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恩亮 《中国校医》2008,22(6):642-64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危重症之一,心律失常是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老年人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积极预防和处理心律失常会大大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本文就我院老年AMI并发心律失常的24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88例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有效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观察两...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临床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规律,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200例,均接受24 h心电监护,统计其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给予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结果:1~4时与21~24时两个时段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主要发生在AMI后第2d的凌晨5时至晚上8时之间,9~12时的发生率为32.5%,高于其他时段,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并发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应根据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特点在易发时段密切观察病情,给予精心护理,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5.
曲海英  赵霞  于永红 《现代保健》2009,(24):116-117
目的对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尿激酶对8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在溶栓前、中、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溶栓过程中4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8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AMI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护理,能提高老年AMI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0例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 55例QTcd大于60ms患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QTcd小于60ms的患。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cd增高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早期测定QTcd是防止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重要检测内容。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下壁AMI)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是AMI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脏起搏常是解决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笔者总结了9例下壁AMI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采取经左锁骨下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AMI)为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的急性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现代社会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从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24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高,但AMI后存活的患者仍然易于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将53例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此方法简便,并发症少,易被病人接受,溶栓治疗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眦)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表、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临床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1])。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着发病急、病情重、不稳定、变化快、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特点~([2])。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水平较低,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情绪最为突出~([3])。本研究通过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来观察和比较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心律失常是AMI急性期死亡,尤其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院前就地抢救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预后。本文总结了在院前AMI 836例中,伴发心律失常440例的抢救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1月-2004年11月院外救治AMI伴发心律失常440例。2.资料与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有AMI典型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征改变,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2000年AMI诊断标准。各种心律失常均有心电图证实。3.患者从发病到得到治疗的时间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池莲花  詹奇 《现代医院》2008,8(1):48-4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所致的心律失常。方法对208例AMI患者(其中再灌注治疗143例,非再灌注治疗65例)出现的心律失常进行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再灌注治疗后与非再灌注治疗的心律失常相比,再灌注治疗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明显增多。结论AMI再灌注治疗比一般对症治疗更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急剧下降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1]。此病起病急聚,病死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力衰竭(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作如下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魏建萍 《现代养生》2023,(5):389-39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医院就诊的11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均采用心电监护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临床护理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对比之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17%,低于对照组的2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心电监护的方法可大幅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管状动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的缺血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急、变化快。常合并心衰、心律失常、休克和猝死。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可控制梗死范围和并发症。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密切观察病情,积极的抢救、有效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人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而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加重,促使梗死范围扩大,易发生体克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迅速止痛极为重要.2005年1~12月通过对11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疼痛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