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用途转杯纱纺纱要求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转杯纱的应用范围,提高成纱质量,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分析了针织、机织及牛仔布用 转杯纱的纺纱要求。针织用纱配棉成分要求最高,且成分要稳定;转杯纺工艺流程应根据配棉成分,织物要求合理选择,随着纱线号数的减小,纺杯直径减小,转杯纱捻系数增大,清纱工艺参数从严,针织用纱要求最高,牛仔布用纱要求最低同时,还述及了高 、中、低档织物所用转杯纱各级纱疵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棉型粘胶纤维纺制转杯纱的优选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试验表明在粘胶纤维转杯纱纺制中宜选用薄齿、尖齿针布和强分梳工艺。指出转杯纱中纤维的缠绕状态对成纱强力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柏银燕 《棉纺织技术》1999,27(5):302-303
我国的精梳落毛及短羊毛资源丰富,利用棉纺设备开发毛混纺转杯纱具有流程短、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经纬纱均采用83tex毛/粘混纺纱,在1515B型织机上织造平纹呢,可作为服装面为。在纺纱过程中,只要处理好原料的选配及预处理,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在棉纺设...  相似文献   

4.
0引言 众所周知,转杯纺纱是20世纪纺织领域里革命性的变革.转杯纺技术可以用回花更经济地纺出粗号纱已经毫无疑问.可是转杯纱的缺点是强力低于环锭纱约10%~15%,成纱也更为膨松.  相似文献   

5.
粘胶转杯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早熟短季棉纺制转杯纱的生产工艺。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超早熟短季棉与细绒棉低捻转杯纱,对比了两种纱线的成纱质量指标。对超早熟短季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落白、成纱重量不匀、粗节、断头、接头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纺制超早熟短季棉转杯纱,应加强梳理、多除杂质以保证成纱质量;所纺转杯纱条干均匀度和强力较低,而加捻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新型Autocoro 360转杯纺纱机由于机上采用了SE12等先进的纺纱部件,因此纺纱性能好、适应性强,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尤其在加工纯涤纶、纯粘胶纤维及其混纺纱时更显示出优越的纺纱性能。  相似文献   

8.
转杯纺纱     
最近几年 ,在短纤纱生产方面 ,转杯纺纱以其最经济和最受欢迎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确定了它的地位。可是其应用领域仍局限于纺粗号纯棉纱。因此 ,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 ,企图将其应用范围拓宽到纺人造纤维。近几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和专题会议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几位研究者已经参与了人造纤维转杯纺纱方法的开发及其所纺纱线的性能评估 ,并对此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而在特定条件下 ,有关纤维 (人造纤维 )的长度、细度、线密度等影响因素和纺纱杯的主要元件的工作状况已被多位研究者进行了足够多的研究。而目前可以获得的有限 (数量不…  相似文献   

9.
C 18.2 tex转杯纱生产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在R20型转杯纺纱机上纺制细号纱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合理配棉,清梳联工序加强混和和排杂,梳棉工序减少短绒,并条工序合理牵伸分配,转杯纺工序优选纺纱工艺参数和纺纱器材,加强设备维护,控制好温湿度,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0.
提高转杯速度对转杯纱强力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是由于影响了成纱结构、分流能力和凝聚槽积杂。为了在转杯速度提高的情况下,改善成纱强力,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探讨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纺前对其进行预处理,合理选择生产工艺流程,优选各道工艺参数配置,有针对性地选配相关器材,络筒工序重点调节好稔接参数,保证捻接质量,最终成功纺制出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精梳棉60/40 9.7 tex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转杯纺纱机纺制Lyocell 36.9 tex纱,介绍了前纺工序采取的工艺原则,对转杯纺纺杯直径、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及捻系数等工艺参数的配置进行了纺纱试验,通过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和转杯纺纱元件,保证了Lyocell转杯纱的顺利纺制及成纱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色纺纱常用光谱配色模型(Stearns-Noechel模型、Friele模型、Kubelka-Munk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最小二乘法的色纺纱光谱配色方法,即利用数据库中已有的单色纤维光谱,对目标色纺纱的光谱进行拟合,通过约束最小二乘法实现目标色纺纱的配方(即单色组分及组分比)计算。结果表明,运用约束最小二乘法可直接获得组分比为非负值,且组分比和为1的配方,更加符合生产打样需求;3个模型中基于Stearns-Noechel模型的约束最小二乘法光谱配色算法计算得到的配色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玉米纤维与彩色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玉米纤维与棕棉纤维的特性,玉米纤维与棕棉纤维混纺纱采用两种纤维分别制条再混和纺纱的工艺流程.玉米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好、含杂少、回潮率低,开清棉工序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轻梳少落"的工艺原则.  相似文献   

15.
探讨粘胶纤维/改性粘胶纤维/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集聚赛络纺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粘胶、改性粘胶、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各组分纤维的性能特征及混纺比例,采用先按比例在园盘抓棉机上排包、开松混和,再打包的原料混和方法,以确保各组份纤维有效混和,合理配置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纺制出粘胶/改性粘胶纤维/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64/30/6 13.1tex集聚赛络纺混纺纱。认为: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可行,纺纱质量水平较好,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探讨粘棉混纺赛络针织纱纺纱工艺。清梳工序粘胶纤维和棉纤维单独纺纱、两道并条混和保证混纺比准确;清梳联勤抓少抓,控制短绒率增加,梳棉合理配置锡林与刺辊速比;粗纱捻系数偏大控制;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偏小掌握,并加装集棉器;合理控制各工序温湿度;优化络筒清纱参数,通过以上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开发出了质量合格的R/C 75/25 18.5 tex赛络纺针织纱。认为只有做好工艺优化工作才能开发出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为了顺利纺制Amicor抗菌纤维、涤纶、粘胶混纺针织纱,并且避免后工序高温染色对Amicor纤维抗菌性能的不良影响,对白色Amicor纤维、白色粘胶和有色涤纶的混纺工艺进行了实践.针对所纺纤维的特性,以粘胶/Amicor/黑涤/蓝涤57/25/15/3 18.5 tex纱为例,探讨了产品配色设计、混色方法及各工序的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措施,指出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Amicor、涤纶、粘胶混纺色纱的成纱质量满足织造要求,外观色彩分布富有层次感,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8.
探讨吸湿排汗涤纶纤维与精梳棉、有色涤纶混纺纱的纺纱技术.分析了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混纺色纱的性能特点、用途及纱线规格设计要点.以CJ/T湿/T色蓝50/40/10 13 tex品种为例,介绍了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的关键工艺及技术措施.生产中通过合理选择混和方式,并针对容易产生的缠绕、挂花堵塞、断头及棉结、毛羽控制等问题优化配置工艺参数,采取技术措施,纺制的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条干好,毛羽少,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7.4 tex粘胶纱生产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顺利开发出符合新型服装面料要求的纯粘胶纺织面料,主要围绕成纱单强和千米棉结两项质量指标展开工艺技术研究,对关键纺纱工艺参数,如定量、针布类型、捻系数等进行试验优化,并严格控制各工序温湿度和半成品回潮率,最终成功纺制出7.4 tex粘胶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纺制竹浆纤维毛巾纱,针对竹浆纤维特点,通过开清棉控制打手速度,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合理配置针布及梳理工艺,改善棉网清晰度;并条合理配置牵伸工艺,采用炭黑防缠胶辊;粗纱采用较大捻系数,严格筛查假捻器,控制伸长;细纱合理配置牵伸隔距,采用软胶辊,控制好温湿度;络筒控制气圈张力,减少脱圈,正确设定清纱参数等工艺技术措施,顺利纺制出竹浆纤维18.5 tex纱,满足了毛巾用纱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