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下沉式广场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的取值与地面雨水排水的特点、雨水设计流量随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同取值的变化曲线、所设置的提升装置的运行费用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建筑性质的下沉式广场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下沉式广场雨水排水设计中的暴雨强度随重现期的变化情况,对下沉式广场雨水排水设计中的雨水量计算、排水设备的设置、电气控制、排出管路的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在项目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安全的排水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多地曾遭到暴雨袭击。面对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机场中个别下沉式区域的雨水排水是重中之重,尤其一些机场内部重要建筑或设备设施用房位于低洼地势区域内,其雨水系统更是尤为关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区雨水系统设计中,暴雨重现期的确定对于机场下沉式区域雨水系统的形成和雨水管网的构建非常重要。通过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区雨水系统的设计,探讨、研究并确定了其下沉式区域的降雨重现期。  相似文献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的局部修订。为有效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加强我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新版规范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系统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雨水利用设施和内涝防治工程设施等都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一方面体现城镇雨水排水管渠在防治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方面承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规定城镇内涝防治不能仅仅是雨水排水管渠系统,而是综合措施才能应对。规范的修订是集合设计院的集体智慧完成的。对新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发布之前,城市道路普遍存在雨水排水设计标准偏低的情况,导致路面排水不畅,甚至内涝。研究了暴雨重现期与暴雨强度公式对应关系,年最大值法和年多个样法不同暴雨公式在城市道路雨水排水设计中的量化校核,以及径流系数、坡面汇流历时、雨水口流量特征等设计参数的确定,道路纵坡设计与雨水排水设计的关系。介绍了下穿式立交车道设计暴雨重现期取值、调蓄容积与装机容量关系、排水分区。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站点广场是城市雨洪排水的重点及痛点。主要研究LID背景下,结合下沉式地铁站广场自身交通及景观需求,雨水排放的海绵措施与交通、景观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参考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类似场地的基于LID的复合型设计途径,并以环球影城地铁站南广场为具体实例,通过源头消纳蓄存的总体设计、过程减速净化的绿色措施、末端弹性容纳的工程措施的多目标设计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广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培英 《给水排水》2006,32(Z1):186-187
针对高层居住建筑物下沉式庭院和大型地下停车库的雨水排水,在雨水设计流量、雨水泵的选择、雨水集水池容积、车库顶板上雨水口的设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朱建荣  徐凤 《给水排水》2006,32(11):70-72
要合理地设计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首先需要准确地计算雨水量。对设计雨水量计算公式中流量校正系数、径流系数、设计重现期等参数取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屋面面层的材料、天沟的造型和设置位置、采用的排水方式、经济造价等因素,进行比选和分析,合理选择取用参数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排涝与排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城市排涝与排水是关系到城市安全的基础工作。本文从比较城市排涝与排水异同点着手,分析研究了两者之间关系,对涝水重现期衔接、涝水流量计算方法、山坡汇水和小区雨水与内河涝水叠加、小区雨水和内河涝水与外江水位组合、城市规划地面标高确定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搞好城市排涝与排水工作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防洪工程中市区洪水及其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防洪尤其是在山区及沿海城市防洪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要求同时考虑城市雨水排放问题,而城市防洪设计频率(重现期)与城市雨水设计重现期截然不同,如何正确估算纳入排洪渠道的城市雨水流量城市防洪中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城市防洪设计如何同城市排水设施有机结合,防洪与排水公式方法与特点及重现期比较;城市防洪与排水统一考虑时最大洪峰流量估算等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供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中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模块模拟了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现状下以及下沉式绿地、透水路面和2种LID措施组合的布设情况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管道出口径流过程,并评估了该区域排水管网的有效性和内涝状况。结果显示LID措施的布设对于推迟洪峰出现时间、减小洪峰流量、减小洪流总量和削减径流系数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其雨洪控制效果在低重现期降雨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颖 《给水排水》2012,38(1):58-62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御道广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地处湿陷性黄土地区,其东西宽度390m、南北长度594m,总面积为23.2万m2.广场铺装地面全部要求零坡度、无排水明沟,为绝对水平广场.这就给其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带来了新的技术课题.着重探讨了御道广场根据上述特点设计的全透水有组织雨水排水系统的形式及难点解决方式,研究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参数的确定以及系统实施工艺,并采取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满足了建筑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尹爱琼  张逸卓 《给水排水》2021,47(4):117-120
对杭州绿谷项目给排水设计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生活水泵房的布置、热水系统可再生能源方式的选择、下沉广场雨水排水设计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型机械厂房设计中,当厂房内部卫生间距外墙距离过长时,通过对卫生间排水实行就地简单生物处理后,重力排出室外,利于保证室内排水系统的可靠运行;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通过在室外设置"压力流(虹吸式)转输井",可有效解决大重现期降雨时,因室外场地雨水和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相差较大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家体育场屋面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鹏  郭汝艳 《给水排水》2004,30(10):79-81
通过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流态分析,认为设计重现期P的取值决定了虹吸压力流排水系统和重力流排水系统是否能正常、安全的工作。重力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增大,对提高排水能力,保证安全度是有利的;而提高虹吸压力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并不利于虹吸压力流的形成,对于虹吸压力排水系统并不是设计重现期越大越合理。最终确定“鸟巢”屋面各部分的设计重现期分别为:固定屋面重力排水系统:P≥100年;虹吸式排水系统:P=10年;集水槽容积:(P为50年的降雨量-P为10年的排水量)×5 min;可开启屋面(原方案)的重力排水系统:P≥100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年多个选样法排水暴雨重现期和年最大值法排涝暴雨重现期的转换关系,依据收集到南京市六合区雨量站近20年降雨资料,分析了六合区排水设计和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结果显示:当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a时,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a~12a;当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a时,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a~28a;当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3a时,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为8a~31a?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屋面雨水排水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了我国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提出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重力流、两相流和满流(压力、虹吸)三种流态的设计理论,不同的流态其设计参数和应用条件不同.两相流介于重力流和满流之间,排水量弹性大,系统设计应了解雨水斗的排水能力与斗前水深的关系.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是采用斗中斗的方式加大斗前水深,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实现完全满流排水,安全度要通过提高重现期来保证;两相流雨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排水的中间流态,系统排水有很大的富裕量,符合降雨过程的大部分实际情况,安全度高.最后提出了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城区淹水与排水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排水体制、雨情、水情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内涝淹水的原因,探讨了排水设计中参数的选用、设计标准和防止内涝的措施.包括设计重现期、迳流系数、截流倍数及收水条件设计选择、排涝标准和雨水管道设计标准等.  相似文献   

19.
建设雨水调蓄池是低影响开发中重要的一环,其中雨水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设计重现期降雨情况下的削峰、延时,以及年径流总量的控制。当地块内部排水标准高于周边市政排水标准时,雨水调蓄池还需满足不对外部排水管线造成压力的要求,但目前并无明确的计算方法。根据雨水调节的目标分析了雨水调节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雨水调节容积的具体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削峰开始和结束时段的快速计算公式;同时对雨水调节的容积进行合理性分析,对调蓄池的运行管理作出探讨,旨在确保低影响开发中雨水调蓄池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广场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节点,海绵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昌市新建区心怡广场"海绵化"改造为例,用容积法计算出径流控制总量,合理划分了3个汇水分区,并在每个汇水分区布置了不同的海绵设计技术。通过增设植草沟、雨水花园、调蓄池可有效控制广场的径流总量,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而在雨水花园和调蓄池设置溢流管,可满足暴雨重现期5年以上,多余的雨水径流可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网中,最终实现"小雨循环利用,大雨不内涝"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