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托西班及弥新平用于早产的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癌;妊娠早期自发性流产的药物及手术清宫处理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全身系统功能紊乱妇女的月经过多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腹水中Fractalkine蛋白的表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女,36岁,周期性反复血便3年余,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新生物。病理活检示: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其中1枚组织中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CT示盆腔右侧占位:1子宫内膜异位症,2肿瘤待排。经手术及抗雌激素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对周期性出现腹痛、腹胀、便秘、便血、里急后重、肠痉挛、肠梗阻等症,CT或肠镜提示肠道占位者,应考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应综合运用手术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57例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1岁,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0.17%;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改变和肛门刺激症状;异位病灶结节常为多个,三合诊检查结节直径范围为1~6 cm;阴道B超检查7例阳性.18例患者行血清CA125 检查,11例出现增高.术前13例曾接受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所有患者均采取开腹手术,56例行病灶完整切除术,术后23例加用药物治疗.随访48例,完整切除病灶的47例患者无深部结节的复发,其中1例出现右侧卵巢内异囊肿的复发;1例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较前缓解.结论: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妇科检查三合诊,结合症状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术前药物治疗可减小病灶体积,有利于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保留卵巢的患者术后加用药物治疗可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经腹腔镜部分直肠结肠切除术后的受孕率、妊娠结局及影响妊娠率的因素。设计:回顾性纵向研究。机构:大学妇科三级研究中心。患者:34例结肠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22例患者有生育要求。比较10例妊娠成功患者与12例妊娠失败患者的流行病学、手术及组织学特征。干预: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直肠结肠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部分直肠结肠切除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极差6~42个月),妊娠率为45.5%。术后到受孕的平均时间为8个月(极差3~13个月)。10例患者总计妊娠12次,其中包括9例单胎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1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切除1例(右侧附件已切除);回盲部切除、右侧附件切除1例;乙状结肠局部楔形切除、左侧附件切除3例;乙状结肠切除(双侧附件已切除)1例;全子宫切除、Dixon手术5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者)具有微创、探查范围广、诊断明确并可同时进行治疗等优点,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单存英 《中原医刊》2006,33(1):89-89
目的介绍李-张氏肠管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2004年我院采用李-张氏肠管切除术治疗的9例直肠阴道隔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病例均接受开腹手术,8例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半根治术,1例行根治术,均行李-张氏肠管切除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无盆腔感染或直肠瘘等并发症发生,且肠道症状全部消失。结论李-张氏肠管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后护理很重要。尤其手术后,除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以外,重点是阴道T形引流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前分别用米菲司酮、达非林预处理,治疗方式均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结论手术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孟献荣 《中外医疗》2014,(12):77-78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阴道术治疗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为腹腔镜下经阴道术,对照组为开放性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半年后阴道直肠隔局部结节、性交痛、排便痛的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60.82±36.28)min,对照组为(137.35±38.31)min(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58.17±40.09)mL,对照组为(239.33±42.15) mL(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4.63±1.24)d,对照组为(5.57±1.35)d(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6.25%(P〉0.05);研究组半年后阴道直肠隔局部结节、性交痛、排便痛的发生率分别为0.00%、3.03%、3.03%,对照组分别为12.5%、18.75%、21.86%(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阴道术治疗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虽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但患者恢复更快,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未经治疗的无症状性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自然病史。对88例未经治疗的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访1~9年,并对其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在诊断前和诊断后每6个月,对其疼痛症状、临床和直肠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估。2例患者出现了与病灶范围增大相关的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特殊症状并接受了手术治疗。另4例患者,其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变大,但仍无症状。对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访6年后发现,出现疾病进展和(或)该病所致疼痛症状的患者累积比例大约为9.7%。其余患者的随访结果相似,无病灶的临床和超声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至直肠阴道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惠济区人民医院2001年8月~2007年5月收治的6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至直肠阴道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性交痛、下腹痛、肛门坠胀感,三合诊触及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CA125可作为动态监测指标,术前给予药物治疗6个月停药后立即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定期随诊未见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至直肠阴道隔确诊必须行三合诊检查,直肠超声有辅助诊断价值。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如今,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已证明了它的优势,包括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肠梗阻的持续时间,以及缩短住院天数。很少有研究报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憩室炎的结果。本研究旨在分析瘘口形成后乙状结肠炎患者行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992~2003年间,共有247例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连续患者,对其中16例接受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瘘口形成后憩室炎的患者进行了回顾。11例为结肠膀胱瘘,4例为结肠阴道瘘,1例为结肠皮肤瘘,均由乙状结肠炎引起。操作通常包括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和U形钉经肛门缝合以及必要时的膀胱和阴道瘘口闭合术。…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作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1-1822
目的:比较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95例经腹腔镜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行单纯保守性腹腔镜手术,52例术后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复发及受孕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且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的缓解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受孕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可取得较满意疗效,而术后用药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增加受孕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腹腔镜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患者治疗后的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个月,症状缓解34例,占94%;妊娠25例,占69%,复发2例,占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疗效显著,术后联合用药及尽早妊娠可降低本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优势、手术方法及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01例,其中良性病变26例、结直肠癌75例.手术种类包括:右半结肠腺瘤切除术7例,乙状结肠腺瘤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冗长行乙状结肠切除术7例,直肠全脱垂行Dixon手术1例,全结肠切除术5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横结肠切除术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Dixon手术36例,Miles手术16例,Parks手术2例,直肠癌姑息切除4例.结果:10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0.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术后平均2 d胃肠功能恢复,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12.1 d.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乙状结肠壁内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郭明王小玲吴国祥附属四院病理科(050011)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乙状结肠;手术治疗患者女性,37岁。因间断性血便17个月,门诊肠镜诊断:结肠癌。活检病理报告:粘膜慢性炎症。以乙状结肠癌收住院,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88例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方式,术中技巧,适应症等.结果:8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104.7±50.6min,平均住院时间2.08±1.17days,术中平均出血量55±23ml.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安全,可行的,双极电凝头可以安全地分离消失的陶氏腔,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例因组织学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血吸虫病而行腹腔镜肠切除术的患者。设计:病例报道。机构:教学医院,多科室协作。患者:1例31岁盆腔疼痛的患者。干预:腹腔镜肠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腹腔镜处理的侵及乙状结肠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结果:手术切除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表明,在异位子宫内膜侵及乙状结肠的全层范围内有双折射样的上皮性肉芽肿和具有曼森氏血吸虫特征的部分钙化的虫卵。结论:肠道症状伴盆腔疼痛的患者可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血吸虫病同时存在的可能。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血吸虫病:1例罕见但两者可能同时出现的病例@A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盆膈修补方法来治疗Ⅲ度直肠脱垂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9月-2012年1月,对23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进行了经腹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及改进盆膈修补术,将直肠游离到肛提肌平面,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行降结肠末端-直肠端端吻合,修补肛提肌松弛所造成的盆膈薄弱区,低位缝合关闭盆底腹膜,提升盆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80.5min(75~85min),出血量65ml(55~100ml)。本组无手术死亡和腹部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症状无复发。结论:经腹乙状结肠直肠切除吻合加改进盆膈修补有效治愈了Ⅲ度直肠脱垂,手术安全、可操作,术后肛门功能也明显改善,可考虑作为Ⅲ度直肠脱垂及其他治疗方法复发患者的最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杜亚萍  杨慧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493-1495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88例与同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69例患者,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两组直肠、膀胱功能状况,有无腰腹痛情况。结果:TVH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LAVH组减少;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AVH组并发症2例(阴道残端出血及膀胱损伤),TVH组为1例(阴道残端出血);两组出现排尿困难或尿频、尿急的尿道刺激症状及腰腹部疼痛不适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与LAVH相比,T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的优点;而LAVH扩大了VH的适应证,适于盆腔粘连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生育与不孕     
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童严重先天畸形发病率升高;体外受精增加严重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体型的相关性;雌孕激素联合用药与低剂量醋酸炔诺酮治疗症状性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较;定量分析美国及冰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p53 DNA变化;进行体外受精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应用3种不同降调方案的比较;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使用Oxiplex/AP凝胶减少术后粘连的初步研究;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并进行粘连松解术后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