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简要回顾近年来,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地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拓了一些新的工作领域,为今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一)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生态保护法规和标准工作。1991年,全国人大颁布了忡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促进了水土流失的治理。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条例》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为环保部门综合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法律依据。按照《国务…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在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宏观引领作用。为查找规划实施薄弱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本研究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研究。结论表明:该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均完成较好,"三大战役"进展明显,制度改革不断突破,"三大工程"扎实推进。针对管理制度、环境质量、基础能力等六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严格调度考核、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碧水行动等八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生态安全格式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中潮 《陕西环境》2000,7(1):43-45
(续1999年第四期)1.4生态约束概念1.4.1承载力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即 CC)是用以限制发展的一个最常用概念。CC最早在生态学中用以衡量某一特点地域维持某一物种最大个体数目的潜力(e·g·Odum,1971),现在则广泛用于说明环境或生态系统承受发展和特定活动能力的限度。它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IUCN/UNEP/WWP,1991)。CC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对环境造成的总的冲击与我们所估计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缺乏法律效力、法律地位不足、规划编制不规范、设区的市缺少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规划衔接不够、实施监管机制不完善和公众参与缺乏实质性等问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和荷兰这2个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规划,总结了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提出完善法律机制、设区的市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建立实施监管机制和加强公众参与等建议,确保其成为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的有效手段,使其更加权威、规范和科学.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涛 《环境科技》1991,11(4):9-14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国际化大环境下,发达国家早已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环保规划习惯,而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去面对来自经济发展与环保压力的双重困境。中国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肩负着来自环境方面的压力。出现污染问题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拖延的同时也加剧环境的恶化,因此,中国的环保问题既要联系实际又要顾及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目前已然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各企业的环保问题一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真正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经济与环保"双赢"。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有机农业规划依据环境保护理论基础,规划的目的在于划定生态安全区,实现清污分流,食品生产环境最优,促进生态、农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个非常关键的目标窗口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将同时启动编制,亟须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使命与定位给出全局性、战略性、科学性的审视、研判和决策。本文立足"价值—制度—行动"框架,展开对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使命与定位的具体分析,首先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具有文明伦理价值、国家战略价值、发展质量价值、财富均衡价值、整体治理价值五重属性,进而从国家规划体系构建的制度层面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稳健与积极两种情景下的定位选择,最后从行动层面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体系与实施路径的构建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琰鑫  陈岩  王东  徐敏 《环境保护》2022,50(14):12-16
本文从编制技术组的角度出发,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思路、框架设计、主要内容和亮点进行了系统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落实规划要做到“四个坚持、四个聚焦”,即坚持四水四定,聚焦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休养生息,聚焦强化生态系统分类保护;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守牢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协调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规划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生态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可追溯到上世纪末的生态学思想家及区域规划的先驱者的著作及规划实践,并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得到很大的发展。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规划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McHang及其同事的杰出工作,使生态规划思想与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生态规划的发展在理论上更多地吸取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在方法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定性向定量分析与模拟方向发展。在实践上,生态规划从单一对象与目标的规划向城市、区域持续发展规划发展。可以预见,生态规划将成为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探讨,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风险防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3大领域,从空间格局、系统治理和制度政策3个方面初步设计了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文章对《规划》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十三五”时期环境质量改善应牢抓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深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大领域两大领域,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把握绿色发展等四个坚持,推进向全社会共治等五个转变,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等六项制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保护是为了人类在生存环境下能够更舒适、更安心地生活,也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此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发展的措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生态安全格式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孔坚 《陕西环境》1999,6(4):44-45
本文就景观生态和环境规划与经济最大效益途径如何都基于理性模式,从最小——最大约束的共同点是追求回避最坏结果的出现,而不是追求最佳状态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的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目的。而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必然要竞争性地使用和占有生态环境资源,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蒙童认识使有限的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和行动也难以付诸实施。因此,在西部大开发前应该对西部生态功能进行规划研究,确定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使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有明确的目标,使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章可循。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试点区域实施西部大开发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将是世界开发使上的一个空前的壮举。这一战略目标实施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浦东开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如何避免伴随城市化过程、人口密集、经济集中而出现的城市病,如生活环境质量恶化、环境污染程度加剧、用地紧张、水源短缺等现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城市病并非是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会出现城市化与环境生态的矛盾,并不断激化,是因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失调。如果从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全局出发,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协调经济开发与环境生态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综合管理,是可能防患于未然的。这就是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城市生态系  相似文献   

20.
陈荣富 《环境导报》2003,(13):36-37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高等院校校园发展与环境建设,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既要满足今天的需要,又要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高校发展规划中面临的任务。高校校园建设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在其《自然的住宅》一书中,强调了人、自然和建筑整体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处的场所、建材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革命,它不仅基于人们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深刻认识,也与人类意识深处的道德理想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