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当前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乡村建设也应开展生态景观设计。重点分析了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生态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实例探讨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安吉县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样板.本文通过对安吉县的实地调研,研究分析了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总结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明晰了县域层面推进美丽乡村的思路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旅游引导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河乡为例,在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生态景观、乡土风貌、公用设施和产业结构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旅游型集镇的基本思路并提出规划策略,以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文章以西安市南大康村的美丽乡村设计实践为例,针对南大康村建设存在的产业支撑薄弱、乡村文化特色缺失、生活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不足等问题,基于其现状,从建设模式、布局规划、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特色风貌塑造四个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推动我国乡村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绿色生态城乡规划建设已在全国逐渐开展;同时,我国提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规划建设为例,从发展定位、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筑改造、建设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绿色乡村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文章结合庐江县冶父山镇魏岗村的规划建设,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建筑面貌等方面进行整治和改造,优化村庄布局,充分挖掘村庄用地潜力,构建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作为我国实现城乡同治、协调发展的伟大创举,使乡村外部环境景观规划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四川省沐川县三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推行的村落景观规划,以山溪湿地景观、山乡田园景观、山居果林景观等三大核心景区的景观规划为例,分析了其因势利导地利用小镇特有的自然环境优秀做法。  相似文献   

8.
胡斌 《四川建材》2019,(9):63-64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号召,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本文对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对比分析,对实施乡村振兴、创建美丽乡村的途径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2)
习总书记曾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是关乎中国亿万农民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组就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并通过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工作要求.全国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许多优秀案例不断涌现.文章以东河南镇小寨村为例,分析红色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影响及导向价值.通过走访和调查东河南镇小寨村原有的红色文化及其历史背景,对小寨村建设中关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及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地域文化建筑的理论指导实践,对红色文化重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若干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整体而系统的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解决建筑、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传统聚落的发展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村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共同构筑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赵茜  齐康 《建筑与文化》2012,(11):100-101
通过介绍生态园林的概念、特征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展,阐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构建策略,最终使园林、城市、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融为一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最基本单元和最贴近公众生活的“社会细胞”就是城市住宅建设。生态住宅设计与传统住宅设计的不同在于它在后者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与资源这两个重要的参数,从单纯以“功能—空间”为目标转变为“功能——空间”和“环境——资源”双重目标并重。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连接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重庆市出版社集资住宅楼的设计项目中,笔者结合重庆市自身的气候特点及建筑基地的特殊位置进行了一系列生态技术措施的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实践探索期间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值得反思与总结的。这是一个向解决问题准确性、精确度靠拢的过程。这将促使新一代的乡村既能合理分担城市环境压力又能兼顾生态环境、延续或再现特有景观风貌,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的圆明园遗址保护工作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将处于城市建成区的圆明园脱离出城市的整体环境,将其作为一个点进行价值判别和功能定位。本文着重从城市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圆明园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同构关系,关注城市发展为圆明园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圆明园城市价值再认识,提出圆明园的可持续保护利用方法,以使圆明园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充分发挥其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城市主义理论和实践已初见成效,其先进的理念与思路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明确了新城市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关注点,总结了新城市主义理论规划设计原则,最后提出新城市主义在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城乡融合发 展已步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情 况,本文采用了可视化图形、文献归纳、统计分 析等方法,围绕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对 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与展望。国外城乡融 合发展研究经历了萌芽、兴盛到拓展的三个阶 段,研究趋势也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发展。 国内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经历了初步探讨、融合发 展、深入拓展的三个阶段。本文重点从城乡融合 发展脉络、发展理论、发展机制、发展模式及 路径等方面剖析其研究进展,总结其主要特点 及表现,指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应聚焦于区域城乡 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建 设及保障乡村振兴五大要求研究的全面性,对 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下对当代中学校园廊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在大量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行为及心理的特点,提出了中学廊空间的多角度优化设计策略,以期能对今后中学建筑的设计实践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箐 《风景园林》2016,(8):27-37
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联系,展现了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历史。过去的30年,中国乡村景观的变化速度惊人,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正在快速地消失,这一现象反映了乡村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威胁。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在环境、经济、社会、建筑和景观的可持续之上。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乡村景观的历史和特征,充分理解乡村景观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认识乡村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是风景园林师从事乡村景观保护与乡村地区建设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云南宗教及宗教建筑的特点入手,剖析云南宗教建筑(群)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文化精神内涵、历史真实性、环境整体性、新旧建筑间的关系、现代定位发展与保护等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