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中新的小分子活性肽-apelin的变化,探讨其在该病理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IR)组、预处理(IP)组和假手术(SH)组;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得分;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apelin-36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apelin-36的表达。结果: (1)心律失常得分:IP组(2.1±0.5)仅为IR组(3.6±0.8)的58.3%(P<0.01)。(2)血浆和心肌apelin-36浓度:IR组分别比SH组低36.1%和45.6%(均P<0.01);IP组比IR组分别高18.9%和38.5% (均P<0.05),但IP组仍分别比SH组低23.8%和24.7%(均P<0.01)。(3)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值:IR组比SH组低 65.1%(P<0.01),IP组比IR组高80.8%(P<0.05),但比SH组低36.8%(P<0.05)。(4)心率失常得分与心肌组织中apelin-36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847,P<0.01)。结论: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过程中,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apelin表达下调,提示apelin在该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庚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以探讨庚醇预处理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兔64只,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HT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2+浓度、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Westernblotting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变化。结果:IP组和HT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8.97±2.80)%、(19.97±3.80)%,均明显低于IR组(35.67±5.80)%,P0.01。电镜检测发现,与sham组比较,其它组线粒体损伤明显(P0.01);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P0.05)、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Ca2+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IP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sham组比较,IR组线粒体Cx43蛋白显著下降(P0.05);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P0.05)。结论:庚醇预处理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和提高线粒体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心肌缺血损伤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的变化,探讨灵芝孢子粉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灵芝孢子粉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周。皮下注射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ELISA分析检测血浆和心肌apelin的含量,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心肌apelin mRNA表达,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ISO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含量均下降,心肌组织中apelin mRNA水平表达下调(P<0.01)。与ISO组比较,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含量以及心肌apel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同时,血中NO含量显著增加;心肌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灵芝孢子粉抗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心肌组织apelin mRNA的表达,提高apeli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apelin含量的变化,探讨apelin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油酸模型组(n=10),油酸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入油酸0.2ml/kg,对照组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0.2ml/kg。检测BALF中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放免法检测血浆及BALF中apelin-36含量。结果:①油酸组BALF中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②油酸组血浆及BALF中apelin-36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ALI时大鼠血浆及BALF中apelin-36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血管活性肽apelin及其受体APJ在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和心肌apelin的含量,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心肌apelin和APJ mRNA水平;股静脉注射10 nmol/kg apelin观察其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结果: ISO处理组大鼠广泛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损伤、心功能抑制,血浆、心房和心室肌apelin水平较对照动物明显降低,心室肌apelin和APJ基因表达下调(均P<0.01);ISO+apelin处理组大鼠较单纯ISO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损伤减轻,心功能明显增强。股静脉单次注射apelin(10 nmol/kg)后,正常大鼠平均血压较给药前下降15%(P<0.05),ISO组大鼠平均血压较给药前高27%(P<0.05),LV±dp/dtmax分别较给药前增高51%和53%(均P<0.01),LVESP升高23%,LVEDP降低27%(均P<0.05)。 结论: 外源性apelin可明显减轻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改善心力衰竭,apelin/APJ系统有可能是心肌缺血和心衰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肌浆网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n=16),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rhTNFR:Fc)+缺血再灌注组(F+IR组)和rhTNFR:Fc+缺血后适应组(F+IP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适应模型,测量各组心肌梗死面积;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TNF-α mRNA和蛋白及CaMKⅡ含量和活性。结果: (1)与sham组比较,IR组梗死面积/缺血区面积及缺血区面积/总面积的比值均显著增加(P<0.01);与IR组比较,IP组、F+IR组和F+IP组这2个比值均显著减少(P<0.01),其中F+IP组减少更为明显。(2) 与sham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组织TNF-α mRNA和蛋白均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P组、F+IR组和F+IP组TNF-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IR组比较,IP组、F+IR组和F+IP组CaMK Ⅱ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以F+IP组升高最为显著。(4)与sham组比较,IR组和IP组肌浆网CaMKⅡ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F+IR组和F+IP组均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P组、F+IR组和F+IP组CaMKⅡ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以F+IP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CaMKⅡ含量和活性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后处置缓解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缺血后处置模型。记录±dp/dtmax和LVEDP。用比色法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脏eNOS及ERK1/2的表达,RT-PCR方法测定心脏细胞色素P4502J3(CYP2J3)mRNA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缺血后处置组(IPo)±dp/dtmax均增高(P<0.01),而LVEDP、LDH降低(P<0.05);IR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CON)及IPo组(P<0.01),SOD活性低于IPo组(P<0.01);IR组大鼠心肌eNOS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均高于CON组和IPo组;IPo组大鼠心脏CYP2J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和IR组。结论缺血后处置可能通过提高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增加氧自由基清除,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障碍及细胞损伤;CYP2J3/EET系统有可能参与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远程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RP)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远程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Ⅰ组、远程预处理Ⅱ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钙网蛋白的表达.结果:远程预处理Ⅰ组心功能、cTnT、MDA、SOD值、CRT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Ⅱ组SOD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cTnT、MDA值、CRT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远程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远程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钙网蛋白高表达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3种不同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αB晶状体蛋白在不同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方法 2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冉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αB品状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120 min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其余3组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_(max))均明显升高(均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血清cTnT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2.898±2.887)、(5.049±4.387)、(7.049±4.387)μg/L比(22.902±3.146)μg/L,均P<0.05];MDA含量也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0.648±3.635)、(11.736±8.903)、(9.834±6.128)μmol/L比(16.083±10.423)μmol/L,均P<0.05];SOD含量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82.808±22.407)、(162.266±54.128)、(102.266±34.134)U/ml比(76.757±39.446)U/ml,均P<0.05].腺苷预处理组SOD含量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和远程预处理组;cTnT含量则低于缺血预处理组(均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其余3组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远程预处理均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3种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αB晶状体蛋白表达从而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冯亚高  黄晨 《医学信息》2009,22(2):234-236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检测血浆测定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骨骼肌内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肌湿重/干重比(wet/dry).结果 对照组和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CPK、LDH、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骨骼肌内髓过氧化酶(MP0)活性和肌湿重/干重比明显升高(P<0.01);预处理组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EGb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肢体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肢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微循环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复制套扎前降支冠状动脉犬模型。缺血预适应组先给予缺血5min,灌注5min,反复4次,然后缺血1h,再灌注2h;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缺血1h后再灌注2h;两组分别于基础、缺血1h、再灌注2h采集冠状窦血对比分析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并于再灌注2h对比分析注射乙酰胆碱前后心肌声学造影强度变化,最后用Evan氏兰和TIC双染。结果(1)正常心肌注药后声学强度增强,而缺血心肌反而下降,与再灌注组相比,预适应组缺血区心肌声学强度下降程度显著减轻(P〈0.01);(2)两组缺血后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2h下降更为明显(P〈0.05),然而预适应组缺血1h与再灌注2h下降程度均小于再灌注组(P〈0.05);(3)预适应组于缺血1h、再灌注2h内皮素水平比基础有所下降,再灌注组与基础比反而呈升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水准(P〉0.05),两组相比,预适应使缺血1h和再灌注2h的ET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微循环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反应及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调节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杂种犬随机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G)。应用荧光法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定时测定平均动脉压(MBP),心输出量(CO),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心脏指数(CI)。结果显示:(1)再灌后的MBP在DKG与CG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再灌240min时,DKG中CI值高于CG(P<0.01);NE值与TPVR值明显低于CG(P<0.05,P<0.01);(3)DKG中NE与CI无相关性,CG中二者呈负相关,r=-0.6831,P<0.01;(4)两组CI与TPVR均呈负相关,r_(CG)=-0.7783,P<0.001,r_(DKG)=-0.5218,P<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短期禁食(ST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其心肌酶含量的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诱导作用并与心肌缺血预处理(IP)作比较。方法结扎/松解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I/R实验模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心肌HSP70含量。结果对照组(即假手术组)上述3种心肌酶含量均少,HSP70极少表达。I/R组3种酶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HSP70表达明显。STF+I/R组和IP+I/R组3种酶的增加程度比I/R组明显下降(P<0.05);而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TF+IP+I/R组比上述两组3种酶的增加程度更低(P<0.05),而HSP70过度表达(P<0.01)。结论STF可明显降低I/R所致心肌酶增加,增强HSP70的表达,类似IP的效果,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两血管阻塞法(2-VO)结扎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将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手术前90min灌胃法给药预防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蒙古沙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Nissl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多(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的阳性细胞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的表达在再灌注1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是再灌注2d及5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无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预防给药组凋亡细胞相应减少.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通过谷氨酸盐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静脉与左心室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腺苷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6组(n=8),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腺苷左心室组、生理盐水静脉组、生理盐水左心室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及腺苷左心室组SOD值[(208.63±23.88)、(178.27±11.56)、(191.31±28.14)U/ml]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45.05±23.18) U/ml,P<0.05],cTnT、MDA值、NF-kB的表达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功能均好于缺血再灌注组;腺苷左心室组SOD值高于腺苷静脉组(P<0.05),cTnT、MDA值、NF-kB的表达低于腺苷静脉组(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左心室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静脉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pelin对正常和缺血心室肌细胞瞬时钠电流(INa)的影响以及其对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ndgendorff逆灌流系统酶解分离大鼠左室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左室心肌细胞INa,通过改变电极外液的方法来模拟正常/缺血细胞状态,分正常组(N组)、正常apelin组(N+A组)、缺血组(I组)和缺血apelin组(I+A组)(各组n=10),分别观察apelin-13对正常/模拟缺血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另建立Langendorff灌流离体缺血大鼠心脏模型分为4组(各组n=4):N组、N+A组、I组、I+A组,观察apelin-13对各组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Apelin-13(100 nmol/L)在N+A 组和I+A组均能增加INa幅度,I-V曲线分析显示N+A组比N组INa幅度增大32%[(-86±13)pA/pF],I+A组比I组INa幅度增大18% [(-52±15)pA/pF];然而I-V曲线分析Apelin-13并未改变最大传导速度,N、N+A、I和I+A组分别为(3.2±0.2)pS/pF、(3.1±0.3)pS/pF、(2.9±0.1)pS/pF和(2.8±0.4)pS/pF(P>0.05);各组的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21.9±0.6)mV、(-28.7±0.3)mV、(-30.5±0.7)mV和(-36.8±0.2)mV;Boltzmann曲线各组斜率分别为5.6±0.3、 5.1±0.4、 4.3±0.3和4.9±0.6(P>0.05);V1/2值N+A组比N组改变(-5.9±0.8)mV,I+A组V1/2比I组改变(-7.7±1.3)mV(P<0.05)。室性心律失常开始时间、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心室颤动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评分情况,N+A组与N组比较、I+A组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LVEDP低于N组,LVDP高于N组,dp/dtmax和dp/dtmin高于N组;I+A组LVEDP低于I组,LVDP高于I组,dp/dtmax和dp/dtmin高于I组;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照,4组β-act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Na+通道蛋白Vα亚单位的表达灰度值分别为28.8±3.6、 29.4±4.1、 30.1±2.9和31.3±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13可能是通过改变Na+通道门控特性增加INa峰值,使正常和缺血组心室肌细胞Na+通道更容易开放。Apelin-13对缺血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无影响,对正常和缺血心肌均有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