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研究红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Na NO_2-Al(NO_3)_3-Na OH法和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红枣SDF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并通过DPPH·、ABTS~+·、·OH、O_2~-·和H_2O_2自由基清除体系和还原能力评价红枣SDF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枣SDF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为(1.78±0.04)mg/g和(4.12±0.09)mg/g;红枣SDF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H_2O_2清除能力较强,2.0 mg/m L红枣SDF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79.81%和50.07%,尤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725 mg/m L,对ABTS~+·、·OH、O_2~-·的清除能力较弱,并具有一定还原能力。红枣SDF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或用于开发红枣膳食纤维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微波辅助法提取的芹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为原料,研究其对·OH、O_2~-·和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铁还原能力和对芝麻油的抗氧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芹菜渣SDF对·OH和O_2~-·、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SDF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明显,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较弱;在其质量浓度为6 mg/mL时对·OH和O_2~-·、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5.6%,15.6%和35.9%;芹菜渣SDF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对芝麻油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超声协同酶法,研究提取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5%,超声时间15 min,超声功率150 W,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最高的提取率为11.30%±0.36%。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对·OH、O_2~-·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均随着SDF浓度增加清除率逐渐增大,但同VC的清除效果相比较,均明显低于VC。  相似文献   

4.
苦瓜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苦瓜膳食纤维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清除DPPH.的体系中和总抗氧化力体系中,样品的清除能力均超过VC,但在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体系中,其清除能力低于对照样VC,说明苦瓜膳食纤维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因此显示出与VC不同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椪柑渣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高压均质(HPH)提取椪柑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均质压力、处理次数和物料温度对SDF得率的作用规律,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压力37 MPa,处理8次,物料温度41℃条件下,SDF提取率高达43.86%。在最佳高压均质工艺条件下,经均质改性的可溶性膳食纤维(H-SDF)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OH、O2-·和DPP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7.89,6.87,6.17 mg/m L。采用高压均质提取椪柑渣中的SDF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黑灵芝为原料,研究其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在中试水平上通过热水浸提法制备黑灵芝SDF,并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等技术分析其理化性质;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等评价体系表征SDF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从黑灵芝中提取得到的SDF总糖含量47.3%,蛋白质含量7.0%,糖醛酸含量5.7%;红外光谱中有多糖和β-糖苷键吸收峰,GC分析结果表明SDF中的主要单糖以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三者摩尔比分别为1∶4.4∶3;抗氧化实验表明黑灵芝SD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从黑灵芝中提取得到的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显示其具有糖的结构特征,主要单糖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SD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广西巴马长寿人群饮食中代表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方法选取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膳食中7种代表性果蔬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对其进行膳食纤维的提取,获得其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并对其组成成分、吸附能力、抗氧化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7种SDF含量、多糖含量、果胶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最高分别是脐橙、南瓜苗、红薯叶、脐橙,分别为67.28%、63.52%、70.46 mg/g、94.23 mg/g; 7种IDF纯度、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最高的分别是茶树菇、香蕉、茶树菇、空心菜,分别为70.39%、158.86mg/g、51.34mg/g、572.96mg/g。7种SDF和7种IDF中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最大的分别是茶树菇SDF、脐橙SDF、香蕉SDF,依次为14.23 g/g、9.29 mL/g、5.18 g/g;清除DPPH能力最强的是南瓜苗SDF,清除率为73.34%; NO_2~-、胆固醇吸附能力最强的分别是脐橙SDF、茶树菇SDF,依次为17.23、15.99μmol/mg。结论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膳食中7种SDF及7种IDF的灰分及蛋白等杂质含量较低,具有清除胆固醇、NO_2~-、DP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水提法和超声协同酶法提取南瓜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2.0%,果胶酶1.5%,料液比1∶25(g/m L),超声时间15min,超声功率150 W,南瓜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12.88%。南瓜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对·OH和·O2-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可达70%以上,其对DPPH和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率可达60%以上,但其清除能力均低于VC。  相似文献   

9.
以酶提取法提取晋谷21号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多酚,并测定游离酚的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同时研究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以及对戊糖乳杆菌的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6.46±0.11) g/g、持油力为(4.05±0.06) g/g、膨胀力为(1.01±0.04) m L/g。谷子游离酚的含量为(0.881±0.046) mg GAE/g,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游离酚含量为(0.675±0.028) mg GAE/g;谷子游离态多酚的DPP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均大于可溶性膳食纤维中的游离酚。谷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游离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性(R_(SDF)=0.631,R_(谷子)=0.698),谷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游离酚的还原能力和稀释倍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_(SDF)=-0.944,R_(谷子)=-0.899)。当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唯一碳源时,其对戊糖乳杆菌有体外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杏鲍菇为原料,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酸性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加酶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性纤维素酶1.5%、酸性蛋白酶3.0%、时间25min、功率200W、料液比1∶35,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2.52%±0.22%。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对·OH、·O2-和DPP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OH 0.6mg/m L清除率为76.22%,·O2-0.7mg/m L清除率为74.18%,DPPH 0.6mg/m L清除率为76.15%,其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0.7mg/m L清除率为62.70%,但其清除能力均低于VC。  相似文献   

11.
以糜子麸皮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辅助酶法研究液料比、协同时间、提取温度、复合酶添加量对糜子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并分析糜子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糜子麸皮SDF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31:1 mL/g、协同时间21 min、提取温度56 ℃、复合酶添加量1.4%,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6.35%,纯度为91.27%。抗氧化活性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4 mg/mL时,糜子麸皮SDF还原力为1.219,其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45、26.15和5.98 mg/mL,说明糜子麸皮SDF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混合菌种发酵法制备的花红可溶性膳食纤维(MPSDF)为原料,研究其对.OH、O-2.和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OH、O-2.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和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法,测定MPSDF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Schaal烘箱法对大豆油过氧化值抑制效果。结果:MPSDF对.OH和O-2.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EC50分别为4.63mg/mL和8.84mg/mL,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较低。MPSDF添加到大豆油中,其抗氧化效果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接近。结论:发酵法制备的花红可溶性膳食纤维(MPSDF)对.OH和O-2.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大豆油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药食两用中药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选择党参、黄芪、山药、甘草、灵芝、人参、西洋参七种药食两用中药制备了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非水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胆酸盐结合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种膳食纤维成分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党参、灵芝和人参TDF分别具有最高的持水性(11.26 g/g),持油性(6.36 g/g)和溶胀性(9.12 mL/g)。黄芪SDF、山药SDF和西洋参TDF分别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96.27%),羟自由基清除率(97.20%)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60.32%),人参TDF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2283.39 μmol/L/FeSO4)。人参TDF对甘氨胆酸钠结合率最高(59.87%),黄芪TDF对牛磺胆酸钠结合率最高(51.52%),七种药食两用中药膳食纤维对甘氨胆酸钠的平均结合率(34.12%~53.73%)高于对牛磺胆酸钠的平均结合率(28.16%~45.47%)。本研究证实了党参等七种药食两用中药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具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成熟度对甘蓝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成熟度(成熟度A~D分别为最早成熟期采摘样品及每隔5 d采摘的样品)对甘蓝膳食纤维含量、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蓝的成熟,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逐渐降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成熟度甘蓝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均为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但各单糖的相对含量对成熟度差异显著。随着成熟度增加,组成甘蓝SDF的单糖中,葡萄糖醛酸含量持续降低;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显著增加;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含量变化呈抛物线,且在成熟度B时达到最高。随着甘蓝的成熟,甘蓝IDF的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显著增加;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在前期无变化,从成熟度D开始显著降低;阿拉伯糖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并在成熟度D达到最高;而鼠李糖含量始终保持恒定。随着甘蓝的成熟,其SDF与IDF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增强,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成熟度C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15.
对2种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文中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在邻二氮菲-Fe2+体系中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中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等的测定,评价了二者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复合酶酶解法制备的SDF较微生物法发酵液酶解法制备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由于水解程度不同导致二者在红外光谱吸收方面略有差别,吸收强度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甘蔗渣作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法制备蔗渣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制备工艺,并对发酵前和发酵后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结构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接种量10%、pH为7、发酵时间71 h,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7.95%±0.06%。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发酵后的膳食纤维较发酵前样品持水力、持油力及膨胀力都有所增大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其超微结构发现,经过发酵处理后膳食纤维粒径变小,呈现片层状态;红外图谱表明发酵后膳食纤维吸收峰强度增大,整体峰型及位置未发生改变;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发酵处理后衍射峰强度减弱,结晶结构未发生变化。发酵后的膳食纤维DPPH自由基清除能率、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相较于未发酵原料(dietary fiber,DF)最高分别提高了32.9%、0.70、50.55%(P<0.05)。发酵法制备蔗渣膳食纤维可以改善其理化性质及结构,有效提高其抗氧化性。本实验为有效利用甘蔗原料,为副产物的加工利用以及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海芦笋膳食纤维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性能。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和DPPH体系对海芦笋膳食纤维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芦笋膳食纤维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为4.15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本试验测定范围内的最高清除率为40.5%;对烷基自由基的IC50为3.6 mg/mL;对DPPH自由基的IC50为6.28 mg/mL。结论:海芦笋膳食纤维对羟基自由基、烷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但因为膳食纤维的纯度比阳性对照物低,清除机理也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清除自由基的效果弱于阳性对照物。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硒化修饰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最优工艺及硒化修饰对小米SDF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肠道菌群产色氨酸能力的影响,以小米为原料,采用硝酸-亚硒酸钠法对小米SDF进行硒化修饰,并利用正交试验对硒化修饰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别测定硒化修饰前后的小米SDF分子质量、官能团、结晶度,采用扫描显微镜观察硒化修饰前后的小米SDF的微观结构,比较修饰前后小米SDF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以小米Se-SDF为碳源的小鼠粪便稀释液体外发酵液中色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修饰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6 h,质量浓度5 mg/mL亚硒酸钠溶液添加量3 mL,氯化钡添加量0.65 g,该条件下所得小米硒化水溶性膳食纤维(selenium modified soluble dietary fiber,Se-SDF)得率为10.56%,硒含量为2.69 mg/g;修饰后小米Se-SDF分子质量增加,表面多孔且孔径较大,呈蜂窝状,聚合度降低,出现Se=O、Se-OH、Se-O-C等官能团,结晶结构类型无明显变化,结晶指数减小;修饰后小米Se-SDF羟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及促进小鼠肠道菌群产色氨酸能力增强。综上,利用硝酸-亚硒酸钠法成功地修饰了小米SDF,最优工艺下得到的硒化修饰小米SDF具有含硒量较高、抗氧化能力强及促进小鼠肠道菌群产色氨酸能力较强的特点,可用于富硒、补充色氨酸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将微波改性制备、具有良好理化特性的燕麦麸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添加到发酵乳中,研究改性燕麦麸SDF对发酵乳乳酸菌活菌数、稳定性、pH及酸度、凝乳时间、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燕麦麸SDF可显著提高发酵乳中乳酸菌活菌数,改善质构特性(P0.05),有助于形成凝胶网状结构,缩短了凝乳时间,但过量添加会影响发酵乳的口感及稳定性。当改性燕麦麸SDF的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发酵乳的持水力最高达到94.82%,硬度、黏性、胶着性、弹性、内聚性最佳。发酵乳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改性燕麦麸SDF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强,清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39.97%、62.30%、75.5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改性燕麦麸SDF可显著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燕麦麸SDF的应用及功能性发酵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