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2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 临床资料 2002年至2009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47例,其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共23例.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9岁,平均59.3岁.冠状动脉内膜完整17例,其中夹层仅累及冠状动脉开口13例,冠状动脉血管形成夹层4例;冠状动脉内膜撕裂6例.累及左冠状动脉5例,累及右冠状动脉10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8例.  相似文献   

2.
总结2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 临床资料 2002年至2009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47例,其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共23例.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9岁,平均59.3岁.冠状动脉内膜完整17例,其中夹层仅累及冠状动脉开口13例,冠状动脉血管形成夹层4例;冠状动脉内膜撕裂6例.累及左冠状动脉5例,累及右冠状动脉10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8例.  相似文献   

3.
总结2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 临床资料 2002年至2009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47例,其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共23例.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9岁,平均59.3岁.冠状动脉内膜完整17例,其中夹层仅累及冠状动脉开口13例,冠状动脉血管形成夹层4例;冠状动脉内膜撕裂6例.累及左冠状动脉5例,累及右冠状动脉10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8例.  相似文献   

4.
法洛四联症伴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伴冠状动脉畸形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冠状动脉畸形在法洛四联症纠治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伴冠状动脉畸形15例,年龄43d-8岁,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或左前降支6例,单支左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各3例。双前降支,单支右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各1例。一期根治手术13例,姑息手术2例。结果:姑息手术无死亡,根治手术早期死亡1例;无冠状动脉手术意外损伤;随访结果满意。结论:根据肺血管条件和畸形冠状动脉走行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可提高手术效果;冠状动脉畸形不再是法洛四联症纠治手术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为主要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9月至2004年12月因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接受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病死率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远期生存率。结果围手术期病死率8%,与是否为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是否为急诊手术相关。出院患者随访率95%,中位随访时间102个月。42例患者发生远期冠状动脉事件,9例患者死亡。10年及2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1%和52%,无冠状动脉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7%和41%。结论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为主要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u Q  Li D  Hu S  Pan S  L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51-353,I001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5月,对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瘤手术,3例为川崎病,3例为冠状动脉瘘;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同时切除冠状动脉瘤,修补冠状动脉瘘口,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6例患者无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异常。结论 冠状动脉瘤是一较为罕见的心脏病,预后差,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切除冠状动脉瘤,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处理好合并病变。  相似文献   

7.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9岁,主因发作性胸痛6年,劳累性呼吸困难8天,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梗入院.入院后于2010年3月1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及中段弥漫性病变,中远段100%闭塞,行右冠状动脉PC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5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并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6~73(51.36±16.47)岁。结果右冠状动脉受累48例,左冠状动脉受累5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及3例。术中1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例行Cabrol术,25例行冠状动脉开口成形术。全组患者院内死亡12例(21.4%),术后生存4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累及冠状动脉病死率较高,外科手术同期对病变冠状动脉进行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对于挽救此类患者十分重要;重建血运的方法需要视具体病情、外科医师经验而综合决定。  相似文献   

9.
病人 男 ,5 1岁。反复发作性胸痛 15年。 3年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段局限性偏心性狭窄 70 %、中段不规则狭窄 90 % ,行近中段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1年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狭窄达 95 % ,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轻度狭窄 ,行左前降支PTCA加支架手术。病人有慢性肾炎史 33年 ,高血压史 2 7年。 5年前因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接受同种肾移植手术 ,移植肾功能良好。本次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放支架部位 2 0 %狭窄 ,第一对角支中段 70 %狭窄 ,回旋支远段 95 %狭窄 ,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全闭。超声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我们为27例病人使用冠状动脉近端吻合器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共放置冠状动脉近端吻合器36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儿 女 ,16岁。活动后心慌 ,气短半年。胸骨左缘2、3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可闻及 4/V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示肺血轻度增多。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右冠状动脉严重扩张迂曲 ,左冠窦内未见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造影及右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右冠脉及其分支严重迂曲扩张 ,造影剂从右冠状动脉经过怒张的交通支进入左冠状动脉后汇入肺动脉主干 (图 1)。诊断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主干。1997年 12月行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见左、右冠状动脉动脉及其分支均严重迂曲怒张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根部 ,左冠状动…  相似文献   

12.
蔡望洲  张燕  陈亮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42-24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时行MSCT和CAG检查23例共105支血管,MSCT发现37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查发现35支冠状动脉狭窄,MSCT与CAG结果相符病变血管32支,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3.7%,阳性预测值为86.4%,阴性预测值为95.6%。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多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靠的无创筛选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引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行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同期行主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9例;年龄(57.6±9.5)岁.其中,真性动脉瘤63例,主动脉夹层25例,主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7例,主动脉溃疡2例.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依靠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术中探查3种方式.术前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分别为,真性动脉瘤组93.7%(59/63例),主动脉夹层组40.0%(10/25例),主动脉溃疡和狭窄闭塞组均为100.0%.结果 术前未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者行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抢救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明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移植术.两种情况各死亡3例.Fisher精确检验P=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主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尽可能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A检查,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DY  Hu SS  Sun LZ  Song YH  Wang W  Pan SW  Zhao H  Luo GH  Liu YM  Qi ZT  Tao T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1535-1537
目的探讨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1996年7月至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6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瘤切除术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冠状动脉瘤成形术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期行冠状动脉瘘修补手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瘤血栓清除术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4±26)min(67~2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4±21)min(56~172min)。患者随访8~87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中患者症状均消失,无死亡和冠状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巨大冠状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本文报道1例3岁4个月成功接受手术矫治的病例。患儿左、右冠状动脉共同起自肺动脉右窦的一条主干,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儿随访半年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自发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少见病因之一,也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SCAD以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形成假腔为特征,假腔压迫或撕裂的内膜影响冠状动脉血流,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笔者对4例SCAD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并随访1~2年,患者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3年2月至1989年3月先后进行冠状动脉架桥术8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冠心病与心绞痛13例;尿激酶冠状动脉内注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3例,对上述34例进行随访1月-4年,结果示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减轻,心电图心肌供血不足减轻,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作者认为将溶栓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架桥术三,菜成急救系列措施,可挽救更多损伤的心肌,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的脂质成分,并探讨其影响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中、长期疗效的机制。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冠状动脉外科术前合并高脂血症病史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通畅性的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7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排除植入支架信息不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以及屏气不佳严重影响图象质量者;最后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纳入研究,其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66岁;共植入支架109枚,支架植入时间6个月~3年。评估60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象质量,观察支架的解剖分布,并对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图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0例患者图象质量全部满足诊断要求,植入的109枚支架均可评价,支架的优势解剖分布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本组有101枚(92.66%)支架无再狭窄,8枚(7.34%)支架再狭窄(狭窄程度≥50%),其中3枚(2.75%)表现为支架内沿支架贴壁走行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另5枚(4.59%)支架表现为边缘型再狭窄。支架断面图象显示支架再狭窄最佳。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通畅性进行直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冠状动脉相关疾病患者的医学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评估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A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比较CTA与CAG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评估情况,以及两种检查方法下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的各项参数,包括外弹力膜(EEM)面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斑块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结果CAG检查结果显示,119例冠状动脉相关疾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8例,非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1例。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8.15%,特异度为72.23%,准确度为95.80%。CTA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39,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673~1.000),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中等诊断价值。CTA检查与CAG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评估情况、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的评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相关参数的诊断准确度均较高,且具有无创、重复性好、患者耐受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