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根据眼的屈光介质对不同波长红外激光的透射与吸收特性,近红外波段激光可透过眼球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主要对视网膜造成伤害;中、远红外波段激光几乎完全被角膜吸收,主要损伤角膜.另外,由于眼介质的"体吸收"特性,1100~1400 nm过渡区近红外波段会造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其中一个或几个部位的损伤.红外激光致眼损伤效应与激光参数密切相关,其损伤阈值取决于激光波长、辐照时间、入射光斑大小等.该文对红外激光致眼角膜损伤影响因素和损伤特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目的是观察掺钕钇铝石榴石(Nd~(3+):YAG)激光对兔眼的急性损伤,从组织学水平检查其损伤程度,以便更全面估价 1.06微米波长及其倍频激光对眼损伤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比较在脉宽20~40ns,频率6kHz的578.2nm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条件下,不同黑色素含量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青紫兰灰兔(16只,32只眼),新西兰大耳白兔(13只,26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nm,脉宽20~40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眼底功率密度将实验对象分为五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1.319μm近红外激光致兔角膜全层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角膜损伤后长期修复的过程及结果。方法 实验对象新西兰白兔10只,采用波长1.319μm近红外激光损伤兔左眼角膜(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只兔眼1个照射光斑,光斑直径3 mm,照射时间0.7 s,能量密度140 J/cm2。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技术手段,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至6个月内多个时间点进行角膜损伤修复观察。结果 波长1.319μm激光在本实验照射条件下的兔角膜损伤为全层性损伤。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形成的白色损伤斑先增大后缩小,损伤后6个月基本消失,同时角膜先肿胀增厚后迅速消退;OCT观察及定量测量可见损伤斑中心角膜全层厚度最大可达正常角膜厚度的2倍,增厚区域直径最大可达照射光斑直径的2.6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后坏死上皮和内皮细胞快速脱落,新生上皮和内皮细胞随后覆盖损伤区,基质细胞损伤后数小时核染色质脱失,后期修复过程出现大量浸润细胞。结论 波长1.319μm激光在能量密度140 J...  相似文献   

5.
倍频Nd:YAG激光对灰白色兔眼辐照敏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倍频Nd∶YAG激光,平行照射青紫蓝灰兔和大耳白兔视网膜,比较了激光对两种不同颜色兔眼的损伤效应差别。结果表明,相同激光辐照量所致灰兔眼损伤程度较白兔重,损伤发生率较白兔高。两种兔眼同为50%损伤机率时所需的辐照量(ED50),灰兔为4.0×10-4J/cm2,白兔为6.6×10-4J/cm2,两者比值约为1∶1.7。上述结果说明,色素含量较高的灰兔视网膜对激光照射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白兔眼。  相似文献   

6.
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对兔膀胱黏膜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不同脉冲的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对家兔膀胱黏膜的损伤效应。 方法 新西兰兔6只,避开膀胱三角区随机取四点进行实验,予置激光输出频率分别为3、10Hz,脉冲输出500、1000次,垂直接触照射膀胱黏膜,通过肉眼、光镜观察靶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激光照射后,兔膀胱黏膜肉眼未见明显穿孔,光镜下可见激光照射处膀胱黏膜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脱落,固有层出血等病理改变,无肌层平滑肌细胞断裂等严重损伤;显示脉冲次数为500的损伤主要限于膀胱黏膜上皮浅层,脉冲次数为1000的损伤累及上皮全层。 结论 频率为10Hz,脉冲1000次的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照射膀胱黏膜不会引起穿孔,但可引起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出血等病理改变。激光损伤程度与照射脉冲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红、绿、蓝三色激光闪光致人和动物暂时性视觉功能抑制的比较生物学研究,阐明其剂量-效应规律、光谱依赖特性、闪光脉冲宽度影响以及人与动物间的差异。方法:以青紫蓝灰兔、新西兰白兔和健康成年志愿者为实验对象,选择633 nm红光、532 nm绿光和473 nm蓝光在暗适应条件下开展实验研究。动物评价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技术,以ERG-b波消失后恢复时间衡量视觉功能抑制效果;人眼评价采用心理物理学技术,以视觉靶标消失后恢复时间衡量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结果:激光闪光所致视觉功能抑制效应强烈依赖于闪光剂量,二者呈正相关;三色激光对青紫蓝灰兔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与暗视觉(视杆细胞)光谱敏感度曲线匹配,蓝、绿激光效果较强且相近,红光较差;三色激光对人眼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则与明视觉(视锥细胞)光谱敏感度曲线匹配,效果最强的是绿光,其次是红光,蓝光最差。不同脉冲宽度激光对视觉功能抑制效果,不论动物还是人眼,均取决于总曝光量,即闪光亮度与闪光脉冲持续时间之积,而与脉冲宽度无关。结论:动物闪光视网膜电图技术与人心理物理学技术所揭示的激光致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分别服从"等暗视亮度"和"等明视亮度"法则;脉宽依赖性则均服从"等曝光量"法则。选择接近人眼明视觉中心波长(550 nm)的激光和长脉冲闪光照射条件,可以获得较大的视觉功能抑制效果和较低的眼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倍频Nd:YAG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频Nd:YAG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临床上作为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光源的安全性。方法以新西兰兔10只20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532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功率密度为600、800、1000、1600和2000mW/cm2,照光时间为100s和200s,光斑直径为2mm。在照后第1h和24h进行眼底照相与组织病理学观察,初步确定在该照射条件下,倍频Nd:YAG激光的兔视网膜损伤阂值范围。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眼底镜与眼底荧光造影显示视网膜最小损伤剂晕为100J/cm2,光镜下出现损伤剂量为80J/cm2;视网膜激光损伤在24h内逐渐加重;能量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激光视网膜损伤程度与功率密度关系更为密切。结论532nm激光作为临床上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源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激光眼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眼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在激光眼损伤机制及损伤治疗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激光眼损伤最主要的靶部位是视网膜和角膜。本文就常见的激光所致角膜雾状混浊、角膜烧伤以及视网膜热损伤、机械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同时发射多波长激光系统在商业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例如很多系统利用倍频技术把可见光、近红外线和紫外线合成起来,这样人眼损伤的机会也在增加。本实验的目的是正确评价这种多波长的合成激光所造成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脉宽20~40 ns、频率6 kHz的578.2 nm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后不同黑色素含量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青紫蓝灰兔(16只,32只眼),新西兰大耳白兔(13只,26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mm,脉宽20~40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眼底功率密度将两组实验对象各分为五组,灰兔435 mW/cm~2、869 mW/cm~2、1 304 mW/cm~2、1948 mW/cm~2、2 898 mW/cm~2组和白兔869 mW/cm~2、1304 mW/cm~2、1593 mW/cm~2、2 174 mW/cm~2、3 043 mW/cm~2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检眼镜检查视网膜上的曝光点,眼底照相机检查和记录,组织病理学检查兔视网膜的损伤。结果波长578.2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气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相同功率密度下灰兔视网膜损伤重于白兔。结论在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眼底色素含量是影响激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功率密度下,578 nm激光引起的灰兔视网膜的改变,探讨影响激光对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因素。方法灰兔16只,32只眼,以波长578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射眼底的激光功率密度分为435、869、1 304、1 739、2 174、2 608和3 043 mW/cm2 7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用检眼镜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网膜的损伤,并行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波长为578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汽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其功率密度越高,视网膜损伤越重。结论在激光波长578 nm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功率密度是影响激光对灰兔视网膜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532nm激光照射对青紫兰灰兔视网膜的作用量效关系及损伤特点。方法:以青紫兰灰兔6只12只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器激光,波长532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视网膜后极部,照射时间为100s,光斑直径为2mm,能量密度为50、60、80、100和120J/cm2,每组4个光斑。照后24h及7d  相似文献   

14.
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等特性,入射眼内,经眼的屈光介质会聚成极小影象,可使视网膜上的能量(功率)密度,较之角膜相应的入射量提高10~4~10~5倍,而致眼的严重损伤。激光对眼的损伤,不仅取决于激光波长,也与脉冲宽度有关。脉冲越窄,所需的辐照量越低、损伤越重。锁模超短脉冲,脉宽仅数微微秒至数十微微秒,在视网膜上的功率密度可高达10~9~10~(11)w/cm~2。因此,超短脉冲激光对眼的致伤作用,较长脉冲和调Q巨脉冲更为显著。本文观察锁模Nd:YAG激光及其倍频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脉宽20~40 ns,脉冲频率为6 kHz的578.2 nm铜蒸气激光对灰兔眼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探讨影响该激光生物学效应的因素.方法 以青紫蓝灰兔(15只,30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进入眼内的激光功率(total intraocular power,TIP)分为6组(15、30、45、60、75和90 mW),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于照光后1 h和24 h用检眼镜检查视网膜上的曝光点,用眼底照相机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记录.计算检眼镜下视网膜损伤阈值(照光后1 h和24 h)和眼底荧光造影下视网膜损伤阈值(照光后24 h).结果 波长578.2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气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灰兔视网膜损伤阈值如下:检眼镜下照光后1 h的阈值为TIP=69.24 mW,眼底功率密度为1 805.97 mW/cm2;检眼镜下照光后24 h阈值为TIP=53.25 mW,眼底功率密度为1 388.92 mW/cm2;眼底荧光造影下照光后24 h的阈值为TIP=51.62 mW,眼底功率密度为1 346.26mW/cm2.结论 在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TIP是影响激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在照光后24 h内,随着照光后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Nd∶YAG激光、氪红激光或两种激光联合虹膜松解术治疗严重虹膜后粘连的有效性。方法强散瞳药物散瞳治疗无效的严重虹膜后粘连134例155只眼,男性76例,女性58例;年龄21~70岁。滴散瞳药物半小时后角膜表面放置眼前节激光接触镜后行虹膜后粘连松解激光治疗,对粘连膜较薄而透明、界限清晰且色素较少者应用单纯Nd∶YAG激光治疗,波长1 064 nm,能量0.3~2.4 mJ;对色素为主的粘连而且粘连区虹膜与晶状体界限不清者应用单纯氪红激光,波长647 nm;光斑直径100~500μm,时间0.1~0.3 s,功率0.3~0.5 W;对色素性粘连较厚者以两种激光联合操作治疗。结果 155只眼中经激光粘连松解术后粘连全部解除瞳孔近圆者102只眼;粘连大部分解除,瞳孔不圆者53只眼。术后瞳孔立即扩大至直径≥6.5 mm者111只眼,占71.6%;瞳孔扩大至直径5.5~6.4 mm者24只眼,占15.4%;瞳孔直径≤5.5 mm 20只眼,占13%。术中瞳孔扩大见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者107只眼,其中轻度浑浊者52只眼,瞳孔中央混浊或极化膜残留者32只眼;严重混浊者23只眼。术后视力≤0.08者由术前的57%降低到15%,而术后视力0.1~0.4和0.5以上者则分别由术前的31%、12%上升到59%、26%。轻度前房积血13只眼,晶状体前囊膜损伤2只眼。结论单纯Nd∶YAG激光、氪红激光或两种激光联合术进行严重虹膜后粘连松解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激光治疗外伤性文身经验,探索激光参数对不同颜色外伤性文身的作用。 方法应用Versapulse四波长激光系统,根据文身的颜色选用1~3种波长的激光进行治疗:黑色文身一般用波长1064nm激光,部分患者同时使用波长755nm和532nm激光;蓝色及绿色文身主要应用波长755nm激光,部分患者同时使用波长1064nm和532nm激光;红色主要用波长532nm激光。能量选择以不明显损伤皮肤组织为限。 结果460例文身患者经治疗后大部分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皮下含有大颗粒异物、染料嵌入组织过深或文身色泽比较复杂的外伤性文身治疗效果欠佳。 结论选择适当的波长激光治疗外伤性文身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连续波CO2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中热损伤深度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激光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估算生物组织热损伤浓度的数学模型,为优化激光手术安全操作规范提供理论与实验的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组织换热的数学模型-数学上称为多边界的Stefan问题,对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的热损伤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并将该数值解与CO2激光对离体猪肌肉作用的实验数据相对比。结果 当CO2激光功率分别为1.50、3.15和8.01W,每种功率进行两种不同作用时间(9-20s)的情况下,用激光医学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两种方法去确定猪肌肉组织的热损伤深度,两者相对偏差的平均值为3.60%,最大相对偏差值为5.59%。模拟计算不仅可以确定热损伤区的数值,还能得出一些重要的参数数据:例如相间边界的移动速度、相边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这些参数与功率的相互关系。结论 依据Vasilive^[1]的建模思想提出了热损伤过程的实用数学模型,其数值模拟结果与激光对生物组织热损伤的实验数据能较好地符合。该数学模拟还可为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提供纯激光外科实验难以得到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9.
连续波CO_2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中热损伤深度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激光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建立估算生物组织热损伤深度的数学模型 ,为优化激光手术安全操作规范提供理论与实验的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组织换热的数学模型———数学上称为多边界的Stefan问题 ,对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的热损伤过程进行数学模拟 ,并将该数值解与CO2 激光对离体猪肌肉作用的实验数据相对比。结果 当CO2 激光功率分别为 1 5 0、3 15和 8 0 1W ,每种功率进行两种不同作用时间 (9~ 2 0s)的情况下 ,用激光医学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两种方法去确定猪肌肉组织的热损伤深度 ,两者相对偏差的平均值为 3 6 0 % ,最大相对偏差值为 5 5 9%。模拟计算不仅可以确定热损伤区的数值 ,还能得出一些重要的参数数据 :例如相间边界的移动速度、相边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这些参数与功率的相互关系。结论 依据Vasiliev[1 ] 的建模思想提出了热损伤过程的实用数学模型 ,其数值模拟结果与激光对生物组织热损伤的实验数据能较好地符合。该数学模拟还可为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 ,提供纯激光外科实验难以得到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20.
皮肤科     
1·318μm近红外激光皮肤损伤效应研究杨在富1钱焕文1张宁2单清1张杰1马萍1陈鹏1杨景庚1梁洁1王嘉睿1康宏向1高荣莲1目的:研究1·318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观察损伤修复情况。方法:以普通白色仔猪为实验动物,以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损伤阈值实验时,激光照射剂量为7·45~14·95J/cm2,于照后即刻观察皮肤红斑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红斑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损伤修复观察实验时,激光照射剂量为13·4~225J/cm2,于照后0h至49d观察皮肤损伤修复情况。结果: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