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回盲部肿瘤的病人常表现为右下腹或上腹隐痛 ,右下腹有压痛。在病人呈急性右下腹痛入院时往往因采集病史不全 ,检查仓促而误诊为阑尾炎行急诊手术 ,术中发现回盲部异常 ,进一步检查为回盲部肿瘤 ,本文总结急诊手术中发现回盲部与阑尾解剖异常 5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了 1997年至 2 0 0 1年经我院收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回盲部癌病人 19例 ,其中 11例男性 ,女5例 ,年龄 32~ 76岁 ,平均 4 7 2岁。 16例中有 7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术中发现回盲部异常 ,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明确为回盲部癌 ,其中 3例当即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回盲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回盲部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26例,肿瘤姑息性切除术14例,单纯回横结肠吻合4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痊愈出院。无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仅发生3例切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可以提高回盲部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术中进行肠道冲洗,行肿瘤切除、肠道一期吻合是较安全的手术方式。肿瘤根治或姑息性切除后进行局部化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申龙河  金日  申涛 《中国校医》2008,22(3):334-336
目的探讨回盲部癌的误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对回盲部癌的认识。方法对58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回盲部癌曾被误诊为阑尾疾病26例(44.8%),回盲部结核11例(19.0%),胆道疾病9例(15.5%),结肠炎6例(10.3%),缺铁性贫血3例(5.2%),右卵巢肿瘤2例(3.4%),右输尿管结石1例(1.7%)。结论回盲部癌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并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认真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阑尾炎临床表现的回盲部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的患者9例,分别进行体格检查、B超、实验室检查及病检确诊,根据具体病情采取对症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其中合并慢性阑尾炎2例,急性阑尾炎3例,化脓性阑尾炎4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脓肿引流术1例,二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一期与二期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临床表现为主的回盲部肿瘤易误诊或漏诊,对确诊为阑尾炎的患者术前有疑似结肠癌的情况,术前应常规做直肠检查及大便潜血试验,必要时可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一旦确诊,应及早施行一期手术治疗,减少二期手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4例阑尾残株炎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疾病,临床误诊为回盲部肿瘤、急性肠炎等疾病,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患者,男,48岁。半年前患阑尾炎作阑尾切除术,出院后4个月,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隐痛,1周后突然发作急剧的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以回盲部肿瘤入院。检查:右中上腹可触及腊肠样包块,表面光滑,可推动。钡灌肠提示肠套叠。手术探查,术中见整个回盲部完全套入结肠约7cm,经手法复位后,见阑尾残株直径约2cm,长3cm,作阑尾残株切除术。术后诊断阑尾残株炎并发回盲部慢性肠套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误诊情况。方法以2009年9月以来,我院对初诊为阑尾炎558例病人行急诊阑尾切除术,12例误诊病例及其相应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急性阑尾炎误诊中,女性患者妇科疾病可能性大,青少年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可能性大,中老年人回盲部肿瘤患者发生几率大。结论: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术前准备应充分并充分与家属沟通病情,并制定好术中发现其他问题的处理方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1997年收治了1例“乙状结肠肿瘤右侧移位”误诊为“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回盲部肿瘤”的病人,术中及术后诊断为“乙状结肠肿瘤”。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病人女性,47岁,因“腹痛、腹泻、腹胀伴里急后重半年,加重10天”入院。病人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腹疼、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时有低热,后出现腹胀,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病人自发病以来,纳差、乏力、大便呈粘液状,体重呈进行  相似文献   

8.
我科1976年2月~1991年10月共收治回盲部癌误诊阑尾脓肿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39~76岁,平均64.2岁。病程经过:本组有4例因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术中见阑尾确有急性炎症,同时发现回盲部癌3例,8例因阑尾脓肿入院,经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作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诊断为回盲部癌,其中有2例曾诊断为阑尾脓肿保守治疗后和2例曾阑尾切除后出院,因肠梗阻入院手术确诊。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1~2005年共收治回盲部肿瘤15例误诊为阑尾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有右下腹疼痛11例(占73.3%),有腹胀、恶心、呕吐者10例(占66.7%),有便秘或腹泻、黏液血便6例(占40%),有贫血、乏力、消瘦无力者4例(26.7%),有发热者8例(占53.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6例(占40%),其中术前行B超检查后诊为阑尾炎周围脓肿7例(占46.7%),误诊为急性阑尾炎8例(占53.3%),误诊为慢性阑尾炎6例(占46.7%).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 995 - 2 0 0 1年共收治回盲部肿瘤 1 8例误诊为阑尾炎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材料 本组病例 1 8例 ,男 1 3例 ,女 5例 ,年龄 44~76岁 ,平均年龄 61岁。其中有右下腹疼痛 1 6例 (占89 % ) ,有腹胀、恶心、呕吐者 1 0例 (55 6 % ) ,有便秘或腹泻粘液血便 6例 (33 3 % ) ,有贫血、消瘦、乏力、无力者 (占2 7 8% ) ,有发热 8例 (占 44 4% ) ,有右下腹包块者 7例 (占38 9% )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 9例 (占50 % ) ,其中术前行B超检查后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7例 (占38 9% )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8例 (占 44 4% …  相似文献   

11.
例1:男,45岁。慢性胃小弯溃疡16年余,频繁呕吐二周,1981年2月25日入院。经术前准备在硬外麻醉下行胃次全切除,毕氏Ⅰ式。术后72小时肛门排气,但腹胀。术后一周,腹胀明显,肛门无排气,隐约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偶见气过水声。腹部平片:左上腹巨大气泡影,呈纵轴方向。术后9日,剖腹探查腹腔大量血性混浊浓体、气体。回盲部牢固地粘连在横结肠脾曲下并纠结,形成闭拌性肠梗阻。切除回盲部,回肠升结肠端端吻合。术后10小时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  相似文献   

12.
老年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回老年回盲部癌发病隐匿,待出现症状时极易误诊为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从而延误治疗,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4月诊治1例回盲部癌误诊患者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右下腹肿块可由多种病变引起,如肿瘤、阑尾周围脓肿、结核或炎症所致粘连性肿块等。X线检查对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本文就X线检查对右下腹肿块的诊断价值——回盲部病变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谈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良性肿瘤8例,均为黏液囊肿;恶性肿瘤10例,其中类癌7例,腺癌2例,黏液囊腺癌1例.18例患者首次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4例(1例类癌,2例腺癌,1例黏液囊腺癌)术后2~3个月再次行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类癌患者术后4个月再次行二期回盲部切除术,其他13例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15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1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23年未发现有阑尾肿瘤复发和转移者;1例黏液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9个月死于全身转移.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对术中可疑者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术式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良性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31例老年结直肠良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穿孔部位:回盲部2例,横结肠3例,乙状结肠13例,直乙交界部位12例,降结肠l例.穿孔原因:粪性穿孔6例,自发性穿孔13例,缺血性结肠穿孔4例,结肠憩室穿孔2例,炎性结肠病穿孔3例;乙状结肠扭转致肠绞窄坏死穿孔3例.手术方式: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穿孔部位修补加回盲部造瘘术4例;病灶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17例;病变部位一期切除加吻合术,回盲部导管减压或小肠造瘘转流术7例;21例治愈,10例死亡.4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出现吻合口瘘4例,8例腹腔脓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针对老年结直肠良性穿孔患者,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腹腔穿刺及CT检查十分重要,一旦诊断结直肠良性穿孔,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例回盲部结核误诊分析,找出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对策。方法:对1例回盲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肠结核临床表现多样,继发性肠结核并非总来自肺结核。结论:误诊原因主要:认识不足;思路狭窄;本症临床表现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 1996- 1997年对 68例大肠癌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分组法进行术中门静脉灌注和腹腔注入化疗预防肝转移的研究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 5例 ,女 2 3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年龄 2 6岁。其中回盲部及升结肠癌 2 2例 ,结肠肝区癌 17例 ,结肠脾区癌 3例 ,乙状结肠癌 8例 ,直肠癌 18例 ,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均经病理证实。1 2 入选病人条件 术前检查术中探查未发现肿瘤有肝脏或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能根治性切除 ,病人无门静脉穿刺的禁忌症 (如腹腔感染、门静脉高压等 )。1 3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分组法分为灌注组及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盲肠癌误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对回盲部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误诊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均误诊为阑尾炎,最后病理确诊为盲肠癌。结论盲肠与阑尾部位临近,盲肠癌与阑尾炎临床表现相似,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率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朱秀华 《职业与健康》2005,21(4):619-620
目的探讨结肠结核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查阅48例结肠结核手术标本切片,并对其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该组36例(75%)有肠外结核病史,3例(6.25%)有结核病接触史.全部病例临床上都有腹胀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与结肠恶性肿瘤很相似,易误诊.病理特点:好发于回盲部,病变处大体标本见干酪样环死和上皮样肉芽肿.结论结肠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多,术后标本有典型病理特点,结合流行病学及临术特点,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5~2001年共收治以急性阑尾炎之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回盲部肿瘤26例,均误诊。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8.0岁。26例均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首发症状;伴恶心、呕吐14例.伴发热8例;发现右下包块4例;脓血便3例;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