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亚 《医疗装备》2007,20(3):28-28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急诊病人大多是病情危重,作为急诊科护士对这些病人的心理需要要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急诊抢救病人时,由于病情急医护人员往往只重视对病人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就急诊服毒病人的心理护理谈一谈自已的体会。1服毒病人的心理动态因服毒都有一定的家庭、工作或社会因素,如与家人或同事发生矛盾、失恋、考试没考好或高考落榜等。这类病人服毒时多由于…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急诊工作中,为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往往只注重采取积极有效医疗护理措施,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护理.此时病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往往因不安、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而不配合医护人员,影响治疗,贻误病情.此时,若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减少不良心理因素,使其树立信心,不仅有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提高急救效果,使患者转危为安.因此,加强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就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谈一下在日常急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学心理学逐渐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也已成为医院的工作的一大重点.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别于普通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其进行正常沟通,以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对对急诊抢救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改善医院急诊科的就医环境,提高急诊护士的分诊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方法在急诊科应用电子分诊叫号系统为急诊护士分诊病人提供帮助。结果使急诊病人候诊秩序得到改善,实现了在挂号时设置专科的诊别状态.将病人的分诊等级、隶属专科资料信息对应到相应的诊室,这样可以在诊室由专科医生直接呼叫病人就诊,又可以在分诊台护士呼叫病人就诊,同时还在候诊区域设置大的显示屏幕显示候诊病人数、播放背景音乐,急诊病人在候诊时能一目了然、舒缓情绪。结论改变了原有的急诊分诊工作模式,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缩短了急诊病人的候诊时间,改善了就诊环境及就诊秩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受到医、护、患三方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改善医院急诊科的就医环境,提高急诊护士的分诊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方法在急诊科应用电子分诊叫号系统为急诊护士分诊病人提供帮助。结果使急诊病人候诊秩序得到改善,实现了在挂号时设置专科的诊别状态,将病人的分诊等级、隶属专科资料信息对应到相应的诊室,这样可以在诊室由专科医生直接呼叫病人就诊,又可以在分诊台护士呼叫病人就诊,同时还在候诊区域设置大的显示屏幕显示候诊病人数、播放背景音乐,急诊病人在候诊时能一目了然、舒缓情绪。结论改变了原有的急诊分诊工作模式,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缩短了急诊病人的候诊时间,改善了就诊环境及就诊秩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受到医、护、患三方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急诊是医疗工作的前沿,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危急,发展迅速,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角色转换慢,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急诊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之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急诊科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对急诊病人及其家庭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观察并对如何处理好急诊医患关系探讨如下。 1 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急诊病人来院就诊常渴求得到重视和尊重,为此,病人及其家属或同事极易表露病人的身份,或找  相似文献   

8.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叶林 《工企医刊》2004,17(5):74-74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想作好急诊病人的护理,必须首先掌握急诊病人的心理变化,根据其心理变化,制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利于急诊病人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是急诊工作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各类不同的急诊病人进行心理状况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对各类不同的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随时把握病人的心态,使治疗及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 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病人不良的情绪因素,从而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使急诊抢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王仲 《中国卫生》2011,(11):53-53
以往,不论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如何,大多数急诊病人都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就诊,这样的就诊方式会让那些真正的急症患者,在候诊时面临更大的潜在医疗风险。因此,面对众多急危重症病人,急诊医疗对于时限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为迫切,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分级和危险分层,有利于降低急诊病人风险,是急诊科规范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其实,以前的急诊科也会分级,但这主要是医生的自觉行为。随着急诊病人的快速增多,病人在候诊区等待时出现危险的例子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必须出台一个如何分级的明确标准,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的分级意识,规范其分级行为。  相似文献   

11.
82 598例急诊患者疾病分类调查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了解急诊科患者的疾病分类。方法:对我院82598份急诊病案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三位疾病;急诊病人男性多于女性;急诊患者全于就诊量与时间呈“驼峰”型分布,19-21时为全天最高峰;急诊病人平均年龄41.5岁,16类疾病均以19-35岁年龄组病人为最多。结论:①要根据急诊病人的疾病谱确定急诊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②要重视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③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急诊科的救治水平对人类健康有重大意义;④要根据急诊病人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玉桃 《药物与人》2014,(9):296-296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疗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病人的身心健康,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急诊病人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快速变化、在缺乏足够的准备下突然生病,加上不熟悉医院环境和疾病。病人可能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的感觉。因此对急诊病人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急诊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1]。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危急,护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抢救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如今,随着急救护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诊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稳定其生理状态,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1心理状态分析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05年8月1日~2005年12月20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0例患者。1.2分析心理状态的方法参考使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PSAS)采取问卷式调查,由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急诊实践中所碰到的病人心理问题、引发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以期对了解急诊病人心理情况 ,处理好急诊医患关系有所帮助。1 急诊病人的主要心理特征急诊病人由于病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各异 ,病人的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千差万别 ,教育程度、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其甩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各不相同 ,因此 ,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亦有很大的差别。概括起来 ,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焦急 急诊科的疾病、急诊科的诊断、救治处理 ,都贯穿着一个“急”字。因此 ,无论是病人本身还是其家属 ,前来急诊时都突出地表现出十分焦急的心理。希望能够快点得…  相似文献   

15.
急诊分拣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诊分拣是否及时、准确,不仅涉及病人能否得到快速、有效的医疗服务,也直接反映了急诊科的管理和护士的业务能力。本文就急诊分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1 资料来源与分析 收集我院急诊科1990年8月至2000年7月急诊挂号登记分拣病人共30219人次,其中包括急诊和非急诊病人两部分。分拣急诊患者23121人次,占总人数的76.51%,与医  相似文献   

16.
急诊病人多数起病急、病情危重,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以保存生命、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最大限度地解除病人的痛苦.但是受旧有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使得部分医护人员只重"疾病"不重"人",认为"急诊工作就是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生命",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心理护理无关紧要.事实上,急诊病人由于发病急,或病情危重,使得他们的问题更多、心理更加脆弱.如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肌肉紧张、手足发冷、睡眠障碍等,让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带来不利影响.情绪过于激动,常常会使病情加重[1],有时还会让患者或者家属不配合而延误抢救,妨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在急诊抢救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亦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在急诊抢救中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市人民医院于 2 0 0 1年 3月成立了一支急诊护送队 ,为急诊病人排忧解难 ,取得了满意效果。1 成立护送队的思路柳州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 ,地处市中心 ,开放床位 90 0张 ,年急诊量 11万人次 ,急诊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困难 ,如挂号、交费、检查取药 ,等等 ,这些工作 ,以往在没有家属陪伴情况下 ,均由护士来完成。如果护士照顾不到 ,病人就诊中的实际困难得不到较好的解决 ,加上急诊病人发病突然 ,心理处于极度焦虑、恐惧、无助状态 ,不满情绪极易引发护患矛盾。为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向病人提供优质、…  相似文献   

18.
1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向健康方向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抢救护理学的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抢救中的重要性。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肢体伤残,心理处于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开发急诊综合信息系统.以实现急诊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的自动化。方法通过建立急诊医疗信息流程模型、急诊病人主要信息数据库,开发急诊工作站、留观病房医护工作站、输液管理工作站等系统,实现急诊救治工作的数字化。结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明显缩短了病人救治时间,推进了急诊医疗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结果(1)提出了综合性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所要求的基本数据项;(2)提出了急诊科急救医疗信息流程模式与管理方法;(3)开发了急诊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诊患者家属的各项心理需求,分析其特点,探讨相应应对措施。方法对自2010年6月到2012年12月本院急诊室收治的急诊病人家属发放调查表(200份有效),分析其心理需求特点。结果一般急诊病人的家属心理需求显著低于重症病人家属(P<0.01);男性家属的心理需求明显低于女性家属(P<0.05);自费与公费急诊病人家属间的心理需求差别较小(P>0.05);家属心理需求的高低还与其年龄、文化水平有关。结论分析急诊患者家属的各项心理需求特点,开展应对护理措施,可有效达到满足病人家属心理需求的目标,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环境,助其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