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特点,以降低住院精神科患者的猝死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对我院2002-01~2008-09猝死的住院患者共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入院1周内猝死率极高,占83.33%,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且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 入院初期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住院半月以内的患者,并加强特殊时段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中心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为托管机构患者的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并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诊断及用药情况。结果共19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共180例(91. 4%),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17例(8. 6%)。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前五位依次是氯丙嗪[54例次(25. 0%)]、氯氮平[37例次(17. 1%)]、氟哌啶醇[26例次(12. 0%)]、利培酮[23例次(10. 6%)]和舒必利[22例次(10. 2%)]。接受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病程(Z=-3. 260,P0. 05)和住院时间更长(Z=-3. 531,P0. 01)。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是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因素(β=0. 099,OR=1. 104,95%CI=1. 033~1. 179,P0. 05)。结论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中心住院患者以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更多,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倾向于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现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样本采取整群入组,横断面调查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3例,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占90.9%),氯氮平使用比例较高(占30.2%);首次发病及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相对较多(分别为20.7%及31.5%)。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的主流治疗药,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临床医生在选择氯氮平时,对躯体情况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精神病人的年龄和病种。方法 回顾性查阅住院60岁以上老年精神病人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和病种进行分析。结果 60岁以上(含60岁)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3.12%;60岁及以上住院老年精神病人随年龄增长,比例减少;以精神分裂症(含分裂样精神病)最多,其次为情感性障碍。结论 建议加强老年精神病诊断与治疗业务开拓。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全院的住院病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住院的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为52.7%,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增长,躯体疾病中以高血压最多共33例(13.9%),糖尿病22例(9.3%)。结论 住院精神病人的躯体发生率除与年龄有关.还跟长期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辑:本期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综合报告共收集10篇稿件,由7个单位17位作者所撰写。1抗精神病药致锥体外系反应(EPS)钱峰,陈兵,洪涛,沐杭军:锥体外系反应(EPS)是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会影响治疗的依从性,2种药物联用时较易引起。现收集本院的住院病历中2种抗精神病药联用的患者就EPS的问题作分析。共300份,其中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联用者79例,于用药后2~40d有22例出现EPS(占27.8%);2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联用者65例,于3~27d后有30例出现EPS(占46.2%);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合用者156例,于2~34d后有112例出现EPS(占71.7…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精神病人的年龄和病种。方法回顾性查阅住院60岁以上老年精神病人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和病种进行分析。结果60岁以上(含60岁)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3.12%;60岁及以上住院老年精神病人随年龄增长,比例减少;以精神分裂症(含分裂样精神病)最多,其次为情感性障碍。结论建议加强老年精神病诊断与治疗业务开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近20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种类和剂量变化趋势.方法 调查1986年、1996年、2001年和2006年4个年份在唐山市6所精神病院出院的2 7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3 195份住院病历,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以及患者出院时药物治疗信息.结果 ①治疗药物的变化:1986年、1996年、2001年和2006年最常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氮平、除氯氮平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8%(396/422)、45%(285/634)、59.9%(557/930)、51.6%(623/1206).2006年氯氮平使用率达35.7%(431/1206).4个年份间患者出院时合并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比例旱升高趋势(趋势X~2=99.10,P<0.001),从1986年的10.43%(44/422)渐升至2006年的26.29%(317/1209).②药物剂量变化:4个年份出院时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氯丙嗪等效日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X~2=43.32,P<0.001),4个年份的出院患者日服药剂量随年份增长而呈下降趋势(Spearman R=-0.13,P<0.001);抗精神病药的单一治疗日剂量低于合并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X~2=14.23,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出院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氯丙嗪等效剂量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b=163.86,P<0.001)、住院大数(b:25.76,P<0.001)呈正相关;与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b=-114.92,P<0.001)、发病年龄(b=-3.87,P<0.001)呈负相关.结论 近20年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抗精神病药合并治疗的比例增加.临床实践中应考虑到氯氮平一直保持较高使用率的利弊和合并用药可能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3)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临床应用精神药物品种的调查和比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任忠文  江开达 《上海精神医学》1996,8(3):144-147,152
了解最近上海住院精神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采用一日法对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957例精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并与1980年及1987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本组单用一种精神药物者及合并ECT者,较1980年组及1987年组明显增多。2.单用氯氮平和合并抗焦虚药治疗者呈逐年增多趋势,本组有443例使用了氯氮平,占47.1%,居用药的频率的首位。147例使用了氯硝安定,占15.6%,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APP)的情况,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使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在患者出院日记录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单药组)与接受APP患者(APP组)的临床特点,描述APP中具体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入组80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364例(45.4%)使用APP。与单药组相比,APP组发病年龄更小、本次住院时间和总病程更长、住院次数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P组中78.0%的患者为同时使用两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常见的联用方式为利培酮(47.3%)、氯氮平(44.5%)和奥氮平(40.1%)联合另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接受APP方案的患者发病较早且病程迁延;两种SGA联用是APP中最常见的疗法,APP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利培酮、氯氮平和奥氮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精神药物及内科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老年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及内科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依次为奥氮平(37.1%),氯氮平(26.8%),利培酮(24.7%),以单一药物使用为主(80.4%),部分患者二药联合(19.6%),未发现三类抗精神病药物合用;(2)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较多,均予相应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结论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并重视了躯体疾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医院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共病躯体疾病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病例收集表》调查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医院住院的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 707例患者中900例(52.7%)共病躯体疾病;前6位依次为高血压病(349例,20.5%)、糖尿病(204例,12.0%)、贫血(145例,8.5%)、心律失常(141例,8.3%)、白细胞减少症(131例,7.7%)及冠心病(120例,7.0%);共病躯体疾病1种600例(35.2%),2种228例(17.0%),≥3种72例(4.2%);共病率随患者年龄及住院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1或P0.05)。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糖尿病和心律失常的共病率明显高于未服药患者(P0.05或P0.01);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患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共病率明显高于服用第一代药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服用一代药患者(P均0.05);联合用药患者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者(P0.01或P0.05);躯体疾病共病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及服用抗精神病药数量进入模型(P均0.01)。结论:民政系统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躯体疾病共病率高,以高血压病、糖尿病、贫血、心律失常和白细胞减少症常见;年龄及服用抗精神病药数量是其影响因素;对共病躯体疾病的患者更应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躯体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躯体健康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1995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人385例,分为长期组185例和初次组200例。对其躯体检查中发现的生物学异常指标及躯体疾病进行对照分析及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住院精神病患者中,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发生率为41.62%,高于初次组(23.00%)。排前6位的躯体疾病或异常生物学指标依次为:高血脂48例(25.95%);心脏病/心电图异常33例(17.84%);高血压31例(16.76%);贫血27例(14.59%);肝病或肝功能异常21例(11.35%);糖尿病20例(10.81%)。结论 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风险相当高,对精神药物等专科治疗的安全性构成潜在或现实风险。对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精神药物用量宜小,以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在北京地区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36家医院2005-2007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药物利用评价与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逐年大幅增长,2007年的销售金额是2005年的3.1倍,DDDs是2005年的1.6倍;药品价格上涨占42%,下调占5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占抗精神病药用药金额的年均98.14%,用药频度年均的66.89%。结论在北京地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占据了销售金额与临床应用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人报告,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经详细体格检查和临床检验,发现伴有躯体疾病的大约有60-80%.如此高的躯体疾病发生率,足以说明对老年精神病人经常进行躯体检查和及时给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证实这种观点,作者于1971年8月至12月,对挪威北部某精神病院中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人进行了研究.共选择41例,女性24例(年龄41~91岁,平均65岁),男性17例(38~89岁,平均55岁).住院时间最短1年,最长40年.其中28例诊断精神  相似文献   

17.
对199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共782人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诊断、住院时间、治疗用药方案(药物的种数、使用频率、剂量、合并用药)、初发与复发病人用量的比较等。结果发现用药及病情诊断方面的一些临床趋向如:氯氮平、舒必利实际上已成为第一线抗精神病药,联合用抗胆碱药物明显减少,神经症已成为第三大住院疾病,复发病人住院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回顾性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资料。结果 26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213例,患病率8.05%,为正常人群的3.22倍;长期服抗精神病药易诱发糖尿病,其中又以氯丙嗪、氯氮平尤为显著;合并糖尿病与精神病患者的超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相关。结论加强运动疗法,改变饮食结构,密切观察用药情况,开展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医生规范、合理、安全使用精神科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我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346例,其中普通收治患者198例,城市流浪救治患者148例;男性188例,女性158例,年龄(46.22±14.50)岁,住院时间为(7.91±9.84)年。结果单一用药252例(72.8%),合并用药94例(27.2%);合并用药中,氯氮平联合利培酮使用率达33.0%,高于其他合并用药组合。单一用药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合并用药患者[(44.92±14.74)岁vs.(49.72±13.30)岁,P=0.001],且住院时间也较合并用药患者短[(6.72±9.54)年vs.(11.10±9.96)年,P=0.006],单一用药患者中救治患者多于普通患者(135例vs.117例,P=0.008),而合并用药患者中普通患者多于救治患者(81例vs.13例,P=0.008)。结论我院住院患者的用药特点以单一用药为主,少数合并用药,而合并用药则为联合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20.
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躯体疾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苏州市广济医院(215008)胡慧影梅其一为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患躯体疾病的情况,我们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993、1994年住院精神病人,男性9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