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各45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放化组于第1、4周予化疗各1个周期。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的放疗半量疗效(CR+PR)分别是66.7%和40.0%;放疗后肿瘤全消率(CR)分别为91.1%和66.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放化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较单放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2、4年生存率放化组为93.3%、84.4%和75.6%,单放组为91.1%、77.8%和46.7%。1、2年生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4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可行,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热放疗与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热放疗组、放化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单纯放疗、热放疗和放化疗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以及放射性食管炎等,三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放疗组、热放疗组、放化疗组总缓解率分别为52.5%、75.0%、85.0%,放化疗组总缓解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热放疗组(χ2=5.218、3.857,均 P <0.05)。结论不同方法治疗食管癌均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放化疗治疗食管癌较之单纯放疗和热放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本科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同步放化疗组)36例,B组(单纯放疗组)32例,将2组的治疗后肿瘤消退情况、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月后A组和B组肿瘤消退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1.66%,68.75%,P〈0.05);A组和B组3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80.55%,53.12%,P〈0.05);A、B两组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8.33%,15.63%;11.11%,28.13%;P〈0.01)。化疗不良反应较著,但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同步放疗比较,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食管癌90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化疗方案:氟尿嘧啶5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顺铂2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第22天重复原方案,共行4~6个周期。治疗组放疗在化疗第1天即开始执行,行第2周期化疗时放疗不间断。序贯组在第1周期化疗后,第7天起开始放疗,放疗结束后行第2周期化疗。共行4~6个周期。放射治疗采用6my X线,胸段采用1前2后斜野3个野照射,颈段采用双前野照射.源皮距照射技术,总剂量65~67Gy。锁骨上淋巴结预防照射剂量40Gy。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为94%,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为77%。两个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P〈0.05)。1、2、3年局部控制率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89%、79%、75%高于序贯放化疗组的79%、61%、50%(X^2=5.67,P〈O.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均高于序贯放化疗治疗,有望提高食管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和毒性反应,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和放疗的顺序和时机。方法5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序贯组(A组24例)先化疗后放疗;同步组(B组26例)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序贯组为诱导化疗3个周期后开始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1个周期,同步组为化疗同时开始放疗。两组患者放疗技术和剂量相同.总剂量为60GY/6周。化疔方案TP方案:紫杉醇135mg/m^2+顺铂(DDP)80mg/m^2第1天。结果结束治疗.序贯组和同步组缓解率分别为70.8%、8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65%、25%、15%,B组为67%、4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23.1%(P〈0.05);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25.0%和61.5%(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周剂量紫杉醇(PTX)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ⅢBⅣ-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同时配合紫杉醇周剂量给药,对照组22例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有效率59.1%(χ^2=6.08,P〈0.05);治疗组1,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4.38,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毒性为胃肠道反应,食管炎及骨髓抑制,程度多为Ⅰ°-Ⅲ°,大多可以耐受。结论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较单纯放疗疗效好,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100例确诊为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A组)50例和单纯放疗组(B组)50例,A组在放射治疗的第1、4周给予2个周期顺铂加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B组只给单纯放射治疗。结果A组完全缓解率84.O%(42/50)高于B组64.0%(32/50)(X^2=4.18,P〈0.05);A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0%(47/50)、72.0%(36/50),高于B组88.0%(44/50)、54.0%(27/50)(X^2=0.80,P〉0.05,X^2=4.75,P〈0.05);A组局部复发率8.0%(4/50)明显低于B组26.0%(13/50)(X^2=3.85,P〈0.05);A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0%(7/50)明显低于B组32.0%(16/50)(X^2=4.12,P〈0.05)。A组黏膜损伤54.0%(27/50)明显高于B组29.4%(10/50)(x^2=4.38,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可以降低远处转移和提高3年生存率,其毒性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食道癌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26例采用同步化放疗治疗,23例用序贯化放疗治疗。结果同步化放疗组CR69.2%(18/26),PR23.1%(6/26),近期有效率(CR+PR)92.30%(24/26);序贯化放疗组CR43.5%(10/23),PR39.1%(9/23),近期有效率(CR+PR)82.6%(19/23),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两组3年及以上生存率同步化放疗组34.6%(9/26),序贯化放疗组8.70%(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同步化放疗组的毒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明显大于序贯化放疗组(P〈0.05),但Ⅲ+Ⅳ度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均能接受。结论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相比前者可提高食道癌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毒副反应虽然大于序贯化放疗,但患者均能接受。  相似文献   

9.
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武龙  武云  高文斌  王刚 《中国医药》2009,4(8):588-589
目的观察采用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6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成2组,同步放化疗组35例行放疗与化疗,放疗组33例仅进行放疗。2组均采用6MV—X线三野等中心常规放疗(DT64Cy/2Gy/32Fx)。同步放化疗组同时给予多西他赛40mg/m^2、顺铂20mg/m^2,静脉滴注,1次/周。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放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8.6%和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同步放化疗组和放疗组的1、2、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28/35)、57.1%(20/35)、28.6%(10/35)和63.6%(21/33)、24.2%(8/33)、12.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5.7%(16/35)和51.5%(1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Ⅲ、Ⅳ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绝对值高于放疗组,药物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总生存率,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讨论采用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对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后的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0例,同步放化疗52例,序贯放化疗58例。同步组于化疗第3周期开始同步放疗,放疗期间共进行化疗2周期,放疗结束后继续行化疗2周期;序贯组于化疗第2周期后开始行放疗,放疗期间不行化疗,待放疗结束后2周开始继续化疗4周期。放疗为适形技术,剂量为50~60Gy;化疗为EP方案。结果: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的CR率、总有效率、2年生存率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其生存质量评分和生存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射频热疗联合放化疗、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应用射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B组应用放化疗,C组应用单纯放疗。比较3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生存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且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奈达铂(NDP)+亚叶酸钙(CF)+替加氟方案与顺铂(DDP)+亚叶酸钙(CF)+氟脲嘧啶(5-FU)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NDP+CF+替加氟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DDP+CF+5-FU方案化疗,均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vs35.00%,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1.8%、54.5%和40.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异常等,试验组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DP+CF+替加氟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高,且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应用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放组和放化组),单放组28例,放化组32例。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66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放化组放疗第1天开始同时给予紫杉醇40mg/m^2,每周给药1次,连用6周。结果单放组和放化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67.9%和93.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5.0%和14.3%,84.4%﹑59.4%和31.3%,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放组和放化组的转移率分别为42.86%(12/28)和18.75%(6/32),两组间远处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总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但毒副反应增加,但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足月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6例,其中A组未实施镇痛,B组于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C组于第一产程活跃期行分娩镇痛。观察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前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镇痛后5、10、30 min时VAS评分分别为(5.01±0.61)分、(2.30±0.32)分和(1.65±0.21)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 t=6.59、9.62、10.73,均P<0.05)和A组( t=6.76、9.80、11.02,均P<0.05);C组镇痛后5、10、30 min时VAS评分分别为(4.92±0.57)分、(2.34±0.30)分和(1.61±0.23)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t=9.72、9.55、10.91,均P<0.05)和A组(t=6.88、9.73、11.30,均P<0.05);B组与C组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22、2.08、1.99,均P>0.05);B组和C组第一产程分别为(327.43±31.02)min和(335.62±30.18)min,均较A组显著减少(t =7.21、6.90,均P<0.05);B组和C 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0.77%和84.62%,均显著高于A组的57.69%(χ2=8.43、8.81,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23,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4年至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单药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药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血清IL-2和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0.0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 vs.66.67%,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大肠癌较单药化疗更有效,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雌激素(E2)水平与三苯氧胺治疗ER+乳腺癌疗效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手术后ER+乳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A组),其中绝经前患者(A1组)28例,绝经后患者(A2组)22例;同时设立对照组:良性乳腺疾病(B组)和健康体检(C组)各50例。治疗前、后进行血清E2检测。结果治疗前,A组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B组、C组(P<0.05)。 A组三苯氧胺治疗前血清E2水平低于治疗后(P<0.05);B组手术前血清E2与术后血清E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苯氧胺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E2水平升高的7例中,其中A1组6例(占21.43%),A2组1例(4.54%),A1组血清E2水平升高的例数及水平6例显著高于A2组(P<0.05)。A组三苯氧胺治疗后总有效率70.0%(35/50)。血清E2升高与血清E2正常的患者近期有效率(CR+PR)分别为28.57%(2/7例)、76.74%(33/43例),两组比较Hc=3.021,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E2升高7例患者中,以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居多,且TNM分期晚,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差(P<0.05)。结论三苯氧胺抑制后雌激素水平低的患者,治疗疗效好,相反在三苯氧胺治疗过程中,雌激素水平一直高居不下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雌激素水平最高者,往往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用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阻滞镇痛的效果,探讨其最佳浓度.方法 把1 038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41例)、B组(353例)和C组(344例).所有分娩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别给予0.125%、0.15%和0.20%罗哌卡因联用3 mg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结果 B组、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明显延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较重(P<0.05),而A组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术后2h、1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24 h 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较C组低(P<0.05).结论 0.15%罗哌卡因联用3 mg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褪黑素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初治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初治晚期食道癌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褪黑素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化疗,不使用褪黑素.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rnofsky行为状况评分、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指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0例,占25.00%,部分缓解17例,占42.50%,总有效率为67.5%;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占22.50%,部分缓解17例,占42.50%,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行为状况评分改善15例,占37.50%,稳定21例,占52.50%,恶化4例,占1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和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褪黑素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影响不大,但是能够提高免疫力及降低不良反应,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具有增强疗效、降低毒性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周剂量奈达铂增敏、体外高频热疗相结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河北省承德市第三医院肿瘤科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化疗标准组、放化疗试验组、放化热疗试验组,各33例.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和近期不良反应,随访结束后评估1年生存率.结果 放化疗标准组有效率为66.7%(22/33),放化疗试验组为63.6% (21/33),放化热疗试验组90.9% (30/33),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标准组1年生存率为54.5% (18/33),放化疗试验组为57.6%(19/33),放化热疗试验组为81.8%(27/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热疗试验组,体重增加占78.8%(26/33),卡氏评分增加占81.8%(27/33),与放化疗试验组[体重增加占60.6%(20/33),卡氏评分增加占69.7%(23/33)]、放化疗标准组[体重增加占54.5%(18/33),卡氏评分增加占75.8%(25/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热疗试验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81.8% (27/33),与放化疗标准组100.0%(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周剂量奈达铂增敏、体外高频热疗相结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提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周凤如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07-3109
目的:比较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ME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58例编入A组,同期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58例编入B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5.5±15.8)mL,明显少于B组的(138.4±23.5)(t=32.718,P<0.05),两组平均清扫Ⅰ期与Ⅱ期淋巴结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0.078,均P>0.05),A组Ⅲ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B组(t=3.548,P<0.05)。 A组术后3天平均引流量(223.1±19.4)mL,多于B组的(134.1±16.8)mL(t=13.975,P<0.05)。其余术后恢复情况如拔除引流管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等在A、B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8、0.000、0.000、0.012,均P>0.05)。 A组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17%;B组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3.785,P<0.05)。结论 CME术式具有向精细解剖发展的特点,有利于结肠癌外科手术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较好,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