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流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既保持了矢量控制的优良特性,又克服了速度传感器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的有效途径.对以自适应观测器为基础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感应电机转速自适应全阶磁链观测器模型,设计出以估算转速实现闭环控制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以TMS320F2810 DSP为控制核心进行了物理实验,并与基于电压电流混合模型的无速度矢量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性能良好,具有更高的稳速精度.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转速估算方法,转速估算和磁链观测基于异步电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动态数学模型。在MATLAB中建立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的控制性能,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与其矢量控制结合起来,组成一种基于TMS320F2812的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硬件实现其软件实现方法,并且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以及稳定性,实现了DSP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并建立了基于多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重点研究了基于转子磁链模型的速度辨识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系统作了详细的仿真分析,并与传统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多相电机统一SVPWM调制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相电机统一SVPWM调制实现问题及多相电机全阶观测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实现问题,在传统三相电机零序电压注入SPWM实现SVPWM调制的基础上,推导了多相电机统一SVPWM实现方法和多相电机矢量控制统一坐标变换理论及基于全阶观测器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理论。以五相异步电机为例,研究了零序电压注入方法下的SVPWM电压利用率提高百分比、五相异步电机基于全阶观测器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并在五相异步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统一SVPWM调制方法可以提高电压利用率、优化谐波性能。统一多相电机全阶观测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可以实现多相电机无传感器控制、减小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列车在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后的正常运行,在利用现有传感器的基础上,本文对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感应电机的Γ-1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感应电机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状态观测器与转速估算问题,提出了一个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并构建了一个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速度传感器是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其出现故障时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设计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感应电机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及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后的容错控制。在速度传感器正常时,状态观测器工作在故障诊断方式下;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后,该状态观测器工作在速度估计方式下,系统由原带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平滑切换到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从而实现速度传感器的容错控制。该设计的有效性在dSPACE实验平台上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在中高压领域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速度辨识差的缺点,基于三电平电压源型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间接矢量控制(IFOC)策略,以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方法构造速度辨识系统,并在新型三电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简化算法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实现对三电平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控制方法正确有效,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态特性和动态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交流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实现方案。该方案结合了传统的电流和电压磁链观测方法的优点,采用改进的磁链观测方法,在电机高速和低速运行时都能准确地观测磁链,从而估算出电机速度,实现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该实现方案基于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06。试验表明,它在高速和低速段都其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DSP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种异步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电机矢量控制的控制策略,并且验证了基于电压型转子磁链观测方案中一种新的补偿方式。以TMS320F2407和VC33为核心构成控制器,实现了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定子磁链和转速观测精度,能改善低速时磁链畸变程度和运行特性,可以实现针对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具有价格低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为取代有速度编码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LF2812 DSP的无位置传感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介绍了矢量控制的基本方程,并根据这些方程建立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来估计转子磁链,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与基于DSP的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实验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仿真和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调试都具有足够辨识精度,高动静态性能和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具有价格低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为取代速度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LF2812 DSP的无位置传感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文章主要介绍了矢量控制的基本方程,并根据这些方程建立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来估计转子磁链,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与基于DSP的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实验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仿真和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调试都具有足够辨识精度,高动静态性能和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转速估算方法,转速估算和磁链观测基于异步电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动态数学模型。在MATLAB中建立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模型参考自适应转速辨识算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岚  王娟平 《电气应用》2006,25(4):126-129
根据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构建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转速辨识模型,采用自适应PI算法及神经网络算法对以转子磁场定向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比较了两种算法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的是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用矢量控制理论和电压解耦的方法建立了转差型电压矢量解耦控制系统。利用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的方法实现转速辨识,仿真结果验证了辨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数阶滑模观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中速度和磁链的观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感应电机速度和磁链的分数阶滑模观测器,该观测器综合了分数阶积分和滑模控制的优点。观测器以定子电流观测误差构成滑模面,根据李雅普诺夫定理证明了观测器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并设计了分数阶滑模控制律。将该观测器应用到了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实现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仿真试验表明,分数阶滑模观测器能有效减小滑模观测中的抖振,对磁链和速度有较高的动态辨识能力。而且,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在全速范围内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机》2016,(10)
针对反电势波形是准正弦波的无刷直流电机,采用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实现速度和电流双闭环控制。在零速和低速阶段采用I-F起动方式,当电机运行到一定速度时,平滑切换到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的估计采用切换函数为变增益变边界层的Sigmoid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无刷直流电机的正常起动、变速控制和稳定运行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动机参数的检测精度是提高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性能的基础。文章根据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脉冲法实现了电机基本物理参数的 静态测试,利用Simu-link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仿结果表明它能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提供较高精度的电机参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为基础,选用DSPTMS320F281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及软件实现。建立了仿真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转矩转速特性,可以实现针对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传统电机的速度传感器不仅安装困难、稳定性差,而且精度不高,所以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介绍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无速度传感器的转速推算和模糊控制等技术综合运用于异步电动机的MATLAB/SIMULINK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