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了解造血生长因子的不同组合对人脐血CD34 +细胞的扩增效应及分化特性。方法: 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经rhIL-1,rhIL-3,rhIL-6,rhG-CSF,rhGM-CSF和rhSCF的不同组合进行体外扩增培养, 动态观察了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有核细胞总数的扩增数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动态分析了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 并对液态扩增后造血细胞的粒 巨噬集落形成率(CFU-GM)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经上述6种细胞因子培养20 d, 有核细胞总数增殖44倍, 液态扩增培养8 d后, CFU-GM比原代MNC增加14.74倍, 扩增18 d后, CFU-GM明显减少, 仅为原代MNC的6.42倍, 且集落小于前者。扩增培养至6~8 d时, CD34+细胞总数是原代MNC的127.79~196.40倍, 18 d时下降至101.51倍。结论: 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可使脐血CD34+细胞及CFU-GM产生明显的扩增效应。  相似文献   

2.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C/HPC)在适合临床移植条件下体外扩增以获得理想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扩增时间,为脐血经体外扩增后成为高体重受者克服脐血移植细胞数量不足及缩短植入时间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集脐血4份,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MNC),免疫磁珠分选(MiniMACS)CD+34细胞,分别在细胞因子组合为A:SCF+FL+TPO、B:SCF+FL+TPO+IL蛳3及C:SCF+FL+TPO+G蛳CSF支持的无血清、无基质的液体培养基中扩增培养14 d,收集扩增前、扩增后7 d及14 d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半固体集落培养及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在含细胞因子IL蛳3组扩增培养7 d及14 d,均获得了总有核细胞数(total nucleated cells,TNC)及集落形成细胞(colony蛳forming cell,CFC)最大的扩增倍数。扩增7 d,IL蛳3组的CD+34细胞扩增倍数为(10.11±7.21 )倍,较其他两组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CD+33细胞、CD+41细胞、CD+71细胞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增,IL蛳3组高于其他两组;3组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上调,7 d时A值达最高,IL蛳3组低于G蛳CSF组(P =0.008)。随着扩增时间的延长,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CD+34细胞占TNC的比例也明显下降,部分定向祖细胞的比例也出现先升高后  相似文献   

3.
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分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造血生长因子的不同组合对人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效应及分化特性。方法: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经rhIL-1,rhIL-3,rhIL-6,rhG-CSF,rhGM-CSF和rhSCF的不同组合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动态观察了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有核细胞总数的扩增数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动态分析了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并对液态扩增后造血细胞的粒-巨噬集落形成率(CFU-GM)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经上述6种细胞因子培养20d,有核细胞总数增殖44倍,液态扩增培养8d后,CFU-GM比原代MNC增加14.74倍,扩增18d后,CFU-GM明显减少,仅为原代MNC的6.42倍,且集落小于前者。扩增培养至6~8d时,CD34+细胞总数是原代 MNC的127.79~196.40倍,18d时下降至101.51倍。结论: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可使脐血CD34+细胞及CFU-GM产生明显的扩增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伶  黄宗干  刘国卿 《癌症》2002,21(4):447-448
大剂量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和骨髓移植前预处理的常规手段之一,但它可导致粒细胞减少,从而引发严重的感染.虽然应用抗生素和造血生长因子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但大剂量化疗往往损伤的是晚期祖细胞和白细胞,由此而导致的感染则需成熟的白细胞来治疗.脐血作为一种新的血源,含有较多的白细胞和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力的造血干、祖细胞,体外诱导造血细胞向粒系定向分化,可以增加脐血粒细胞群数量.目前的研究多限于针对分离纯化的CD34+细胞和采用小牛血清培养[1].我们采用脐血单个核细胞研究脐血血清联合造血生长因子诱导干/祖细胞向粒系的定向分化,为单份脐血粒细胞输注治疗大剂量化疗后的感染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索rhIL-2对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半固体培养法。结果:证明了50~1000U/ml rhIL-2单用时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的CFU-GM、CFU-E及BFU-E无直接刺激增生作用,当与GM-CSF联合应用时,100~400U/ml rhIL-2其CFU-GM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单用GM-CSF(100U/ml)的对照组(P<0.05),当与EPO(2U/mi)联合应用时其CFU-E,及BFU-E集落形成率也明显高于单用EPO对照组(P<0.05),而1000U/ml rhIL-2其三种集落形成数目呈下降趋势,可能有抑制作用。结论:以上结果说明100~400U/ml rhIL-2可应用于协同GM-CSF及EPO体外扩增骨髓干/祖细胞来进行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6.
Feng JF  Zhuang M  Zhu LJ  Sheng ZL  Zhu YQ  Li CP 《癌症》2004,23(6):715-718
背景和目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重建长期造血的潜能,因此,造血干细胞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胎儿脐带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但单份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有限,不能充分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因此在体外培养使脐带血干/祖细胞数量扩增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知一些细胞因子可以在体外培养中使脐血干/祖细胞大量扩增.新近发现IL-6/sIL-6R(可溶性IL-6受体)或其融合蛋白可促使脐带血CD34+细胞中CD34+gp130+IL-6R-细胞亚群在体外培养中大量扩增.本实验旨在观察IL-6/sIL-6R在脐带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并探讨合适细胞因子组合.方法:脐血CD34+细胞用Mini MACS分离,然后在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培养7天或14天,培养前后分别进行有核细胞计数、用FCM(流式细胞术)测定CD34+细胞比例计算CD34+细胞总数及进行CFU-GM集落培养.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为空白对照组,SCF组,SCF+IL-6/sIL-6R组,SCF+FL+IL-6/sIL-6R组,SCF+FL组.结果:空白对照组和SCF组CD34+细胞数量在培养7天或14天后明显下降.SCF+IL-6/sIL-6R组培养7、14天分别使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绝对数扩增(7.1±2.4)倍、(39.0±14.0)倍及(1.8±0.7)倍、(4.8±2.4)倍;SCF+FL+IL-6/sIL-6R组(16.5±5.7)倍、(110.0±28.0)倍及(3.5±1.5)倍、(10.2±4.2)倍;SCF+FL组(17.3±3.8)倍、(104.0±21.0)倍及(3.6±2.1)倍、(8.4±3.5)倍.上述三组与对照组及SCF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SCF+FL+IL-6/sIL-6R组和SCF+FL组扩增效果优于SCF+IL-6/sIL-6R组(P<0.01),但是SCF+FL+IL-6/sIL-6R组和SCF+F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加sIL-6R浓度,当sIL-6R浓度为400 ng/ml时,细胞培养7天,SCF+FL+IL-6/sIL-6R组分别使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绝对数扩增(24.0±4.8)倍、(5.6±1.2)倍,优于SCF+FL组(P<0.05).结论:IL-6/sIL-6R可以和SCF、FL产生协同作用,使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扩增、并维持其分化潜能.但这种协同作用对sIL-6R的浓度存在一定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和目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重建长期造血的潜能,因此,造血干细胞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胎儿脐带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但单份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有限,不能充分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因此在体外培养使脐带血干/祖细胞数量扩增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知一些细胞因子可以在体外培养中使脐血干/祖细胞大量扩增.新近发现IL-6/sIL-6R(可溶性IL-6受体)或其融合蛋白可促使脐带血CD34+细胞中CD34+gp130+IL-6R-细胞亚群在体外培养中大量扩增.本实验旨在观察IL-6/sIL-6R在脐带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并探讨合适细胞因子组合.方法:脐血CD34+细胞用Mini MACS分离,然后在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培养7天或14天,培养前后分别进行有核细胞计数、用FCM(流式细胞术)测定CD34+细胞比例计算CD34+细胞总数及进行CFU-GM集落培养.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为空白对照组,SCF组,SCF+IL-6/sIL-6R组,SCF+FL+IL-6/sIL-6R组,SCF+FL组.结果:空白对照组和SCF组CD34+细胞数量在培养7天或14天后明显下降.SCF+IL-6/sIL-6R组培养7、14天分别使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绝对数扩增(7.1±2.4)倍、(39.0±14.0)倍及(1.8±0.7)倍、(4.8±2.4)倍;SCF+FL+IL-6/sIL-6R组(16.5±5.7)倍、(110.0±28.0)倍及(3.5±1.5)倍、(10.2±4.2)倍;SCF+FL组(17.3±3.8)倍、(104.0±21.0)倍及(3.6±2.1)倍、(8.4±3.5)倍.上述三组与对照组及SCF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SCF+FL+IL-6/sIL-6R组和SCF+FL组扩增效果优于SCF+IL-6/sIL-6R组(P<0.01),但是SCF+FL+IL-6/sIL-6R组和SCF+F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加sIL-6R浓度,当sIL-6R浓度为400 ng/ml时,细胞培养7天,SCF+FL+IL-6/sIL-6R组分别使有核细胞及CD34+细胞绝对数扩增(24.0±4.8)倍、(5.6±1.2)倍,优于SCF+FL组(P<0.05).结论:IL-6/sIL-6R可以和SCF、FL产生协同作用,使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扩增、并维持其分化潜能.但这种协同作用对sIL-6R的浓度存在一定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FL联合TPO体外培养AC133+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AC133+细胞,在细胞因子FLT3配体、血小板生成素作用下,体外扩增,检测有核细胞扩增的倍数.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FLT3联合血小板生成素体外培养2周.有核细胞扩增(18±8)倍.CD34细胞扩增2.8倍,AC133+未获扩增,CD34细胞纯度由(56±23)%下降到(8±1)%,AC133+细胞由85%下降到(0.1±0.1)%.随着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至4周,有核细胞,CD34+进一步扩增.分别扩增475倍和17倍.但细胞随之发生分化,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中的比例下降至2%,AC133+细胞消失.CD45细胞上升到1.3%.结论:FL联合TPO长期培养AC133+细胞能使CD34细胞扩增.  相似文献   

9.
人脐血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是否可以在体外模拟的肝损伤微环境中转化为肝细胞。方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与受损伤小鼠肝脏共培养,采用RT—PCR方法对培养72h细胞的白蛋白(ALB)和GATA4 mRNA水平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于不同培养时间检测培养细胞中ALB、甲胎蛋白(AFP)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共培养72h时ALB、GATA4 mRNA表达为阳性。对照组人肝组织两者表达呈阳性,而同期培养的脐血MNC、正常小鼠肝脏组织及小鼠受损肝脏组织两者mRNA表达均呈阴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一步发现:共培养组于培养72h时ALB表达为阳性、AFP表达为阴性;培养48h时AFP染色呈阳性反应。同期培养的MNC细胞ALB、AFP免疫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在脐血MNC与受损伤肝脏共培养的条件下,脐血干细胞有向肝细胞分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肝AFT024细胞对人类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AFT024细胞支持下体外长期培养的方法将人类MDR1基因转入脐血CD34 细胞,观察细胞扩增倍数来检测AFT024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能力,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及耐药集落检测的方法测定基因转染效率、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功能活性。结果:(1)培养21d后AFT024细胞对有核细胞总数(TNC)的扩增没有明显作用,但CD34 细胞和集落形成细胞(CFC)的扩增倍数[(37.9±13.9)倍和(27.1±13.3)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1±2.3)倍和(7.7±3.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RT-PCR法可在AFT024组的转染细胞中检测到较高的MDR1mRNA水平,AFT024组基因转染效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15.2%);两组P-gp的表达分别为(31.7±10.2)%和(12.6±3.9)%;Rhodamine-123排出试验显示,具有P-gp功能活性的细胞分别为(35.5±11.4)%和(16.6±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T02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能力,并能明显提高MDR1基因在脐血CD34 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因子(SCF)参与机体生长发育,调控多种细胞的生长,对造血干细胞、前B细胞、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细胞都有促分化作用,本试验主要探讨SCF对脐血NK前体细胞的促分化作用.本实验利用SCF,IL-2和SCF IL-2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21d,动态计数单个核细胞总数,根据比例计算NK含量;并在第1,3,5,9,14和21天利用FACS检测细胞表型CD56/CD16和CD3分子;同时利用ATT法检测第1,5,9,14,和21天NK细胞的杀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①SCF促进人脐血NK细胞的产生:SCF,IL-2和SCF IL-2组中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倍数为3.5,4.1和6.8倍,根据脐血中NK细胞的含量为15%~20%,推算NK细胞的增殖倍数分别为5.3~7.0,6.15~8.2和10.2~13.6倍,而阴性对照组为2.5倍.由此可见,单独SCF不仅可以增加脐血NK细胞的绝对数量和比例,并且能够提高NK细胞对IL-2的增殖反应.②  相似文献   

12.
脐血CIK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脐血CIK细胞体外扩增特性及其表面抗原变化,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检测。方法提取健康足月产妇的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第0天加入rh-IFN-γ,第1天加入rhIL-2、抗CD3单克隆抗体来诱导培养CIK细胞,以后每3d更换培养液1次,并补加rhIL-2及抗CD3McAb。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培养物的免疫表型变化,同时进行细胞计数,并使用MTT法检测各阶段脐血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脐血CIK细胞在培养2 ̄3周后大量增生,扩增约(64.4±16)倍,其中CD3+CD5+6细胞扩增约900倍,是CIK的主要效应细胞,且CD+3CD+8的T细胞达(74.7±10.42)%,CD2+5细胞比例也明显增加,而CD3+4细胞比例却减少。另外CD+3CD1+6CD5+6细胞比例升高最显著;脐血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及原代白血病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可以被培养为CIK细胞,且扩增潜能极大,扩增倍数极高,细胞毒活性强,脐血CIK细胞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探讨脐血CD34~+干/祖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支持下体外扩增过程中Caspase-3表达及意义,我们采用了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了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扩增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及Caspase-3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3mRNA在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中低水平表达,在细胞因子支持下体外培养3天,扩增的CD34~+细胞中Caspase-3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上调,但在这两种细胞中仅能检测到分子量为32KDa的非活性酶原形式的Caspase-3;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在IL-3,IL-6和GM-CSF组合条件下,Caspase-3被激活,可检测到分子量力20KDa的裂解片段。本研究表明,虽然造血干细胞的凋亡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在脐血CD34~+干/祖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Caspase-3参与了凋亡事件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为观察rhlL-6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致死性(?)Co-Y射线辐照BALB/c小鼠,造成骨髓型放射损伤模型。在照射后用rhIL-6皮内注射给药6天(2pg/Bid/只),通过检测出、凝血时间(BT、CT)、凝血酶原时间(PT)、外周血PLT和WBC,以及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培养CFU-Mix和脾脏CFU-S的数目,研究rhIL-6对骨髓型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造血功能恢复的效应,并进行机理的探讨。结果:rhIL-6处理组小鼠的BT、CT和PT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外周血PLT和WBC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0%和165%,促进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增殖、分化。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培养CFU-Mix和脾脏CFU-S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上说明rhIL-6具有促进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增殖,分化有利于受照小鼠早期造血细胞恢复的生物效应,可减轻辐射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CD133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内皮祖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具备高效增殖、血管生成与迁移能力的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纯化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133+细胞,体外EGM-2MV培养液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细胞功能鉴定EPCs,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作比较。结果:EPCs分离培养7d左右开始出现小集落,21d左右集落扩大、相互融合,并呈现出典型铺路石样改变;培养14d左右,约90%的细胞免疫荧光Dil-ac-LDL和FITC-UEA-1双阳性,阳性率达90%。CD133和CD34阳性率从86.04%降至2.96%、90.88%降至2.99%,而CD31阳性率从1.12%升至99.88%。在增殖、血管生成与迁移能力上比较,EPCs明显优于HUVECs(P〈0.05)。结论:通过CD133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单个核细胞,可培养出具有高效增殖、血管生成与迁移能力的EP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肿瘤细胞特异性γ δ T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用不同浓度的磷酸抗原(IPP)与rhIL-2联合刺激γ δ T细胞增殖,观察并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 CD3+Vγ9+的 γ δ T 细胞数量以及比例,并计算其扩增效率.结果:经15天扩增培养后,高浓度组10μg/ml 的IPP联合500IU/ml rhIL-2刺激得到的γ δ T细胞的扩增效率最高,且扩增培养至第9天的γ δ T细胞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杀伤活性.结论:适宜浓度磷酸抗原(IPP)联合rhIL-2能有效体外诱导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γ δ T细胞的扩增.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递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通过启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而发挥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及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脐血、健康人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等不同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GM-CSF,TNF-a,IL-4)培养条件下诱导DC,观察DC细胞形态、产率、免疫表型的差别,同时观察了Ph染色体阳性的CML细胞可溶性抗原刺激后的DC所诱导的CTL特异性抗白血病效应,为临床最终治愈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3种来源的DC均表现出典型的镜下DC形态,DC产率分别为74.43%、61.23%和60.48%,脐血DC产率高于其它2组(P<0.001),这可能由于:①脐带血中含有较丰富和更纯的造血干/祖细胞(与外周血比),其分化增殖的潜能更强;②脐血血浆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因子如GM-CS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等DC生长所必须的因子.培养第7天后,3组DC均高表达HLA-DR,CD83,CD1a,CD80等特征性DC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造血B祖细胞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在形态学、免疫表型等方面的差异,为造血B祖细胞、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正确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临床确诊的58例B-ALL患者初诊、缓解、复发期的132份骨髓样本进行细胞免疫表型分析,通过CD34/CD10/CD19/CD45或CD34/CD10/CD45/CD19/CD20/CD38抗体组合鉴定造血B祖细胞群.结果 132份骨髓样本中,45份(34%)检出造血B祖细胞群,检测范围0~36%,其中3份样本出现在初诊病例,1份样本出现在复发病例,41份样本出现在缓解病例.66份缓解病例样本中,造血B祖细胞检出率为62%(41/66).白血病细胞在初诊、复发病例中均占有核细胞群体5%以上,24份缓解病例样本可检出低于5%的残留白血病细胞.造血B祖细胞与白血病细胞共存在28份样本中,其中3份出现在初诊病例,1份出现在复发病例,24份出现在缓解病例.造血B祖细胞CD45呈阴性至弱阳性连续分布,侧向散射信号(SSC)较低,早期造血B祖细胞群CD34+,随着细胞成熟度的增加,CD34消失.CD19、CD10在造血B祖细胞整个阶段均为阳性,早期CD10表达强度更高.白血病细胞呈“发育阻滞”模式,呈现为较均一的荧光细胞群;SSC值较正常B祖细胞偏高.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过强或过低的表型在正常造血B祖细胞均未见到,且造血B祖细胞不会出现交叉系列抗原标记,CD20呈阴性至弱阳性的连续分布.结论 造血B祖细胞在B-ALL患者不同阶段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化疗后的骨髓恢复期有一过性增长,分析此阶段的样本鉴定B系群体来源需谨慎.了解正常细胞的发育背景、认知白血病细胞表型的漂移变化模式及掌握多色分析优化抗体组合的流式细胞技术,对白血病细胞的准确鉴定及微小残留病检测的准确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不同的组合方式对人骨髓AC133 富集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常规富集AC133 细胞,按照细胞因子不同的组合方式分为2组,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刺激下进行体外对照培养,观察AC133 富集细胞的扩增情况;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不同组别培养7天、14天、21天AC133 富集细胞的集落形成情况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观察组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倍数、集落形成数目于培养7天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率于培养21天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的细胞因子组合方式既维持了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扩增了造血祖细胞,显示了充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中90%以上的病例具有ph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bcr/abl基因重排.CD34抗原是一种表达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膜表面糖蛋白,正常CD+34细胞亚群中90%以上为祖细胞和干细胞,骨髓中约1.5%的单个核细胞表达CD34抗原,未经刺激的外周血中0.1%~0.2%的单个核细胞为CD+34,体内单独或联合应用造血生长因子能够提高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数量,并有效地应用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