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教育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革新教育理念与模式,为国家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工科人才,满足行业对工科人才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亟需在新工科发展的背景下寻求创新并进行改造升级,智能建造专业的建设与推广冲击着土木工程专业这一传统的工科专业,但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基于国家战略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滞后、本研隔断等教学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为出发点,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等各方面,进行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创新。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造升级要求,不断总结与归纳教学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视野为教学目的,建立了融合信息技术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融合VR等技术自主编写了多元立体化BIM技术系列教材,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充分利用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多方协同育人平台;注重科教融合,创新“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交互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传统土木工程学科改造奠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从互动式体验、实践化感知及信息化应用方面开展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和校企联动,以学生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达到了互动式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工地、回归工程,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以致用;基于VR和BIM技术的场景沉浸式教学,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改革,提高了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和理论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首次提出"新工科"概念,作为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抓住新工科建设的契机,从专业改造升级、贯穿BIM技术思想、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杨宇  张筱逸 《福建建材》2023,(1):110-111+118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成为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目标,而课程实验是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智能建造专业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固化、教学模式老化等不足,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多样化、考核评价多元化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等举措,以期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新经济和新产业为背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为例,总结其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条件改善、生产实习模式改革、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主要举措,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以主动适应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积极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战略规划及政策要求,国内高校纷纷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布局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面临着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的现实问题。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作为一门具有显著学科交叉特征的课程,其课程建设十分符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趋势。秉承我国新工科教育理念,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四所著名高校建设法规类课程开设情况,从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以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建设为例,对课程教材建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及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以"新工科"理念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从管理模式转变、"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学科发展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传统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利用互联网做好专业知识普及,全面深化专业改革,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宋宜祥  黄达  王玲 《居业》2021,(9):136-137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进行改革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出发,对当下土木工程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传统课堂教学带来的限制和无法深入在建工程两个方面进行了问题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期望通过紧扣课程"新"的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实"的内涵特征和做好"融"有效途径三个方面,来实现"土木工程施工"良好教学,实现现代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从专业分割走向跨界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内涵。研究生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工科专业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需立足高校新工科建设背景,紧扣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工程性、实践性、探究性、启发性等缺位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导向,以重大疑难工程浸入式体验为牵引,突出学科交叉,可实现打造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阐释创新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讨论实践教学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明晰了建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三大基本思想内核:突出创新,激发思维突跃;重大工程浸入式体验,培塑工程师素养;强调前沿交叉,培育科学家嗅觉。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志趣与自我职业发展定位,开展多接口模块化实践教学,实现了四大重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重构与评价体系重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前沿交叉研究顺利起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培养的毕业生深入各大军方工程研究单位一线,正迅速成长为牵头各项重大国防工程、履行重大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懂管理、精设计、能施工"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遵循"工为本,工农结合"的办学特色,创建体现农业院校特色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学生科技团队、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教研水平、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影响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贵禄  蔡平  陈燕菲 《山西建筑》2023,(8):190-193+198
课程是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基本路径。基于新工科内涵特征,从绿色建筑引入课程体系、区域工程案例辅助课程教学、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实践实施三方面诠释了土木工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路径与方法。提出了现阶段土木工程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主要痛点问题,为高等建筑教育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下传统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为例,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验中心与传统工程实验中心的差异,提出了建设大型多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意见。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设置创新型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单独设置、提升实验教师教学素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对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出更多"新工科"人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满足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能力的要求,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是紧跟数据时代的大方向,将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专业培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融合方式,培养新时代下的“数智工程造价”新型人才。基于此,以天津理工大学新工科背景下的“数智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应对新形势提出的工程造价人才新要求,从培养体系、培养工具、思维创新、校企合作四大方面进行了“数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通过对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可以从增强岗位胜任力、优化人才培养工具、形成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加强校企合作四方面入手,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为其他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体系只有融入数智化发展的浪潮,进行数智化模式的更新,才能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铸造新时代的工程造价新风貌。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着由传统工科专业向新型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升级、改造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如何向新型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将OBE教育理念运用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升级和改造,开展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包括校企共建"智慧建筑学院";建立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尤其是BIM技术用于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多专业融合的智慧建筑仿真实验中心,构建"3+1"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式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建筑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土木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需要调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土木工程学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研究生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举措,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等,并以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为辅,协同促进研究生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工科体系出发,以培养“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人才为导向,剖析现阶段传统工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论证“新工科”的必要性,根据中国发展与时代需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综合论证,提出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旨在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综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同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改革、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培养“新工科”型土木工程人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中建筑》2021,39(10)
全球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的新工科人才。作为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在分析新工科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立足于我国建筑职业教育现状,从培养目标、课题体系、教学模式、实践体系四方面建构以新技术为引领、整合技术和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传统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工科教育大背景下,以理论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应用型知识框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建立微课资源、运用工程案例这五个方面的改革,有效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效果,为力学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