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格对1998年6月-2003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病人476例进行随访调查,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82倒患者脑梗死复发,复发率20.7%。糖尿病史(RR:2.98,P<0.01)、家族卒中史(RR:1.51,P<0.05)、阿司匹林服用情况(RR:2.26,P<0.01)、血压控制情况(RR:2.51,P<0.01)、腰臀比增加(RR:1.62,P<0.05)、吸烟(RR:1.48,P<0.05)为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糖尿病史和家族卒中史是识别高危复发人群的重要标志,病后长期复用阿司匹林、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戒烟、减肥是预防复发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莉 《现代保健》2009,(2):20-2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治疗后高危因素干预及药物治疗与复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167例,每3个月进行1次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和调控,并给予阿斯匹林治疗。随访1年后,按能否积极配合高危因素干预及药物治疗分为A(非干预组)、B(干预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80例中,有17例复发,占21.25%;B组87例中,有9例复发,占10.34%。A组复发率高于B组(P〈0.05);甘油三脂高组复发率高于胆固醇高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后积极给予高危因素干预及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53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及202例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结果 复发组患者年龄>60岁、男性、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太和县某医院确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由医院组建的脑卒中随访小组根据发病时间对病例进行是否复发的随访.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初发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院后复发率为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高血脂史、高血压史是急性脑梗死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复发性脑梗死患者60例(复发组)和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20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TG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因素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结果:复发组患者年龄〉65岁、男性、原发性高血压、高TG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酗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5岁、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TG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酗酒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症 状重,致残率高,为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找出有效防 治措施,我们对1992年2月~2002年2月患缺血性脑梗死 离退休人员425例进行了调查分析。首次发病后10年内复 发性脑梗死106例(24.94%),现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复发性脑梗死106例,男71例,女35例,年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症状重,致残率高,为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找出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对1992年2月~2002年2月患缺血性脑梗死离退休人员425例进行了调查分析.首次发病后10年内复发性脑梗死106例(24.94%),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世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86-2987,2990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112例复发脑梗死患者与13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临床特点和发病因素。结果初发脑梗死5 a内为再发高峰期,再发脑梗死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χ2=5.11,P0.05)。脑梗死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χ2值分别为12.51和8.70,均P0.01),而且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者也明显高于初发者(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等都是脑梗死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再发高峰期及长期的二级预防应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高纤维蛋白原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对脑梗死分型进行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型脑梗死69例,非进展型脑梗死(对照组)131例,研究其人口学资料、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体检指标、头颅CT检查情况等方面共20个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各因素按其OR值大小排列顺序为脑梗死类型(OR=40.91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35.804)、WBC升高(OR=3.151)、入院时高血糖(OR=3.020)、脑梗死部位总数(OR=2.456)、血钙水平(OR=0.031)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OR=0.908);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显示对脑梗死分型的平均准确率为83.4%,对脑梗死进展型的准确率为73.5%。结论大面积梗死、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WBC升高、入院时高血糖、多梗死部位、低血钙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可能为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梗死进行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近期再发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凝血功能、房颤、烟酒摄入量及体质指标进行为期2a的定期复查。对脑梗死近期再发与非再发患者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结果 在有效随访的85例患者中,出现脑梗死近期再发者31例,未再发者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血压、血糖、TG、TC、纤维蛋白原、房颤、吸烟、嗜酒和肥胖与脑梗死近期再发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血糖和TC是脑梗死近期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087(1.011~1.170),1.700(1.082~2.669),3.841(1.188~12.415)。回归方程为P(脑梗死近期再发)=1/〔1+e-(-15.675+0.084血压+0.530血糖+1.346胆固醇)〕,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P=0.014,r2=0.574)。用Logistic方程预测显示,在54例病情稳定未再发的病例中有49例为稳定,正确率90.7%;在31例再发病例中有26例为再发,正确率为83.9%;总符合率为88.2%。结论 血压、血糖和血清总TC作为脑梗死近期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初发与再发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254例,其中初发组131例,再发组12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发组患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高于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患者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发组和初发组患者在入院血压、血糖、血脂各成分及凝血功能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有较高的再发风险,及早对脑梗死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如对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才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00例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这些危险因素与脑梗塞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了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据神经系统影像学发现,将脑梗塞按发生部位分为5组①多灶性梗塞;②基底节区梗塞;③脑叶梗塞;④脑干梗塞;⑤小脑梗塞。对各组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各危险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心房纤颤、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24;②脑干梗塞患者血压明显升高;③脑干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糖升高明显;④各组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粘度升高明显。结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为脑梗塞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脑梗塞发生后早期血压、血糖、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粉祥 《职业与健康》2011,27(6):686-688
该文归纳了脑梗死形成的6条危险因素,总结了脑梗死现阶段溶栓、改善微循环、抗凝、降低颅内压、神经细胞保护、基因、中医、血液平衡及骨髓间质干细胞等治疗进展情况。脑梗死是基因治疗的潜在目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凋亡抑制基因(bcl-2)转基因技术可使脑梗死体积缩小。中医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川芎嗪能改善急性脑循环障碍,使异常的血流状态转为正常的血流状态;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作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研究已取得进展,未来骨髓间质干细胞在治疗脑梗死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1997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5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脑梗死并发医院感染298例,感染发生率28.3%,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41.6%,其次为泌尿道,占30.2%;老年、侵袭性操作,吸烟史,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血糖,中线移位,意识障碍程度,住院日,丘脑梗死9项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胆固醇则为医院感染的保护因子。结论 脑梗死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尽可能把脑梗死并发医院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9月住院的52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χ^2检验方法。结果既往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非瓣膜病性房颤、不良生活方式与脑梗死复发相关。结论脑梗死复发是多因素的结果,有效的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11例中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重病例、老年患者、合并有脑疝、脑疝时间长、有高血压病史均可增加脑梗死的机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有脑疝及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史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对脑外伤的及早治疗,积极预防脑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童超 《时尚育儿》2018,(5):225-226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行剔除术后的复发情况,并探讨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施以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复发情况,并总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有31例复发,相应占比为38.75%,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结构、BMI、肌瘤大小、肌瘤个数等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结构、BMI、肌瘤个数与肌瘤大小等是引起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患者年龄、肌瘤大小与肌瘤个数等均会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因而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剔除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当对上述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术后予以密切的随访,防止复发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邝润娇  付学军  陈智莹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292-1293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病例和对照各180例,调查研究对象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环境因素等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体育锻炼为脑梗死发病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史、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