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燃烧热值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指标作用日趋重要,然而由于行业及实验对象的差异,其测量方法存在较多争议,且结果准确性不高。通过分析石化、煤炭及固体废物等行业材料特性,引入特定制样工艺,同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最终得到了不同材料所对应的不同燃烧热值测量方法,为各个行业燃烧热值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了某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热值,讨论了测定过程中量热系统热容量、内筒温升测量偏差、点火系统放热量、富燃料推进剂质量称量等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了氧弹式量热计测定某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热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9 J/g,扩展不确定度为38 J/g。  相似文献   

3.
集中供热需要核算供热成本,燃烧什么热值的燃料能节约供热成本,通过锅炉燃烧经济性试验,对现有生产设备燃烧混配后的不同热值燃料的运行参数及产生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核算出供热期成本费用,找到锅炉燃烧最经济的燃料热值,从而节约供热成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燃烧热值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指标作用日趋重要,然而其测量结果准确性不高,误差相对较大,从而对材料本身性质的定位产生了偏差,其势必影响其后期使用。笔者通过制样方法、仪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误差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针对不同行业材料,引入特定测试方法,从而减少测量误差,为各个行业燃烧热值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然气计量方式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的主要方式有能量(热值)计量和体积计量两种,部分也采用质量计量。在大规模的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中,国际上采用能量计量为主,体积计量为辅。热值计量单位主要是英热单位(Btu)和千瓦小时(k W·h)。天然气热值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热值式流量计直接燃烧测定天然气的发热量,目前该方法只是作为对计算方法的验证使用,很少直接用于天然气贸易交接;另一种是在体积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天然气组分计算单位体积的发热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天然气贸易大都采取能量计量的方式,而国内天然气则采取体积计量的方式,因计量条件不同,故交易双方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积极地与国际接轨,推进能量计量工作迫在眉睫。而在国内开展天然气能量计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热值测定理论不够完善,准确度评价方法研究不足和不确定度评价方法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现场实验的方式,研究并提出了天然气热值测定准确度判定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提出了在线气相色谱仪测量发热量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评定方法;采用差异热值的标准气体对气相色谱仪进行标定,以此验证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及仪器的测量能力。通过验证,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及仪器的测量能力符合GB/T 18603《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的要求,气相色谱测量天然气发热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在0.5%左右,满足GB/T18603《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0.5%~1.0%的MPE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晓光  朱琳琳 《中国计量》2005,(3):51-51,67
莱钢轧钢厂中小型车间加热炉为步进式加热炉,使用燃料为高炉、焦炉的混合煤气。燃烧控制系统采用双交叉燃烧控制系统。煤气的热值是燃烧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我厂测量煤气热值的仪器是德国U-NION公司生产的CW95型热值分析仪,利用其在线测量的热值数值参与过程控制,可提高燃烧效率。防止钢坯过氧化,提高成材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铝-硼合金粉体的显微结构与燃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硼(B)元素燃烧热值和燃烧效率的提高,设计并通过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了B含量分别为38.8 wt.%、41.8 wt.%、42.8 wt.%的三种Al-B合金粉,研究了Al-B合金粉中B含量以及Al-B粉粒度对其燃烧热值和燃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Al-B合金粉中,B含量为41.8 wt.%的Al-B粉体燃烧热值最高;B含量为41.8 wt.%的Al-B粉体平均粒径约为8μm时,因粉体粒径减小可缩短氧气的扩散距离而减小了氧气扩散阻力并提高了氧化放热程度,燃烧热值可高达36.28 MJ/kg,Al-B粉燃烧效率为87.3%.  相似文献   

9.
Rossini型气体热量计是目前测量准确度最高的气体热值测定装置,在研制过程中,量热容器的当量热容是实验装置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电校正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其当量热容。为保证电校正实验与燃烧实验的一致性,实验中要做到电加热功率与燃烧功率完全相同,之后通过测量燃烧器周围吸热介质的温升分析得到量热容器的当量热容。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加热功率与燃烧功率一致的情况下,两种实验中燃烧器周围吸热介质的温升曲线完全吻合,测得量热容器的当量热容为19 023 J/K,当量热容测量不确定度为28 J/K,其相对不确定度为0.15%。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炉煤气由于热值和燃烧效率低而导致大量放散,本文提出采用变压吸附技术浓缩高炉煤气可以提高其热值和燃烧效率,并进行了燃烧效率和工程及技术经济性分析,认为高炉煤气浓缩是钢铁行业利用高炉煤气最有效节能的方式,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流型气体热量计是测量管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炉气炭化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和发生炉气的高位热值、低位热值的专用仪器。随着城市管道煤气和液化气使用的普及 ,对燃气热值的检测以及燃气灶具、热水器等热效率测试越来越显得重要。热值的高低决定了气体燃烧时发热量的大小 ,热值过低容易造成燃气灶具、热水器回火而引发事故 ,因此对燃气热值的检测 ,既可以避免事故发生 ,同时也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水流型气体热量计的工作原理是 :将一定量的燃气试样(一般为5升)在恒定压力和等同温度的空气条件下 ,在热量计内完全燃烧 ,…  相似文献   

12.
以苯甲酸标准物质为例,根据热值和热值示值误差的数学模型,逐步评定了热量计热容量、热值和热值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研究了热量计温升不确定对热值不确定度的影响;探讨了标准物质热值不确定度对热值示值误差不确定度的影响。苯甲酸热值不确定度U(Q)为40J/g(k=2),苯甲酸热值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U(ΔQ)为30J/g( k=2)。评定结果对于煤炭等燃料热值不确定度评定,氧弹热量计仪器准确度评定和计量检定规程的修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应用于煤中全硫测定中的高温燃烧中和法的试验条件分析,介绍影响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全硫准确度的几大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天然气标准物质对气相色谱仪测定天然气热值的影响。用3种不同组成的气体标准物质(高热值、中热值和低热值),针对每一台在线气相色谱或离线气相色谱,采用高热值气体标准物质校准后,测量中热值和低热值气体标准物质;然后再用中热值气体标准物质校准,测量高热值和低热值气体标准物质;最后用低热值标准物质校准,测量高热值和中热值气体标准物质。该实验可为天然气热值计量系统误差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微乳法制备了Ti02-柴油/水微乳体系。微乳液的溶水量越大,更容易在柴油微乳体系中使钛酸丁酯水解形成TiO2水合物。柴油/水微乳液由于微爆机制能够提高试样的相对热效率,但由于溶水量较多,使得试样燃烧热值明显下降。与单纯的柴油/水微乳液相比,TiO2-柴油/水微乳复合体系的燃烧热值和相对热效率均明显提高。在溶水量为17.5%的情况下,其燃烧热值可以达到0#柴油的97%。  相似文献   

16.
能源开发是关系到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氢作为一种理想的载能体已经引起能源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在氢生产、储存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氢在自然界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必须用矿物燃料或自然能为动力,将它从化合状态中分解出来,因而氢被称为二次能源。与其它能源相比,氢能的优点是:①储量大,氢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之一;②热值高(142.8千焦耳克/),每一公斤氢气燃烧放出的热值相当于燃烧三公斤汽油的热量;③其燃烧产物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收益分享合同的垃圾源头分类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两阶段的Stackelberg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固定不可燃垃圾处置费和变动垃圾处置费2种情况下,垃圾发电厂如何制订收益分享合同相关条款,促使居民实行垃圾源头分类,并提高可燃垃圾燃烧热值。结果表明:存在唯一的最优分享比例使得发电厂的收益最大,消费者的选择存在最优的可燃垃圾回收数量和最低垃圾燃烧热值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标准绝热型弹式热量计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叙述了用该仪器测定纯甲烷弹热值的方法。对四个钢瓶高纯甲烷的热值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稳定性,总不确定度为0.2%,与ISO公布的甲烷热值在0.1%以内一致。  相似文献   

19.
应用锥形量热法评价聚合物复合材料热释放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应用锥形量热法测量聚合物复合材料燃烧的热释放速率时,填料的分解热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定量研究表明,对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阻燃填料,当填料的质量分数超过60%时,填料分解时强烈吸热的特性对于应用锥形量热法测量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有明显影响,并且还因聚合物而异。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分解焓对锥形量热仪测定的有效燃烧热值进行校正,然后再换算成热释放速率的简单方法,并给出了校正后的结果同实测值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依据GB384-81《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对重油的弹热值进行测定,依据JJF1059-1999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和表述。根据标准的要求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寻找了影响测定不确定度的各个来源,对各分量进行了合成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