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层粉砂土中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旋喷桩施工经验较少,尤其是超深旋喷桩在施工中易受到诸如地层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埋深、地下障碍物、施工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经验更少。采用高压旋喷法对含承压水的砂质粉土和粉砂土加固时参数的合理确定进行了3种工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三管法、RJP 工法、SJS 工法均能满足加固要求,普通三管法形成的桩径较小,RJP 及 SJS 工法施工成本较高,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注浆管连续提升和断续提升对桩径的影响并不显著;国产旋喷设备基本能够满足 RJP 及 SJS 工法的施工要求;钻孔倾斜度基本能满足旋喷桩的搭接要求。  相似文献   

2.
吉布洛上游调蓄水库首部枢纽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段和心墙堆石坝段组成,粘土心墙坝坝基覆盖层含有花岗岩全风化土层,土体比较密实,导致高压旋喷灌浆技术RJP工法切削能力受限。在施工中,创新地将高压喷管增加一对高压喷嘴,增大高压水流和对土体的切削能力,实现加大防渗墙的直径和强度。高压旋喷灌浆技术RJP工法在花岗岩全风化地层中有了全新的应用,可为同类基础防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布袋桩在铁路软基中应用的成功实例,介绍了布袋桩施工工法。并根据施工过程中收集的主要机械设备、生产人员配备等资料,对布袋桩进行了单价分析,为该工法造价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深基坑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基于FRWS对各工况下的桩基承载力进行分析,针对水平支撑灌注桩及SMW工法的桩径、支撑位置和嵌固深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道水平支撑灌注桩和SMW工法,支撑位置及桩直径对桩身水平位移和开挖面以下桩身弯矩均有一定影响;两道水平支撑灌注桩,桩直径对桩身水平位移和开挖面以下桩身弯矩有较大影响;3种情况下,嵌固深度对桩身弯矩及水平位移均无影响,可通过调整桩径来改善桩基的受力状况,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石常青  虞毅 《吉林水利》2007,(10):57-58
工法桩作为水闸防渗帷幕兼地基处理使用,其施工质量是整个水闸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借鉴水泥土搅拌桩质量控制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SMW工法桩的质量检验工作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以界南河颍河至泉河段治理项目(一期)工程为例,利用 PLAXIS 有限元软件在不同规格的波浪桩挡土高度和施工工法等设计和施工组合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总结波浪桩桩顶位移、岸后地面沉降的变化规律。选用打入式沉桩法时波浪桩悬臂段挡土高度宜控制在 2.0~3.0 m 范围,相关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SMW工法桩作为地铁车站盾构井围护结构的工程案例较少,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缺少必要的工程经验作为借鉴。某地铁车站采用了SMW工法桩作为盾构井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洞门渗漏水的问题,结合工程险情的处理,对SMW工法桩在盾构工作井围护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形成如下结论:在保证洞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SMW工法桩具有很好的经济性;设计中应细化型钢拔出和洞门处理措施,并结合承压水影响确定端头井加固深度;施工中应统筹型钢拔除与盾构机掘进时间,拔除型钢时应严格履行洞门破除的管理流程,确保盾构进出洞安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MJS(Metro Jet System)工法桩大面积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基于福建省滨海地区首例MJS工法桩加固涉铁软基工程实例,通过试桩试验探讨施工工艺并全面分析桩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桩施工对土体扰动微小,而多桩施工产生的累积效应不可忽略;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沿土体深度总体呈“上大下小”趋势,根据桩侧不同距离土体的深度影响范围,结合工程实际将桩周边土体划分为主影响区、中影响区和微影响区;土体孔压变化率沿深度方向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现象,深处结构性扰动较小的软土对喷浆压力较敏感;MJS试桩施工中,临近高铁桥墩台的变形基本呈无规律振荡状态,试桩施工结束后随软土结构重组,墩台变形趋于稳定,且绝对值及差异沉降均远小于规定值,不会危及墩台结构稳定性及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南阳段3标的部分建筑物地基处于第四系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上,且具有中等膨胀性。为解决中膨胀性土承载力不足且遇渗水膨胀的不良特性,设计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振冲碎石桩是一种湿法施工,本文从机械、工法、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振冲碎石桩施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山西水利》2022,(8):36-38
文章概述了我国施工企业工法的发展历史,结合企业工法实践,分析了企业工法对推动技术传承、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进一步论述了基于施工组织设计、立足施工方案优化、吸收科技论文最新成果、积极收集吸收专利技术、不断优化现有工法和特殊地质条件施工工法等工法开发的路径,为企业工法开发和技术人员利用、总结工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