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两种手术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分别行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或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后入路RARP组22例,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16.9±7.5)ng/mL,Gleason评分7分(5~8分),前列腺体积(42.3±11.2)m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14分(9~20分),临床分期cT1c期9例、cT2a期4例、cT2b期3例、cT2c期6例;经膀胱入路RARP组13例,术前tPSA(18.6±8.7)ng/mL,Gleason评分6分(5~7分),前列腺体积(35.4±9.6)mL,IIEF-5评分15分(10~21分),临床分期cT1c期8例、cT2a期2例、cT2b期2例、cT2c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手术。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尿控恢复时间、术后IIEF-5评分的差异。结果 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后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23.4±31.7)min、术中出血量(48.2±12.8)mL,经膀胱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35.3±25.6)min、术中出血量(65.2±19.8)m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后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6例、pT2b期6例、pT2c期8例、pT3a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7分(5~8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8例、pT2b期3例、pT2c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6分(5~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入路RARP组切缘阳性5例(22.7%),经膀胱入路组RARP切缘阳性3例(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 d拔除导尿管,后入路RARP组18例即刻实现尿控(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RARP组患者12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后入路RARP组IIEF-5评分为11分(4~13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为12分(5~14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均未见肿瘤生化复发表现(tPSA均<0.2 ng/mL)。结论 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治疗体积较小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效果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相当,具有较好的术后即刻尿控效果,但性功能恢复需要进一步随访。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可行,未来有望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膀胱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后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尿控效果。方法 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12例HoLEP术后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在我科行经膀胱途径纵切口RARP。患者年龄为60~69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为1.5~8.7 ng/mL,HoLEP术后Gleason评分均≤ 7分,术前TNM分期T1a~T1b期。所有患者均经HoLEP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均未接受内分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12例经膀胱途径RARP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15~130 min,平均(116.2±15.1)min;术中出血量80~210 mL,平均(125.1±20.3)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6.7±1.7)d。术后7 d拔除导尿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11例(91.7%)获得即时尿控,1例2周后无漏尿。术后病理提示8例患者Gleason评分为6分,2例患者Gleason评分为7分,1例患者Gleason评分为8分,1例术后病理未见癌组织。1例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术后随访3~30个月,所有患者3个月后均获得良好尿控。结论 前期HoLEP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难度。经膀胱途径纵切口行筋膜内RARP治疗HoLEP术后前列腺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达到肿瘤根治目的的同时尽量完整保留尿控功能相关的前列腺周围解剖结构,可在术后短期拔除导尿管并早期恢复尿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薛亚辉  宫小勇  郑伟  李永强 《安徽医学》2016,37(11):1418-1421
目的 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BPH)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设为TUERP组;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设为PKRP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PVR),以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前列腺切除率、术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TUER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09±13.14)min较对照组(56.87±12.43)min下降(P=0.045),术中出血量(115.34±31.34)mL 较对照组(135.45±41.14)mL减少(P=0.037);前列腺切除重量(42.34±16.34)g高于对照组(33.56±14.7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7.45±5.78)h较对照组(11.12±6.98)h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结果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ERP术式与PKRP术式治疗BPH均有显著疗效,TUERP术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既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又可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方法,提高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痛若小、恢复快。方法对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保留尿道前列腺摘除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97.5分钟,术中平均输血250ml。结果随访0.5 ̄2年,15例手术后均获满意疗效,小便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术前置导尿管或术中放置尿道扩张器是必要的,采用睑板拉钩和缝扎牵拉腺体予以暴露,应用脑膜剪锐性分离前列腺与尿道、膀胱颈之间的组织和前列腺包膜,切除前列腺腺体,保留完整的尿道膀胱颈黏膜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5.
熊艳  谭谆 《安徽医学》2017,38(10):1321-1323
目的 评价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及其盆底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2例(观察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记录Valsalva状态下,患者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情况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并与同期4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盆底超声复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与对照组比较,盆底超声检查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值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筛查,并可对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笔者医院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的37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的治疗经过,分析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手术疗效。结果 治疗后,平均最大尿流率为20.8±2.4ml/s,平均残余尿量为9.2±0.9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并发症5例,包括尿道外口狭窄1例,肉眼可见血尿3例,逆行射精2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疗效确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太和县中医院收治的BPH患者1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TUKEP组与TUPKP组,每组6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质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临床资料。结果 TUK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7.08±26.03) mL、(1.27±0.52) d、(2.54±2.14) d和(11.44±4.37) d,均低于TU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PSS、QOL评分及Q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UKEP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Qmax分别为(8.72±1.72)分、(1.64±0.32)分和(15.71±1.71)mL/s,TUPKP组患者分别为(9.10±1.41)分、(1.55±0.34)分和(1.55±0.34)mL/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及其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KEP与TUPKP均可以有效改善BPH患者排尿困难症状,TUKEP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改良的保留膀胱颈整块法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prostate,HoLE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5月在本中心接受保留膀胱颈的整块法经尿道HoLEP治疗的20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接受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 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性活动并有正常顺行射精。结果: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HoLEP组少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oLEP组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略短于TUR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即刻尿失禁HoLEP组显著高于TURP组(P ? 0.05),这种趋势在3个月和6个月时仍有表现,但两组差异逐渐缩小,在术后12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 > 0.05)。与术前相比,HoLEP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5)评分和勃起硬度分级量表(erection hardness grading soale,EHGS)评分均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URP组患者观察到相似的情况。以术前及术后12个月作为勃起功能及射精功能的评估节点,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IIEF-5、EHGS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12个月HoLEP组IIEF-5、EHGS高于TURP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HoLEP组逆行射精发生率显著低于TURP组(P ? 0.05)。结论:保留膀胱颈的整块法HoLEP具有创伤小、切除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可有效减少逆行射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男性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尿道括约肌、提肛肌、耻骨前列腺韧带、膀胱颈、盆内筋膜、神经血管束等多种解剖结构影响或可能影响尿失禁,了解盆底和尿道的解剖结构对获得满意的功能结果至关重要。为提高控尿率而实施的外科手术包括保留神经、膀胱颈或尿道长度、重建肌肉筋膜、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或保留精囊。围手术期(术前和术后)盆底肌肉训练可以缩短术后尿失禁时间,从而提高术后早期控尿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培训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机器人模拟培训系统,对3名受训医师进行基础操作训练的吻合模拟训练,评价培训前后总体评分、吻合时间、运动距离、器械碰撞次数、器械离开视野次数和脱离目标次数等关键指标的变化。随后3名受训医师利用机器人系统对9例患者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膀胱尿道吻合,评价吻合的可靠性。结果 训练后3名受训医师总体评分由训练前的(65.0±10.8)分提高至(92.7±3.5)分,平均吻合时间由(279.0±48.0)s缩短至(119.3±12.5)s,运动距离由(459.0±59.2)cm缩短至(239.3±33.9)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器械离开视野次数和脱离目标次数在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3名受训医师均顺利完成9例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膀胱尿道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23.4±8.6)min。患者术后引流液肌酐水平未见明显升高,未见漏尿。术后第7天膀胱造影均未见造影剂外漏,术后第8天顺利拔除导尿管。结论 对泌尿外科医师进行机器人模拟系统培训可使医师迅速熟悉操作,提高术中膀胱尿道吻合的操作水平,从而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中的作用以及对切缘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5月期间对145例T1b~T2c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资料,其中保留膀胱颈59例,不保留膀胱颈86例。使用国际尿控协会调查问卷,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的控尿情况。 结果: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保留膀胱颈组的控尿率分别为42.4%、74.6%、86.4%,不保留膀胱颈组的控尿率分别为25.6%、58.1%、80.2%。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的控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P=0.042),而在术后6个月两组间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两组阳性切缘位于膀胱颈的各1例,两组切缘阳性率相近(P=0.954)。 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对术后的早期控尿有着积极作用,而且不增加术后的切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A 24 years old male presented with haematuria. Ultrasonography depicted an echogenic mass on bladder wall, where prostate showed normal echo characters. Cystoscopy revealed a large papillary growth involving lateral wall, neck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nd prostatic urethra. Punched biopsy showed features of adenocarcinoma. Radical cystectomy was performed and it was reported as a case of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相似文献   

13.
    
江敦勤  黄玉良  陆兆祥 《安徽医学》2012,33(12):1607-1609
目的评估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20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经尿道电切综合征。5~7 d后拔尿管均排尿通畅(I-PSS评分<5分)。术后随访,3例出现膀胱癌异位复发,复发率15%,复发位置均未见于膀胱颈、前列腺及尿道。结论同期行TURBt+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可靠,不增加膀胱颈、前列腺窝和尿道的肿瘤种植性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Ure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ureteral calculi using topical anaesthesia has been described. Most studies topically anaesthetized the urethra or urinary bladder by instilling 2% of plain lignocaine. In addition to the success rate, the pain perception in these studies was reported subjectively using non-standard criteria. Topical anaesthesia of the ipsilateral ureter and the pelvicalyceal system (PCS), in addition to urethra and urinary bladder, and use of alkalinised lignocaine, for enhanced effect, has not been reported for ureteroscopy. Using these conceptual alterations, we test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forming ureteroscopy and laser lithotripsy under our technique of total intraluminal topical anaesthesia (TILTA).MethodsOne hundred sixty-eight patients underwent ureteroscopic laser lithotripsy by topical instillation of alkalinised lignocaine into the urinary bladder and ipsilateral ureter and PCS. Self-assessed pain perception and changes in vital parameters were objectively scored at various times. The success rate, reasons for failure, maximum pain scores, complications, and willingness to undergo repeat procedure were recorded.ResultsThe success rate was 91.3% with a mean duration of 14.7 minutes Double J Stent (DJS) was placed in 38.1%. 61.3% patients did not need any postoperative injectable analgesic, with 11.3% requiring more than a single dose. The intraoperative changes in vitals initially and at the height of pai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Self-assessed median pain scores between intravenous access placement and ureteroscop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ConclusionsUreteroscopy, effectively performed under TILTA, is safe with a high success rate. The acceptable pain tolerance and the shortened convalescence in addition makes the procedure's success worth the pain.  相似文献   

15.
Yang Y  Xie H  Zheng JJ  Chen BC  He QX  Shen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68-3271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前列腺、后尿道和膀胱逼尿肌组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亚型的分布.方法 前列腺标本取自30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痫的器官捐献者,年龄(26.3±4.5)岁.对前列腺外周带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运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前列腺移行带、周围带、后尿道及膀胱逼尿肌组织中α1a-AR和α1b-AR的mRNA含量.结果 病理炎症组24例,正常组6例.炎症组的α1受体亚型在膀胱逼尿肌(1.56±0.12)和后尿道中(5.08±0.68)的表达相对于正常组(为1)大致呈上调趋势(P<0.05);炎症组的α1受体亚型在前列腺外周带(0.30±0.11)及移行带中(0.75±0.11)的表达相对于正常组大致呈下调趋势(P<0.05).结论 后尿道、膀胱逼尿肌α1受体亚型的表达异常可解释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的多种尿流动力学改变.后尿道、膀胱逼尿肌和前列腺的α1受体的表达异常参与了C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系RMS的尿路造影和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盆腔及泌尿生殖系RMS患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膀胱RMS患儿的IVP、CT均表现为有葡萄球状充盈缺损存在于膀胱内,VCUG可见肿物向后尿道延伸;8例前列腺RMS患儿表现为膀胱颈部受到尿道肿物压迫抬高,环绕尿道的盆腔底部有包块;12例盆腔RMS患儿的IVP、CT均表现为盆腔有包块,膀胱受压迫移位变形;2例尿道RMS患儿表现为有充盈缺损存在于尿道内;2例阴道RMS患儿的IVP表现为有充盈缺损存在于膀胱颈部。结论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系RMS的尿路造影和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但本质上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一是延长尿道,缩小尿道腔径,增加尿道壁张力;二是提高膀胱颈位置,恢复膀胱尿道后角,恢复增加腹压时压力向尿道侧的传递,从而增加尿道闭锁压及机能尿道长度,以达控制尿失禁的目的。现就有关这方面的手术方法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尝试预留线关闭猪经膀胱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切口,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总结操作经验,为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雌香猪5只,全麻下置入自制膀胱鞘至膀胱。在输尿管镜的引导下,穿刺针穿刺膀胱顶前壁到腹下壁,预留2根关闭线,一端在腹壁,一端在尿道。完成经膀胱NOTES手术后将关闭线腹壁端拉至膀胱鞘外打结,拖动尿道端,使腹壁端线结固定在膀胱外壁,然后尿道端打结,由推结器将结推至膀胱内壁,重复推结完成关闭膀胱内切口。采用直视观察和膀胱充水方法检测膀胱切口关闭效果。结果共完成5例猪实验。因动物体质量和体型过大、膀胱切口选择太靠近膀胱颈口及丝线容易起绒等导致前2例失败。后3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45、30、25 min,切口关闭效果良好。结论预留线关闭经膀胱NOTES手术切口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无需特殊手术器械,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飞 《安徽医学》2004,25(6):474-476
目的 改良经典的保留尿道前列腺摘除 (Madigan)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利用尿道起始部无增生腺体遮盖 ,对 1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摘除术 ,术中将前列腺包膜横切口移至距膀胱颈约 1.0cm处 ,显露无增生腺体覆盖的尿道起始部 ,直视下分离出尿道 ,切除增生的腺体。结果  12例中 7例尿道保留完整 ,5例尿道破裂。术中出血约 12 0~ 45 0ml ,平均约 2 40ml,均未输血。手术时间 70~ 15 0分钟 ,平均 95分钟。 11例随访 1~ 6个月 ,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利用尿道超始部为切入点的改良的术式可简化经典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主要技术难点 ,并扩大了手术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