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新生淋巴管在不同病理亚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以跨黏膜样受体蛋白(podoplanin)标记新生淋巴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肺癌仍然缺乏特异性的预后指标,本研究拟探讨检测肺癌患者血清VEGF-C和病灶/纵隔淋巴结新生淋巴管对患者生存率的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选取30例新手术(新入组)和30例术后(历史组)已随访3年的肺癌患者,测定新入组术前血清VEGF-C水平,检测两组病灶/纵隔淋巴结VEGF-C/LYVE-1的表达。分析血清VEGF-C水平、病灶/纵隔淋巴结VEGF-C/LYVE-1表达、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新入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VEGF-C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者。②新入组血清VEGF-C水平与病灶VEGF-C表达强度呈高度相关。③两组病灶及纵隔转移淋巴结VEGF-C均高度表达。④两组病灶/纵隔淋巴结VEGF-C表达与LYVE-1表达均显著相关。⑤纵隔淋巴结转移者病灶/纵隔淋巴结的VEGF-C/LYVE-1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者。⑥历史组病灶VEGF-C表达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术后3年生存率有明显关联。结论血清VEGF-C水平与病灶VEGF-C表达、病灶/纵隔淋巴结新生淋巴管、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生存率有较好的相关性,或可作为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脏层胸膜受侵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脏层胸膜受侵对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232例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B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C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45例,B组96例,C组91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61.9%和56.2%,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7%、50.6%和35.9%,3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脏层胸膜受侵者187例(80.6%),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42.6%;无脏层胸膜受侵者45例(19.4%),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56.7%,两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分组为变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RR=1.530,95%CI为1.132~2.067,P=0.006).结论 Ⅰ b期NSCLC中,不同T状态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的患者预后较差,这一T2状态是否需要修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对EGFR突变肺癌新生淋巴管的影响,探讨靶点治疗对新生淋巴管的抑制作用及其在肺癌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EGFR双位点突变的NCI-H1975肺癌细胞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设立溶剂对照组和EGFR-TKI给药组,每组5只小鼠,观察EGFR-TKI对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运用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抗体D2-4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新生淋巴管的密度、面积、最大径,探讨EGFR-TKI对于肺癌组织淋巴管新生的影响。结果 EGFR-TKI给药组小鼠肿瘤重量、肿瘤相对体积小于溶剂对照组。EGFR-TKI给药组小鼠平均新生淋巴管密度为6.44个/例,溶剂对照组小鼠平均新生淋巴管密度为10.70个/例,EGFR-TKI给药组小鼠平均新生淋巴管密度较低(P=0.023)。EGFR-TKI给药组小鼠新生淋巴管面积、最长径小于溶剂对照组。而EGFR-TKI对新生淋巴管的肿瘤细胞侵犯没有明显影响(P=0.519)。结论 EGFR-TKI可以抑制EGFR突变肺癌组织淋巴管的新生,抑制新生淋巴管管径及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Dai X  Wang W  Shen-Tu Y  Zhang J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10):774-779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的成员之一,且已被证明是相对特异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其与受体VEGFR-3结合后可激活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C和新生淋巴管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以跨粘膜样受体蛋白(podoplanin)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8例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中VEGF-C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VEGF-C的表达率与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3,P<0.01)。VEGF-C高表达组的LMVD大于低表达组(P<0.01)。肺腺癌VEGF-C和新生淋巴管表达率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VEGF-C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VEGF-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IIIa(N2)期肺腺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较鳞癌明显。VEGF-C是影响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987年1月994年12月间对197例初程治疗的鼻咽半成品 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利用SPSS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咽旁间隙受侵对实际生存、无瘤生存及局部控制有影响(P=0.0115,P=0.003,P=0.0367)。咽旁间隙阴性患者的5年实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9%,88.0%和96.9%,茎突前暗隙受侵分别为75.0%、71.2%和93.7%,茎突后间隙受侵分别为60.5%、57.7%和86.8%。结论 咽旁间隙受侵影响生存及局部控制,当茎突后间隙明显受侵时,远处转移的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诊断时的分期是NSCLC主要的预后因子,也是治疗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然而,完全性切除术后的I期的NSCLC仍有25%-30%的复发率。这部分复发的患者可能早期就存在局部和(或)远处的隐匿性转移。因此,很多研究开始对NSCLC患者进行微转移的检测,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并就NSCLC的淋巴结微转移、骨髓微转移、胸膜腔微转移及外周血微转移的预后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体能状态、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能状态、分期、治疗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别、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0.013)和治疗方式(P=0.016)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有关,积极的放化疗较支持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χ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χ2=11.95,P=0.000),77.8%与85.0%(χ2=2.56,P=0.110)及88.3%与91.8%(χ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O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χ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41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后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的关系,并探讨癌性贫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前(63.4%vs24.4%,P<0.01),贫血严重程度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是发生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PS评分、癌性贫血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因素,化疗前无贫血的患者较化疗前有贫血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明显延长,分别为4.2个月和2.6个月(P=0.005)。临床分期、癌性贫血也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化疗后并发癌性贫血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未发生癌性贫血者明显缩短,分别为15个月和26个月(P=0.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尤其是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无论化疗前发生的贫血还是化疗导致的贫血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AKT2是PI3K信号传导通路中重要因子,AKT2激活导致细胞生长和生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AKT2在肿瘤形成、生长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AKT2的表达水平,旨在研究AKT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NSCLC及10例肺良性病变的组织标本中AKT2蛋白水平。结果 NSCLC中AKT2表达的阳性率为57.50%(46/80),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1/10,10.0%)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038,P=0.006)。AKT2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AKT2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χ2=12.671,P=0.005)及总生存期(χ2=9.851,P=0.021)有明显关系。结论 NSCLC中AKT2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是一个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的新基因,该基因能够调节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的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MACC1和c-me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03例NSCLC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和c-met蛋白的表达。结果 MACC1和c-met在NSCL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MACC1和c-met阳性率均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及组织学类型等无关(P>0.05)。MACC1和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3,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ACC1和c-met阳性组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ACC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6)。结论 MACC1和c-met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均对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MACC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期为2006年12月至2013年1月。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 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女性肺腺癌、肺鳞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9%和19.3% (P<0.0001);N2、N1、N0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3.8%和66.1%(P<0.0001);治疗前有、无 胸腔积液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38.4%(P<0.0001)。结论 病理类型、N分期、治疗前胸腔 积液是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多数。瘤体除发生解剖学变化之外,可在体内出现其他的进展指征,通过监测这些指征可及早了解病情。炎性反应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常见的外周血细胞及C反应蛋白为基础的炎性反应指标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本文通过针对临床外周血常见炎性反应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进行文献梳理,科学、全面、客观地了解其研究现状,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NSCLC和25例肺良性疾病中MT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耐药蛋白GST-π和TopoⅡ表达的关系。结果MT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与年龄、分化程度有关;MT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不表达者。MT表达和GST-π、TopoⅡ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MT在NSCLC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