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发生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分析漏诊原因,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率.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产前超声检查、产后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胎盘植入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中产前诊断胎盘植入8例,符合率为32%(8/25),漏诊17例,漏诊率为68%(17/25).胎盘植入高危因素有:刮宫产史、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有一定的超声特点,漏诊有主观和客观原因.有剖宫产史、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穿透性植入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 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刮宫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等.胎盘植入超声产前诊断漏诊率较高,胎盘位于前壁或中央型前置胎盘、穿透性植入时有助于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发生率、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22例胎盘植入病例。结果:2007—2009年胎盘植入发生率较2004~2006年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胎盘植入在前置胎盘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前置胎盘中的发生率(P〈0.01)。21例患者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例因大量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胎盘植入近年来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前置胎盘是发生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保守性手术治疗胎盘植入,可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分析其图像特征及漏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 年11月经产前超声检查、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胎盘植入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4例,符合率为40%(4/10)。超声声像图表现胎盘后间隙不清晰4例,胎盘与肌层间异常血流及子宫肌层明显变薄各3例,胎盘内漩涡形成2例。植入部位:前壁共5例,检出3例、漏诊2例;左侧壁1例、检出1例;左侧宫角1例、右侧宫底1例、后壁2例均漏诊。产前确诊胎盘植入晚孕3例、中孕1例。宫腔操作史10例,剖宫产史8例(其中1例为2次),合并前置胎盘6例(其中3例为凶险型),合并低置胎盘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产前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价值。胎盘植入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胎盘植入部位及孕周影响诊断率。宫腔操作史、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发病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0例植入性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文献。结果:其中5例急行子宫全切除术;保守性手术治疗3例;1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药物保守治疗后行剖宫取胎盘术。10例中前置胎盘5例,剖宫产史2例,≥3次人工流产史4例,2次人工流产史3例,3次分娩史2例。无产妇死亡。结论:植入性胎盘的发生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刮宫史、高产次有关,正确诊断与处理,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前置胎盘106例并胎盘植入者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凌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49-155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1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产妇ll320例中,前置胎盘106例,发生率为0.9%,其中合并胎盘植入的7例均属中央型(均有宫腔操作史),占前置胎盘总数的6.6%。中央性前置胎盘26例,部分性29例,边缘性5l例,分别占24.5%、27.4%、49.1%。行剖宫产术88例(83.0%),阴道分娩18例(17.0%)。7例胎盘植入中行子宫次全切除3例,保守治疗4例。孕产妇死亡率为0,新生儿窒息2l例(19.8%),新生儿存活率100%。结论:随着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发病率的增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尤为重要。积极期待疗法加适时的手术处理,将有助于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发病率。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有相关关系,中央性前置胎盘为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氨甲蝶呤治疗植入性胎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扬  李坚  吴连方 《中国医刊》2001,36(4):34-35
本院自 1 997年 7月至 1 998年 8月收治 3例植入性胎盘 ,应用氨甲蝶呤 (MTX)治疗成功。现将治疗经过做一报告 :1 临床资料3例产妇年龄分别为 3 5、2 4、3 1岁 ,孕 2 8周引产 1例 ,足月产 2例 ,自然分娩 2例 ,剖宫产 1例 ,有人流史2例。均于产后发现胎盘植入。第 1例因反复阴道出血B超发现子宫前壁下段有不规则强回声团 ,在B超指导下刮宫却刮不出组织 ,临床诊断胎盘植入。第 2例因产后 1 8天大量阴道出血B超提示胎盘残留并探及其周围和内部血流丰富 ,刮宫术中牵拉胎盘组织时出现喷射样出血 ,诊断胎盘植入 ,遂用纱布填塞停止刮宫。此 2…  相似文献   

7.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前置胎盘(前置胎盘组)和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2例(胎盘植入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的年龄、孕次、前置胎盘类型及子宫手术史是发生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前置胎盘组( P<0.05);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正确率为83.3%(10/12),胎盘增厚、胎盘后方子宫壁肌层低回声带变薄(≤1 mm)或消失、胎盘实质内血流丰富、胎盘内腔隙是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特征性声像图;治疗方法主要是积极的期待疗法及适时终止妊娠。结论孕妇年龄≥30岁、孕次≥3次、中央型前置胎盘及子宫手术史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是目前最简便可行的方法,采取个体化处理措施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黏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分娩病例共4458例,其中有人流史2738例,按人工流产次数(0、1、2、〉3次)分A、B、c、D四组,对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黏连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A、B、c、D四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黏连的发生率分别为5.1%、7.26%、27.5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86,P〈0.05),且以胎盘黏连的发生率较高(χ^2=132.420,P〈0.05)。结论无人流史者无胎盘植入发生,前置胎盘、胎盘黏连的发生率亦低,随着人流次数增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黏连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位置胎盘发生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的产前诊断情况、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孕周≥28周且最终被诊断为PAS的孕妇,按照胎盘位置不同分为3组(前壁组、后壁组、两侧壁及宫底部组),比较3组PAS的产前诊断情况、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共纳入2 070名孕妇。一般资料比较上,前壁组在孕次、产次、前置胎盘率、剖宫产次数≥2和既往前置胎盘病史上明显高于后壁组(P<0.05);而后壁组在胎盘粘连、多胎妊娠、人工辅助生殖、阴道分娩率和分娩孕周上均高于前壁组(P<0.05)。胎盘植入程度和产前诊断方面,前壁胎盘中胎盘植入和穿透性胎盘植入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壁组,总的PAS产前识别率前壁组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5);进一步比较胎盘粘连中的产前诊断率,前壁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5),胎盘植入中产前诊断也是前壁高于后壁(P<0.05),穿透性胎盘植入方面,3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围产期处理方式上,前壁组在术前腹主动脉球囊、使用宫腔填塞、子宫捆绑、子宫切除、术后子宫动脉栓塞上高于后壁组(P<0.05)。围产结局方面,前壁组在24 h出血量、输注血液制品情况、其他器官损伤、孕妇转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术后住院天数上均高于后壁组(P<0.05),而后壁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前壁组(P<0.05)。结论: 非前壁胎盘发生PAS的产前诊断率低,但是前壁胎盘发生严重胎盘植入的比例更高,其最终围产结局比后壁组更差。临床工作中一方面需对后壁胎盘发生PAS有更高的警惕性,必要时可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一步确诊,另一方面有必要对产前诊断PAS孕妇进行积极的多学科管理,以改善这些孕妇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以期能为有效控制及减少胎盘植入的发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723例产妇临床资料,以发生胎盘植入的78例产妇为胎盘植入组,按照月份以1:2的比例抽取156例未发生胎盘植入的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80%(78/9723),粘连性胎盘植入占52.56%,植入性胎盘植入占47.44%,部分性胎盘植入占96.15%,完全性胎盘植入占3.85%;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流产史、产次、合并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有产科合并症情况下产妇胎盘植入的发生风险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引起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有前置胎盘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作为降低胎盘植入发生的一个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抽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358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为60例,收集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有剖宫史的占85%;出血史的占85%,流产平均为(2.7±1.8)次,其中宫颈膨大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影响甚大,发生率为61.7N;进行子宫切除率为45%;瘢痕宫率为53.3%。结论:手术前应对有多次流产史、大出血史、早产史、患瘢痕子宫的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保证胎盘植入的确诊率。当发现宫颈膨大患者时,应及时对其子宫进行手术切除,以免引起大出血而造成生命威胁。同时为了降低婴儿窒息率,应注重孕妇的早期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门对C)是产妇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产科DIC的发‘t)$约占分娩总数的l%。,应引起产科医师重视。现将我院1987年以来/{+9例DIC患K的观察,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回一般资料9例中初产力一16例,经产妇3例;年龄23~28*。足门产5例,中期引产2例,重症胎盘早剥1例,前置胎盘1例。分娩方式:刮宫产5例,阴道分娩2例,利凡诺尔羊膜腔引产2例。*IC发生时间:)“前2例,产时3例,产后4例(时间为3)n。in~ZI。l个等)。9例均有诱发DIC的高危因素:下水栓塞2例,奸高5,1;l例,匠w胎盘’I(剥1例,”后出血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围生期处理要点,为保证围产结局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2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列为对照组,选择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2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列为观察组,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加强围生期管理。对比两组胎盘植入诊断率、手术指标、并发症等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前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395,P =0.004);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52.43±42.66)min、(1743.77±315.58)ml、(2044.28±341.59)ml、37.50%,均低于对照组(t =6.443,P =0.009;t =10.334,P =0.001;t =11.323,P =0.000;χ2=8.395,P =0.004);观察组感染率4.17%,低于对照组(χ2=4.325,P =0.037)。结论:加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围生期管理有利于改善围产结局,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8年5月27例胎盘植入患者。结果:27例胎盘植入患者年龄≥35岁18例,孕产次≥3次者21例,有剖宫产史者16例,17例合并前置胎盘;产后出血20例,失血性休克8例,子宫切除10例.保守治疗成功17例。结论:胎盘植入的发生与产妇高龄,多次引产、流产,剖宫产和前置胎盘等有关;其病情凶险,治疗方法除子宫切除外,保守性治疗亦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病因、类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0个月来确诊为胎盘植入的1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为侵入性胎盘,6例为植入性胎盘,2例为穿入性胎盘;11例阴道流血≥500ml;7例行子宫切除或次全切除术,8例行保守性治疗。结论:植入性胎盘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胎盘植入后易发生产后出血,其处理应根据病变特点,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宗国华 《中外医疗》2010,29(21):97-97
目的通过胎盘植入病例的分析,探讨胎盘植入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通过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18例胎盘植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穿透性胎盘植入者及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因植入面积过大,术中止血困难,行子宫切除术。16例粘连性胎盘、胎盘植入型者术中成功止血,保留子宫。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治疗、随访。术后1~2个月宫腔残留胎盘组织均完全排除。结论患者胎盘植入与流产、刮宫等宫腔手术操作有关。多伴有胎盘位置异常。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类者多能保留子宫保守治疗成功,穿透性植入胎盘及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盘或植入面积过大过深者因出血多,止血困难,多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的原因中胎盘因素占很大比例,如产后胎盘滞留、胎盘龛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胎膜残留,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在有多次刮宫史、孕产史、子宫肌瘤剔除史、前置胎盘或者剖宫产史,也偶尔见于初次孕产妇,多为子宫肌壁发育不良者,由于子宫肌壁存在解剖缺陷,胎盘绒毛在底蛻膜不能吸收充分的营养,绒毛滋养细胞具有增生性,便会浸润肌层,部分患者可出现子宫肌壁穿透,致内出血。  相似文献   

18.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凌  蔡丽瑛  安媛 《黑龙江医学》2003,27(9):648-650
目的 了解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 995 -0 1~ 2 0 0 2-1 2间分娩的 60 5 6例产妇中 ,98例前置胎盘和其中 1 3例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孕周 ,胎盘位置、产妇年龄、妊娠次数、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60 5 6例中 ,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 6% ,合并胎盘植入占前置胎盘的 1 3 2 %。经统计分析表明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有相关关系 ,相对危险度为 2 2 9 86,其 95 %可信区间为 1 46 3 6~ 3 86 5 6。结论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有相关关系 ,中央型前置胎盘及3次以上妊娠为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Usta  I.  M.  Hobeika  E.  M.  Abu  Musa  A.  A.  王佳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16-16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植入(PA)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研究设计:回顾研究了20年来347例前置胎盘产妇,其中22例伴PA的产妇为研究组,325例无胎盘植入的产妇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的年龄、吸烟率和前次剖官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多产、反复流产、前壁或中央性胎盘及低社会经济地位者所占比例相似。PA的发生率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以前未发生及1次、2次、3次、4次、5次剖宫产后相对应的PA发生率分别为1.9%、15.6%、23.5%、29.4%、33.3%、50.0%。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A的预测因子为高血压(OR13.9,95%CI2.1~91.2,P=0.006)、吸烟史(OR3.4,95%CI1.1~10.2,P=0.031)及剖宫产史(0R7.9,95%CI1.7~37.4,P=0.009)。PA组住院时间较长,估计失血量较多,需要输血的比例较高。仅病例组有孕妇实施了剖官产子宫切除及髂内动脉结扎。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和新生儿结局相似。结论:前置胎盘发生植入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及剖宫产史,而新生儿结局与单纯前置胎盘类似。  相似文献   

20.
游一平  雷莹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096-2099,2103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1月住院治疗的139例前置胎盘,其中合并胎盘植入17例。结果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生率12.23%;很少发生产前出血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多有胎盘植入;胎盘植入组即使产前出血,其次数及出血量较无胎盘植入者低。结论 对不发生或极少发生产前出血,有多次孕产史的中央型前置胎盘,要考虑胎盘植入。浆膜面全肌层缝扎止血法可成功保留子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