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湿敷,是一种简便、有效、用途很广的治疗方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现作一简介。一、湿敷的种类:按湿敷溶液的温度,可分为冷湿放与热湿敷;按包扎的方式,可分为开放性湿敷与封闭性湿敷;按治疗的时间,可分为持续性湿敷与间歇性湿敷。治疗皮肤病常用的是冷湿敷,有人用开放性冷湿敷,而我们则多用封闭性冷湿敷。  相似文献   

2.
膿性皮炎在所有皮膚病中佔第一位。在膿性皮炎的問題中,研究它的發病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化膿性球菌戚染的發病机制时,主要是注意人体各器官,系統的罹患,尤其是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在膿性皮炎的發病机制中也有重大的意义。已經証明:甲狀腺和性腺的內泌素对于皮脂腺和上皮的發育有刺激作用。 許多皮膚病学者認为碳水化物代謝障碍是膿性皮炎以及其他皮膚病的原因。在發生湿疹、蕁麻疹、癤病、汗腺炎及痤瘡时,碳水化物代  相似文献   

3.
冷湿敷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使患部的血管收缩,血行迟缓,从而抑制新陈代谢,减少渗出;又能使皮肤表层软化,溶解消除分泌物及其他病理产物;还能随所用药物而有收敛作用及杀菌作用;对皮肤有保护、清洁、消炎、镇痛、止痒等作用,主要用于红、肿、渗出性、急性炎症性皮损。冷湿敷通常分为封闭性湿敷及开放性湿敷,后者又分为间断性开放性湿敷及持续性开  相似文献   

4.
牛皮癬是一种相当慢性的、为一般門診工作中时常見到的皮膚病,它的發生率按苏联卡尔塔梅舍夫氏所著皮膚性病学教本中的記載,佔全部皮膚病患者的2—3%;根据我院皮膚科統計数字約2,4%,二者相等。从这个数字来看,牛皮癬不是十分少見的,在皮膚科护理工作中佔有相当的地位。本文拟將有关牛皮癬方面的知識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項作一介紹,以供同志們工作中的参考。牛皮癬的临床表現:最初是在健康皮膚上出現針头大小的丘疹,可以迅速扩大或与鄰近的丘疹相融合成片狀斑塊。这种丘疹或斑塊的边緣清楚,隆起皮面,摸之有浸润感,呈淡紅薔  相似文献   

5.
湿疹是一种常見的皮膚病,它是由于身体內部或外界的变态反应原所引起的皮膚变态性的炎症反应,因此我們說湿疹也是一种过敏性疾患。湿疹临床表現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常是对称性發生,急性期多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甚至滲水、糜爛、結痂,最后出現鱗屑色素沉着而漸趋于痊癒,癒后皮膚一般不遺留永久性的疤痕。本病發作时多伴有显著痒感,如不徹底洽癒,往往变成慢性。根据上海8个医院自1949年到1954的綜合报导,湿疹的發病率,佔皮膚科初診人数的10.5%。因此,在祖国医学领域中很好地总結和  相似文献   

6.
接触傳染性膿皰病为一种接触傳染性膿皰性皮膚病,多見于夏季,在兒童中發病率較高。如果未能及时發現或不能适当的处理和隔离,很快即可造成流行,尤其是在医院的嬰兒室和幼兒园以及家屬的集体宿舍,往往傳播很快。根据1957年夏天的調查,我院部分医师家屬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夫奴尔冷湿敷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7例进行冷湿敷治疗,对照组23例未进行冷湿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9%,对照组有效率7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夫奴尔冷湿敷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接触性皮炎是皮膚科常見疾病之一。本院自1954年10月至1957年11月皮膚科初診病例16,706人中,患接触性皮炎者共699例,佔总数的4.18%。在同一时期入院654例患者中,此病佔105例,为入院患者总数的16.06%,这可能因此病急性較多,皮膚紅腫起疱,並有多量溶液及極度瘙痒,如病变較剧或范圍較大則可有不同程度之全身症狀,故来院治疗。患者如能得到适当的治疗及週到的护理,可以縮短病程和減少併發症。一、病因:顧名思义,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膚与外界物質接触后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外界物質能引起此病者种类繁多,此外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膿疱瘡是新生兒皮膚疾患中最常見的一种,多数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感染的。嬰兒的皮膚柔嫩,易受創伤和刺激,因此这类細菌很容易通过皮膚而造成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性很頑固,分布甚广,在室內、空气中、牆壁上、肥皂水中、工作人員的鼻腔和产妇的产道等处,都可以培养出这类细菌,因此,預防膿疱瘡必須执行極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制度。膿疱瘡可分好多种,比较輕微常見的是水疱。水疱是由于滲出液积存在表皮和真皮之間,突出皮膚表面而形成的。大小如芝蔴或稍  相似文献   

10.
滲出性素質     
我们常常見到有些小兒的皮膚及粘膜容易受损、容易有皮疹及炎症,如常出現湿疹。往往很輕的刺激,如衣服的摩擦、搔抓、肥皂的刺激或大小便稍稍浸泡等,就会引起剧烈的皮膚病变。我們將具有这种特殊性态的小兒称为有滲出性素質,平时称为嬰兒湿疹的只是滲出性素質小兒的一种临床表現。一、病因:为什么有些小兒会發生滲出性素質呢? 目前还未完全明了。这种素質的發生,有时与遺傳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不正确的护理、喂养及教养等,常是引起滲出性素質的主要因素,因为不正确的护理、飲食及生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小孩七岁入学,經过十年,身心就發育成青年人。学生身心的發育都有賴于十年間学校的各种条件,有利的条件可促使学生离校时身心發育健康,愉快而活潑,以备繼續学習、工作和保衛祖国。給学生身心上建立良好的条件是学校衛生防疫工作的主要一面。学校护士的作用是如何当好医师直接的助手,这是非常偉大的工作。她在医师的领导下定期地(多半在春假、暑假和寒假后)檢查学生个人衛生保持到什么程度,查明可疑的皮膚病、眼病或其他傳染病。在預防檢查的基础上,防止学生裝病,但也不准許学生帶病上課。  相似文献   

12.
自从1882年郭霍氏發現结核桿菌後,許多学者都極力的研究結核病的預防及治疗問题。到1890年他利用結核菌製成結核菌素,对診断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結核菌素是將培养好的結核菌加熱殺死,然後用濾紙將死的菌体濾去,再將濾液蒸發至原量的十分之一,这就称为濃結核菌素, 結核菌素可以用來試驗人体內是否受过結核菌的感染。如結核菌进入人体后以結核菌素做試驗,結果試驗部位的皮膚就有紅腫現象;如果体內沒有进入結核菌,試驗的部位就不会紅腫,因此,凡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都是接种卡介苗的对象。目前我們做結核菌素試驗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皮上劃刺法,將濃结核菌素吸入一或兩毫升的注射器內,再以70%酒精擦淨左前臂內側中央的皮膚,待乾后滴一小滴菌素再取一消毒針(用普通种牛痘的針)在該处劃破皮膚,但不要超出約5—10毫米的長度,这样  相似文献   

13.
刘月利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2331-2332
目的:探讨常温利多卡因、冷湿敷与低温利多卡因湿敷用于缓解小儿输注果糖时引起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输注果糖引起局部疼痛的患儿随机分为常温利多卡因组、冷湿敷组、低温利多卡因湿敷组,观察三组减轻疼痛的效果.结果:利多卡因低温湿敷组有效率95%,显著高于常温利多卡因组(42.5%)和冷湿敷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输注果糖引起局部疼痛者可选用低温利多卡因湿敷来减轻疼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海羣生是治疗絲虫病的特效药,有杀死幼絲虫和成虫的作用。它的毒力很低,仅有惡心、倦怠、思睡等副作用,一、二小时后即可恢复。服用海羣生在临床上所見的反应多是由於大量幼絲虫被消灭后所产生的異性蛋白而引起的。主要的症狀有寒战、發热、皮疹、皮膚痒、过敏性水腫、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腹痛、便秘、头暈、头痛、关节痛等。护理人員發現上述症狀时立刻报告医师,以便及时处理,並用各种护理方法減輕病人的不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酒精湿敷加喜辽妥联合地塞米松对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方案选择长春瑞滨加顺铂,在静脉滴注长春瑞滨前后用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A组患者选择用酒精湿敷局部加喜辽妥外用,而B组应用50%硫酸镁冷湿敷,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及局部疼痛情况。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并且疼痛反应的发生较B组少,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酒精湿敷加喜辽妥对防治静脉输注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疗效优于50%硫酸镁冷湿敷,其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0%硫酸镁冷湿敷对会阴水肿早期的治疗疗效。方法将52例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冷、热湿敷2组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冷湿敷治疗在减轻疼痛、控制组织肿胀、利于水肿消退方面明显优于热湿敷治疗(p〈0.05)。结论会阴水肿早期采用硫酸镁冷湿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正>物理疗法有冷疗和热疗,冷疗使用自制冰手套冷敷,热疗有温水坐浴、中药湿敷和红光照射疗法。在腰麻下行肛旁脓肿切开引流术6h后,给予局部冰手套冷敷,间接与创面接触,通过传导散热作用,降低局部体温,毛细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创面局部出血;冷疗可抑制细胞的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热疗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冷湿敷造影剂外渗的效果。寻找一种简单且效果佳的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由于造影剂外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将32例造影剂外渗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7例用2%利多卡因冷湿敷,对照组15例用50%硫酸镁冷湿敷,并进行效果观察。结果2%利多卡因冷湿敷造影剂外渗的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冷敷法。结论发生造影剂外渗时,使用利多卡因冷湿敷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冷沉淀液湿敷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溃疡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鼻咽癌行放射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患者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时,用浸有冷沉淀制剂的无菌棉片湿敷直至局部痊愈;对照组用普通口腔含漱液(内含2%普鲁卡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漱口.比较两组口腔溃疡严重程度及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Ⅲ度、Ⅳ度口腔炎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Z=4.646,P<0.05);观察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5.80±1.61)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1±2.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P<0.01).结论 与使用普通口腔含漱液相比较,局部应用冷沉淀湿敷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口腔溃疡,能有效减轻局部疼痛及炎症,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线状免疫球蛋白(Ig)A大疱性皮病(LABD)是由Chorzelski于1979年正式命名的。它包括了儿童良性慢性大疱性皮病(BCBDC)和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ABDA)。本病在国内仅由范氏、张氏共报道4例。本例在广东地区尚属首例报道。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1990年1月8日入院,住院号389781。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在背部起红斑、丘疹、水疱、有明显搔痒。按“湿疹”用抗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