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凤琴 《中医药学刊》2006,24(5):897-898
精气血津液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亦是脏分为五的主要依据;五脏功能活动不同对精气血津液的需求量有别,表现为五脏病变在精气血津液辨证上有偏气、偏血、偏津液、偏精的不同及病变常见与少见之别;大自然中药物的功效不同,归经有别是为了调整不同脏腑在精气血津液方面的偏颇,但其深层内涵,是真正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精气血津液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亦是脏分为五的主要依据;五脏功能活动不同对精气血津液的需求量有别,表现为五脏病变在精气血津液辨证上有偏气、偏血、偏津液、偏精的不同及病变常见与少见之别;大自然中药物的功效不同,归经有别是为了调整不同脏腑在精气血津液方面的偏颇,但其深层内涵,是真正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针对五脏阴虚的泛化和阳虚的空白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的学术思想 ,其结论是五脏均有阳虚证 ,阳虚各有特点 ;脾与胃作用是统一的 ,其阴虚和阳虚都只能有一个 ;肝肾阴虚以肾阴虚存在为前提 ,其它内脏的阴虚也是如此 ;肺阴虚和胃阴虚为非阴虚 ,应正名为肺津亏和胃津亏 ;五脏之阴虚只有一个 ,那就是真阴虚 ;阴虚发热有规律 ,血虚发热没有固定热型 ;只有牢牢地把握阴虚与津亏的界定、阴虚发热与血虚发热的鉴别 ,才能彻底走出五脏阴虚的辨证误区。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剖析上述众多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可谓中医治疗学的核心辨证纲领,二者可统合为五脏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中之纲”。通过脏腑辨证,可以把握疾病的具体部位。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而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都可统一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下,包容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中。  相似文献   

5.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与经验结合角度审视虚证类型,将其厘定为气血阴阳虚证与五脏虚证,通过脉症与证候之间多元性病机联系,建立辨识气血阴阳虚证与心肺脾胃肝肾虚证之双层虚证计量辨证方法。前者可单独使用,亦可作为后者之辨证前提;后者可在前者四虚定性基础上,用于辨识分属于心、肺、脾、胃、肝、肾等病位之17种证候类型,进而尚可对四虚证与17虚证进行平人(未构成虚证)、潜证、轻证、显证、重证等证情轻重识别。  相似文献   

7.
便秘起因主要有饮食不洁、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常。津液与气血阴阳及五脏关系密切,津能载气,津耗则气少,津少则血虚,津液能调节阴阳,便秘虚秘有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故津液的代谢与功能失常均可导致便秘,联系日常生活可从饮食入手。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30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肺>肾>心神>心>肝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脾肾阳虚,痰饮内停证>脾肾阳虚>痰饮扰神证的趋势;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实证较少,主要为痰瘀阻滞证.结论 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等;病位证素是脾、胃、肺、肾等;证候分布是脾胃气血两虚证、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等.  相似文献   

10.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五脏精气阴阳的虚性病机及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五脏精气阴阳的虚性病机及其相关问题,提出了各脏之精虚、气虚、阴虚、阳虚可用以阐释其不同生理机能失常的病证,当属于类证病机的范畴;五脏之阴虚、阳虚不能与其气虚同时并存,但与其精虚、血虚、津液不足可同时发生;肾之精气阴阳的不足在五脏精气阴阳虚性病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血津精辨证论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类自然界“风”形成的机理,从气(阳热风动、气虚生风)、血(血瘀生风、血虚生风)、津(津停生风、津燥生风)、精(水不涵木、阳亢生风、肾阳虚损、元气败脱)四个方面辨析人体内部产生“气温差”与“气压差”,最终导致“内风”上犯脑腑而发为中风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五脏证候是临床辨证的核心.从临床主证、临床特点、证候分类、类证鉴别等论述心病证候辨证施治.依据八纲将心病证候分为虚实两类虚证表现正气不足之气、血、阴阳;实证表现为邪气有余之寒、热、痰、瘀.证候分九类即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痰蒙心神、心脉痹阻证.同时要作好类证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与痰蒙心神证.及胆郁痰扰证、肾虚水泛证、心肾不交证、心肺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等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便秘辨治与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津液亏虚密切相关,临床上并不仅仅以单一因素存在,往往气血津液兼并致秘,如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津亏均可兼夹引起便秘,则需采用相应益气补血、补气活血、理气活血、益气养阴之法治之。此外,气血津液失调导致便秘往往离不开脏腑的失衡、阴阳的失调,临证需综合考虑、全面调节、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5.
于月书 《河南中医》2011,31(3):224-225
王久源教授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重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时强调应以脏腑(五脏)辨证为中心,阴阳、气血精津、六淫、痰瘀辨证为辅助,研究制定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医气虚、血虚、气血两虚与血红蛋白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3例气血虚证血红蛋白量检测结果分析、结果:血虚证与气虚证相比,血虚证与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两虚证中则是以中重度为主,与气虚证、血虚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诊断气血虚证时,在证型上虽然有气虚证、血虚讧、气血两虚证的区分,但在治疗时都应采取气血双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按中医辨证分为六型,即:阴虚内热,津液不化;肝脾不调,久病及肾;气虚阴亏,津少内热,火不归元,脾失健运,精津下泄;气阴两虚,内热偏盛;脾肾双亏,湿遏热伏,兼动肝风。每型均有验案为基础,处方用药不落俗套,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4):680-68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虚证患者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随机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且居住地为长沙市的患者共146例,对其虚证证素进行提取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虚证证素依次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精亏;青、中、老年患者均以阴虚为主;1级,2级,3级患者均以阴虚为主;且虚证证素积分与患者年龄及血压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证素组合依次为阴虚气阴亏虚气虚血虚精亏,证素组合以单个证素两种证素组合四个证素三个证素无虚证证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阳虚为主。虚证证素组合以阴虚、气阴亏虚、气虚和血虚精亏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虚证患者的调治目前仍以中医药为主,中医中药有其独特的治疗经验,现就临床中运用中医药调治虚证患者如何辨证用药的护理作粗浅的探讨。1虚证患者的辨证虚证患者的发病,具体来讲一部分是实证到虚证的发展过程,致虚的原因很多,概括而论有:①素本虚弱;②因实致虚;③用药劫伐。总体而论虚证患者体现一个"虚损",即脏腑气血阴阳的虚衰,每个患者均有所偏,或偏重于脏腑的气虚、或血虚、或阴虚、或阳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