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肌痉挛又叫面肌抽搐,为一侧面肌呈阵发性不自主抽搐.笔者运用颈穴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远端取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抽搐,为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上病下取,针刺远端穴位治疗32例原发性面肌抽搐,并与西药组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肝论治面肌抽搐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少松 《新中医》2008,40(1):68-68
面肌抽搐又称单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单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笔者从肝论治面肌抽搐,取得了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病情反复难以治愈,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容及社会形象,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作者运用局部浅针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48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脐胫散治疗中老年女性面肌抽搐33例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222200)何剑钧主题词:抽搐,面肌/外治法女性,中老年敷脐法面肌抽搐(HemifialSpasm)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病程进展缓慢,一般均不会自然好转。现将33例中老年女性面肌...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合止痉散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抽搐验案举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合止痉散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抽搐验案举偶长春中医学院全东明,王彩霞(130021)关键词芍药甘草汤,止痉散,面肌抽搐面肌抽搐是临床常见病症,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笔者应用《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合止痉散为主加味治疗此病,收效显著。试述如下,供同道...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也称为面肌抽搐,类似祖国医学的"眼睑咽动"、"痉急"、"痉证"等范畴,为半侧面部表情肌的不自主性阵发性抽搐,通常多发于一侧的某个表情肌或某组肌纤维束,无神经系统的其他阳性体征.笔者近3年来采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杜静华  陈雅民 《河北中医》2011,33(7):1089-109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面肌阵挛等,亦称原发性面肌抽搐,以示和其他疾病鉴别。本病病因不明,针刺治疗面肌痉挛至今缺少明确的诊断标准,仅全部患者肌电图100%可显示肌纤维震颤波及肌束震颤波,CT及脑电图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为特征,常由下眼睑的眼轮匝肌轻微颤搐开始,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  相似文献   

10.
面肌抽搐为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熄风化痰中药对96例原发性面肌抽搐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96例中男17例,女79例;年龄41~60岁,病程半年~15年。诊断标准:(1)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口角肌、面肌、颈阔肌抽搐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2)排除各种颅内病变、癔症、三叉神经痛、癫痫、中风后遗症、周围性面瘫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面肌抽搐。  相似文献   

11.
俞竹  杨瑜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8-828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一般最先发生在眼轮匝肌,逐渐扩散到面部口角肌肉及颈阔肌,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眼睛闭合不能睁开,痉挛开始为间歇性,后日渐频繁。笔者自2008年12月以来,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面肌痉挛2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5例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刺听会治疗面肌痉挛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由自主抽搐为特征,常由下眼睑的眼轮匝肌轻微颤搐开始,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面肌痉挛多见于中年妇女,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面肌抽搐姜传义,赵红秋,王亚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医院,028000)1一般资料32例中,男27例,女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其中左侧面肌抽搐19例,右侧面肌抽搐13例;嘴角、眼角抽搐同时存在者30例,单...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以单侧面肌不可自主的不规则的抽搐为临床特征。患者在精神紧张和疲劳时证状加重,睡眠时症状则止.病位左右不限,病程多呈慢性进展,日久治疗不当,患侧面肌瘫痪,抽搐则止.在30多年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张鑫鑫 《河南中医》2012,32(5):622-622
原发性面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笔者以缪刺法配合后溪透劳宫穴治疗面肌痉挛1例,辨治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较男性多。面肌抽搐即眼睑、口角或面颊肌肉呈阵发性自主抽搐。精  相似文献   

17.
面肌抽搐症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发病原因不明,因此亦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许多学者认为与面神经受压、病变、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此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且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  相似文献   

18.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抽搐为特点,病初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继而扩散至一侧整个面肌.轻者偶见面部肌肉抽动,持续时间短;重者面部肌肉抽搐频繁,持续时间长,发作时口角歪向患侧,可因疲倦、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2008 - 05-2011 - 05,我们应用揿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8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阵挛性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后妇女多见。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呈轻微的肌肉抽搐。可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目前此病病因未明,尚无特效治疗。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例:公某,女,60岁,玉门石油管理局炼油厂家属。1990年3月2日就诊。  相似文献   

20.
五虎镇痉通络胶囊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 ,阵挛性抽搐。所谓原发性面肌抽搐 ,大多为面神经出脑干段受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 ,引起神经的脱髓鞘变性 ,使得神经纤维之间产生“电流短路” ,从而造成异常冲动 ,引起面肌抽搐。本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妇女为多 ,其临床征候是一侧性面肌为阵发性、不自主、无规则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本病为“面” ,指出其发病因素体亏虚 ,或年老体弱 ,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 ,夏感风寒致血不荣筋 ,面部筋失所养而致。笔者自 1999~ 2 0 0 0年 ,在总结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前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