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再次走进奉节。5月4日至6日,在奉节县举行的"登临三峡之巅寻胜中华诗城"沿着诗歌的足迹《中国诗词大会》走进重庆·奉节活动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导演组、嘉宾和明星选手纷纷来到奉节,访古寻胜,以诗会友,共同感受"中华诗城"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奉节厚重人文最闪亮的"瑰宝"。吟者千人争勒夔门千仞壁,诗篇万首高歌白帝万年春。历代诗人挥毫吟咏,山川风物竞相生辉,铸就"诗城"美誉。2017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八,重庆市奉节县举办首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我受邀代表中华诗词学会为全国唯一的"中华诗城"奉节授牌。随后遍览夔州风土人情,并顺流而下出三峡,感念古人创作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翻阅夔州史,吟咏夔州诗,我们可以看到无数诗人在奉节驻足寓居,一大批名家文人以大家之风范,绝妙之手笔,描三峡之美景。正是这些大家诗作,让夔州积淀了厚重的诗词文化。2017年10月27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奉节"中华诗城"的名称。这是奉节人的骄傲,是对奉节这方土地承载千百年来厚重诗文化的认可,是对夔州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宝  相似文献   

4.
正《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每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而奉节,现在就已实现了每12万人有一个博物馆。走进这座拥有"夔门天下雄"的县城,领略众多博物馆的风采,你能触摸到三峡文化的脉络和根源。  相似文献   

5.
三峡如画如诗。三峡的山水是天地的精华。三峡的诗歌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历代吟泳三峡的诗作超过四千首,是足以让人惊叹的。而在由水和诗歌的三峡,奉节是独占头鳌的。虁门是三峡的大门,奉节素有“诗城”之美誉。但三峡工程蓄水后,虁门水位高涨,雄性略减,旧城消失,新城矗立,“诗城”还在吗?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出入三峡,必经奉节,奉节两岸的山山水水、历史旧迹感染着这些文人,赋予他们诗歌的灵感。千百年来诗人的沉咏低唱,流传千古,使奉节的人文色彩倍增,也成就了自己"诗城"的美名。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市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这个仅百万人的山区县,却拥有9个博物馆(园),在三峡库区分外引人注目。国家《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每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而奉节,现在就已实现了每12万人有一个博物馆。走进这座拥有"夔门天下雄"的县城,领略众多博物馆的风采,你能触摸到三峡文化的脉络和根源。博物馆的一片沃土奉节有2300多年的建县历史,古名鱼复,  相似文献   

8.
正8月3日,《中国三峡》杂志记者驱车前往奉节县兴隆镇,探访了在该镇繁荣中学进行紧张封闭排练的《归来三峡》剧组,并请执行导演陶雯婷介绍了该剧相关情况和排练进展。据陶雯婷介绍,《归来三峡》是张艺谋导演实景演出系列的一个改版换代作品。与以往"印象"系列常用的人海、灯海方式不同,《归来三峡》在表现上更注重以高科技特别是大型舞美吊装来呈现主题,向观众展现三峡风光、巴蜀文化和夔州诗  相似文献   

9.
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三峡奉节,千年诗城,巴蜀咽喉,川江要津。奉节古称鱼复,以"鳇鱼至此而复洞庭"得名;刘备兵败时,改永安,后历称鱼复、人复,至唐贞观年间,为旌表诸葛亮一腔孤忠,更名奉节,一直沿用至今。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刘禹锡、李贺、苏轼、苏辙、王十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奉节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百日战役”,自1995年9月底打响以来,尤其是姜春云副总理11月1日视察奉节并宣布将奉节、云阳、巫山作为他的农村工作联系县以后,全县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 奉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全县在资金到位滞后的情况下,各地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五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颁奖大会于2014年11月在广州举行。河海大学主办的《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利水电科技进展》获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水资源保护》获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另外,《水资源保护》编辑部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技术类期刊优秀团队"。"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每两年评选一次,由教育部科技司委托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典藏奉节》,抓住诗城二字,这样的聚焦恐无第二家。李白如何登临,杜甫究竟住在何处?抓住几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历史就不只是感慨了。《杜甫的幸福生活》写得很有人情味,写杜甫如何安排生活,其精明与努力,如画面在前,让人会心一笑。如果说还可以加强的是杜甫在奉节暂住与大历史的关系。《秋兴八首》是老杜天鹅绝唱,与奉节景色的对应关系也值得来一篇。《视觉奉节》做得好。有三峡工程建设这样的背景,编者很清楚读者心中波澜,使用这些奉节老照片,一一与之对应。这  相似文献   

13.
正6月8日上午,由国家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屈氏后裔和当地民众一起,相聚于长江边缅怀屈原。《中国三峡》杂志携"原味·秭归端午"特别策划亮相开幕式现场,并开展了扫码送杂志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热情支持。本期杂志经历近半年的准备,终于于端午节前亮相,集中展示了秭归浓厚的端午文化及习俗。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3月17日,《中国三峡》前往屈原故里秭归归州。通过秭归当地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讲述和亲身示范,解密龙舟制作过程,感受古老的游江招魂仪式,追寻往日端午记忆,感受现今端午的盛大。每年端午时节,秭归都会举行大型的屈原祭祀和竞渡仪式,其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自2015年12月起,《中国三峡》邀约秭归当地作家、诗人、民间艺人一起开启端午策划,精心谋划,以期为  相似文献   

15.
奉节李子垭危岩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奉节李子垭危岩体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监测预警的危岩体之一,它位于奉节县北部崔家河与高治河交汇处,由大洪山,马头包,鹰咀崖和黑湾四个危岩体组成,估计总方量约为6300万立方米,李子垭危岩体自1987年5月开始变形以来,一直处于活动之中,危及其下两个乡2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近期变形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地面大范围开裂、沉陷和崩塌等。通过对奉节李子垭危岩体地质条件,分布特征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峡建设》2004,11(2):42-42
长江三峡日前正式入选第三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以25000km~2的面积成为中国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 “长江三峡地质公园”项目于2003年5月启动,同年11月由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和宜昌市政府共同向国土资源部申报,今年2月下旬得到批准。“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涵盖长江三峡主干流两侧,西自奉节县白帝城,东抵宜昌南津关,面积约25000km~2。行政区划包括湖北省巴东县、宜昌市夷陵区和秭归县及重庆市的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相似文献   

17.
正《夔州诗全集》收录的七百多位诗人,四千多首诗,涵盖了从古至今的许多著名诗人,其内容均为奉节诗人所写,或在奉节所写,或写奉节。不仅记录了奉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具有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价值;还展现了诗城奉节悠久的诗歌历史,厚重的诗歌文化积淀。这是奉节,乃至全国诗歌界都不可或缺的财富,也为传承中华传统诗歌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四、五月,编辑部如常忙碌。特别策划"我的大一,扎西德勒"进入设计阶段,我们专程赴重庆进行版式设计,以期更好地呈现这个策划的精彩内容。2015世界水电大会于5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三峡》英文特刊在此次大会上亮相,受到特别关注。4月25日,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在北京举行,旨在发掘、推介当代中国的报道和纪实摄影师群体,鼓励其以多元化的视觉表达记录时代体温。中国三峡杂志社摄影师黎明以十年来拍摄的纪实专题作品《后三峡》获得年度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10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吕尧臣卷》首发式暨吕尧臣紫砂精品展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承露轩艺术馆隆重举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宗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中央纪委副秘书长袁春,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申学魁,及近百位在京文艺界知名学者、收藏家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20.
视觉奉节     
正了解奉节历史,除了研究大量的文字资料之外,更多的要从视觉作品中去找寻。这些作品能更形象、生动地回到从前,让时光停驻,让记忆变成一种仪式。那些客观的珍贵的影像、那些能从中真诚感受家园山水景观意蕴的山水画、那些至今永远也无法绘制出来的古意峡江地图,都是我们回到故园的通道。我们要感谢这些作者,无论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