观的塑造中,保持城市历史的延续性,使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滨水景观的日益繁荣,河流区域受到过度开发,河流流域被破坏,河岸带空间被占用,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近自然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以低成本、低维护、生态稳定可持续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城市滨水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自然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