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溱 《中草药》2023,54(16):5451-5461
1987年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野生药材的行政法规,为野生药材保护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随着振兴中医药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使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法规已成为国家和行业的迫切需求。《条例》作为我国生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中药材资源保护的同时,也要做好与其他生物资源保护有关规定的协调统一。通过梳理我国生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保护中药材实体资源、遗传资源、栖息地和保障生物安全作为中药材资源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了中药材的保护范围、分类分级保护、采猎、人工培育繁育、利用、出口及外国人准入等,为《条例》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详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三月街药材市场的经营现状,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和药材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推动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理论和方法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调查药材经销商141户,统计常用中药材资源350余种。结论:三月街药材市场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价值;市场的中药材资源丰富度降低,尤其是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3.
优质而稳定的中药原料是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营的近千种中药材品种中,有80%来自野生资源,而野生资源由于多年来的掠夺性开发已日渐匮乏,取而代之的人工种植药材将成为今后中药原料的主要来源。但是,目前人工种植药材又存在质量低下和不稳定等多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药材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因此,如何从药材  相似文献   

4.
亳州药材市场常用中药材进口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调查亳州药材市场常用中药的进口现状,为中药资源保护和品种整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亳州药材市场涉及常用药材进口新资源40余种,约占563种重点中药材的7%。结论:中药材资源,尤其是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栽培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GAP基地运营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中药产业也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中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产业资源,已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如野生资源日见枯竭,栽培药材农药残留高,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效成分含量少,栽培技术落后等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产业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减轻野生资源的压力,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药监局于2002年6月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  相似文献   

6.
正6月11日,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并主持召开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总结验收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这一操作规程的发布,将为中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经验参考。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迅猛发展,野生药材资源不断减少,人工栽培成为解决中药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硫磺熏蒸过度等不规范操作,导致药材品质低劣,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硝酸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作者结合研究现状探讨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概念、特征。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 ,是中药资源学、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道地药材学等学科的交叉。中药材野生抚育实现了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可以应用于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或家种后质量改变较大等类型药材。文中最后简要分析了几个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典范 ,并指出中药材野生抚育开辟了中药材生产的生态产业模式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需要更多企业介入 ,需要国家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8.
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是中药现代化工作的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现代化涉及诸多环节,而中药材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则是首要环节。没有充足的优质道地药材,不可能生产出优质中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部分组成,皆源于大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栖息地的不断扩大以及滥用自然资源,资源遭到极度破坏,人类已开始自食恶果,一些药用野生动植物已经濒临灭绝。因此,进一步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不仅刻不容缓,而且也是中药现代化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拟简单叙述我国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一、保护资源持续利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国语·鲁语上》记载:“里革断罟…  相似文献   

9.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医疗保健用药需求量猛增。野生动植物既是提取各种药物的重要来源,又是中药的直接来源。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野生中药材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栽培药材成为商品的主要来源,由此也导致了很多药材质量下降,中药材质量形成机制是中药资源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药材化学成分复杂,很多次生代谢成分以苷和苷元形式同时存在,而二者活性差异很大。文章对糖苷酶的生态作用以及该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优质中药材研究和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确保中药材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和文化的瑰宝,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巾药材更是中药材资源的宝中之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是中药材资源产量、蕴藏量、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中药消费国。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东北三省所产的野生中药材以“北药”著称,享誉国内外市场,成为我国中药企业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基石,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由于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迅速,药材生产环节对道地性和规范性坚守不够,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道地性和生产规范性是中药材质量属性形成的关键,强化道地性和规范生产(人工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操作,并建立与之相关的体现重要质量属性的标准,进而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祥才  杜虹韦  魏文峰  霍金海 《中草药》2018,49(16):3735-3741
随着人口增加,中药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需要,栽培药材成为市场的主要来源,导致了多种药材质量严重下降,对我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产生严重威胁。栽培是解决资源短缺的最基本、有效的手段,提高栽培中药材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目前中药材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栽培药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扩大种植区域、缺乏对优质种质资源的重视、优质生产技术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栽培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思路。中药材栽培应优化种植区域、规范培育优良种质、改善优质药材生产技术、扩大中药应用市场,在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中药》2002,4(5):10-12
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 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是维系中医生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野生中药材的掠夺式开发对加速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更多珍稀物种的消亡,削弱中医医学体系的公信力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野生中药材遭受的"涸泽而渔式"的采猎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加强野生药材保护的政策法规研究,打破传统的部门利益,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加快一些濒危药材的人工繁殖,不断开发濒危药材的替代性产品,这些对将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中药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现代化涉及诸多环节,而中药材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则是首要环节。没有充足的优质道地药材,不可能生产出优质中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部分组成,皆源于大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栖息地的不断扩大以及滥用自然资源,资源遭到极度破坏,人类已开始自食恶果,一些药用野生动植物已经濒临灭绝。因此,进一步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不仅刻不容缓,而且也是中药现代化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拟简单叙述我国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一、保护资源持续利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国语·鲁语上》记载:“里革断罟匡君”,奉劝君王不要在孕期捕猎鸟、兽、鱼,以期万物休养生息,供持续利用。孟子也说密网不下鱼池,以留小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生产是农副产品生产的特殊形式。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有效地指导我国中药材生产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以达到保护珍稀中药材资源,实现中药材商品的优质高效,以及中药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利用我国中药材资源和道地药材基地生产优势,建立发展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生产和开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部分中药材资源珍贵或紧缺,要求其发展遵循资源永续利用原则目前,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研究还比较薄弱。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利用与节省宝贵的中药材资源。2不断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的中药材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中药栽培研究是中医药事业的基础工作。随着世界上“天然药物热”的兴起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栽培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步伐,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1 中药材栽培研究取得的成就1.1 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及引种栽培研究 中药材在野生环境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不稳定,要提高野生药材的产量与质量,必须变野生为家种。现我国已对200多种野生药材进行了家种研究,其中100多种已大面积生产,形成了较大规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中药材生产开发和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供市政府或中药相关企业等决策参考。方法: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结合重庆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目前重庆地产常用中药材452种,其中家种106种,在地面积约40万亩,野生药材346种,引种或野生变家种60余种,建立商品药材生产基地县(市)21个,现已开展中药材GAP研究的品种有17种。但是从总体上讲,在我市中药材生产中缺乏科学的区域规划、生产开发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中药产业化水平不高、药材资源保护意识差等。为此,为推进我市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试图探索出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