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侧结核性毁损肺合并对侧不稳定肺结核手术时机的问题。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我科2006年6月~2011年3月,40例结核性毁损肺合并对侧不稳定肺结核手术与保守治疗情况。行胸膜肺全切除术13例,全肺切除7例。结果手术组:对侧肺结核病变好转17例,好转率17/20;保守组:对侧肺结核病变好转10例,好转率10/20;结论一侧结核性毁损肺合并对侧不稳定肺结核只要有手术适应症应尽早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同侧再次肺切除指因肺结核行肺部分切除后(肺叶,肺段或复合),手术侧因病变复发,或术后併发症等原因,在同侧再度施行肺切除治疗。到目前为止,同侧再次肺切除尚系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总结本所1959年3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侧肺叶切除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对同侧余肺再次手术切除完成不同期全肺切除与一次性完成全肺切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40年来各种原因以同侧余肺切除完成不同时期全肺切除的患者36例(距第一次肺手术时间1~420个月)。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同侧余肺切除,手术后病理检查为余肺结核(31%,11/36),余肺癌(31%,11/36),余肺支气管扩张症(8%,3/36),多发性肺囊肿(8%,3/36),余肺感染、脓肿、坏死等(22%,8/36)。余肺切除后主要并发症有手术后胸腔感染(22%,8/36),支气管胸膜瘘(14%,5/36),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并导致围手术期死亡(8%,3/36,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恶性心律失常各1例)。结论同侧余肺切除完成不同期全肺切除的主要手术适应证是:①肺结核、肺癌复发;②支气管扩张症残留症状;③治疗肺叶切除术后余肺严重并发症。手术中出血较一般全肺切除多,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胸腔内感染、支气管胸膜瘘及循环系统并发症。严格手术指征、了解第一次肺手术的全过程、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手术中出血、严谨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余肺切除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同侧余肺切除完成不同期全肺切除如果手术适应证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其临床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体单肺移植同期行对侧肺减容术(LVRS)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中的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 供体:脑死亡患者,使用改良的4℃LPD肺保护液,顺行灌注后再逆行灌注,肺膨胀状态下取下整体肺块无菌冷保护下送受体手术室,解剖修整后取右肺供移植用。受体:终末期双侧COPD ,右侧重于左侧,切除右全肺,适当保留右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及右肺静脉心房袖供吻合,将供体右肺移植于受体右胸腔内,再作左肺上叶减容术,减容达左肺2 5 %。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移植肺成活,无急性排异反应。左肺减容侧因术后胸腔内活动性渗血再次开胸。患者肺功能恢复满意,已长期存活。结论 使用改良LPD液顺灌及逆灌供肺对保护其功能及减轻排异反应有明显的效果,气管套叠式吻合及吻合口周围使用生物蛋白胶对减轻支气管吻合口并发症有益。单肺移植同时进行另一侧肺减容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尘肺的病理变化与X线所见病变的关系,以提高尘肺的X线诊断水平,我们对18例煤矿工人尘肺、大白鼠实验性尘肺作了病理解剖研究。一、材料和方法收集18例煤尘肺的尸解全肺标本。7例经大体观察后从肺外侧自肺门做最大冠状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69例肺结核全肺切除的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病人中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6例,支气管残端瘘3例,术后病灶向对侧播散2例,术后失血性休克(胸腔广泛渗血所致)5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2例,胸腔内大面积渗血死亡2例。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1%(18/69),治愈好转率94.2%(65/69),死亡比例5.8%(4/69)。结论 全肺切除仍是治疗某些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结果表明:肺结核化疗效果不满意(包括耐药因素),术中操作失误及术后管理不当仍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全肺切除术后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桔核几乎都有肺门淋巴结的病变,肺实質结核初染由淋巴管引流到达肺门淋巴结,成为肺门淋巴结结核。因肺实質病变常是很小甚至用X綫亦不能发现,故肺门结核常是初染结核的一种表现,临床诊断亦以肺门结核较原发综合征为多,在肺门结核开始出现时,肺门阴影较为浓密并扩大,但是仅些阴影扩大尚非结核病变的特征。此现象在儿童很多感染疾病时均可出现,如果不结合临床资料及结核菌素试驗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RCT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诊断明确的气管、支气管结核住院患者行胸部HRCT扫描,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 气管、支气管壁病变检出率为73.9%,其中管壁轻度增厚54.3%,明显增厚19.6%;气道管腔形态改变检出率为67.4%,其中管腔狭窄<50%的41.3%,>50%的19.6%,管腔闭塞6.5%。同时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病变支气管远侧管腔内粘液栓12例,管腔局限性扩张5例,小叶性肺气肿18例,肺不张2例,肺内结核病灶39例。结论 HRCT检查观察气道病变部位和范围、气道病变与肺内病变的关系、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的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69例肺结核全肺切除的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9例病人中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6例,支气管残端瘘3例,术后病灶向对侧播散2例,术后失血性休克(胸腔广泛渗血所致)5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2例,胸腔内大面积渗血死亡2例。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1%(18/69),治愈好转率94.2%(65/69),死亡比例5.8%(4/69)。结论 全肺切除仍是治疗某些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结果表明:肺结核化疗效果不满意(包括耐药因素)、术中操作失误及术后管理不当仍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全肺切除术后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用卡介苗及鼠型结核菌分别对地鼠及豚鼠进行了免疫,在免疫后30天又分别以较大剂量(0.1毫克)及较小剂量人型结核桿茵(0.01毫克)进行感染。感染后分别在二个月及五个月进行解剖观察病变。 2)卡介苗对地鼠及豚鼠均不能引起病变。经卡介苗免疫后的地鼠经大量有毒人型菌感染时,肺及脾有少数结核病变;以小量毒菌感染时,个别动物内臓有极轻微的孤立病变。动物多可活到五个月。以卡介苗免疫的豚鼠经人型菌感染后则未发生结核病变。 3)鼠型结织菌对地鼠可引起脾臓腫大,肝、肺无变化。经鼠型菌免疫后的地鼠,以大量人型菌感染时,肺有中等度病变,脾腫大有结核结节,小剂量人型菌感染则肺、肝均无病变,仅脾腫大。鼠型菌对豚鼠完全无毒,经鼠型菌免疫后的豚鼠以人型菌感染有强保护作用,内臓无结核病变。 4)未经免疫只感染人型菌的地鼠及豚鼠在肺、脾病变都非常明显,且多数自然死亡于三个月内。而经免疫的动物不论感染剂量的大小多能活到五个月。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成形重建术是肺外科十分有用的手术技巧,应用得当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避免血管意外,减少全肺切除及开胸探查,保证肺叶切除及支气管成形术的成功。目前外科治疗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20.8%-31.0%,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手段。但是外科治疗中经常遇到病变侵及肺动脉,不得不扩大肺叶切除范围,或被迫终止手术的情况。肺动脉成形重建术符合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的原则,扩大了肺癌手术适应症,使一些中心型肺癌患者获得了与一侧肺全切同样的手术效果,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同时给一部分因肺功能受限不能耐受肺全切的患者增加了手术机会。本文就肺动脉成形重建术目前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研究杨红忠,李固本,海镇环,胡成平研究对象为肺癌和良性肺病患者各20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于肺癌患者非荷瘤侧肺及良性肺病患者选择右中叶或左舌叶行BAL对荷瘤侧肺选择病变肺段,若该段被...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的肺癌病变组织(70例)、肺癌对侧支气管组织(70例)及非癌性肺疾病支气管组织(20例)的端粒酶活性,并和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病变组织端粒酶检出率为81%,明显高于肺癌对侧支气管组织(14%)(P〈0.01)及非癌性肺疾病支气管组织(10%)的检出率(P〈0.01);肺癌组织  相似文献   

14.
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一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 1例呼吸机依赖的重症肺气肿、肺功能严重下降的 4 7岁患者行左肺移植。术后第 7天因患者对侧肺逐渐过度膨胀致纵隔左移 ,压迫移植肺 ,而行右侧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减容术。结果 肺减容术后第 1天患者纵隔移位明显改善 ,移植肺扩张良好 ;术后第 9、15天移植肺 2次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并于术后第 15天行气管切开、呼吸机间断辅助呼吸 ,病情缓解 ;术后第 2 4天患者下床活动 ,第 2 6天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 2个月检查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 ;术后第 71天出院。结论 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能治疗重症肺气肿单肺移植后的对侧肺过度膨胀 ,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47例经手术及经皮肺穿刺后病理确诊肺肿瘤样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肿瘤样病变在临床及影像学上均无明显的特征。术前诊断:误诊28例(59.6%),未定性11例(23.4%),诊断正确8例(17.0%)。结论对边缘清楚无分叶毛刺,纵膈淋巴结无肿大的肺部阴影也应考虑肿瘤样病变可能,肿瘤样病变临床及影像学无明显的特征,是其误诊率极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完成了“一站式”治疗:全麻插管下先完成主动脉及心室造影,若发现有明确的体-肺侧支血管即予以经导管栓塞,随后立即完成外科根治术(杂交组)。选择同期住院仅接受单纯外科根治术的26例重症F4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科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组中有20例患者接受了体-肺侧支栓塞术,其中2例因侧支血管太细放弃栓塞、4例未发现明确体-肺侧支血管。共采用Cook不可控弹簧圈50枚栓塞了38支侧支血管,另有两例采用明胶海绵团块栓塞侧支血管,所有患者均获栓塞成功,无异位栓塞发生。杂交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单纯外科组有两例患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现象,术后2~5d内接受了补救性体-肺侧支栓塞术,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杂交组较对照组总住院时间(19.5d比25.6d)、术后ICU监护时间(50.3h比82.6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h比38.6h)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5.1min比131.3min)均要明显缩短(均为P〈0.05)。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供良好手术野、减少术后灌注肺的发生,在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能提高外科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对≥60岁老年肺癌患者的影响、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对47例≥60岁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8例,肺部炎症4例,呼吸衰竭3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本组4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60岁老年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有较大的风险,要根据肺功能状态和病变范围并结合血气分析、心脏功能等因素综合分析,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术式,并重视围手术期管理。经充分准备,部分老年患者能进行全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CT扫描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RCT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诊断明确的气管、支气管结核住院患者行胸部HRCT扫描,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气管、支气管壁病变检出率为73.9%,其中管壁轻度增厚54.3%,明显增厚19.6%;气道管腔形态改变检出率为67.4%,其中管腔狭窄<50%的41.3%,>50%的19.6%,管腔闭塞6.5%,同时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病变支气管远侧管腔内粘液栓12例,管腔局限性扩张5例,小叶性肺气肿18例,肺不张2例,肺内结核病灶39例,结论:HRCT检查观察气道病变部位和范围,气道病变与肺内病变的关系,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的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CT对进展期肺结核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CT对进展期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106例诊断明确的进展期肺结核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表现。结果(1)肺内病变主要分布范围在二叶或二叶以下的胸片显示为79例,CT为45例;三叶或三以上者胸片显示为25例,CT为57例;累及全肺者胸片为2例,CT为4例。(2)胸部CT对肺内隐蔽部位结核病变、空洞、肺内播散病变、支气管结核、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肺气种、肺大泡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胸片(P<0.05),对形态阴影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3)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显示率高于胸片。结论胸部CT对进展期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宁晖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6):779-780
为学习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全肺切除术后脓胸,我们从1990年3月~2002年2月对32例全肺切除术后脓胸施行新霉素灌洗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应用胸腔灌洗方法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急性化脓性脓胸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23岁~65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发热、胸痛、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平均发病在术后2至4周。肺部原发病变:肺癌22例、支气管扩张症8例、肺脓疡2例。其中术后支气管胸膜瘘2例,发现后即行手术修补,术后行灌洗治疗。脓液培养阳性20例,其中包括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样葡萄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