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比较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治疗(EVL)和EVL加续贯食管静脉硬化治疗(EVS)的疗效,选择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59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EVL组和EVL EVS组,进行对照研究,重点比较两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硬化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sophageal varices sclerotherapy,EVS)二级预防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102例共行EVS328例次,其中择期309例次,追加治疗19例次,首次治疗(3.0±0.8)次。对其中88例进行1~20(10.2±2.5)个月随访。结果 随访88例中,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为79.5%,远期再出血率为12.5%。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发热、食管注射点溃疡或糜烂出血。结论 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EVS EVS加套扎(EVL)续贯EVS和EVL续贯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分为EVS治疗组50例,EVS EVL续贯EVS组40例,EVL续贯EVS组40例,比较3组食管静脉曲张的消失率、并发症、硬化剂总用量,患者住院天数和远期复发出血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无差异;EVS组硬化剂应用总量、治疗次数和住院天数都高于EVS EVL续贯EVS组,EVL续贯EVS组(95.64±37.51 mL vs 55.90±38.93 mL,32.15±26.97 mL;3.64±1.32 vs 1.85±1.18,1.35±0.88;25.92±8.69 vs 20.6±5.00 d,17.55±4.62 d;P均<0.05),而后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VL续贯EVS组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高于另外两组(45% vs 12%,20%,P<0.05),而后两组间没有差异.3组间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别.结论:EVL续贯EVS和EVS EVL续贯EVS在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上优于单纯EVS,尤其后者兼具EVL和EVS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范惠珍  田良  罗惠秀 《肝脏》2000,5(1):64-64
内镜下结扎(EVL)和硬化剂(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已日益普及.通过EVL和EVS治疗,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同时预防再出血,达到治疗目的.为了观察内镜下单纯结扎,结扎与硬化同步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及优缺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2年时间内,我院将3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董正芳  程留芳  李长政 《胃肠病学》2007,12(12):737-740
背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后再出血发生率仍较高.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早期再出血。奥曲肽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与EVS联合应用可能降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目的:了解EVS加用奥曲肽后降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的情况,探讨影响早期再出血发生的因素。方法:8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择期或急诊EVS.根据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情况行3~5次EVS,每隔7d治疗1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为一疗程结束。试验组于第1、2、3次EVS术后第4~6d加用奥曲肽治疗。结果:试验组EVS后有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有7例发生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17.5%,试验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8)。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奥曲肽对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49)。结论:EVS联合奥曲肽治疗可降低EVS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及硬化术(EVS)是目前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密集套扎及黏膜层加固硬化治疗能使曲张静脉更快消除,复发率和再出血率降低。但由于内镜下操作时间延长,且多次通过咽部,增加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静脉曲张硬化与结扎防治出血的效果.方法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病人分为两组,食管静脉硬化治疗(EVS)组30例,食管静脉结扎加硬化治疗(EVL+EVS)组30例,结果在EVS组和EVL+EVS组中,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者分别为28例(90%)和30例(1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达到静脉曲张消失所需硬化治疗次数及硬化剂所用量,EVL+EVS组均明显少于EVS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EVS组随访26.9±4.5个月,EVL+EVS组22.7±5.3个月,随访期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EVS、EVL+EVS组分别为9例(30%)和13例(43.3%),EVL+EVS组高于EVS组,反复出血分别为4例和3例.住院天数EVS组和EVL+EVS组分别为27.1±5.0和28.8±9.2天,两组无显著差异.所消耗结扎器、硬化剂和手术费用EVS组和EVL+EVS组分别为5378.50±899.00元和7703.33±2120.70元,两组比较P<0.001,EVL+EVS组明显高于EVS组,结论本研究提示EVL+EVS较单一EVS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十三年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1987年4月至2000年5月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的1010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肝硬化患者850例,肝癌160例,共行EVS3203例次,急诊602例次,择期2601例次,追加治疗502例次,710例肝硬化患者首次进行EVS(3.18±1.1)次,对57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3~157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2.47±32.78)个月.肝硬化患者850例,其中治疗结束时706例行胃镜检查.结果1.全组急诊止血率为970%,治疗并发症为13.4%,死亡率为1.8%.2.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为84.1%,远期再发出血率为23.7%,生存率按Kaplan-Meier法计算,1、3、5、10年分别为(95.8±0.8)%、(86.1±1.6)%、(745±2.4)%和(53.6±3.8)%.结论EVS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仍是一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志华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0):541-542
目的:对比观察连续套扎术追加硬化剂注射(EVL EVS)与单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4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EVL)20例,用尼龙圈对曲张静脉进行套扎。治疗组(EVL EVS)20例,套扎后在套扎点附近或两点之间注射少量硬化剂,直至曲张静脉消失。结果:对照组共进行70次316处套扎,术后内镜下分级F1 10例,F2 9例,F3 1例,无并发症发生,复发1例。治疗组共进行37次203处套扎,116处硬化剂注射,术后内镜下分级F0 13例,F1 7例,1次治疗后F0 8例,除4例轻度胸痛外,未见其他并发症,无复发。结论:EVL 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优于单纯EVL,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FVL)加施他宁及心得安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予EVL术+施他宁+心得安治疗。Ⅱ组予EVL术+施他宁治疗,Ⅲ组予施他宁+心得安治疗,观察急诊止血率、再出血率及再出血间隔时间。结果急诊止血率Ⅰ和Ⅱ组均比Ⅲ组高(P〈0.05)。再出血率及再出血间隔时间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VL+施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有效缩短急诊止血时间,急诊止血率高。而联合长期口服心得安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延长再出血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内镜下套扎(EVL)与硬化(EVS)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1985年1月-2012年7月发表的有关内镜下EVL和EVS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9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EVL治疗的再出血率低于EVS治疗(OR=0.52,95% CI:0.32 ~0.85,P=0.009),并发症少于EVS治疗(OR=0.30,95% CI:0.20 ~ 0.43,P<0.00001),达到食管静脉曲张消失需要内镜治疗次数少于EVS治疗(WMD=-1.24,95% CI:-2.09 ~-0.38,P=0.004),而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高于EVS治疗(OR =2.21,95% CI:1.47 ~3.32,P=0.0001),在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死亡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EVS治疗相比,EVL治疗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所需治疗次数少,因此EVL疗效更好,可作为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彭芸 《胃肠病学》2013,(10):613-614,640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危重并发症之一,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内镜治疗方案。对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荐于EVL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特利加压素3—5d以预防早期再出血。目的:明确特利加压素联合EVL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96例急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EVL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10mg/d×5d,干预组静脉推注特利加压素1mg/d×5d,其后两组患者均以维持剂量长期服用普萘洛尔。记录术后5d内和3个月内的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早期(5d内)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对12.5%,P〈0.05),两组近期(3个月内)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4.2%对14.6%,P〉0.05)。结论:急诊EVL联合特利加压素预防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效果优于EVL联合普萘洛尔,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陈萍 《山东医药》2011,51(7):69-70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EVL,随访5~18个月。结果完全根除率为73.2%,部分根除率为26.8%;随访18个月,静脉曲张复发率为44.8%,复发时间为术后5~8个月;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3.88%和25.37%。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是一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复发率较高,需进一步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涛  闫成玉  臧允红 《山东医药》2009,49(41):104-104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为肝硬化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和套扎术(EVL)治疗EVB患者取得明显效果。本文通过总结129例内镜下EVB的治疗,对EVL联合EVS治疗与二者单一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内镜食管静脉硬化术(EVS)和内镜食管静脉套扎术(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现出两者各有利弊,为此我们采用EVL EVS EVL联合方法(夹心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将3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腔二囊管压迫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89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行EVL治疗的结果,其中176例活动性出血的患者EVL前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EVL后2周内再发出血患者行内镜引导下三腔二囊管置入术,控制出血后再次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再次EVL治疗。[结果]EVL前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有效率为95.46%(168/176),首次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有效率为96.19%(278/289)。11例EVL后2周内发生再出血患者,行内镜引导下三腔二囊管置入及压迫术,其中9例压迫成功;5例再次行EVL治疗后控制出血。三腔二囊管压迫与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总有效率为99.31%(287/289)。[结论]三腔二囊管与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以提高EVL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varices,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治疗(EVL)与硬化治疗(EVS)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及防止再出血的有效方法犤1犦。但对于既往无出血史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是否应采用内镜治疗预防首次出血以及其疗效如何目前各方面评价尚不一致,作者结合近年来国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合评价如下。一、内镜预防治疗的可行性及适应证肝硬化患者中30%~60%会发生EV,其中30%的EV患者在1~2年内会发生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达30%~50%,且近期…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EVL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PubMed、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1997-01/2007-12发表的有关内镜下EVL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纳入标准,有11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EVLS组和内镜下套扎(EVL)组对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EVLS组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低于EVL组(RR=0.37,95% CI:0.25-0.55,P<0.01);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EVL组(RR=1.14,95%CI:1.05-1.23,P=0.001);而在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EVLS组与内镜下硬化(EVS)组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EVL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VS组(RR=0.49,95%CI:0.31-0.75,P=0.001);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EVS组(RR=1.12,95%CI:1.04-1.20,P=0.004);而在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VLS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方面较EVL或EVS更有优势,既保证了一定的疗效,又避免了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了血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地区16家医院826例门脉高压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肝硬化病程,出血病程,出血次数,出血程度,肝Child分级,降门脉压药物使用,三腔两囊管,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内镜下食管静脉硬化术(EVS),外科治疗等因素对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转归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影响转归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各种止血方法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资料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转归与患者年龄,出血病程,出血程度,肝功能分级,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奥曲肽,凝血酶,巴曲酶,三腔两囊管,EVL及EVS等多因素相关;目前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以内科治疗为主,总止血成功率为90.90%;死亡97例,死亡率为11.74%。EVS能改善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转归,止血成功率达98.88%,为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破裂中重度出血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观察近期止血效果、远期出血率、脾脏厚度和外周血细胞变化。结果联合术后病人脾功能亢进缓解,远期出血率降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VL+PSE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