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安县构造由于山地条件和地质结构复杂等原因,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存在多解性。前人多采用基底卷入的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型进行解释;结合露头与钻井资料分析认为逆冲三角带的构造模型更加科学、合理。安县构造自北西向南东可分为3个构造带:北川-映秀断层至安县-灌县断层之间的叠瓦构造带、安县-灌县断层下盘的山前隐伏带和坳陷内部弱变形带。山前隐伏带以发育逆冲三角带构造为特征,垂向上具有分层变形特征,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体系,即侏罗系、中-下三叠统外来推覆体、中-下三叠统滑脱层之上的须家河组1、2、3段和中-下三叠统滑脱层之下的古生界。安县构造在晚三叠世以安县-灌县断层活动为代表,逆冲推覆强烈并有较大的水平收缩变形量;晚侏罗世至新生代水平收缩变形量相对小而基底隆升明显,白垩纪末构造已基本形成,新生代构造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大致从广元到安县一带,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由北向南主要包括矿山梁、天井山、青林口和中坝等典型背斜构造。野外地质事实和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证实,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带中广泛发育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挤压构造变形,但在各背斜构造表现出不同变形特征。矿山梁和天井山构造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深层则是新生代形成的多个逆冲岩片叠置所构成的隐伏堆垛背斜构造。青林口和中坝构造主体表现为叠瓦状逆冲,构造前锋是深部隐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从整体上看,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变形表现为上覆早期构造变形之下隐伏后期逆冲构造,从而形成双层结构。在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深部的隐伏冲断构造中可以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3.
须家河组砂岩组分特征与龙门山推覆体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组分特征为基础,分析龙门山逆冲推覆体的形成、演化。在现有分层的前提下,对研究区须家河组的砂岩薄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各段砂岩的主要组分特征为:①须二段发育有大量的岩浆岩岩屑;②须三、须四段低石英、长石组分,高岩屑组分,且龙门山北、中、南3段的岩屑组分特征各异。分析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在须二期开始了逆冲推覆,并为研究区提供沉积物质;须三期,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进一步强烈的运动,并开始成为研究区的主要物源区;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须四期龙门山逆冲推覆体逆冲褶皱成山,从此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沉积物质。  相似文献   

4.
利用Dickinson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对中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的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碎屑岩的物源区类型,认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龙门山、江南逆冲带,具有明显的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碎屑组分变化序列是盆缘造山带三期逆冲活动的沉积响应。通过分析晚三叠世—侏罗纪碎屑岩组分的构造意义,确定晚三叠世—侏罗纪中上扬子地区盆地性质为发育于碰撞造山、逆冲推覆带之前缘的前陆盆地,并探讨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及其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划分茂汶韧性剪切带、龙门山叠瓦冲断构造带和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可以划分为前山带和隐蔽带两个亚带,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前山带,相对稳定的构造部位和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是主控因素.对于山前隐蔽带,古今构造叠合、相对活动的构造和裂缝发育部位是主控因素.据此预测出关口-水口场隐伏断裂带上盘的磁峰场断高带,高家场、水口场、油榨坨、石板滩构造带和下盘的平落坝,邛西、大邑、鸭子河背斜是勘探天然气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洛伊凹陷在上三叠统试采获天然气流,为弄清其西南部边界大断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烃、成储、成藏特点,在大量钻井/钻孔、关键地质露头和新老二维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利用地震地质综合分析法和断裂及盆地动力学分析手段,剖析了洛伊凹陷西南部边界大断裂发育特征、演化阶段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义伊断裂是一条区域性的复杂深大断裂,分为叠瓦状强烈逆冲推覆段、逆冲挤压叠加后期负反转段、多角度叠瓦状强烈逆冲推覆叠加走滑构造段、不对称牛轭-叠瓦状较强逆冲推覆段共4段;②洛伊凹陷经历了海西中晚期弱伸展裂陷、印支早期弱挤压隆升变形、印支晚期不均衡整体拗陷、燕山期强烈的逆冲推覆-隆升剥蚀、喜马拉雅期左旋走滑裂陷等5个构造演化阶段;③义伊断裂的构造活动控制着研究区二叠系、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发育特点、生烃阶段、沿构造转换带有利储层的发育及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化改造,同时,此断裂对油气成藏也有破坏作用;④义马次凹北部等3个区带是二叠系和中生界油气成藏的较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对晚工及中生代地层的岩石组合、岩相及构造牲的分析,认为浙西北地区直到早三叠世仍为一倾向东南的被动大陆边缘,中三叠世到白垩纪主要发育前陆磨拉石沉积;板块碰撞始于旱三叠世晚期,逆冲推覆冲席为浙西北地区的主要构造形式,推覆方向自南东向北西。浙西北地区残存的晚古生代地层中油气显示比较普遍,表明该区有一定油气探前景。该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的3套生储盖组合相互配套,其中油源岩在早、中侏罗世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 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探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基于该井所获丰富的钻探资料,重建了推覆体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恢复了龙门山前山带构造模式,进而剖析了川西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逆掩推覆、直立倒转、原地系统”3段叠加式地质结构,前山带推覆冲断带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受断层控制,具有重复倒转的特征;(2)推覆体下盘栖霞组钻遇地层和岩性组合与山前带双鱼石地区特征相同,均为台缘滩相沉积,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原地构造带台缘相带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连片大面积分布;(3)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具备“多源供烃—断裂输导—侧向对接—隐伏保存”的油气成藏条件,红星1井测试结果证实,该复杂构造带前山带和山前带均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  相似文献   

9.
龙门山北段构造变形特征与物理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交接部位,具有NE分带、EW分段的变形特征。龙门山北段逆冲推覆带是以出露轿子顶杂岩和唐王寨向斜为典型特征;推覆-滑覆带变形强烈,地表主要为一系列NW往SE的叠瓦推覆体,地腹发育双重构造;而前陆坳陷变形较弱,地表主要为SE倾伏的单斜,地腹则发育断层相关褶皱。通过构造物理模拟认为:1)龙门山北段构造变形受力边界主应力与断裂走向间的锐夹角为70°,为羌塘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共同挤压所形成;2)构造变形样式上后缘为基底卷入式背冲型断层组合,前缘为前展型叠瓦式组合,断层向上延伸受下侏罗统滑脱层限制;3)构造具有3个阶段的变形过程,早期须家河组三段晚期的挤压作用产生叠瓦状断层,中期遂宁组沉积期和晚期白田坝组沉积期发生同沉积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震、钻井、野外调查资料和平衡剖面法,模拟恢复天井山的造山过程,认为天井山地区的演化可划分为伸展拉张成盆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末)、陆隆伸展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中诛罗世末)、抬升剥蚀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和继承改造阶段(晚白垩世-现今)。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初步证实了天井山地区印支期发育的薄皮构造是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与北西-南东向重力滑覆共同作用形成的;喜山期,天井山地区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变形序列为前展式逆冲叠瓦式构造组合;天井山构造存在多个滑脱层系,滑脱层上下形成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不协调收缩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与地表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构造建模研究,结合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模拟对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北段进行构造几何学分析,解析该区的构造变形模式、落实断层变形特征和构造圈闭,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以马角坝断裂和(1)号断裂为分界断层,可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划分为前山推覆带、前锋带、潜伏构造带3套构造单元;(2)前锋带(1)号断裂前端发育产状陡立倒转的断层传播褶皱,其下盘可识别出逆掩隐伏构造;(3)前锋带发育4套垂向叠置的二叠系—三叠系岩片,该构造带在印支期发生构造变形、喜马拉雅期活化;(4)隐伏前缘带受寒武系泥页岩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两套滑脱层夹持形成3套构造层,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结论认为:(1)号断裂下盘隐伏的上古生界构造(中构造层)和上盘的红星构造背斜形态完整,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技术及精细构造建模方法,给复杂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博格达山前米泉地区构造样式和地层展布,基于断层发育特征及滑脱层对构造发育控制作用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典型的滑脱逆冲构造样式。受上三叠统泥岩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滑脱层的控制,米泉地区的基底断层早期沿滑脱层由南向北低角度滑冲,后期遇阻上倾,切割地层并出露地表,形成独特的“躺椅”状产状;次级断层规模小,两端止于滑脱层内。博格达山前带自南向北划分为推覆带(基底推覆)、冲断带和滑脱带3大构造带。米泉地区位于冲断带,横向可细分为4个构造台阶,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各构造层均为主动顶板双重构造复合体,次级断层发育程度有所差别。滑脱逆冲构造样式的建立推翻了以往的构造认知,确立了推覆体下方仍为下组合地层,且存在众多有利的背斜圈闭的地质认识,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青藏高原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相继发现了克拉玛依、克拉2、英东、中坝、白马庙等大型油气田。深入对比分析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总结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领域:沿走向,前陆冲断带一般划分为3个大的构造段,中段位于生烃中心,油气富集;从山前到盆内,前陆冲断带划分为山前推覆带、下盘掩伏带、盆内晚期构造带3个油气富集区带,山前推覆带稳定区继承性古构造油气富集,下盘掩伏带和盆内晚期构造带油气近源、近断裂成藏,深层油气富集;前陆冲断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除此之外,山前推覆带发育基岩风化壳、不整合遮挡等地层油气藏,盆内晚期构造带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根据前陆冲断带中段和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对三大勘探领域的认识,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勘探现状,明确下一步勘探领域为南缘中段齐古断褶带及乌奎背斜带下部组合。  相似文献   

14.
����ɽ��������ε��𡢵����ۺ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东缘的盆地区中已发现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气田,但在推覆带上还未有突破。由于龙门山逆掩断裂带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地震勘探很难得到好的地震反射资料,难以查清推覆构造带下的构造形态,阻碍了该区油气资源的勘探进程。2003年在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广元地区开展的“变线元多线(宽线)剖面采集”试验,于龙门山“前、后山带”获得了相当好的地震反射剖面,在推覆带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大型背斜构造。从山前带的东边界开始,这一隐伏构造带向西延展的宽度在25 km以上,直到后山带的中段。隐伏构造的发现,使近期在该区找到大型油气田的希望成为现实。文章依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模式对宽线剖面进行综合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解析了龙门山构造北段的变形历史。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地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油气勘探难度大。为寻求油气勘探新突破,利用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校正构造解释,建立更合理和准确的构造模型,系统分析该地区构造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研究成果表明,北部山前带发育侏罗系煤层和二叠系泥岩双滑脱层,形成了以叠瓦状构造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垂向上为“入”字型冲断层、突起构造、叠瓦扇构造;滑脱层下面是堆垛状双重构造或叠瓦状双重构造;平面上受2组断层控制,呈南北成排、东西成段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冲断带、逆掩带、逆掩带外缘构造带。研究区中东段推覆体下盘断背斜、断块构造群发育,形态完整,利于油气保存,是侏罗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逆掩带外缘构造带形态较为完整,是下侏罗统及之下层系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6.
复杂山前带构造建模技术探讨——以准南阿什里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良 《断块油气田》2014,21(5):585-589
山前带构造变形强烈,地表条件复杂,受地质、地表条件影响,地震剖面反射不清,构造解释困难。文中充分利用野外露头、地震等基础资料,建立了准南山前带阿什里地区多个初始构造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运用平衡剖面技术验证,最终确立了相对合理的构造地质模型,并将构造样式划分为逆掩推覆带、山前变形带和前缘变形带。其中山前变形带又可分为上、下2个构造层,上构造层为侏罗系组成的宽缓背斜构造,下构造层为三叠系和二叠系组成的早期冲断构造。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中北段处于中段与北段过渡转换位置,前期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基于重新处理的二维地震长线资料,综合运用野外基础地质观测、钻井结构分析和构造解析等手段方法,系统厘定了龙门山中北段构造变形特征.龙门山中北段厚皮带一侧变形层次深,以韧性变形为主,表现为一系列紧闭倒转向斜和背斜组合样式;过渡Ⅰ带发育多条逆冲断裂呈叠瓦...  相似文献   

18.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区带盐相关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库车前陆盆地的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新近系中广泛分布着厚层膏盐,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发现,盐上地层、盐层和盐下地层分别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理.分别进行的地质模型研究表明,盐上层构造地质模型主要有逆冲断层和断层传播褶皱、顶板反向逆冲断层、逆冲推覆体、盐上向斜等构造;盐层构造地质模型主要有盐枕构造、鱼尾构造、盐推覆构造等;盐下层构造地质模型主要有断层转折褶皱、背冲断块构造、Ⅰ型三角带构造、逆冲断块构造、逆冲断裂带等.盐上层、盐层和盐下层共同组成的构造样式有Ⅱ型三角带,具有明显的三位一体的构造特征.盐相关构造形成各种各样的盐相关构造圈闭,这些盐相关构造圈闭与阳霞凹陷烃源岩生气期相匹配,在盐下构造圈闭中形成大量的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9.
������������ǰ½��ص��γ����ݻ�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是中国典型的前陆盆地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形成是由于岩石圈深部调整作用引起扬子板块自南东往北西持续俯冲,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自北西往南东持续覆的结果。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可分为五个阶段:①被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②构造反转阶段;③前陆盆地早期补偿不足阶段;④前陆盆地中期补偿阶段;⑤前陆盆地晚期补偿过足阶段。前陆盆地能为该区石油,天然气,铅锌矿等矿藏的形成提供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