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源性肉碱对鲤鱼幼鱼生长性能、背肌生化组成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水产饲料中肉碱的添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0,100,150,200和400mg/kg L-肉碱组成试验饲料,饲喂平均体质量(2.5±0.5)g/尾的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60d,试验结束后取样,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背肌生化组成及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蛋白、尿素氮等指标。【结果】L-肉碱的添加量为200mg/kg时,鲤鱼幼鱼的试验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L-肉碱添加量的增大,背肌粗蛋白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当L-肉碱添加量为200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1.18%,粗脂肪含量降低了12.6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其与添加400 mg/kg L-肉碱试验组相比,二者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显著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质量浓度,当L-肉碱添加量为150mg/kg时,总胆固醇质量浓度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36.08%,差异显著(P<0.05);添加50mg/kg L-肉碱时,与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质量浓度下降了50.28%,差异显著(P<0.05)。添加L-肉碱后,鲤鱼幼鱼血浆中尿素氮浓度显著下降,白蛋白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当L-肉碱添加量为200mg/kg时,尿素氮浓度最低,白蛋白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13.49mmol/L和9.12g/L,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下降了17.49%和增加了32.5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外源L-肉碱可促进鲤鱼幼鱼生长,降低背肌中粗脂肪含量及血浆中尿素氮浓度,增加背肌中粗蛋白含量及血浆中白蛋白质量浓度,其中添加200mg/kg L-肉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鲤鱼开口苗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的影响,为鲤鱼开口苗的饲养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1,100,1 000 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sp.)12和24h,然后投喂给鲤鱼(Cyprinus carpio)开口苗,21 d后测定鱼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结果】投喂L-肉碱强化12 h的卤虫时,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对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n-3+∑n-6和∑DHA+EP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1 000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 mg/L L-肉碱处理组(P<0.05)。投喂L-肉碱强化24 h的卤虫时,1和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 mg/L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 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1,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较对照组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质量浓度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24 h后再投喂鲤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鲤鱼开口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L-肉碱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种群增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为L-肉碱对眼点拟微绿球藻营养调控作用和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5,50,100 mg/L)的L-肉碱强化培养眼点拟微绿球藻6 d,每组3个重复。每天检测眼点拟微绿球的种群密度,试验结束时收集样品并检测眼点拟微绿球的生化组成。【结果】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5和5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显著低于100 mg/L L-肉碱组(P0.05)。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而其他3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以100 mg/L L-肉碱组最高。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50和100 mg/L L-肉碱组(P0.05),而50 mg/L L-肉碱组显著高于100 mg/L L-肉碱组(P0.05)。5和5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S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mg/L L-肉碱组(P0.05)。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M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和5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PUFA、∑EPA+DHA和∑n-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mg/L L-肉碱组(P0.05)。5和10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n-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 mg/L L-肉碱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5 mg/L L-肉碱能显著促进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种群增长,提高其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并能显著改善其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鳙鱼和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CK),1,100,1 000 mg/L的L-肉碱分别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 h,投喂3种鱼开口苗21 d,测定鱼开口苗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中长链脂肪酸(C14-C24)的组成。【结果】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和100 mg/L处理组的C18∶2n-6、C18∶3n-3、C20∶4n-6、DHA和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种鱼开口苗的1 mg/L处理组的C14-C24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大多显著降低(P<0.05);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00 mg/L处理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以及DHA+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强化的卤虫对鲤鱼开口苗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及DHA+EP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但对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L-肉碱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黛健  张耀武  易力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127-3130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50、100及200 mg/kg)的L-肉碱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饵料系数,显著提高肥满度(P<0.05),降低肝体比和脏体比(P<0.05),添加100 mg/kg的L-肉碱能显著提高黄河鲤鱼的增重率(P<0.05...  相似文献   

6.
选用初体质量25.74~33.53g的正常健康鲤鱼,MIB人工染味后用含L-肉碱分别为0、50、100、150、200和250mg/kg的配合饲料投喂6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L-肉毒碱投喂鱼类可以显著去除人工染味鲤鱼体内的异味,使之达到人的感官能接受的程度。L-肉毒碱100mg/kg可显著促进鲤鱼的生长,摄食添加L-肉碱饲料的鲤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鱼高,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鱼低,说明L-肉碱可减缓MIB对鲤鱼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肉碱对小球藻种群生长、主要营养元素(氮、磷和铁)吸收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f/2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对照),50,100和200mg/L L-肉碱,培养小球藻14d,试验每天定时进行小球藻种群密度的测定,试验结束当天收取样品测定小球藻N、P、Fe吸收率及相关抗氧化指标。【结果】50mg/L L-肉碱能够促进小球藻种群的增长,200mg/L L-肉碱对小球藻种群增长有抑制作用。随着L-肉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小球藻对氮(N)的吸收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200mg/L L-肉碱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0mg/L L-肉碱组小球藻对磷(P)的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0mg/L L-肉碱组小球藻对铁(Fe)的吸收率较对照组和200mg/L L-肉碱组显著升高(P0.05),但与100mg/L L-肉碱组差异不显著(P0.05)。200mg/L L-肉碱组小球藻的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50与100mg/L L-肉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L-肉碱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0mg/L L-肉碱组达到最高,且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200mg/L L-肉碱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0和100mg/L L-肉碱组小球藻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200mg/L L-肉碱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50mg/L L-肉碱能促进小球藻对N、P和Fe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小球藻藻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小球藻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质量浓度L-肉碱[0(ck),50,100,200 mg/L]在不同时间(6,24,96 h)强化异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144h,研究L-肉碱对异养小球藻种群增长、脂肪酸组成及相关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强化对异养小球藻种群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4 h时添加100mg/L肉碱强化处理组种群密度最大,为3.083×107/mL,是起始浓度的6.17倍,同时样品收获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在小球藻异养培养24h时添加100mg/L肉碱能够通过提高乙酰辅酶A羧化酶、丙二酰基-CoA:ACP转酰基酶、p-酮脂酰-ACP合酶、△12脂肪酸去饱和酶活性,来改善其脂肪酸组成,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n-6脂肪酸比值升高,进而促进其种群增长和改善其生化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L-肉碱对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简称轮虫)种群增长、怀卵率和个体大小的影响。【方法】用0.012 5mg/mL氯霉素作为轮虫培养液中的抑菌药物,1mg/L L-肉碱作为轮虫的营养强化剂,以正常培养条件下不添加L-肉碱和氯霉素的培养组为对照,分别设添加L-肉碱、氯霉素和L-肉碱+氯霉素处理,以纯酵母菌投喂培养轮虫5d。每天测定各组轮虫的种群密度、培养液中的细菌含量以及第5天时各组轮虫的背甲长、背甲宽。【结果】3~5dL-肉碱组的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4d氯霉素组和L-肉碱+氯霉素组的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这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5天除L-肉碱组外其他3组之间细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5d各处理组轮虫的种群密度均呈上升趋势,L-肉碱组轮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3组。各组轮虫的怀卵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氯霉素组轮虫的背甲长和背甲宽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结论】L-肉碱对轮虫种群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菌数量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L-肉碱对鲫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200尾尾均重25.1g的高背鲫随机分成5组,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L-肉碱(0,50,100,150,200mg/kg),用于研究L-肉碱对鲫鱼生长和代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0~100mg/kgL-肉碱能显著提高鲫鱼的相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其中100mg/kgL-肉碱效果最好,其相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2.2%和91.3%(P<0.05);同时L-肉碱还能显著影响鲫鱼的耗氧率和活力,其中100mg/kgL-肉碱组鲫鱼的耗氧率和活力最高,分别为0.15mg/(g·h)和4.8s。  相似文献   

11.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牛磺酸1000、2000、3000mg/kg,L-肉碱100、200、300mg/kg,制成6种饲料,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共7种饲料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bio)8周。结果显示,各组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部分试验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特定生长率有显著上升,其中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的饲料利用及生长效果最佳。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维生素E、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等抗氧化指标均受到添加剂的显著影响,并且大多在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变化最为显著。结果表明,生长性能的变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虾体组成成分的影响。在斑节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L 肉碱(100、200、300mg/kg),DL 肉碱(100、200、300mg/kg);在凡纳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L 肉碱,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200mg/kg和300mg/kg。实验用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体重平均为0.85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对虾40尾,实验为期1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L 肉碱或DL 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的生长以及饲料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斑节对虾的试验中添加300mg/kg的L 肉碱或DL 肉碱使虾体脂肪含量由4.69%(对照组)降低为3.47%和3.55%(P<0.05)。在凡纳对虾的试验中,添加L 肉碱200mg/kg、300mg/kg组,虾体脂肪含量由7.09%(对照组)降低到6.04%和5.72%(P<0.05)。  相似文献   

14.
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对虾生长和体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虾体组成成分的影响。在斑节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L 肉碱(100、200、300mg/kg),DL 肉碱(100、200、300mg/kg);在凡纳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L 肉碱,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200mg/kg和300mg/kg。实验用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体重平均为0.85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对虾40尾,实验为期1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L 肉碱或DL 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的生长以及饲料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斑节对虾的试验中添加300mg/kg的L 肉碱或DL 肉碱使虾体脂肪含量由4.69%(对照组)降低为3.47%和3.55%(P<0.05)。在凡纳对虾的试验中,添加L 肉碱200mg/kg、300mg/kg组,虾体脂肪含量由7.09%(对照组)降低到6.04%和5.72%(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花椒籽对育肥猪脂肪酸组成和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1)组织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288头3月龄体质量相当且健康的杜×长×大三元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花椒籽代替基础饲粮中0%(对照组)、2.5%(Ⅰ组)、5%(Ⅱ组)和7.5%(Ⅲ组)玉米进行饲喂,试验期100 d,试验结束后采集育肥猪肝脏、背肌和肾周组织测定脂肪酸含量,利用荧光定量qPCR检测FABP1基因在育肥猪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添加花椒籽显著改善育肥猪背肌和肝脏中SFAs、MUFAs和PUFAs水平,试验I组背肌和肝脏SFAs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背肌、肝脏和肾周PUFAs显著升高(P<0.05);猪FABP1基因CDS全长383 bp,共编码127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相比,其编码区第53位T突变为A;FABP1基因在花椒籽饲喂育肥猪的肝、脾、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盲肠和背肌组织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在肾脏中显著下调表达(P<0.05),试验Ⅱ组脾脏、空肠、直肠和背肌中FABP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相似文献   

16.
以异育银鲫为试验对象,研究L-肉碱对其生长、肌肉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L-肉碱均不同程度提高异育银鲫平均尾重,其中200 mg·kg-1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1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200 mg·kg-1(P<0.05)和250 mg·kg-1(P<0.01)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L-肉碱可提高异育银鲫生长激素含量,200 mg·kg-1组比对照组高11.32%(P<0.05);150 mg·kg-1组的血清总胆固醇(CHO)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 mg·kg-1和250 mg·kg-1组降幅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L-肉碱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鱼体肌肉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研究表明,L-肉碱可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鱼体质量风味,添加量以200 mg·kg-1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初始体重为13.67±2.38 g的淡水白鲳为试验对象,按照U6(66)均匀试验设计,在淡水白鲳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250 mg/kg L-肉碱和0.50,100,150,200.250 mg/kg的碘化酪蛋白。经过5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 mg/kg的L-肉碱+100 mg/kg的碘化酪蛋白时,试验组中淡水白鲳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44%/d,蛋白效率最高,为2.39%,其肥满度最大,为3.98%,鱼体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4.30%。肝体指数最低,为1.05%。综合各方面考虑,试验中L-肉碱和碘化酪蛋白的适宜添加水平为:L-肉碱:200 mg/kg碘化酪蛋白:100mg/kg。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为13.67±2.38 g的淡水白鲳为试验对象,按照U6(66)均匀试验设计,在淡水白鲳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250 mg/kgL-肉碱和0,50,100,150,200,250 mg/kg的碘化酪蛋白.经过5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 mg/kg的L-肉碱+100 mg/kg的碘化酪蛋白时,试验组中淡水白鲳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44%/d,蛋白效率最高,为2.39%,其肥满度最大,为3.98%,鱼体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4.30%.肝体指数最低,为1.05%.综合各方面考虑,试验中L-肉碱和碘化酪蛋白的适宜添加水平为:L-肉碱:200 mg/kg;碘化酪蛋白:100mg/kg.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脂日粮添加胆汁酸对草鱼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豆油为主要油脂源设计3组等氮实用日粮,分别饲喂96尾草鱼(初体质量69.86g±6.24g)8周,设置对照组(CT,蛋白350g/kg,脂肪50g/kg)、高脂组(HL,蛋白350g/kg,脂肪70g/kg)与胆汁酸组(BA,蛋白350g/kg,脂肪70g/kg,胆汁酸60mg/kg)。结果表明,组织脂肪酸组成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BA组腹腔脂肪组织中总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亚油酸(LA,18∶2n-6)占油脂的质量百分比显著低于HL组,其在肝胰脏中趋势相反。与HL组相比,BA组肝胰脏中n-3PUF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百分比显著升高,肌肉中则降低。3组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SFA)占油脂的质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BA组腹腔脂肪组织中SFA占油脂的质量百分比显著低于HL组。BA组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显著高于HL组,HL组显著高于CT组。综上所述,胆汁酸可能调控组织间脂肪酸的转运与蓄积,并提高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L-肉碱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600只艾维茵公母混合雏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以添加了0,25,50,75,100 mg/kg L-肉碱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并分析胸肌的肉质指标.结果表明(1)L-肉碱对肉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50 mg/kg以上L-肉碱可显著提高胸肌率,降低腹脂率和皮脂评分(P<0.05);(3)25 mg/kg以上L-肉碱可提高肉色的Hunter a值(P<0.05),50 mg/kg,75 mg/kg L-肉碱可提高肌肉中肌苷酸和粗脂肪含量(P<0.05),50 mg/kg L-肉碱还可提高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