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在全国蔓延,疫情防控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口腔科门诊患者人流量大、口腔疾患多、口腔内病菌种类复杂、诊疗过程中患者无法戴口罩、医务人员的手和器械需要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特别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本院口腔科门诊通过开诊前准备、就诊期间应急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方面细化防疫措施,成果显著,有效保障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2.
观察2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诊断、治疗以及隔离管理的过程,结合文献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重点。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所致的疾病,SARS-CoV-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SARS-CoV-2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临床发热门诊的患者管理中,准确识别并管理好疑似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是2019-nCoV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易感者吸入后导致感染。口腔科的治疗过程更易导致2019-nCoV的传播,目前为有效控制疫情,防止在口腔诊治中导致传染扩散,口腔科门诊已经按要求停诊,仅进行口腔颌面急诊处理。为更好地治疗口腔颌面急诊患者,避免交叉感染,文章介绍了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期间的口腔颌面急诊处理策略,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柳媚  毕小琴   《四川医学》2021,42(5):515-519
<正>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机会性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1]。而口腔诊疗的特殊性使空气中极易产生微小飞沫和气溶胶,患者和医务人员长期暴露于含有致病微生物气溶胶的环境中,极易发生院内感染。截止目前,尚未见新冠肺炎在口腔诊疗环境中传播的报道,但考虑到呼吸道传播病毒的高传播性和难防控性,口腔医务工作者需保持  相似文献   

5.
口腔诊疗操作多为侵入性操作,常伴有唾液、飞沫和气溶胶的产生,极易将污物和口腔内原有细菌通过血液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造成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口腔专科医院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质性访谈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的就诊体验,探讨如何实行更优质的诊疗服务。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COVID-19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12例,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的就诊体验可归纳为6个主题:对能否及时治疗的担忧;患癌的负性情绪;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担心在医院感染COVID-19;对就诊流程的认同;肯定COVID-19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付出。结论:医护人员应长期开展健康科普知识,提供线上答疑,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做好疫情期间防控工作,做好疫情筛查的同时,有序展开常规诊疗活动,保障患者就诊。医患双方在COVID-19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面前展现出共克时艰的态度,为医患关系的缓和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医院隔离病区作为突发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诊疗场所,是提高疫情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这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作为新发的传染性极强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规范、严格的隔离病区建设与管理是其防治的关键。随着COVID-19疫情的进展,郑州人民医院从后备医院立即启动成为患者定点医院。医院快速完成隔离病区建立、人力资源调配、感染控制等各项工作,快速完成功能转换,统筹管理,科学规范,人员稳定,全体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了初步成绩,防控经验值得大型综合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儿童感染报告病例日益增多。为进一步做好COVID-19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文件,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上海市儿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特制定防控工作指导性意见,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管理,预检分诊管理,发热门诊、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观察区管理,普通儿内科病房管理,特殊操作及辅助检查流程等方面的细则,以期有效降低儿科诊疗工作中的感染和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区感染控制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与讨论。通过密切围绕传染病流行的3个核心环节,严格遵循普遍预防原则,对包括病区设置、人员管理、消毒管理、防护管理、诊疗路径、标本、物品复消及垃圾清运等进行系统管理;对重点患者及其周边环境、诊疗环境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采样监测,摸排沾染路径,指导防控。任务期间,系统化、精细化病区感染控制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交叉感染,在保障COVID-19患者有效、安全救治的同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也为今后应对类似疫情时的病区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控督导员制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并比较实施前后新冠肺炎病区医务和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结果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后,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在手卫生依从性、穿脱防护用品步骤、护目镜穿戴、口罩穿戴、医疗废物处理和物表消毒合格率等方面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能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对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武汉某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内的空气、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以明确病区内SARS-CoV-2污染程度,指导感染控制,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方法:于2020年3月11—19日,使用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WA-15采集病区内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空气样本,应用预湿无菌棉签涂抹法采集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最外层手套表面以及气管切开操作者正压呼吸防护头套和隔离衣表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对病区内工作过的医务人员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及胸部CT扫描明确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结果:病区内90个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空气样本,38个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16个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均未检出SARS-CoV-2核酸。137位在病区参与COVID-19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结果均阴性,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均阴性,胸部CT检查均无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结论: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环境设施消毒、正确的患者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是减少隔离病房内病毒气溶胶形成、降低气溶胶含量、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面对未完全掌握的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医务人员按高级别防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武汉某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内的空气、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以明确病区内SARS-CoV-2污染程度,指导感染控制,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方法:于2020年3月11—19日,使用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WA-15采集病区内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空气样本,应用预湿无菌棉签涂抹法采集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最外层手套表面以及气管切开操作者正压呼吸防护头套和隔离衣表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对病区内工作过的医务人员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及胸部CT扫描明确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结果:病区内90个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空气样本,38个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16个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均未检出SARS-CoV-2核酸。137位在病区参与COVID-19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结果均阴性,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均阴性,胸部CT检查均无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结论: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环境设施消毒、正确的患者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是减少隔离病房内病毒气溶胶形成、降低气溶胶含量、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面对未完全掌握的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医务人员按高级别防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就医诊疗。奥密克戎毒株现已成为主要流行株,由于其传播力更强,且早期多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极易造成人群中大面积播散,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2022年3月以来,上海地区发生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大流行,为解决患者住院就诊需求,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控制院内感染,某大型三甲医院创新性开设院内集中过渡病房,病房运行期间,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开展,极大缓解专科病房压力,且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现将我院开展集中过渡病房的筹备、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总结,为公立医院在疫情下开展该项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下我院急症介入超声工作的诊疗过程及体会,为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开展介入超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回顾COVID-19疫情期间我院超声诊疗科紧急实施的3例急症患者介入超声诊疗经过,重点分析疫情形势下急症介入超声工作中对COVID-19重型患者的排查、介入穿刺适应证的选择、介入超声围手术期的防护及术后管理。结果 经流行病学筛查,患者1曾与COVID-19确诊患者有近距离接触史,胸部CT提示两肺下叶弥漫间质性渗出,经医院专家组会诊为COVID-19疑似病例,入院诊断为“咽后间隙感染”,需迅速清除感染灶;患者2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需迅速引流胆汁,解除胆囊梗阻;患者3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急性心包填塞”,需迅速引流心包积液。3例患者均经严格COVID-19排查流程,明确介入穿刺指征,术中患者1采用三级防护措施,另外2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措施。3例重症患者介入超声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中平均耗时较短,出血量极少。结论 介入超声有微创、便捷、高效等诸多优势,非常贴合COVID-19疫情下急诊救治的需求,可成为某些急诊手术的替代方案或为重型COVID-19确诊/疑似患者提供一定的安全窗口期。我们的诊疗实践对于COVID-19疫情期间介入超声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