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地铁转向架的焊接构架疲劳强度评估问题,以某城市地铁的转向架构架为原型,对比分析了两种疲劳强度评估方法.采用ERRI B 12/RP 17报告中提出的疲劳强度校核方法计算相关应力,基于DVS 1612标准修正Haigh图中的许用应力幅,再利用修正的Haigh图对构架焊缝进行疲劳强度校核.同时,根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BS 7608标准,对构架焊缝进行线性累积损伤计算.累积损伤值计算结果与疲劳强度校核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在横梁与侧梁连接处疲劳线性累积损伤值最大.对于中、低缺口效应的对接和搭接焊缝,基于无限寿命设计的疲劳强度评估方法偏保守,而对于高缺口效应的角接焊缝,基于BS 7608标准的疲劳强度评估方法偏保守.建议在实践中先对整体焊缝结构进行基于无限寿命设计的疲劳强度评估,再对高缺口效应的焊缝进行基于BS 7608标准的疲劳强度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是在Cr-Ni-W-Mo系耐热铸钢中加钛,研究其对钢的热疲劳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铸态Cr-Ni-W-Mo系耐热铸钢的热疲劳强度随钛含量增加而提高,但当含钛量过高(如0.77%Ti)热疲劳强度反而降低。在时效态钢中随含钛的增加,热疲劳强度是提高的。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连杆的有限元疲劳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复杂运动部件柴油机连杆组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 .方法 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Good-man法和应力寿命法对连杆的疲劳强度进行分析 .结果 经实验验证 ,对连杆大小端高应力区域的疲劳强度的分析是正确的 .结论 该方法可适用于其他连杆的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复杂运动部件柴油机连杆组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方法: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Good-man法和应力寿命法对连杆的疲劳强度进行分析。结果:经实验验证,对连杆大小端高应力区域的疲劳强度的分析是正确的。结论:该方法可适用于其他连杆的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5.
处于不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下构件的强度计算问题,文中引入了材料性质、构件特征(指构件形状、大小、表面加工情况)作为选择有关疲劳强度公式或屈服强度公式的参量。文中又对屈服极限与强度极限之比较高的材料,当r〉0时的疲劳强度计算推导了一个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常规实物疲劳试验精度太低且无法确定构件在给定寿命下的强度分布规律,为此本文将升降法应用于实物疲劳试验.选取载荷作为控制因素,研究了95连杆在给定寿命下疲劳强度的分布规律,较精确地求出了连杆均值强度安全系数及高存活率下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抽油杆常规的疲劳强度设计方法和API设计方法的不足,将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引入杆柱设计。在提出抽油杆当量疲劳强度分布、当量工作应力分布、疲劳强度可靠度的假设后,结合不同区块的地质特点、原油物性,将抽油杆设计由静强度、常规疲劳强度设计,引向动强度设计。设计结果在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抽油杆常规的疲劳强度设计方法和API设计方法的不足,将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引入杆柱设计。在提出抽油杆当量疲劳强度分布,当量工作应力分布,疲劳强度可靠度的假设后,结合不同区块的地质特点,原渍物性,将抽油杆设计由静强度,常规疲劳强度设计,引向动强度设计。设计结果在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列举了两种齿轮传动设计方法,一种是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再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方法;一种是分别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计算的方法.并对两种设计方法所得齿轮的几何尺寸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飞机轮毂股部(圆弧过渡处)是易形成疲劳裂纹的高应力集中区。针对某工厂现行的飞机轮毂股部滚压加工不能有效地提高轮毂疲劳强度的技术难题,在对现行的直向滚压加工装置作受力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多珠斜向滚压加工装置,并给出了加工工艺、加工技术和工艺参数。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新装置保证了滚压加工后压应力区和轮毂工作时的高应力集中区重合,从而使加工出的飞机轮毂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得到提高,且可大大延长滚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借助微处理机系统控制大功率感应脉冲发生器及检测振荡管阳/栅流动态变化值,系列功率密度条件下,对铁磁性材料和顺磁性材料实施脉冲加热试验。从电磁相互作用理论、热传导及物理冶金学理论出发,分别对感应脉冲加热物理过程和热透层深度与电、热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涡流集中区物理性态,作者提出了铁磁材料感应加热周期内划分铁磁态、铁磁性向顺磁性转化态及顺磁态三个阶段的理论模型。由振荡管反射电阻与被加热材料物理性能参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产生三个阶段的根本压因是铁磁材料的自发磁感应强度和电阻率温度系数的热温特性,并在热传导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果基础上建立了热透层(淬硬层)深度与感应加热电热参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高频感应脉冲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功率高频感应脉冲淬火是一项新兴的高能量密度、高效益的热处理技术。本文采用微机控制、检测的大功率高频感应脉冲发生器和光导纤维快速测温系统,对于该技术的加热特性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并从电磁场方程出发,在理论上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作者还借助计算机数据处理求得了与功率密度有关的热透深度与加热时间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The phenomenon of cyclic hardening is observed in fatigue tests of modified asphalt controlled by low strain/stress level and it is not clear how the phenomenon affects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binders. The special time weep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oint. Tes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yclic hardening is caused by the rearrangement of molecules in binders, and it can make the inner structure of binders getting stable and increase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ers. But fatigue damage occurs when fatigue tests start, no matter the phenomenon of cyclic hardening happens or not. If the controlled load is low, the effect of rearrangement of molecules on material is beyond the effect of fatigue damage so that the cyclic hardening can be observed. When the load conditions get worse, the effect of slight fatigue damages produced in hardening stage will show.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5CrNiMo钢的马氏体、下贝氏体及低温上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的回火组织特征和冲击疲劳断口特征.三种组织回火至HRc38等强度条件下,其塑性和韧性基本相等,但下贝氏体组织的冲击疲劳抗力高于马氏体回火组织,因此等温淬火工艺主要适用于以疲劳开裂为主要失效形式的热锤锻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大量的LY12CZ铝合金、退火40CrNiMoA合金钢和BHW35压力容器钢三种不具有循环稳定特性的材料进行低周疲劳试验,提出了循环强化因子H(或循环软化因子)的概念,从而既能定量地又能统一地描述疲劳中的循环强化和循环软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高速钢淬火工艺的发展近况和最新研究成果,对高速钢低温淬火、等温淬火、真空淬火的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研究由改善显微组织形态提高调质高强度钢件疲劳寿命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机理和途径。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显微组织到预想的状态,使调质高强度钢应力场强度因子范围门槛值稍有增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减低,疲劳寿命明显提高。分析认为,对疲劳寿命的提高是依据作者对改善调质高强度钢强韧化机理和途径的论点而合理设计热处理工艺,使这种钢晶粒显著细化,碳化物颗粒极为细小而均匀以及基体韧化的结果。这种组织形态具有阻碍疲劳裂纹扩展、减小应力集中和阻碍新裂纹的产生等作用,是提高疲劳寿命的重要原因。对改善调质态钢的强韧性和提高疲劳抗力的机理和途径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正火态基体和调质态基体的45钢激光淬火后的组织及其形成过程,指出由于激光相变硬化过程的高速性和极端的不平衡性,导至碳的局部区域扩散是造成正火态基体45钢激光淬火后,出现屈氏体多样化分层组织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表明,45钢采用调质态基体进行激光淬火时,可使整个激光相变硬化层获得全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应用现代测试手段(SEM、TEM、EPMA、EELS),对T10A钢在激光淬火时,马氏体形态与亚结构的变化,马氏体中高的过饱和含碳量,奥氏体微观区城碳浓度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和定性、定量的测定,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马氏体形态与亚结构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国。  相似文献   

20.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material's cychc plastic behaviour and fatigue crack growth, a new model is proposed. The model incorporated the two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 s cyclic plastic and crack tip' s deformation dislocation to interpret fatigue crack threshold. The relation between material' s cyclic hardening parameters (cyclic hardening amplitude and cyclic hardening rate) and fatigue threshold is studied. Fatigue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islocation-free zone (DFZ) model, the theory of cohesive zone and the cyclic deformation behaviour.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tigue threshol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amplitude of cyclic hardening and is independent of cyclic hardening rate, but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ic hardening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