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铝酸三钙(C3A)水化合成钙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aAl-LDH-Cl)。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phate,简称SDS)初始浓度下,CaAl-LDH-Cl在SDS体系、SDS-SO42-共存体系中对SDS的吸附效果,并结合XRD、FTIR、SEM和TG等测试手段探究硫酸根对CaAl-LDH-Cl去除SDS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SDS-SO42-共存体系中CaAl-LDH-Cl对SDS的吸附量(4.65mmol·g-1)明显高于SDS体系吸附量(3.42mmol·g-1);两种体系中CaAl-LDH-Cl吸附SDS的行为均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硫酸根促进CaAl-LDH-Cl去除SDS的机理:(1)CaAl-LDH-Cl自溶解产生的Ca2+与SDS生成Ca-SDS沉淀,以及SO42-通过离子交换作用生成的CaAl-LDH-SO4,均增加了产物的层间距,提高CaAl-LDH-Cl对SDS的吸附量;(2)SO42-的存在有利于SDS胶束形成,促进了CaAl-LDH-Cl对SDS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选择Mg2+为掺杂离子,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镁-铝酸三钙(Mg-C3A)用于泛浓度氨氮和磷酸根的同步捕获。静态去除实验结果表明,Mg-C3A对氨氮去除能力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酸根去除几乎不受影响(20.2 mg·g-1)。动力学结果揭示Mg-C3A对氨氮和磷酸根去除分别在8和2 h达到平衡,且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XPS)对固体产物表征结果说明Mg-C3A水化释放Mg2+,Ca2+,Al3+和OH-对氨氮和磷酸根去除起重要作用。低氨氮浓度(200 mg·L-1)下,氨氮去除主要通过与Mg-C3A释放OH-结合生成NH3;磷酸根则与Mg2+,Al3+  相似文献   

3.
铝酸三钙(C3A)水化过程中可形成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CaAl-LDH),利用该特性,将C3A投加至含锌溶液中,通过调节初始Zn2+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等条件原位即时合成了锌基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并以XRD、FT-IR、SEM等手段对产物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4mmol·L-1初始Zn2+浓度,2.5h反应时间和35℃反应温度为最佳的合成条件,此时产物ZnAl-LDH层间距为0.89nm,Zn2+负载量为13.73mmol·-1。本文结合合成过程中溶液组分的变化情况,初步探究了ZnAl-LDH原位即时形成机制,主要是C3A水化产物CaAl-LDH与Zn2+发生阳离子交换,以及自身溶解出的Al(OH)-4与Zn2+协同共沉淀。  相似文献   

4.
采用浮床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rum)对畜禽养殖富营养水体氨氮的净化效应及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氨氮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当覆盖率30%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89%.对其去除水体氨氮的动态过程拟合表明符合三次方程曲线.该研究为冬季陆生植物修复富营养水体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对羟基苯丙酸甲酯和对氯邻硝基苯胺为原料经过烷基化、重氮化、偶合、还原环化和酯化反应合成了2-[2-羟基-3-叔丁基-5-(3-甲氧羰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反应总收率为36.83%。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1H—NMR)谱图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测定了产物的透光率和紫外吸收,表明产物是-类性能优良的新型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宁波市象山港某养殖场悬浮沉积物对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 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在悬浮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 吸附量具有波动特征; 吸附等温线可用Henry线性分配模型及Freundlich模型进行数学描述; 沉积物对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平衡吸附量大小为壬基酚>辛基酚>双酚A; 有机质含量影响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 3种沉积物的平衡吸附量大小表现为加腐殖酸沉积物>沉积物原样>去除有机质的沉积物; 酚类环境激素在沉积物中的浓度积累增大了养殖水域底栖生物的接触风险.  相似文献   

7.
以十氢萘为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其在550~610 ℃和0.1~3.5 MPa条件下的热裂解过程.实验表明:不同温度(特别是相对较高的590和610 ℃)下,十氢萘在0.1~2.0 MPa压力下的转化率增加较为显著;十氢萘热裂解的主要气体产物有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和碳原子数大于3的组分(C3+)等;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甲烷、乙烯的含量随压力增加而降低;乙烷、丙烷、丙烯和C3+的含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裂解的气相产物中烯烃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液相产物主要包括环戊烷类、环戊烯类、环己烷类、环己烯类、苯类、茚类、萘类和十氢萘异构化产物等.根据液相产物的主要成分,推测了可能的裂解过程.由十氢萘双自由基引发,自由基通过氢转移、β-断裂、异构化、脱氢和加成反应等方式继续反应形成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纳米级镍/铁双金属体系同步处理含Cr(Ⅵ)和pNCB的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pH值和Cr(Ⅵ)、p—NCB浓度变化以及Ni(Ⅱ)存在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镍/铁双金属应用于Cr(Ⅵ)和p—NCB同步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去除效率.反应产物为Cr(Ⅲ)和苯胺.Ni(Ⅱ)可以促进p-NCB的还原降解,而水中的D(Ⅵ)会与p—NCB起竞争作用,从而抑制p—NCB的还原降解.  相似文献   

9.
AnC2(A=Fe,Co,Ni,Cu)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波基矢及超软赝势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地研究了AnC2(A=Fe,Co,Ni,Cu,n=1-3)团簇的几何结构,结合能和磁性.对双原子分子团簇(A2及AC)所得结果与以往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除了Fe3C2和Co3C2的基态几何结构是三角双锥之外,其他混合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都是平面构型.计算结果表明,加入碳原子会增加An团簇的稳定性,在AnC2团簇中,An(A=Fe,Co,Ni)与C2的相互作用相比Cun和C2的相互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10.
以热稳定性较高的离子液体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C16min]Br)为改性剂,以水为溶剂对累托石(REC)进行有机处理,制得离子液体型累托石([C16min]Br-REC).通过元素分析考察了反应配比、制浆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对REC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热失重分析对有机累托石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累托石层间距由2.23nm扩大到3.14nm,[C16min]Br-REC的热分解温度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累托石(CTAB-REC)提高了71℃.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废铁屑(Fe°)为主要工具修复受污染水体中的六价铬,考察了腐殖酸(HA)对Fe°还原六价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HA存在时,Fe°还原降解水中Cr(VI)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HA对铁屑还原去除Cr(VI)存在一定的影响,提高HA浓度会导致Cr(VI)去除效率下降,但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较为接近,当HA浓度提高到80mg·L^-1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HA存在时,Fe°还原去除Cr(VI)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加入80mg·L^-1的HA,铁屑去除Cr(VI)的反应速率常数相应由不加HA时的0.00481min^-1降低为0.00199min;随着溶液初始pH值由3.0,4.0,6.0增加到10.0,反应速率常数相应由0.02657,0.0091,0.00222min。下降到0.0003min.  相似文献   

12.
新型同双核钛茂金属催化MMA本体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两个新的同双核钛茂金属催化剂:[(C5H5)TiC12]2[C3H4CH2CH2OCH2CH2C5H4](A)和[(C5H5)TiCl2]。[C5H4CH4C5H4C6H4CH2C5H4](B),以元素分析和1H—NM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Al(i-Bu)3的助催化下,A,B两个催化剂均可有效催化MMA本体聚合.详细考察了聚合时间、温度、nAl/nCat和nMMA/nCat对反应的影响.这两个催化体系的聚合转化率均可以达到85%左右.A/Al(i-Bu)3催化体系在聚合条件nMMA/nCat=2000,nAl/nCat=20,T=60℃。t=15h下,所得PMMA的Mn可以达到34×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68,间同质量分数68%;B/Al(i-Bu)3催化体系在聚合条件nMMA/nCat=1500,nAl/nCat=10,T=60℃,t=15h下。所得PMMA的眠可以达到8×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8.04,间同质量分数76%.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新的指示反应——钒(V)催化氯酸钾氧化邻苯二胺与磺基水杨酸有显色反应,确定了测定超痕量钒(V)的适宜条件。在450nm处测定显色产物的吸光值,灵敏度按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3.6×107L·mol-1·cm-1,测定钒量的范围为0.02~1.5ng/mL。应用于土壤及水样中痕量钒的测  相似文献   

14.
在CH3OH/H2O混合溶剂中,经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tptz)、草酸和新制Ni(OH)2/NiCO3反应合成得到配合物[Ni(H2O)(tptz)(C2O4)]·4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与已报道的[M(H2O)(tptz)(C2O4)]·4H2O(M=Co(2)、Cu(3)、Zn(4))配合物同晶形,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760(2)A,b=12.116(2)A,c=13.031(3)A,α=78.76(4)°,β=83.84(3)°,γ=78.69(3)°,V=1175.3(5)A^3,Z=2,Dc=1.543,F(000)=562,R1=0.0472,wR2=0.1350,GOF=1.088.在配合物的结构基础上与同晶形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了它们的IR及TG/DTA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15.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增塑剂DOP热降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裂解产物.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裂解产物的分析表明,在初始阶段DOP的裂解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苯、3-甲基庚烯、2-乙基已醇、邻苯二甲酸酐和苯甲酸(2-乙基)己酯.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3-甲基庚烯、2-乙基己醇、邻苯二甲酸酐和苯甲酸(二乙基)己酯进一步裂解成为小分子自由基,并发生稠环化反应形成更稳定的菲、蒽、2.甲基菲、2.联萘等芳香族多环化合物.根据裂解产物信息和有机物热裂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对DOP的热裂解反应机理作了探讨.在废旧橡胶和塑料热裂解回收过程中,增塑剂DOP的高温裂解时会产生多环芳烃污染物.应选择合适裂解工艺和裂解温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石蜡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钼(Ⅵ)-硫氰酸钾-结晶紫显色体系在石蜡相中的显色反应。在硫酸介质中,此缔合物能定量被石蜡吸附。钼量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2 0.09986C(μg/25mL),相关系数r=0.9968.方法应用于钢铁样品中微笑量钼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密度泛函(DFT)B3LYP/6-311++G**理论水平上,全自由度优化气相和水相中3-(CHO/COF)-吲唑两种反应途径(Path A:分子内质子迁移;Path B:水助质子迁移)质子迁移的各异构体的几何构型,得其气相和水相中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并将PCM(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反应场溶剂模型用于水相计算.在气相和水相中,3-(CHO/COF)-吲唑的N1-H形式比N2-H形式稳定.进一步研究3-(CHO/COF)-吲唑质子迁移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3C取代基对反应物、产物及过渡态的分子几何构型影响不大,但是不同构象的3C取代基对反应物、产物的几何结构和质子迁移的热力学参数有较大影响;溶剂化效应和氢键的形成对质子转移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有很大影响;Path B所需的活化能较低,约为Path A途径的一半.  相似文献   

18.
在氢气氛中对C15 Laves RFe2(R=Y,Ce,Sm,Gd,Tb,Dy,Ho,Er)化合物利用差示热分析(DSC)法、X-ray衍射(XRD)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及氢分析.发现RFe2相(R=Y,Ce,Sm,Gd,Tb,Dy)随温度的升高出现吸氢、氢诱导非晶化(HIA)、RH2的沉淀析出及非晶相的晶化过程.当R=Ce时,吸氢及非晶化(HIA)是同时进行的;当R=Er时,非晶化(HIA)及ErH2的沉淀析出是同时进行的.同时对RFe2在氢气氛加热过程中的焓变(△H)及反应能(△E)的变化通过差示热分析(DSC)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苯甲酸与环氧乙炕在酸催化下合成聚氧乙烯双苯甲酸酯 ( Polyoxyethylene Diben-zoate,简写为POEDB ) 的反应可能存在以下历程:(1)环氧乙皖被苯甲酸开环加成为单苯甲酸酯,进而单酯再和苯甲酸酯化;(2)环氧乙炕被苯甲酸开环加成为单苯甲酸酯 ,进而单酯间的羟基进行醚化;(3) 环氧乙烷和苯甲酸分别生成缩乙二醇和单苯甲酸酯 ,而后中间产物进行酯交换. 本文通过对 POEDB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对酯含量和分子量的测定 ,以及对合成条件和催化剂活性的分析 ,认为该化学反应历程应为第 ( 2 )种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20.
在CH3OH/H2O混合溶剂中,经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tptz)、草酸和新制Ni(OH)2/NiCO3反应合成得到配合物[Ni(H2O)(tptz)(C2O4)]·4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与已报道的[M(H2O)(tptz)(C2O4)]·4H2O(M=Co(2)、Cu(3)、Zn(4))配合物同晶形,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760(2)A,b=12.116(2)A,c=13.031(3)A,α=78.76(4)°,β=83.84(3)°,γ=78.69(3)°,V=1175.3(5)A^3,Z=2,Dc=1.543,F(000)=562,R1=0.0472,wR2=0.1350,GOF=1.088.在配合物的结构基础上与同晶形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了它们的IR及TG/DTA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