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②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Bcl-2、Bax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③结果肺癌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x^2=4.74,P〈0.05);肺癌组织Bax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x^2=5.65,P〈0.05);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MI)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8.28、9.62,P〈0.01);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肺癌组织AI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t=2.41,P〈0.05);Bax蛋白表达阳性的肺癌组织AI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t=2.62,P〈0.05);Bcl-2、Bax蛋白的表达均与MI无关(t=0.70、0.22,P〉0.05)。④结论Bcl-2蛋白具有抑制肺癌细胞凋亡作用,而Bax蛋白具有促进肺癌细胞凋亡作用,因肺癌组织存在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NA、Bel-2和Bax的表达水平,探讨PCNA、Bcl-2和Bax在LS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非典型增生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29/30),93.3%(28/30)和60%(18/30),声带非典型增生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30%(3/10)和70%(7/10)。PCNA和Bcl-2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CNA的高表达和Bel-2与Bax表达失衡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中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促凋亡基因Bax有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3例肺癌标本中Bax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13例肺部Bax表达的阳性率为60.2%,(68/113),其中鳞癌61.2%(30/49),腺癌57.8%(26/45),腺鳞癌50.0%(3/6),大细胞癌71.4%(5/7),小细胞癌66.7%(4/6),Bax阳性率在非小细胞肺癌(59.85)与小细胞肺癌(66.7%)之间无差异的显著性(P>0.05),与病人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与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及P<0.05)。结果表明,促凋亡基因Bax在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说明其参与了肺癌细胞凋门的调节,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C-erb B-2基因在肺癌中表达意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C-erb B-2基因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各类型肺癌组织和lO例正常肺组织中C-erb B-2基因的表达。结果:C-erb B-2基因在正常肺组织和小细胞肺癌中未见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5.71%,其中肺鳞癌表达率为6.3%,肺腺癌为50.0%,两者差异显著(P〈0.05)。C-erb B-2基因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差异明显(P〈0.05),低分化组为70%,中分化组为13.3%,高分化组为0。而在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rb B-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腺癌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erb B-2基因的检测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脯氨酰羟化酶基因(PHDs)mRNA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HD1、2、3基因的表达及癌组织Bax、Bcl-2的表达。结果 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癌组织PHDs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和Bcl-2阳性表达病例分别占33.9%(19/56)和32.1%(18/56)。PHD3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HDs mRNA表达增强。PHD3 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脯氨酰羟化酶基因(PHDs) mRNA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HD1、2、3基因的表达及癌组织Bax、Bcl-2的表达.结果 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癌组织PHDs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和Bcl-2阳性表达病例分别占33.9%(19/56)和32.1%(18/56).PHD3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HDs mRNA表达增强.PHD3 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7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12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urvivin基因和Ki-67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80、26%(61/76)和69、74%(53/76),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间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42,P<0.01)。结论 不同性质的肺病变组织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用作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的可靠指标和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相关,Survivin基因可能具有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4 3例非小细胞肺癌及 2 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Bax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 ;以PCNA标记细胞增殖指数 (MI)检测其增殖活性 ;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 (AI)。③结果肺癌组织Bax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 (χ2 =5 .6 5 3,P <0 .0 5 ) ;肺癌组织中AI和MI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细胞 (t′ =8.2 79、9.6 2 0 ,P <0 .0 0 1) ;Bax蛋白表达阳性的肺癌组织细胞AI明显高于Bax表达阴性细胞 (t=2 .6 17,P <0 .0 5 )。④结论 肺癌组织Bax蛋白表达下调 ,细胞增殖及凋亡均较活跃 ;Bax蛋白的过度表达具有促进肺癌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NSCLC病理、生物学行为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NSCLC肿瘤组织和40例肺良性组织中Livin、Caspase-3和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其表达与NSCLC病理、生物学行为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探讨Livin、Caspase-3和Bel-2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Livin和Be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72.41%比0.0%,74.71%比0.0%,P=0.000),Caspase-3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67.82%比87.5%,P<0.05).Livin、Caspase-3和Bel-2表达主要位于胞浆,未见核内表达.其表达与肺癌的组织细胞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以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在NSCLC中,Livin蛋白表达与Caspase-3和Bel-2蛋白表达有相关性(r1=-0.260,P=0.015;r12=0.351,P=0.001).Livin、Caspase-3和Bel-2不是影响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ivin蛋白、Be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Livin的表达与Caspase-3、Bel-2蛋白的表达呈相关性,三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Livin、Be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TTG和bFGF在6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TG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5%(42/61)和73.77%(45/61),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和15%,P〈0.05),PTTG和bFGF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TTG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存在PTTG和bFGF蛋白高表达,提示PTTG可能通过激活bFGF表达促进微血管的形成,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TG基因有望成为肺癌新的肿瘤分子标记和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选择甲苯作为反应溶剂,氧氯化磷稍过量,反应毕直接用氢氧化钠中和,分层萃取,蒸出溶剂即得产品。结果通过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的优化,减少了氧氯化磷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至2h,降低反应pH值至接近中性。结论本工艺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FOXO3a是细胞凋亡、增殖、新陈代谢状态、细胞周期阻滞、DNA损伤和寿命等的关键调控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OXO3a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就FOXO3a结构和功能以及在肿瘤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免疫抑制微环境和血管的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提示,TAMs并非单一起源于骨髓单核细胞。但在不同肿瘤中,其起源、表型与功能仍存在争议。对TAMs的起源及其与M1/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和TAMs作为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TAMs亚群及其在免疫治疗中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自身免疫性垂体炎(PAH)是一种以炎症病变局限于垂体为特征的罕见疾病,目前其诊断多为排除性,需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垂体相关免疫学指标可帮助诊断且有预测未来垂体功能减退的价值。PAH确诊及分型以垂体活检病理为金标准,以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最常见,近年IgG4相关性垂体炎等检出率不断上升,而与垂体瘤等继发性病因的鉴别诊断对于治疗方向的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空腹血脂检测在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开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588名患者,分别采集患者的空腹和非空腹状态下血液样本,同时测定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两次检测的结果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进行对比。结果:与空腹结果相比,非空腹TG 升高0.47 mmol/L(43.7%),HDL-C升高0.03 mmol/L(1.0%),LDL-C 降低0.06 mmol/L(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C 升高0.01 mmol/L和non-HDL-C降低0.02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TG外,非空腹TC、HDL-C、LDL-C与空腹状态相比变化微小,可以代替空腹血脂检测作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血脂谱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 探讨首诊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病耻感水平与其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S)、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56名首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患者的PSP评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家庭收入、PDDS评分及NOSIE评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DDS评分与NOSIE评分之间、PDDS评分与PSP评分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0.586, r=-0.50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PSP评分的因素有住院时间、性别、NOSIE评分和PDDS评分;住院时间长、男性患者、NOSIE评分低及PDDS评分高的患者,PSP评分越低。结论: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精神症状有关联,病耻感越强烈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近10年儿童血清特异性IgE(sIgE)过敏原的分布及演变情况。方法:采用Allergy Screen试剂盒用免疫印迹法,对6 202例1~14岁患儿的血清sIgE过敏原进行检测分析,探讨过敏原的分布与年龄、季节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SAS9.1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 202例中血清sIgE阳性者3 523例,占56.8%。阳性率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户尘螨24.07%、霉菌类(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黑曲霉)21.09%、屋尘17.01%。随年龄增长,阳性率越来越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吸入性sIgE不同季节的阳性检出率不同。结论:户尘螨、霉菌类、屋尘为天津地区患儿最常见过敏原。过敏原的分布与年龄、季节均有相关性。部分食物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但食物过敏原检测与实际生活中过敏情况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根尖屏障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应用于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近或超过根尖孔发育形成年龄的未闭合的、且已发展成为慢性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年龄上限不超过18岁)44颗。试验组在根管显微镜下用MTA严密封闭根尖开放部位,硬固后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在根尖部有硬组织形成后行根管充填。两组术后均定期复查,时间上限为18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及X线片结果。结果:经过18个月的观察,试验组中无1例出现临床不适症状,仅1例根尖病变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中1例发生牙齿的根折,4例在18个月的期限内未完全形成根尖屏障,总有效率为77.27%。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 p>0.05)。结论:MTA是一种理想的根尖封闭材料,可减少复诊治疗的次数及治疗周期,而且还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11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其中包括3例血疱状动脉瘤。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栓塞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1个动脉瘤100%栓塞10例,其中的3例血疱状动脉瘤,2例完全栓塞,另1例虽然达到完全栓塞,但因瘤腔内弹簧圈被血流冲离动脉瘤腔,溢入颈内动脉内。95%栓塞1例。11例患者术后24个月内行临床随访,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mRS评分全部为0分。仅9例同意行CTA复查,无动脉瘤腔复发。结论: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能够即时将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隔离,达到解剖治疗效果。目前适合于出血性颈动脉前壁动脉瘤的急诊治疗。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是人体内的一种具有多样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属于胰岛素家族的一种多肽.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影响细胞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IGF-1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注意到IGF-1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特别在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发育及一些病理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形成的过程.IGF-1在原发性高血压(EH)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也日益受到关注.现就IGF-1与EH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