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开采注水时间长,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储层内部的油水分布日趋变得复杂,其运动规律越来越难以预测。利用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其高含水时期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认清油水运动规律,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研究区剩余油有5种分布类型:①好砂层砂体边角部位零散分布的剩余油;②好砂层主砂体边部连续分布差砂体中的连片分布的差油层;③差砂层中由于层间屏蔽形成的连片分布剩余油;④差砂层由于砂体孤单注采不完善形成的连片分布剩余油;⑤差油层砂体过于孤单注采不完善形成的零散剩余油。从垂向上研究区剩余油呈以下5种分布类型:①剖面中的低渗层中的剩余油;②剖面中的高渗层中的低渗层段的剩余油;③剖面中厚层砂体中的剩余油;④剖面中的砂体尖灭区的剩余油;⑤砂体射孔不完善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大庆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寻找和开发剩余油非常重要.大庆油田个密集井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影响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大型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砂体物性变差的部位,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薄砂层或孤立的小透镜体中;沉积韵律层渗透性的差异控制剩余油的纵向分布,厚油层顶部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段.另外,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砂体中,剩余油分布不同.分流河道砂体、分流间砂体及水下分流砂体因非均质性严重,故易形成剩余油.  相似文献   

3.
张瑾 《国外测井技术》2007,22(6):34-36,39
本文以在地质大队和研究院调研的大庆长垣地区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依据,阐述了喇、萨、杏油田剩余油分布特点,尤其是剩余油在薄、厚油层中的分布比例,得出目前喇萨杏油田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主力厚油层的结论,并对今后剩余油评价测试新技术的开发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三次加密井固井难点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大庆主力油田三次加刻井固井的难点,提出了低渗高压层、套损及套损后注水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层、泡沫驱油等对固井质量的影响。讨论了在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应采取的固井工艺技术,为大规模三次加密钻井、完井做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5.
文中阐述了当前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开发地质学方法、测井方法、地震方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等,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由于地下油藏的复杂性和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因此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曙光油田曙二区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开采中,对剩余油的分布研究是个重点课题。通过对曙二区高含水高采出时期的静动态分析,采用了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动态分析法和数值模拟等四种方法,互相验证,相辅相成,比较准确地确定了分区、分块、分层段的剩余油分布状态,并对剩余油在油藏平面、纵向和油层内部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为老油田综合调整、挖潜上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三区主力油层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分布探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对精细地质模型的3 个显著特征的剖析并结合萨北油田北三区西部东块主力油层的沉积特征, 论证了该区块主力油层各类河流相精细地质模型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剩余油分布的类型、分布方式和存在比例, 为主力油层的三次采油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三次加密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具体到并点的剩余油预测方法。在研究了一种模拟射孔法的基础上,通过宏观控制、微观解剖、潜力定量和单井确定等四个环节,采用资料统计法、神经网络辅助法和虚拟井位射孔法三种方法,可预测出三次加密布井空白区的可调厚度,通过打井验证精度达85%以上,并根据预测结果可将新布井分为有效井、低效井和风险井。这一方法可将三次加密可调厚度预测精度由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85%以上,为三次加密调整布井提供了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天然岩心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实验,应用岩心磨片荧光分析技术,摄取两组对等岩心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相同位置剖面的剩余油饱和度微观分布荧光图片,利用面积法计算每个图片上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饱和度值,定量地测定水驱时存在簇状、膜状、盲端和角隅四种类型微观剩余油在聚合物驱后剩余的比例,得出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在聚合物驱后降低幅度不同的结论;并总结了高、中、低不同驱替强度部位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下二门油田剩余油分布状况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二门油田是典型的断块油田 ,经过长期高速开发 ,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文章概述了下二门油田剩余油总体分布状况和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并从沉积模式、地质因素和井网因素三大方面对核三段剩余油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 ,可应用于井网的进一步优化部署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双河油田Ⅴ下层系油藏特征建立非均质模型,得到不同模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不同地质、开发条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注采井组生产井综合含水率达到95%时,采出程度、剩余油非均质程度与不同因素(提液速度、井距、平面渗透率级差、地层倾角、油层厚度)的关系式。分别应用回归公式和数值模拟对双河油田五点井网的采出程度、剩余油非均质程度进行计算,二者结果误差均小于10%。综合运用回归公式定量描述剩余油及井组剩余油分布模式对今后实际油田注采井组单元后期开发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大庆杏树岗杏六中区储层为例,提出了建立油藏四维地质模型的方法。根据已有资料,完成构造模型和砂体模型建立。在砂体模型约束下,通过将不同时期侧井解释成果进行归类,以不同时期水庵侧井资料为条件,水庵动态分析结果为指导,采用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完成不同时期水庵地质模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水庵地质模型揭示了地下流体随开发过程的动态变化:总体上,研究区水庵状况由未水庵向中高水庵方向发展;不同区域水庵时期及程度均有差异,注入水水线推进方向和速度上的差异导致局部剩余油气分布差异。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油藏水庵特征,准确揭示了剩余油时空演化和分布特征,为油藏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拙。  相似文献   

14.
3次加密井在投产过程中,对地面集输工艺流程进行了大力简化。简化流程后,井口计量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软件量油的准确度。为此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对挂环井的计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挂环井的计量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渤南油田十区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渤南油田十区为中渗透断块油藏,经过近20年的滚动勘探开发,于2001年进入快速递减期。在确定沉积体系和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储层非均质性、采液强度和流体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叶状体和水道间微相、构造高点、正韵律油层顶部水淹程度相对较轻,剩余油富集。通过采取挖潜措施,采收率提高3.8%。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Ahdeb油田Khasib油藏的开发现状迫切需要明确稠油的分布特征,以降低钻井风险。探讨了稠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稠油含量指数计算方法,在三维空间刻画出稠油的分布特征。分析稠油和轻质油基本性质的差别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阐述了稠油层和轻质油层在电阻率、中子孔隙度、密度以及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上的差异。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冲洗带残余油饱和度结合中子孔隙度与密度曲线的分离幅度,定量计算了稠油含量指数,将其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中,直观地展示了稠油在各小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平井轨迹穿过稠油含量指数高于0.2的区域或低产,或无法投产,生产特征与稠油分布特征完全吻合,充分证明了稠油分布特征描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试井资料研究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常用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存在局限性的实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注水井压力落差试井资料,通过水驱前缘含水率导数、油水两相区流度分布导致的拟表皮因子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在没有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的情况下,确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利用所编制的实用软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葡一组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通过天然岩心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实验,应用岩心磨片荧光分析技术,利用面积法计算出了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饱和度值,同时定量地测定出水驱时存在的簇状、膜状、盲端和角隅等四种类型微观剩余油在聚驱后剩余的比例,得出水驱后不同类型的微观剩余油在聚驱后降低幅度不同的结论:膜状剩余油大幅度降低,簇状和盲端剩余油降低幅度次之,角隅剩余油降低幅度最小。给出了高、中、低不同强度水淹部位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高水淹部位四种类型剩余油均较少,中水淹部位主要以盲端和角隅剩余油构成,低水淹部位四种类型剩余油均较多,尤其是膜状和簇状剩余油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9.
位于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中南部的复合驱工业试验区已处于特高含水、低产油开采阶段,开发形势相当严峻.该文在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通过油藏动态法、岩心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及水淹层测井解释,结合地质特征与生产测试资料,从不同侧面描述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和量值大小,为复合驱工业试验方案编制,为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