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4例形成脑内血肿)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4例形成脑内血肿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采用"三H"疗法,予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治疗。结果 17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后随访0.5~3 a,根据GOS:Ⅴ级10例,Ⅳ级4例,Ⅲ级2例,Ⅰ级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应及早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对形成脑内血肿者应急诊清除血肿、探查夹闭动脉瘤。术后采用"3H"疗法、给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外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合理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早期显微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术18例,在清除血肿和成功夹闭动脉瘤后局部使用罂粟碱治疗脑血管痉挛。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2例,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罂粟碱。结果 早期外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总有效率95%。结论 早期外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可使病人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恶化得到明显改善,对提高病人病情预后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脑前动脉近端走行于视神经下是一种罕见的解剖异常,目前共有32例报道,常伴有脑动脉瘤。这种异常提示,Willis动脉环前部在胚胎发育中的一种生长畸形,来自于原始前交叉动脉吻合的持续存在或者是眼动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畸形。作者描述了1例有破裂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患者,并概括了其解剖学特征。患者男性,30岁,以往健康,突发右颞叶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4天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管造影显示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各1个。于出血后14天行手术治疗,通过右侧翼点开颅术夹闭这2个动脉瘤,发现大脑前动…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进展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海  宋玉瑄 《山东医药》2001,41(24):60-61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重者可出现血肿而发生脑疝,部分因瘤体压迫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80%的动脉瘤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约有1/5动脉瘤为多发.动脉瘤多数呈囊性,少数动脉瘤基地较宽,称宽颈动脉瘤,部分动脉瘤为梭状.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患者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出血.颅内动脉瘤如能及时确诊、合理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因此主张积极外科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患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s)合并侧裂区血肿的手术策略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70岁以上MCAAs合并侧裂区血肿(血肿量20 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经确诊后均给予急诊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血肿基本清除者9例,血肿量减少至约术前1/4~1/2者5例,血肿量接近术前者1例。术后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者(5分)10例,轻残(4分)2例,重残(3分)2例,植物状态(2分)0例,死亡(1分)1例(放弃治疗)。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合并侧裂区血肿的老年患者群体,行开颅动脉瘤夹闭+脑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当扩大额颞部切口及颞后部骨窗,有利于暴露、清除血肿;对于部分粘连于载瘤动脉及其分支的血肿,不强调彻底清除,可适当保留。  相似文献   

6.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效果.方法 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51例,病情按照Hunt-Hess分级,先行CT平扫及三维CT血管成像,再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急诊手术处理动脉瘤,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 影像学检查共检出动脉瘤55个,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6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0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个,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4个.动脉瘤手术夹闭51个,包裹治疗4个.随访4~36个月,转归良好者42例,中度残疾7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Ⅰ~Ⅳ级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急诊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颅内破裂动脉瘤住院患者410例,其中表现为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8例,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影像学征象、颅内动脉瘤特征、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影像学征象包括出血特点、位置等,颅内动脉瘤特征包括动脉瘤大小(纵横比)等,手术方式包括初次手术与再次手术的方式,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3个月预后。结果 (1)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占同期所有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比例为2.0%(8/410),8例患者初诊或首诊时颅内动脉瘤漏诊5例:1例首次诊断为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经CT血管成像(CTA)进一步确诊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经CTA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瘤;1例在外院初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发现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2周DSA检查显示合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在外院因头痛诊断为自发性额叶脑出血,经CTA确诊为大脑前动脉瘤;1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经头部CTA确诊为大脑后动脉瘤。(2)影像学特征:头部CT平扫均无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有2例患者血肿边缘可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后经CTA和手术证实为动脉瘤体部;大脑中动脉瘤导致的基底节区血肿边缘紧邻外侧裂,部分血肿扩展至颞叶;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导致的额叶血肿中心则位于额底直回;脑室出血的血肿贯穿颞叶皮质充满侧脑室颞角,颞角血肿多于侧脑室体部;硬膜下血肿患者无颅骨骨折征象。CTA显示,有5例患者动脉瘤生长方向朝向脑叶,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动脉瘤朝向硬脑膜面生长。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朝向颞底外侧硬脑膜方向生长,1例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朝前纵裂硬脑膜上方生长。(3)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6例。结论对初诊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应尽早行头部CTA或DSA检查,尤其对于基底节区血肿紧邻外侧裂、血肿边缘存在类圆形稍高密度影、无颅骨骨折的硬膜下血肿者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4例,其中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13例,复发动脉瘤栓塞术中出血1例。12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均行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2例动脉瘤行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并动脉瘤孤立术,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结果 14例患者,11例造影后急诊行复合手术,2例择期手术,1例栓塞术中出血急诊行抢救性手术。12例动脉瘤夹闭术中造影提示3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2例载瘤动脉狭窄,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2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血管痉挛,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行血肿清除并减压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余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 5分8例,4分5例。6例患者行DSA复查,其中4例动脉瘤夹闭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2例血管旁路移植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结论初步观察,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娃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脑内血肿,术前头部CTA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CTA不同成像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并行动脉瘤夹闭术,对CTA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术中均被证实为动脉瘤,与头部CTA术前诊断位置基本一致,动脉瘤的大小、生长方向与术前判断的方向基本一致,所有的动脉瘤均予夹闭.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所有患者均门诊和(或)电话随访6—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GOS2分为2例;GOS3分为2例;GOS4分为6例;GOS5分为5例。结论头部CTA检查能简便、快速地明确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自发性脑内血肿,可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对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董家军  伍益 《山东医药》2008,48(23):4-6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对33例经CT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于显微镜下经3种途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关颅前用罂粟碱盐水冲洗术野,术后静滴尼莫地平.结果 33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Ⅱ级(植物生存)2例、Ⅲ级(严重伤残)12例、Ⅳ级(轻度伤残)8例、Ⅴ级(恢复良好)11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DSA或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后应及早于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取翼点人路,采用Yasargil切口,切口尽可能低,要充分磨除蝶骨嵴,术中视具体情况经三种途径分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龚凯  佟小光 《山东医药》2013,53(2):84-86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经手术治疗的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以占位为首发症状者2例。12例行介入手术,其中行动脉瘤栓塞6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2例,采用微弹簧圈行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行载瘤动脉并动静脉畸形栓塞术1例;8例行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夹闭5例,动脉瘤孤立并血管吻合术3例。1例行动脉瘤夹闭并血流重建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昏迷,3 d后自动出院,死亡。余手术均成功。19例随访1个月~3年无复动脉瘤发。术后瘫痪1例,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3分;行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术者术后出现吞咽呛咳和轻度脑积水1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GOS 5分;行远外侧夹闭动脉瘤的1例术后出现吞咽呛咳、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3个月后未见复发,GOS为5分,余患者GOS为5分。结论 PICA动脉瘤未累及穿支血管者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占位效应明显者选择开颅手术,介入与夹闭、血管吻合相结合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的疗效。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形成患者17例,14例急诊手术夹闭动脉瘤并清除颅内血肿(观察组),3例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例;并发大面积脑梗死6例,肺部感染10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6例。对照组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患者早期手术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尽管脑血管痉挛治疗已有了重大的进展,如高容性血液稀释疗法、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早期血肿清除术以及气囊血管成形术等。但是在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动脉痉挛仍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应用动脉内注入罂粟碱治疗了12例脑血管痉挛患者,效果满意。患者中男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岁(40~75岁),均为脑动脉瘤破裂 SAH 引起脑血管痉挛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其形成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建立兔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对临床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DSA造影影像及电解铂金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其形成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①GDC只能进入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剂滞留;②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③GDC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以上3种病变在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形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形成期及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真性动脉瘤尽早行病因治疗是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管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03 7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MCA分叉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瘤手术夹闭术组35例和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8例。分析患者的动脉瘤特征、SAH的Hunt-Hess分级、合并颅内血肿、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后脑梗死、切口/颅内感染)等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动脉瘤闭塞率、术后1个月、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应用DSA或CTA检查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38例,其中37例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1例介入治疗失败转开颅夹闭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27例,次全栓塞9例,部分栓塞2例。夹闭术组35例,其中34例成功夹闭动脉瘤,1例夹闭失败转介入治疗。两组闭塞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介入治疗组术后脑梗死、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夹闭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性MCA宽颈动脉瘤成功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但仍需要更大样本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绝大多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及脑室内积血。以急性硬膜下血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罕见。此类患者易再次出血,病情往往突然加重,预后差。快速诊断并及时清除血肿和处理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而临床上对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硬膜下血肿往往认识不够,容易误诊。现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此类患者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动脉瘤破裂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甚至形成颅内血肿(ICH);而后者是影响病人恢复的一个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一组512例脑动脉瘤破裂病人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41例(258个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160例(172个动脉瘤)破裂动脉瘤患者(破裂组)和81例(86个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未破裂组)。手术采用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夹闭术+血肿清除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破裂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意识状态。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CT血管成像(CTA)或DSA)]随访。采用SPSS 20. 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破裂组160例患者,术前GCS评分(8±2)分,9例术后出现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区域的脑梗死,3例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 8%(14/160);术后复查CT血管成像或DSA均未见动脉瘤,术后(15±2) d GCS评分[(9±3)分]较术前改善(t=-6. 240,P 0. 01),78例患者随访无动脉瘤复发。81例未破裂组患者中,7例(8. 6%)术后出现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区域的脑梗死,术后复查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45例患者随访无动脉瘤复发。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280,P=0. 194)。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MCAA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动脉瘤破裂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PCoA)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时机与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16个)PCo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PCoA镜像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①PCoA镜像动脉瘤均位于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两侧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完全对称(Ⅰ型)的有6例,不完全对称(Ⅱ型)的有2例。动脉瘤大小:0.5~1.5cm的有9个,〉1.5—2.0cm的有5个,〉2.0cm的有2个。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的有2例,Ⅲ级的有4例,Ⅳ级的有2例。②直接夹闭PCoA镜像动脉瘤15个,未处理的有1个。一期手术5例,均经双侧开颅,夹闭PCoA动脉瘤10个,对其中2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二期手术2例,第1次手术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2个,对其中1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第2次手术夹闭另一侧PCoA动脉瘤2个。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1例。③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的有6例,轻残的有1例,重残的有1例。随访3~48个月,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PCoA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将PCoA镜像动脉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患者Hunt-Hess分级及周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3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结果 368例患者391个动脉瘤,栓塞程度达100%的267个,占68.3%;达95%的87个,占22.3%;达90%的22个,占5.6%;〈80%的15个,占3.8%。227例患者术后3个月~1年行MRA复查、61例行DSA检查、80例失访,18例动脉瘤复发,12例行二次治疗。有21个动脉瘤在栓塞过程中破裂出血,其中7例术后复查CT血肿较大,行开颅血肿清除,4例行脑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治疗结果(GOS分级):Ⅴ级(良好)293例,占79.6%;Ⅳ级(中残)68例,占18.5%;Ⅲ及Ⅱ级(重残)7例,占1.9%;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