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苏群凤 《右江医学》2011,39(6):749-75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早产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分娩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单胎孕妇的母婴临床资料,观察产妇及早产儿围产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按不同的孕周、不同的分娩方式比较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孕28~34+6周胎膜早破早产儿窒息率、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孕35~36+6周胎膜早破的早产儿,而分娩方式与早产儿并发症无关,破膜后分娩的时间也与早产儿并发症无明显关系。结论孕28~34+6周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应积极预防感染引起早破的发生,尽可能减少早破易发因素,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及时机,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7-09—2010-09在该院住院分娩发生胎膜早破的孕产妇300例为早破组,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另随机抽取同期人院未发生胎膜早破的孕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殖道感染,占60.33%,其次是消瘦和多胎妊娠,占26.00%。早破组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40.67%、15.67%、1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及宣传工作,积极预防及治疗胎膜早破,可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减少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早产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对47例胎膜早破进行临床观察,去除不可避免性早产15例后对32例采用硫酸沙丁胺醇口服、硫酸镁、地塞米松静注结合中成药保胎丸口服。结果 47例胎膜早破病例中破膜时间〉24h者19例,有9例发生宫内感染;破膜〈24h者28例发生宫内感染2例(P〈0.01);胎膜早破者孕周〉34周的胎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者(P〈0.01);沙丁胺醇+硫酸镁联合中成药保胎丸治疗32例中平均抑制宫缩成功14例(43.75%),延长孕期2~13d。其余18例用药无效(56.25%)。结论胎膜早破〉24h者易发生宫内感染,破膜发生越早、胎龄越低、新生儿死亡率越高,药物抑制宫缩有比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早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比较胎膜早破并早产51例(表内简称A组)与未早破膜发生早产92例(表内简称B组)的产科并发症。结果:胎膜早破并早产者,其产妇产前、产后感染率明显增加;其围产儿病率明显高于未早破膜者,且发生脐带脱垂的机会也明显增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发生早破膜机会。对于未足月者早破膜发生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加强监护,减少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详细记录笔者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05例单胎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母婴感染率。按破膜距分娩时间长短将胎膜早破孕妇分为<12h组和≥12h组,观察破膜距分娩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母婴感染率的关系。比较83例感染孕妇和2322例未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将83例伴有新生儿感染的胎膜早破孕妇分成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和足月胎膜早破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结局。结果 2405例胎膜早破患者中,孕妇感染83例,占3.45%,新生儿感染72例,占2.99%。与破膜距分娩时间<12h组相比,≥12h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母婴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感染孕妇组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未感染孕妇组。与足月组相比,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发生感染的孕妇更易发生新生儿感染。对于不同孕周、破膜时间长短不同的胎膜早破孕妇应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母婴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 ,据凌萝达等[1] 报道 ,胎膜早破是难产的先兆征象 ,其占难产总数的比例达 46 %。为探讨胎早破对母婴的影响 ,现将我院近两年 12 0例头位胎膜早破的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共收住头位胎膜早破12 0例 ,孕周 30~ 40w ,孕妇年龄 2 1~ 38岁 ,均为初产妇。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样的非胎膜早破头位临产妇女 15 0例 ,孕周、年龄均与早破组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2 结果2 .1 胎膜早破距临产时间 破膜后 12h小时临产者96例 ,占 80 % ;12~ 2 4h临产者 2 0例 ,占 17% ;2 4h后…  相似文献   

7.
潘镏镏  张贵英  王宁霏 《浙江医学》2018,(13):1461-1464,1468
目的探讨抗生素使用时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8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按破膜时孕周不同分为A组120例(孕28周~31周+6)、B组114例(孕32周~33周+6)和C组150例(孕34周~36周+6);同时按破膜至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同,将各组孕妇进一步分为<6h、6~12h和>12h组。比较各组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死亡的比例。结果A组破膜后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比例均最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死亡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破膜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均最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发生窒息、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C组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抗生素使用时机与破膜持续时间均无关(P>0.05)。结论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尽早使用抗生素能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孕周<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机是破膜6h内;≥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机是破膜12h内。  相似文献   

8.
陈莉娜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315-13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重视产程观察和护理,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对844例无妊娠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患者162例(胎膜早破组),胎膜未破患者682例(胎膜未破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胎膜早破患者早产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及破膜时间距应用抗生素的时间、距妊娠结束的时间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较胎膜未破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母亲产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关系密切,距抗生素应用时间对母儿并发症无明显影响。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应重视产程观察,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处理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莹莹  王才智 《安徽医学》2016,37(5):550-553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70例为早破组,同期无胎膜早破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早破组生殖道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母体发生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最常见的诱因,积极筛查及治疗孕妇生殖道感染可以减少相关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122例(早破组)及正常妊娠分娩122例(对照组)进行调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果对照组与早破组之间比较,早破组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病各单项感染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产妇的多种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发生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叶酸对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叶酸对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尿毒症患者中对rHuEpo疗效差的9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5例作为治疗组加用叶酸10mg,每日3次,余4例作为对照组,不补充叶酸。两组均持续应用rHuEpo及剂。结果:治疗组病人红细胞压积(HCT)较前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体积(MCV)显著下降(P〈0.05),网织红细胞(RC)显著升高(P〈0.01)。结论:叶酸可改善rHuEpo的疗效。当用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时,如果疗效差,MCV升高,应据病情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12.
兰英  陈晓慧  曲国田 《九江医学》2008,23(2):17-19,2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睾丸附睾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其中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39例根据临床诊断及治疗后随访证实)的阴囊、睾丸附睾疾病声像图和彩色血流临床资料.结果:148例中阴囊、睾丸附睾疾病包括:睾丸肿瘤6例(均为精原细胞瘤);睾丸囊肿2例;睾丸炎5例;睾丸损伤5例( 睾丸裂伤3例、睾丸血肿2例);睾丸扭转4例;附睾肿块25例( 附睾囊肿19例、附睾炎5例、附睾结核1例);鞘膜积液44例( 睾丸鞘膜积液31例、精索鞘膜积液13例);隐睾26例;精索静脉曲张31例.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阴囊及睾丸附睾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安眠药及酒精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对23例安眠药及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安眠药中毒者(18例)采用血液灌流治疗,酒精中毒者(5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并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比较。结果:安眠药及酒精中毒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后清醒时间(279±077h,160±042h)较非血液净化治疗组(3267±112h,1626±069h)明显缩短(P<001),23例中无1例死亡,未留任何后遗症。结论:对急性药物及酒精中毒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应尽快行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院1965年6月至1981年11月放射治疗肾母细胞瘤33例。按NWTS-Ⅲ分期,Ⅰ期12例,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1例。术前放射5例,术前放射加术后放射4例,术后放射24例,五年无瘤存活率52%(17/33),十年无瘤存活率42%(9/21),手术加放射的五年存活率45%(9/20),手术加放射及化疗的五年存活率62%(8/13)。讨论了远期疗效及有关肾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龄急腹症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例高龄急腹症患者的特点是多并发心脑血管疾患及肺功能不全,抗感染能力和组织愈合能力差,死亡率本组为23%,故对高龄急腹症患者应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于事前解除发生急腹症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提高乳腺导管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常规摄双侧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结合病理学结果及文献报导,综合分析X线特征。结果:主要征象:单纯肿块型17例(49%);钙化伴肿块9例(26%);钙化为主型6例(17%),其中单纯钙化2例,钙化并结构扭曲4例;局限致密浸润2例;单纯结构扭曲1例。次要征象:毛刺征18例(占肿块型的67%);彗星尾征4例,恶性晕环征5例,卫星灶2例,阳性导管征6例;乳头凹陷6例;皮肤增厚11例;酒窝征5例;血运丰富10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4例。特殊征象:肿块长径或病变生长趋势沿导管走行者11例(占肿块的42%);钙化分布范围位于同一象限者13例(占钙化的87%),其中钙化整体走行呈V型或向乳头区方向者11例(73%);钙化的形态表现为细线样、分支状或大小不等的多形性者10例(67%)。结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以边缘毛刺伴或不伴钙化的肿块为主,肿块的走向、钙化灶的形态、分布趋势及结构扭曲等征象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指导性意义,对提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多发性微小脑梗塞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震  王恭宪 《上海医学》1993,16(8):439-4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Rab5a基因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表达及Rab5a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因素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细胞信号转导因子Rab5a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近几年诊断明确的宫颈癌标本46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ab5a表达:结果:Rab5a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P〈0.01)。宫颈癌中Rab5a的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b5a是一个可能与宫颈癌转移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有临床症状、血培养阳性的全身性疾病。我科从1977年2月至1981年2月,共收治新生儿患者464例,临床诊断败血症82例,占同时期新生儿住院总数的17.6%。其中血培养阳性54例,现结合文献报导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4例臀位分娩的处理,各科臀产式与围产儿死亡及并发症的关系.包括足位79例,完全臀位85例,单臀位35例,不详5例.围产儿死亡23例(107.8%.),均系臀牵引术分娩.臀助产73例,臀牵引86例,剖宫产40例、牵引+穿颅术5例.臀牵引术围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最高.作者应用王氏臀位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评分5分以下剖宫产率占44%,优于阴道分娩,(p<0.001),评分愈高,预后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