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与2011年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无缝化管理前因外来器械原因造成手术推迟25例,实施后因外来器械原因造成手术推迟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P<0.01);实施前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3%,实施后为96.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P<0.01)。结论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管理,能确保外来器械在手术室使用期间各个环节的管理落实和质量控制,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升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导管室绩效考核体系,并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导管室管理人员提供高效、可靠的绩效管理途径。方法通过专家会议,使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研发导管室绩效考核管理软件,并应用于导管室。结果绩效信息化管理1年后,护理人员对奖金分配的满意度从41.67%上升到91.67%,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0.2%上升至96.0%,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1.8%上升至96.9%,P〈0.05。结论科学的绩效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满意度,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介入护理质量,加速了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鹏  郝大洁  曹二凤 《护理研究》2024,(6):1121-1124
目的:探讨模块化耗材车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急诊入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EMI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11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1日—2023年1月31日入院的98例病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用物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模块化耗材车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急诊电话接入到导管室准备完成时间、病人进入导管室大门到开始穿刺时间、耗材供应及时率、耗材归位率、医生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进入导管室大门到开始穿刺时间为(5.96±1.67)min,短于对照组[(8.05±1.28)min];试验组耗材供应及时率为88.8%,耗材归位率为91.8%,均高于对照组(耗材供应及时率为76.8%,耗材归位率为59.8%);试验组医生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模块化耗材车的使用有利于缩短急性STEMI病人导管室救治时间,提高用物准备准确率,提升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格式护士长巡查日志在神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起应用护士长巡查日志实施安全管理查房,与2012年护理质量进行比较,比较应用前后神经外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应用后神经外科综合护理质控得分为(97.60±4.09)分,高于应用前的(92.26±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6,P<0.05);应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33%,低于应用前(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P<0.05);应用后患者及家属的综合满意度为96.83%,高于应用前(9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64,P<0.05);应用后护理人员综合满意度为100.00%,高于应用前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病房应用表格式护士长巡查日志安全管理查房,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美容科护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减少危机事件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就诊患者810例次与实施危机管理措施后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就诊患者1032例次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措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措施后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由4.2%,1.6%下降至2.2%和0.5%,患者满意度由86.9%提高至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66,7.279,5.599;P〈0.05)。结论医疗美容科应用护理危机管理措施能减少危机事件对科室的潜在危害,提高医疗美容护理的抗风险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效果、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对照法将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 n=67例,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和观察组( n=69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治疗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行急诊PCI术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梗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t=32.556,P=0.000;t=7.628,P=0.000;χ2=4.577,P=0.032);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599,P=0.010)。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94%显著低于对照组68.1%(χ2=13.134,P=0.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7%高于对照组8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P=0.118)。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缩短入院至行急诊PCI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实施科室节假日护理安全主管值班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建立节假日护理主管值班制,比较实施前后节假日期间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及护理缺陷及投诉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7.50%上升至96.67%,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4.00%上升至9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92,4.40;P〈0.05);护理缺陷及投诉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8例降至实施后的1例。结论科室节假日护理安全主管值班制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确保了节假日护理工作安全,并使一批护理人员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护理管理人才的成长和储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本位观察流程表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8月我院CCU收治的65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按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将2018年1—8月收治的65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应用人本位观察流程进行术后病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就医感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人本位流程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人本位观察流程实施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的综合素质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实施人本位观察流程,可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并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手术室植入类高值耗材的标准化、可追溯管理流程。方法设计并使用基于信息化的条形码管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降低了植入类高值耗材信息记录、条码粘贴、收费等错误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升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率、不良事件上报率、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植入类高值耗材全程监管流程的建立和使用,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零缺陷”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度。结果与“零缺陷”管理实施前相比,“零缺陷”管理实施后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 P<0.05),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度评价较好( P<0.05)。结论实施“零缺陷”管理,可提高膝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并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68)和观察组( n=4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由9.40%降低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9,P<0.01);患者满意度由(85.2±5.9)分提高至(9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5,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GTD时间管理对提高产后护理家庭访视效率的作用,探讨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对东莞市某镇社区产妇开展护理家庭访视,从2012年7月份开始实施GTD时间管理(即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检讨、执行),比较管理前后产后护理家庭访视用时和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GTD时间管理后,产后护理家庭访视时间缩短,其中剖宫产产妇的家访时间从(35.15±11.74)min缩短至(31.67±10.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8,P<0.01);产妇对家访效果的满意度从93.63%提高至9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1)。结论实施GTD时间管理,能够帮助社区护士把握工作重点,简化工作程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家访工作效率和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模式在烧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自2016年用实施医护一体管理模式,即医护合作加强慢性创面修复管理,通过责任护士每日跟班换药了解伤口情况,完善敷料管理,科主任及医生的满意度及责任护士提升专科内涵建设,对比实施前后院内感染发生率、科室成本、患者满意度及医师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模式管理1年后,慢性创面感染发生率下降,科室成本下降,患者及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都有提高。结论医护一体模式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耗材支出,有效促进医护合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董华 《当代护士》2014,(9):90-91
目的:探讨如何对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0例手术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以人为本护理;另选择实施以人为本护理前12个月收治的3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比较实施前后2组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医生满意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手术疗效,能显著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12月CAPD患者108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CAPD患者150例设为试验组。试验组对传统管理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在借鉴病房患者分级护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腹膜透析患者分级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分级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分级管理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降低,由25.9次/患者月降至64.0次/患者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5,P<0.01)。结论分级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往供应室消毒灭菌(设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一体化管理前的12.1%下降至一体化管理后的2.3%: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由10.0%下降到1.O%;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0%上升至98.0%,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流程在肿瘤靶向药物静脉给药过程中的管理效果。方法依据《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指南》对传统的经验式靶向药物静脉给药流程进行优化,为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标准化、全程监控的静脉给药流程。比较流程优化前后给药错误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流程优化前静脉给药的错误发生率为3.6%,优化流程后无一例给药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3, P=0.027);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4.4%升高至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5, P=0.029)。结论优化靶向药物静脉给药的护理流程,进一步确保了护理用药安全,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方案对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手术室6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情况,2017年6月~12月采用传统耗材管理为对照组(n=5145)。2018年1月~7月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方案为观察组(n=5253)。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应用前后医护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高值耗材的收费问题、条形码粘贴不规范、信息记录问题、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耗材可追溯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后医护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明显,规范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对提升医疗安全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选取实施前后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从(90.82±2.61)分提高至(95.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2,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6%,低于对照组的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5±2.32)d,短于对照组的(12.82±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6,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结论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护嘱指引对落实ICU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度收治的177例危重患者按照ICU传统护嘱制度执行护嘱,2013年度收治的183例危重患者试行护嘱指引,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比较2012年度及2013年度在使用护嘱指引前后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士专科培训考核成绩。结果2012年度纳入177例患者,护理措施观察次数共3566例次,2013年度纳入183例患者,护理措施观察次数共3634例次。2013年度口腔护理不合格率为0.28%,低于2012年度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0);2013年度床头抬高不合格率为0.33%,低于2012年度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9,P=0.00);2013年度人工气道气囊测压落实率为99.56%,高于2012年的9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 P =0.00)。2013年度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8.08±0.67)分,高于2012年度的(94.58±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1,P =0.00);2013年度护士专科培训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9.33±9.64)分,高于2012年度的(82.17±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2,P=0.02)。结论在ICU使用护嘱及护嘱指引,可以有效提高ICU整体护理水平,同时又为各层级护士的专业培训与提高提供了多元化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