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m23-H 1和c-myc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肾上腺皮质癌、判断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nm23-H 1和c-myc在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腺瘤、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nm23-H 1在肾上腺皮质癌表达与肾上腺皮质腺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上腺皮质癌转移组表达程度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yc在肾上腺皮质癌表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瘤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nm23-Hl、c-myc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无相关性(P >0.05).结论:nm23-H1可作为判别肾上腺皮质癌预后的检测指标.c-myc可能参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检测c-myc对鉴别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腺瘤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有4例术前通过MRI得到诊断,1例行肾上腺动脉造影得到诊断,11例进行手术切除,2例活检后进行了介入化疗.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变化过程,结合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材料仔细分析,可不断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夏照明  朱陈辉  万克松  胡卫列 《重庆医学》2012,41(18):1824-1826,1898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Cx)32和43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NovolinkTMPolymer法检测21份正常肾上腺组织、45份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4份肾上腺皮质癌标本中Cx32、Cx43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x32和Cx43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4%和35.7%,明显低于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68.9%和75.6%(P=0.002,P=0.010)及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85.7%和100%(P=0.000,P=0.000);肾上腺皮质腺瘤中Cx43表达的阳性率低于正常肾上腺组(P=0.013)。Cx43的表达与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Cx43表达越低患者预后越差。在肾上腺皮质癌中,Cx32和Cx43之间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5)。结论联合检测Cx32和Cx43的表达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Cx43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增加其表达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胡鑫林  郑军华 《广东医学》2008,29(5):876-878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等与成人肾上腺皮质癌明显不同.本文就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 3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 ,8例皮质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其中功能性肿瘤 34例 ,非功能性肿瘤 6例 ,肾上腺皮质肿块 ,瘤体较小 ,切片中泡沫细胞为主者 ,以腺瘤多见。肾上腺皮质癌病理特征表现为肿瘤体积大 ,包膜不完整 ,明显出血、坏死。肿瘤多由暗细胞构成、弥漫、小梁状排列 ,细胞和核的异形性常见。核分裂≥ 1/10HP。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并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诊疗方法。方法:肾上腺皮质癌患者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岁-72岁,平均38.4岁,有异常内分泌功能表现者9例。分别为Cushing's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性腺异常征,无异常内分泌功能表现者1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9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并被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前提,根治性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肿瘤的病人,可考虚mitotane(临氯苯对氯苯二乙烷,细胞毒化合物)加EDP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沈娟  唐艰音 《海南医学》2003,14(7):93-93
患者女性 37岁发现血压增高半年 ,最高血压 2 2 0 / 110mmHg未详细检查及治疗 ,无高血压家族史。左侧肢体乏力伴麻木9小时入院 ,当时查体 :神清Bp190 / 10 9mmHg,左侧鼻唇沟浅 ,伸舌左偏 ,颈软无抵抗 ,心肺 (- ) ,腹 (- )左侧肢体肌力0° ,右侧肢体肌力Ⅴ° ,左侧病理征 (+)余无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脑缺血性改变。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血钾 2 .1mmol/L ,尿醛固酮 5 3.4ug/d(正常 2 .3~ 2 1.4ug/d) ,血醛固酮卧位 4 37.2pg/ml(正常2 9 .4~ 16 1.5pg/m1)立位 5 31.5pg ml(正常 38.1~ 313.3pg/ml) ,ACTH、皮质醇、睾酮正常 ,肾上腺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肾上腺皮质癌(ACC)的潜在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ACC的成年(≥18岁)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各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纳入成人ACC共52例。中位随访时间26月(3~159月),中位生存期29月(1~156月),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47.0%及42.7%。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45岁(\P=0.017)、分期晚(Ⅲ~Ⅳ期,\P\P=0.011)、具有临床症状(\P=0.017)、合并低蛋白血症(\P=0.003)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P=0.004)的患者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提示低蛋白血症(死亡风险比5.306,95%可信区间:1.975~14.258, \P=0.001)、女性(死亡风险比4.020,95%可信区间:1.610~10.038, \P=0.003)、肿瘤分期晚(死亡风险比7.405,95%可信区间:2.561~21.410, \P\P=0.002)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术前低蛋白血症、女性性别、年龄>45岁及肿瘤分期晚是成人A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皮质癌 (adrenalcorticalcarci noma ,AAC)临床较罕见而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 ,我院于 1980年 5至 2 0 0 3年 10月收治 8例 ,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确诊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6例 ,女2例 ,年龄 2 7~ 6 5岁 ,平均 4 9 3岁 ,病程1个月至 6余年 ,平均 16 8个月。左侧5例 ,右侧 2例 ,双侧 1例 ;肿瘤大小 6cm× 6cm× 3cm~ 12cm× 10cm× 9cm ,平均 9 4cm× 9cm× 6 4cm。内分泌功能型肿瘤 2例 ,临床表现库兴综合征 1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例 ;无内分泌功能型肿瘤 6例 ,临床表现腰痛、腹痛 4例 …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肾上腺皮质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结果:本组肾上腺皮质癌声像图特征:等回声组所占比例最大,占455%(5/11);强回声组占273%(3/11);低回声组占182%(2/11);混合回声占91%(1/11)。B超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9%(10/11);定性诊断符合率为545%(6/11)。结论:1肾上腺皮质癌的声像图特征为:①肿瘤以等回声为主的较大肿瘤多见,本组均大于56cm;②肿瘤形态多样,以不规则形及分叶状多见;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瘤内及瘤周血流丰富;④肿瘤内多见液化坏死。2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为肿瘤内回声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大小、排列情况、血管纤维组织及坏死等病理结构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干细胞的有效富集模式和其可能的表面标志物.方法: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反复传代联合化疗药物阿霉素干预的动物模型,富集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SW-13的干细胞,并进行富集效率检测("悬浮球"形成试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组合CD184+CD338+,研究SW-13干细胞可能的表面标志物.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成瘤率为100%.空白对照组及各代SW-13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的"悬浮球"形成率、平板克隆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集第2代细胞>第1代细胞>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富集第2代细胞的CD184+CD338+表达率较第1代细胞与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裸鼠皮下移植瘤反复传代联合化疗药物阿霉素干预的富集模式,可有效富集肾上腺皮质癌SW-13干细胞样细胞.CD184+CD338+可作为肾上腺皮质癌SW-13干细胞的候选标志物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m23-H1和c-myc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肾上腺皮质癌、判断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nm23-H1和c-myc在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腺瘤、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nm23-H1在肾上腺皮质癌表达与肾上腺皮质腺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上腺皮质癌转移组表达程度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肾上腺皮质癌表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瘤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c-myc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nm23-H1可作为判别肾上腺皮质癌预后的检测指标。c-myc可能参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检测c-myc对鉴别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腺瘤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俊华 《河北医学》2000,6(5):451-452
肾上腺皮质癌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是很少见的儿童肿瘤 ,在全世界很多地区也很少见 ,国内黄澄如等[1 ] 报告 4例 ,陈绍基等[2 ] 报告 5例 ,Morale等[3]报告 6例 ,而巴西南方 (Southern Brazil)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发病率同 Wilm s瘤、神经母细胞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 ,该地区的医师诊治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 1985年已来我院小儿外科仅收治一例 2 0个月男孩右侧肾上腺皮质癌 ,报告如下并对临床观察和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讨论。1 病例报告陈某 ,男 ,年龄 2 0个月 ,1998年 7月 3日住院 ,近4个月特别能吃、饭量大、肥胖…  相似文献   

16.
郎琅  段光杰  柳凤轩 《重庆医学》2003,32(11):1462-1462,1464
患者 ,女 ,10岁 ,因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 ,加重半月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皮肤巩膜无黄染 ,右肋缘下可扪及包块 ,肋下 8~ 10cm ,呈不规则形态 ,轻度触压痛 ,质地中等 ,活动性差。B超、CT均提示右上腹部巨大包块。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甲胎蛋白 <31μg/L。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右侧中上腹部 ,呈暗红色 ,来自后腹膜 ,约 15cm× 15cm× 10cm ,形态不规则 ,质地中等 ,活动性差。肿瘤侵犯周围的肝脏面、右肾 ,并与下腔静脉紧密粘连。术后病理检查 :灰红色不规则肿块组织 ,大小为 15 0cm×12 0cm× 10 0cm ,表面见部分包膜 ,切面灰红间灰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F-κB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上腺疾病标本(肾上腺皮质癌15例,肾上腺皮质瘤30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1例,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7例)中NF-κB的表达. 结果 NF-кB在肾上腺皮质癌组中阳性表达为9/15例,其中2例(+ + +),4例(+ +),3例(+),6例(-);在肾上腺皮质瘤组中,NF-кB阳性表达8/30例,其中0例(+ + +),2例(+ +),6例(+),22例(-);增生组有2例阳性,均为(+);在正常组中未检测出阳性.在肾上腺皮质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其他组中的表达,肾上腺皮质癌组与肾上腺皮质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NF-кB对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男性,56岁,工人。因持续性腹痛4h于1986年9月17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7日晨4时许无诱因突感左下胸和腰背部痛,6时左右疼痛转移至左上腹部,腹痛剧烈,呈持续性,无恶心,呕吐、腹泻及发热病史。平时体健,无类似发作病史,无高血压、血尿和水肿病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0岁。因“怕冷、反复水肿2年,乏力,面部潮红1年余,左上腹疼痛半个月,”于2002-12-30入院。患者2年前因怕冷、反复水肿在当地医院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一直服用甲状腺片40mg/d,1周前停药。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乏力、面红,双侧大腿、双手背、胸部、腹部出现红色皮疹及出血点。近半个月来患者自感左上腹疼痛且逐渐加重。外院CT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肾上腺皮质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肝素酶和端粒酶的表达与肾上腺皮质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肝素酶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在肾上腺肿瘤的不同特性中有明显差异.结论 肾上腺肿瘤的肝素酶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特性有关,并对术后生存预后有影响,两种酶的检测可能为判断肾上腺皮质癌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