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试图借用电影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蒙太奇对建筑叙事空间建构的意义,先探讨了电影和建筑在时空结构、时间性、叙事性等维度的紧密联系,将叙事性作为电影和建筑的共同内涵;进一步从叙事的角度阐释了建筑是什么,分析了蒙太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契合建筑的、作为叙事结构的蒙太奇,并以此为联系两者的桥梁;最后以建筑蒙太奇作为工具分析了建筑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每个文明进程中的烙印通过其自身表现出来。建筑由此成为转译故事因素的媒介,也就是叙事的载体。建筑的叙事性是除却功能、形式之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建筑属性之一。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建筑叙事是否可以借鉴文学叙事作品的表达手法,其转译的工具有哪些?关于文学叙事中读者介入叙事过程的探讨,为寻找建筑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关联以及建筑设计中文学叙事手法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该文就建筑与电影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以及建筑与电影"叙事性"的内在逻辑进行探索,揭示了其内在的关系,并希望借此使两种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艰深的建筑知识如何更有效地向大众传播7库哈斯的早期著作S,M,L,XL将社会、政治、文化、消费等各方面知识与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建筑理论文本的典范。本文尝试从文字策略、图像策略和电影化叙事三个角度来分析其文本编排与表达的策略,为“叙事性”建筑和“建筑叙事”寻找某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3)
《史记》是中国历史叙事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成为历史著作至高无上的典范,而且以其卓越的叙事成就成为先唐叙事性文体雄视一切的代表,其叙事的时间模式为后起的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榜样。细细分析《史记》的叙事时间方式,尤其是分析其插叙和补叙的时间方式,挖掘其对《史记》的影响,能够很好地理解《史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建筑的叙事性今年1期《城市、空间、设计》的"叙事建筑纵横谈"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关于"叙事建筑"的讨论,实质上是关于建筑叙事性的讨论,这种讨论突出了建筑的人文色彩。由此认为建筑师是叙事者,更加重了对建筑叙事性的关注,这种关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水准(过去我们的设计往往是以图式为本,忘记了该图式的"底"乃是满足人的生活与心理需求的实践和吸收历史积累的相关经验experience),提高  相似文献   

7.
叶芸  俞传飞 《新建筑》2011,(2):66-69
叙事不只局限于话语,它同时在非语言形式的其他艺术体裁中存在,如戏剧、绘画、电影等,表现为一种没有讲出来的故事。建筑可以被看成是加入了空间因素的立体叙事文本。对于叙事艺术来说,其叙述结构的形式对于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叙事文本和建筑空间进行阅读和比对,通过对两者的历史发展关联性的解读,探索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期对当代空间探索作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291-292
韩国电影《寄生虫》在2019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了韩国电影历史上首个金棕榈奖。影片通过荒诞的叙事手法,讲述了来自底层社会的一家四口费尽心机住进富人别墅后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故事。电影借由荒诞的故事外壳描写了现实社会对底层人物挤压的真相。本文试图解读电影《寄生虫》中的这种荒诞叙事下的底层书写,并探讨其"寄生"的隐喻及揭露的人类文明悖论。  相似文献   

9.
吴凡 《华中建筑》2012,30(4):12-14
电影和建筑都是叙事的艺术,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该文从空间体验的角度探讨了电影的叙事安排对建筑空间创作的借鉴意义,旨在体察两门学科的微妙交流,并将此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4)
共生式叙事空间即针对传统的建筑元素进行重新构建,利用现代的材料、颜色、肌理、构成方式等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是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中经过"提取—简化—再创作"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能够通过建筑空间的细节向世人传达传统的经典元素。共生式叙事空间可以活化传统、再现历史,但它绝不是照搬过去。该文以岭南砖雕元素的提取再利用为例,阐述共生式叙事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0)
本文从三方面来探析电影《罗生门》对于芥川龙之介小说的叙事改编策略:三元叙事、反复叙事以及艺术叙事。由此可观,小说与电影的特定艺术表现方式所呈现出的不同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4)
在《刺客聂隐娘》这部影片中,导演以中国传统"隐文化"为根基,将电影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将民族的过往与历史的思考蕴含于影片的深层结构中。影片深层结构中的"隐"在镜像中、人物情感中、核心人物中、主题中无处不在。在光影流转间,都可以感受到"隐"的"气息",仔细感悟,便能体会到"隐"在其中的乐趣。这种"隐"其实就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而不放、隐而不露的"隐文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7)
《胭脂扣》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其同名电影的上映而名声大噪。叙事结构如同支撑一座高层建筑的主梁,我们看不到它,但它却决定了作品的轮廓和特点,因此研究一部作品的叙事结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叙事艺术及电影改编艺术方面的研究,从叙述主体、叙述的时间结构、叙述语言三方面入手,对李碧华的《胭脂扣》及其同名电影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6):286-287
不同于过往内蒙古本土电影的民族属性,《八月》与《老兽》两部影片将镜头对准时代变迁,力图还原民汉合流背景下真实的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本文将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两部新内蒙古本土电影的叙事母题及其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5)
经典改编一直是影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2005年关锦鹏导演改编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该影片备受争议,深究小说和电影的不同境遇,叙事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口碑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关锦鹏最近作品《长恨歌》为例,详细探讨了叙事的差异所造成的电影的改编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正>1建筑的叙事性最近国内一些建筑期刊上关于"叙事建筑纵横谈"的讨论,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关于"叙事建筑"的讨论,实质上是关于建筑叙事性的讨论,这种讨论突出了建筑的人文色彩。由此认为建筑师是叙事者,更加重了对建筑叙事性的关注,这种关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水准(过去我们的设计往往是以图式为本,忘记了该图式的"底"乃是满足人的生活与心理需求的实践和吸收历史积累的相关经验expe-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0):292-29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文本改编电影逐渐成为一种电影类型,文本改编电影,会有变化。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从叙事方式,叙事要素,叙事时空等方面来探讨,从文本到电影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改编自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3D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于2013年8月30日在中国上映,导演巴兹·鲁赫曼将最擅长的华丽视效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强大的演员阵容,精致的服装造型,奢靡的建筑场景,打造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华丽的3D爱情巨制"。本文运用电影叙事学理论对该部影片进行解读,从叙事技巧、人物塑造、隐喻象征等角度剖析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4)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把电影叙事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形成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到了四五十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现代性转向,电影界厌倦了类型化的叙事方式,试图找寻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与叙事结构。时代.华纳公司出品的《怦然心动》(2010年),就是这样一部在叙事手法上极具创新性的电影。本文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影片在叙事上的创新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华中建筑》2021,39(9)
筒仓类工业遗产因其自身特殊的外形、结构与空间属性,承载着工业时代独特的集体记忆,是工业遗产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该文引入叙事视角,阐释了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叙事意义及常见叙事形式,结合国内外案例的分析总结,从"叙事功能重构"、"叙事场景营造"、"叙事情节构建"的叙事组织层面探讨了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旨在揭示叙事视角下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其再利用过程中叙事性构建的方法与途径,进而对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