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奥陶系平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深水沉积最发育的地层,研究平凉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平凉组沉积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和构造特征,而且对于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对盆地西南缘平凉组及其相同时代地层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从地层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结构构造、沉积相、有机地化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平凉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平凉组发育深水原地沉积、牵引流沉积、重力流沉积、火山碎屑岩及震积岩,形成一套台地前缘斜坡和深水盆地沉积组合。结合构造背景和沉积组合,建立了平凉组的深水沉积模式:平凉组沉积初期水体较浅,等深流沉积不发育,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到中晚期,随着水体的加深,重力流减弱,先存沉积普遍受到等深流的改造。平凉组的深水沉积同样也有利于油气成藏。综合考虑地层厚度、岩石类型、沉积相、有机质类型和含量及热演化程度,优选出了平凉组的有利油气勘探区,主要分布于乌海以南、石嘴山—贺兰以东、鄂托克前旗以西之间,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面积约1×104 km2。勘探核心区位于贺兰以东、天环坳陷内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2.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珠海组以潮汐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珠江组下段以滨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亚长石砂岩,西部滨岸沉积发育,岩性较纯,东部潮汐沉积发育,砂泥混杂。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中西部原生孔隙所占比例较东部高,西部地区物性较东部好,珠江组下段滨岸沉积物性较珠海组潮汐沉积高。结合成岩作用分析,认为该区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沉积环境,同时针对滨岸和潮汐沉积体系,由前滨—上临滨—潮间潮砂坪—下临滨—潮下潮道—潮下潮砂坝—潮间混合坪—潮间潮道—潮上泥坪物性逐渐变差,且滨岸砂岩物性优于潮汐相的。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厚度变化大,岩相组合多样,沉积演化序列不明确,沉积模式复杂。在对羊虎沟组12条野外剖面、28口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粒度分析、化石遗迹、古流向分析、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开展了羊虎沟组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讨论了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沉积期发育18种岩相类型、8种岩相组合类型,分别反映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潮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湾—潮坪(潮道、潮汐沙坝)、潮坪(沙坪、混合坪—泥坪)、障壁岛—潟湖及陆棚沉积特征。羊虎沟组南北向展布的中央古隆起横亘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分割了祁连海和华北海,盆地西部总体处于祁连海域。羊虎沟组沉积期总体为海陆过渡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体变深又变浅的过程:羊三段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仍为剥蚀古隆起,仅西缘局部地区接受沉积,研究区北部水体较浅,乌达—阿拉善左旗发育潮控三角洲—潮坪—障壁岛沉积,中南部水体相对较深,主要发育障壁岛—陆棚沉积;羊二段沉积期,受中央古隆起影响,东西海域尚未沟通,但沉积范围及水体深度较早期明显增加,潮汐作用较强,河流作用受限...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西海岸地区砂质沉积物广泛发育。对昌化棋子湾剖面砂质沉积物的TL(热释光)测年表明,该地层沉积于32.1±3.30~10.30±1.30 ka BP间,归属于上更新统八所组上部。通过对该地层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和石英颗粒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本区八所组上部自下而上为“风成砂—弱成壤—风成砂—冲积砂—风成砂”沉积“相序”,八所组上部总体上以厚层风成相为主,夹短周期气候波动引起的薄层河流相(Ⅱ层)和弱成壤风成相(Ⅳ层)沉积,与本区八所组陆相冲洪积成因地层为同期异相地层。由此说明,末次冰期时南海北部受冰期气候影响,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大陆架广泛出露,局部沙漠化,并成为海岸风成沉积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太原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河南省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区位于华北盆地南部北秦岭褶皱带栾川—固始深断裂以北地区,当时的沉积盆地受华北地块西隆东倾的构造古地理控制,是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和煤为特色的陆表海沉积。太原组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的泥岩、泥灰岩、细...  相似文献   

6.
童子岩组是一套以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为主(第二段为浅海沉积体系)的含煤沉积,包括3种沉积相组合:障壁岛—泻湖沉积相组合、潮坪—潮道沉积相组合和滨岸湖泊相组合。运用成因地层学理论可将童子岩组划分为14个成因地层单元,对其环境的空间配置关系、聚煤规律、时空演化规律、沉积模式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青藏地区羌塘盆地地层出露以海相三叠系—侏罗系为主。盆地内侏罗系沉积巨厚,夏里组属中侏罗统。在夏里组沉积初期,羌塘盆地由北向南发生大规模海退,由此形成了北羌塘盆地以碎屑岩充填为主,南羌塘盆地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特点。根据41条露头剖面及分析化验资料,夏里组  相似文献   

8.
河北平泉土城子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泉地区中侏罗世土城子组为内陆干旱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红色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4段。底部第一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第二段为湖泊沉积体系;第三段演化为河流体系;第四段为冲积扇、河流体系的复合型。上述充填序列反映了土城子组沉积时盆地依次经历了初始沉降—湖盆扩张—盆地萎缩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红山嘴北部的克上组与克下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差异。为明确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及成因,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克拉玛依组的岩矿特征、岩相类型、沉积相类型与展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下组为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Gi→St→Sp→(Sh)→Md)、心滩(St→Sp?Sm)及冲积平原(Mr?Md→Fr),河道砂体呈条带展布,多呈孤立状分布于厚层泥岩中;克上组为碎屑流、洪流与牵引流共同作用下扇三角洲沉积,平原发育辫状河道(Gmm→Gcm→Gi→Sh)、辫状分支河道(Gcm→Gi?Gt)与辫流坝微相(Gp?Gi→Gcm),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Gi→Gt→Gp→St)、河口坝(Md→Sp?Sw)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Md?Sc),所沉积的厚层砂砾岩体相互切割叠置,连片分布,连通性好。受控于物源体系前移与供给强度的增加、古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半湿润—湿润转变及湖平面上升,研究区克拉玛依组经历了由辫状河向扇三角洲转变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10.
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关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并且较为粗略。以前认为该区发育开阔台地、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沉积,但对缓坡相尚未进行详细的划分,是否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未能提出明确的认识。因此,利用新的资料,开展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对通南巴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表露头和地震资料,初步建立了通南巴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认为该区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建议油气勘探部门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GEOLOGICAL SIGNIFICANT OF SPOROPOLLEN ASSEMBLAGE IN THE XUESHA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特征研究基础上,将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进积和退积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9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表明,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期古地理演化总体上显示盆扩/盆缩的特点,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尾亚车站以东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岩群,由云山岩组、菊花山岩组和剑峰山岩组组成。其中菊花山岩组为一套古蛇绿岩,按有序排列为:变安山岩、玄武岩(阳起石片岩)-变辉绿岩-变花岗间长斑岩、变暗色堆晶闪长岩-变辉长岩、变堆晶辉长岩-变橄榄辉石岩、斜长岩。通过对菊花山岩组古蛇绿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和构造环境的探讨,认为星星峡岩群的古构造环境为裂谷环境,并建立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平庄地区孙家湾组为砾岩和砂岩互层产出的一套陆缘碎屑岩组合.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孙家湾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二段为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砾岩和含砾粗砂岩组合,一段为复成分砾岩局部夹有紫红色杂砂岩.孙家湾组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由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组成,未见被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阿尔必期(Aptian-Albian).据此推断平庄地区孙家湾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广泛发育于中、上扬子地区的宝塔组马蹄纹灰岩是中奥陶统一密集层段,其依据是:宝塔组沉积时水深最大,沉降幅度大,沉积速率低,分布广泛;在成岩早期可能是一种海底硬地,马蹄纹是海底硬地发生收缩的结果。这些特征与密集层段的特征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6.
论卡以头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尚彦 《地层学杂志》2001,25(2):129-134,149
卡以头组为介于宣威组和东川组之间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 ,主要为黄绿色、灰绿色、褐黄色夹紫红色砂岩、砾岩和泥质岩组合 ,海相层底部夹少量灰岩 ,不含煤层和 Claraia。该组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 ,海相多为早三叠世地层。建议以威宁哲觉剖面为卡以头组的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玉辉  孙春林  刘茂修 《地层学杂志》2007,31(2):151-156,197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滨湖相为主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岩系,岩性主要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黏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晚三叠世地层,并缺失下侏罗统,且延安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通过不同地区中侏罗世地层对比,认为盆地中延安组发育极不均衡,中部沉积厚度大,但不成煤;而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薄,且成煤较好,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剖面是泥河湾盆地新建的建阶剖面。剖面总厚度为151.45m,顶部的年龄约0.019Ma,深33.55m处为B/M界线,深123m处为M/G界线,剖面底的年龄约3.3Ma。划分为马兰组、郝家台组、泥河湾组和蔚县组。深45.65-122.65m间归泥河湾组,厚77m,泥河湾组以黄色调砂、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夹有灰绿色黏土,属河湖相沉积环境。泥河湾组底界确定的标志:底部出露较厚的砂层,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与下伏湖沼相蔚县组呈整合接触;底界接近M/G界线,在M/G界线之上0.35m处;底界之下挖掘到早于2.6Ma的游河模拟鼠-副丁氏鼢鼠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瓣鳃类化石。泥河湾组底界确定为2.6Ma。  相似文献   

19.
峡东莲沱组与湖南板溪群五强溪组或漠滨组之间的关系素有争议,湖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将峡东莲沱组与湖南五强溪组对比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提出峡东莲沱组沉积时代应晚于长安亚冰期,应与富禄间冰期早期地层即石门县杨家坪渫水河组,湘北、湘西莲沱组及湘中江口组含铁砂岩段相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渝东—湘西地区野外露头及相关室内研究,分析了区内志留纪小河坝组沉积环境、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特征。将该区小河坝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了渝东—湘西地区小河坝组4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更加精确真实地反映了海陆分布、物源方向及其演化过程,更好地反映了层序格架下的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揭示出研究区早志留世小河坝期碎屑岩沉积的物质主要来自东南部的江南雪峰山隆起,沉积环境由东往西逐渐变深,三角洲平原位于湘西地区,三角洲前缘发育于渝东地区;碳酸盐台地发育于靠近黔中隆起的南部浅水区,沉积环境由南往北逐渐变深,深水陆棚沉积区位于宜宾—重庆一带,该新认识对于更准确地预测渝东-湘西志留系储集体的分布以及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