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恩华  陈运才  许鹿希 《解剖学报》1998,29(4):366-369,I007
为探讨一氧化氮在听源性惊厥点燃中的可能作用,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和Fos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后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差异。结果显示:一次惊厥后,正丘内双重阳性神经元较较多,近70%-80%的NOS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其他听觉核团和内仅见少星NOS-Fos双重阳性神经元。点燃后,听觉核团和前脑结构内NOS-Fos双得阳  相似文献   

2.
听源性惊厥点燃诱导新皮质内c-fos和BDNF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猛  康宁东  于恩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3):243-246,T009
为探讨前脑结构参与听源性惊厥点燃过程的神经化学机制 ,本研究以 c-fos基因表达作为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标志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对新皮质内参与听源性惊厥点燃过程的神经元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观察 ,并对相关区域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单次听源性惊厥发作后 ,新皮质内仅有少量散在的 c-fos阳性神经元存在 ;听源性惊厥点燃后 ,额、顶、枕及颞叶皮质内出现大量 c-fos阳性神经元。点燃后额叶及顶叶皮质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阳性产物的校正光密度值显著增高。结果表明 ,新皮质内大量神经元参与听源性惊厥点燃过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强很可能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4.
陈运才  张颖芳 《解剖学报》1997,28(2):142-146
为探讨听源性惊厥点燃和前脑结构的关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研究Wistar种系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后,前脑结构内c-fos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1.正常Wistar大鼠接受一次强音刺激后,海马,齿状回,杏仁核,内嗅皮质,嗅周皮质和额-顶皮质内未见Fox阳性神经元;2.P77PMC大鼠一次惊厥后,除海马,齿状回外,上述被检各区内可见广泛的Fos阳性神经元,其分布具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一氧化氮在听源性惊厥点燃中的作用,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分析,了Wistar种系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听觉核团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听源性惊厥点燃和听觉核团的关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研究了Wistar种系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后听觉核团内c-fos表达的差异。在内侧膝状体背侧核和蜗神经背核,Fos标记细胞无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听源性惊厥导的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7.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突触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猛  许鹿希 《解剖学报》1999,30(3):211-214,I005
目的 分析正常及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突触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正常和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AG内突触素P38凤应产物的校正光密度值(COD)均显著高于正常Wistar大鼠;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AG背侧及背外侧两个亚区内突触素P38免疫反应产物的COD去值显著高于正常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典的神经细胞染色技术,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正常大鼠和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以及点燃后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元的形态学指标和分布密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各节段、各亚区内神经元的平均直径、胞体椭圆率和面数密度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提示,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可能与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及听源性惊厥点燃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大鼠上丘神经元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石蜡切片Nissl染色方法,光镜下计数、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观察、测量惊厥鼠与正常鼠土丘神经元的一些指标.结果显示:(1)在吻例段和中段上丘第Ⅱ层和吻侧段上丘第Ⅲ层的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惊厥鼠显著小于正常鼠,说明惊厥鼠上丘上述部位神经元较小;(2)在吻侧段上丘第Ⅵ层,中段上丘第Ⅰ、Ⅱ层和屋倒段上丘第Ⅴ层,神经元剖面椭圆率惊厥鼠显著地小于正常鼠,说明惊厥鼠土丘上述部位神经元胞体较细长;(3)除第Ⅲ层外,土丘各板层神经元剖面面数密度惊厥鼠都大于正常鼠.本研究结果表明,惊厥鼠的土丘有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这种变化与惊厥鼠惊厥易感性的形成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立体定位直流电损毁法,分别损毁双侧下丘、脑桥吻侧网状核、内侧膝状体、黑质,观察核团损毁对大鼠听源性惊厥行为的影响,以寻找与P77PMC大鼠听源性惊厥有关的神经核团。结果表明:双侧下丘损毁后能完全阻断强直阵挛性惊厥,脑桥吻侧网状核损毁能明显减少惊厥发生(P<0.05),而双侧内侧膝状体及黑质损毁对惊厥无明显影响(P<0.05)。提示下丘是P77PMC大鼠听源性惊厥的关键核团,而脑桥吻侧网状核可能参与了惊厥回路,内侧膝状体可能并未参与惊厥回路,黑质在此惊厥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马桑内酯致痫后大鼠海马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厚纶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7,28(2):123-126
为探讨马桑内酯致痫与生长抑素的关系,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了马桑内酯致痫后大鼠海马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表明:致痫组大鼠CA1,CA2区及齿状回生长抑素mRNA的反应明显增强,以上各区的中,小神经内生长抑素mRNA神经元的数目及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上丘突触素P38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恩华  刘猛 《解剖学报》2001,32(2):114-116,T003
目的:探讨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上丘突触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结果:P77PMC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上丘浅层和深层的P38免疫反应产物校正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正常Wistar大鼠,结论P77PMC大鼠上丘突触密度的改变可能与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鼠海马的血管构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家松  戴惠娟 《解剖学报》1996,27(2):123-128
用血管铸型法、动-静脉连续灌注法、组织化学DAB法和生物体视学方法研究大鼠海马的血管构筑。结果表明:大鼠海马由大脑后动脉的分支──海马纵动脉供血,后者发出数支耙状分支进入海马。根据分支分布部位可分为海马内、外侧横动脉,它们经逐级分支移行为毛细血管,供应海马各区及齿状回。海马内毛细血管的分布具有与海马皮质分层相对应的层次性。海马各区及齿状回毛细血管的长度密度为齿状回>CA_3>CA_4>CA_2>CA_1。海马具有内侧及外侧两个静脉系统。本文对海马的血管构筑及其缺血敏感性和选择性损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听源性惊厥发作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c-fos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猛  许鹿希 《解剖学报》1999,30(3):206-210,I005
目的 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与听源性惊厥的关系。方法 用神经细胞Z(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听源性惊厥发作后易感大鼠(P77PMC)PAG内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 听源性惊厥发作2h后,P77PMC大鼠PAG的背侧亚区及背外侧亚区,尾侧段腹外侧亚区内出现大量Fos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研究了Wistar大鼠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和点燃后海马结构内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1)P77PMC大鼠一次惊厥后,海马结构内有广泛的生长相关蛋白免疫反应产物沉积,其分布呈板层样;(2)P77PMC大鼠点燃后,生长相关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特征与一次惊厥后相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是,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层生长相关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听源性惊厥点燃能够诱导海马结构内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增加。本文还对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增加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对妊娠高血压大鼠的胎鼠及幼鼠海马细胞增殖下降和神经元存活减少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SD妊娠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 蒸馏水组、L-NAME 精氨酸组、L-NAME 灵芝孢子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RT-PCR、流式细胞计数和电镜等技术对海马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应用L-NAME后,E21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增加,直到P30时仍有表达.E21海马微血管密度增高,P30海马毛细血管结构异常.E21海马细胞的增殖下降,P30海马神经元减少.应用灵芝孢子后,E21海马HIF-1α和VEGF低水平表达,在P30时则未见表达.E21海马微血管密度达到正常水平,P30海马毛细血管结构正常.E21海马细胞增殖上升,P30海马神经元恢复性增多.结论 灵芝孢子能防止妊娠高血压大鼠的胎鼠及幼鼠海马细胞增殖下降和神经元存活减少.  相似文献   

17.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点燃后海马结构内的突触素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运才  于恩华 《解剖学报》1997,28(3):234-237
为探讨听源性惊厥点燃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分析,研究了Wistar种系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和点燃后海马结构内突触素p38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1)P77PMC大鼠1次惊厥后,海马结构内p38免疫反应产物呈明显的板层样分布;(2)P77PMC大鼠点燃后,p38免疫反应产物的定位分布与1次惊厥后相比较,没有明显改变,但是,p38免疫反应产物的密度普遍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