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及血吸虫感染的诊断通常是在尿液中检查虫卵,感染所引起尿路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膀胱病理的改变。为研究埃及血吸虫病膀胱病理/病情与感染间关系,Marieke等从PubMed上对2002年前发表的、有关在已知埃及血吸虫病感染率但未经筛选的人群(学校或完整社区)中,采用超声波法检查膀胱病变、试纸条法检测微量血尿、询诊法或肉眼观测法确定重度血尿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并采用数理表达形式对膀胱病理/病情与感染的相关性作整理与分析,以评价每种方法在不同流行水平地区与感染的联系,间接比较其在确定埃及血吸虫病感染中的意义。结果,来源…  相似文献   

2.
埃及血吸虫病和钩虫病是肯尼亚滨海地区极普遍的疾病,当地还流行疟疾。作者对该贫脊地区399名感染埃及血吸虫、钩虫和疟疾患者应用敌百虫治疗后对他们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这些小学生来自当地4个学校,并经诊断确诊为轻度或中度(虫卵数1~500/10ml尿)埃及血吸虫感染,其中95%合并钩虫感染,53%合并疟疾感染。对这些学  相似文献   

3.
埃及血吸虫感染的诊断通常是在尿液中检查虫卵,感染所引起尿路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膀胱病理的改变。为研究埃及血吸虫病膀胱病理/病情与感染间关系,Marieke等从PubMed上对2002年前发表的、有关在已知埃及血吸虫病感染率但未经筛选的人群(学校或完整社区)中,采用超声波法检查膀胱病变、试纸条法检测微量血尿、询诊法或肉眼观测法确定重度血尿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并采用数理表达形式对膀胱病理偏情与感染的相关性作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诊治过程,为提高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诊治水平及避免误诊、误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例病例病史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别采用Kato⁃Katz法和离心沉淀后直接涂片法检测患者粪便和尿液样本中的血吸虫虫卵,应用免疫学技术检测患者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患者确诊后,予以吡喹酮治疗。结果 患者1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国籍,在境外感染回中国待产时出现间歇性无痛性终末血尿症状,就诊于多家医院,多次检查与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2017年1月,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粪便检测阴性、尿液检查发现埃及血吸虫虫卵且孵化出毛蚴,确诊为埃及血吸虫病。患者2在非洲马拉维共和国工作多年,回国后于2018年10月开始出现间歇性、无痛性终末血尿症状,就诊于多家医院均未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2019年3月,病理检查示:膀胱肿物间质见虫卵数枚,伴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符合血吸虫病膀胱炎;2019年4月,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粪检阴性、尿液中检出埃及血吸虫虫卵且孵化出毛蚴,确诊为埃及血吸虫病。两位患者予以60 mg/kg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境外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容易误诊;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敌百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和广泛用于治疗埃及血吸虫病的药物,虽然它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口服后副反应很少。作者在肯尼亚kwale区用敌百虫治疗埃及血吸虫病患儿的同时,观察了该药对钩虫感染的效果。共进行两批试验。第1批观察了33例埃及血吸虫合并感染钩虫(主要是美洲钩虫)的小学生。按治疗血吸虫病的剂量给药,即每次7.5mg/kg体重,共服3次,每次间隔2周。于治疗前和第2次治疗后2周用加藤氏法进行钩虫卵计数,治疗前、后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分别为3115±4518和850±1122,钩虫卵  相似文献   

6.
化学疗法控制血吸虫病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人的发病率到对人类公共卫生不再造成危害的水平。一般在埃及血吸虫感染者随机检查尿内虫卵数低于50个/10ml尿,或曼氏血吸虫感染者的粪便虫卵数低于lOO个/g粪时,是达到了这个目标。依照70年用化疗药剂控制血吸虫病的经验,某些药物具有毒性,近年安全有效的口服药物的发展,使有可能成为直接和迅速控制疾病的一个战略。目前以下3种药物对达到这个目标是有效的。敌百虫对埃及血吸虫有特效,标准的用药方案是7.5~10mg/kg体重,每隔2周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的各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为了重新制定防制策略,有必要评述有关流行病学现状的知识。一、寄生虫(一)血吸虫的分类学与生理学:为了确定血吸虫的种类和进一步了解现有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已致力于对寄生虫虫卵、尾蚴及成虫的研究。对于感染埃及血吸虫或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终端刺卵”的患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在于评价敌百虫对埃及血吸虫、埃及和曼氏血吸虫混合感染以及尿内出现虫卵的曼氏血吸虫病人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对曼氏血吸虫病和埃及血吸虫病的准确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直到最近才有所了解。现已开始对这种病造成后果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埃及血吸虫引起的尿路病变主要包括膀胱和输尿管的单个的或多个的结节性虫卵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效果和病人尿液中虫卵定量计数。方法治前和治后每日收集尿液2次,沉淀后镜检虫卵,计数和孵化毛蚴。结果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后,血尿症状消失。治前795 ml尿液中有虫卵1 480个,203个卵(13.7%)孵出了毛蚴;治后每日尿液中均有血吸虫卵,逐渐减少,均不能孵出毛蚴。治后45天和3个月尿液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结论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埃及在木乃伊尸体中发现血吸虫虫卵证明其已有四千年历史。我国也在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中发现血吸虫卵。日本、埃及与曼氏血吸虫病分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患病人数在二亿以上。它是极其严重地危害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生长发育和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强度与时间分布,为控制和消除羊在血吸虫 病传播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山羊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定期收集粪便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及 定期解剖等方法,分析比较山羊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成虫获得量、感染不同时间后羊体内血吸虫数量变化和虫体内含虫卵 数量,以及羊粪中血吸虫虫卵数量变化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解剖6只血吸虫感染山羊,共检获成虫415条,平均每只 山羊成虫获得率为34.58%(23.00%~45.50%)。感染200条/只尾蚴的5只山羊在感染2、5 、8、11个月和14个月后分别获 得47、93、77、74条和73条成虫,感染8~14个月后获得的成虫数与之相近,未见明显减少;解剖所获雌虫体内含虫卵数 量分别为(200.00±42.33)、(226.20±45.88)、(168.20±25.85)、(183.80±55.13)个和(190.80±53.53)个,感染后2个月与14个 月雌虫体内血吸虫虫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01,P = 0.771)。10只羊感染血吸虫后排出虫卵的平均开放前期为 (37.70±3.02)d。羊感染血吸虫后2~14个月,共开展粪便孵化7批次,分别有30、23、14、1次和2次粪孵毛蚴密度为 “++++”、“+++”、“++”、“+”和“-”,孵化毛蚴密度分布构成比分别为42.86%、32.86%、20.00%、1.43%和2.86%。结论山 羊感染血吸虫后约有1/3的尾蚴可发育为成虫,虫卵开放前期为(37.70±3.02)d,感染血吸虫后14个月以内成虫数、雌虫 含虫卵数和粪便中虫卵数未见显著减少。本研究提示,感染性山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自愈” 证据,是日本血吸虫病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在曼氏、埃及和日本血吸虫三种人体血吸虫病的感染中,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肝内虫卵最多。动物组织病理学的资料亦提示宿主组织对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反应远较其他两种为强。以日本血吸虫的4个株感染小白鼠所导致的肝脾肿大程度,不仅与肝内虫卵数的多少有关,而且亦与宿主组织对不同株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不同种或株的血吸虫虫卵对肝脏的损害,对阐明寄生虫与宿主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曼氏血吸虫病主要由于虫卵沉积于宿主肠道和肝门脉系统,虫卵抗原导致肉芽肿和纤维化而致病。有证据显示人类对曼氏血吸虫再感染的易感性和IgG4产生增加有显著联系。随着超声检查在曼氏血吸虫病中的应用,可以根据门静脉周纤维化(peri portalfibrosis)所致不同程度的门静脉周厚度来划分病人,以此来探究曼氏血吸虫病易感性相关的肝脾疾病的发展与体液免疫间的关系。收集曼氏血吸虫流行区340名参加者的医疗记录和定量粪便虫卵计数,对有疾病症状(腹痛腹泻)或触诊肝脾肿大者2 6 7人进行超声检查。患者接受治疗,一年后采集粪便作再感染统计。同时…  相似文献   

15.
埃及血吸虫卵和日本血吸虫卵在宿主组织内钙化现象极为显著。钙化虫卵的比例是鉴定埃及血吸虫病期的要点。慢性埃及血吸虫病不活动期,钙化虫卵周围无组织反应。在整个病程中细胞反应逐步减轻,继之虫卵钙化,并随着宿主年龄增长钙化虫卵亦增多。  相似文献   

16.
160名混合感染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苏丹病人经不同药物治疗后检测其血清循环阳极抗原(CAA)水平。病人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分别用敌百虫、羟胺喹、吡喹酮及多种维生素制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日、5日分别收集病人血清、粪便和尿液。尿液采用Feldmeier的过滤锥蓝染色法查找虫卵、粪便虫卵计数采用Teesdale等改进的加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 1 例国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的诊疗过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提高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防治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采集患者粪便、尿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患者寄生虫专项检测显示血吸虫抗体阳性,粪便和尿液中未发现血吸虫虫卵,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嗜酸性肉芽肿,考虑寄生虫感染。 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及吡喹酮 60 mg / kg 2 日疗法治疗后好转等特点,诊断为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临床诊断病例。 结论 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易误诊,今后应加强医务人员防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血吸虫病的诊断目的,本文作者应用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的空气干燥虫卵作抗原,试图建立一种简易的环卵沉淀试验 (COP)。空气干燥虫卵:取感染日本血吸虫后8~9周的鼠肠组织,经消化法收集虫卵,用冷蒸馏水洗涤,置虫卵混悬液一滴(约含100个虫卵)于载玻片上,放于黑暗处以防止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虫卵分泌排泄物(ESA)中有血吸虫病诊断价值蛋白分子,为建立新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家兔后42d,解剖家兔,取肝脏,匀浆后收集虫卵,置于PBS中,4℃过夜,收集上清,制备虫卵排泄分泌物。以虫卵排泄分泌物包被酶标板,采用ELISA检测不同感染度、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同时以虫卵ESA ELISA分别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健康人血清和弓形虫病患者血清,观察虫卵ESA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交叉反应性。通过一维电泳免疫印迹、二维电泳免疫印迹和飞行质谱分析,鉴定虫卵ESA中具有诊断潜能的蛋白分子。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抗虫卵ESA抗体IgG水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与血吸虫感染度呈正相关,在感染早期即检出相应抗体。虫卵ES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97.2%,检测健康人血清的特异性为95.2%,与弓形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性为25.0%。一维电泳免疫印迹试验显示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可识别170×10~3、150×10~3、130×10~3、100×10~3、72×10~3、70×10~3、30×10~3 ku左右的ESA蛋白;二维电泳免疫印迹试验显示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可识别8个蛋白斑点,质谱分析其中1个蛋白斑点为日本血吸虫主要的虫卵蛋白P40。结论日本血吸虫虫卵排泄分泌抗原具有一定的血吸虫病诊断与早期诊断价值,虫卵的主要蛋白P40可能是一个具有诊断潜能的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是呈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中以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所引起的疾病流行最广、危害最大,在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血吸虫虫卵沉积于肝脏,虫卵内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可溶性虫卵抗原对肝星状细胞的调节作用在疾病的进程及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可溶性虫卵抗原对肝星状细胞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