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时影像虚拟导航系统在肝癌微创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实时影像融合虚拟导航技术对常规超声显示不佳的肝癌病灶行经皮肿瘤微创治疗,明确此影像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共22个肝癌病灶接受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消融术,并于术后1月内经增强CT/MR评定消融效果.结果 20个病灶完全消融,2个病灶有局部残留.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实时影像虚拟导航系统能精确定位病灶,引导穿刺和监控治疗,特别对常规超声不显示的肝癌病灶,虚拟导航技术更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消融治疗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个等回声和2个靠近膈肌受肺气干扰而超声显示不佳的肝细胞性肝癌病灶,在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消融,观察局部消融效果。结果 治疗后经对比增强CT或MRI判定,4个病灶2个完全消融,2个有局部残留。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在肝癌经皮消融治疗中,对常规超声显示不佳的病灶,实时虚拟导航系统有助于正确引导穿刺和监控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亚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尤其在我国。放疗化疗对此类肿瘤往往无效,传统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微创、高效治疗肝癌的方法,其中影像导引的化学消融(chemo—ablation)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展,该方法是将化学蛋白凝固剂经皮直接注入肿瘤内,使凝固坏死的组织自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射频微创治疗误为肝癌的肝脏良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BUS、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而仅靠病史和影像学手段难以与肝癌鉴别或误为肝癌屡见.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是治疗肝癌的新型微创技术[2],我院2000-05~2004-12应用该技术治疗误为肝癌的肝脏良性肿瘤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微创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98例肝癌患者126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51例60个病灶,转移性肝癌47例66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CT比较,治疗中51例69个病灶使用了超声造影引导消融。结果:126个病灶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判定89.7%(113/126)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0.3%(13/126)的病灶消融不全;增强CT判定88.9%(112/126)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1.1%(14/126)的病灶消融不全,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微创治疗中不但起着定位肿瘤、引导穿刺、监测治疗过程的作用,而且是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热消融治疗肝癌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并比较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两种消融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879例肝癌患者实施热消融治疗,RFA组323例,MWA组556例,比较两种消融技术治疗肝癌的并发症.结果 879例患者1652个肿瘤共接受1030次热消融治疗.323例562个肿瘤接受376次RFA;556例1090个肿瘤接受654次MWA.RFA组和MWA组死亡、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31% (1/323)、3.5% (13/376)、5.9% (22/376)和0.36% (2/556)、3.1% (20/654)、5.7% (37/6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消融治疗肝癌是安全的,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MWA与RFA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8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标准化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康复目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心理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途径,使患者真正受益且有效规范临床护理程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就诊本科室的近胆囊旁肝癌患者65例为观察组,病灶共65个,选择同期位于肝实质内的肝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病灶共55个。均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统计消融结果。持续随访3~24个月,观察肿瘤的灭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消融效果均较好,一次消融成功率、辐射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复查,4个病灶局部肿瘤进展,其发生率6.15%(4/65),疗后3个月,肿瘤完全坏死率89.2%(58/65);对照组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9.09%(5/55),肿瘤完全坏死率94.5%(52/5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自然消退,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23%(45/65),对照组发生率76.00%(38/50),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凯  李云  郑刚  金则选  晋红  罗旋  潘登  钟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31-313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布针策略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拟对62例肝癌(经临床确诊或经病理确诊)患者62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从肿瘤中央开始布针,顺序向周边延伸;B组从肿瘤周边开始布针,顺序向中央延伸.治疗后3个月复查彩超或增强CT,评价病灶消融效果.结果 两种布针方法消融治疗有效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方法消融效果好的部分多于B方法,有更多的病灶完全毁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布针方法RFA治疗肝癌均有效,但从肿瘤中央开始布针,顺序向周边延伸的方法优于从肿瘤周边开始布针,顺序向中央延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33例肝癌患者的40个肿块接受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RFA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95%,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7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6%,多发病灶者完全消融率7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肾肿瘤患者(22个病灶),其中肾癌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肿瘤直径1.0~3.8 cm.治疗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线植入肿瘤内,瘤周放置测温针实时监测温度,肿瘤直径小于2 cm者使用一根微波天线,肿瘤直径大于2 cm者使用2根微波天线.微波消融后3 d内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残存肿瘤,造影无肿瘤残存者治疗后1、3、6个月,随后每6个月行增强CT/MR或超声造影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20例病灶在一次消融后完全坏死,2例病灶在二次消融后完全坏死,微波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内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肿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的微波天线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灌注肝组织增大微波凝固范围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改进的微波天线对新鲜猪肝进行凝固,凝固前或凝固中在肝组织中预先或持续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总能量采用18000J(60W300s)和45000J,凝固过程中天线旁开5mm、10mm、15mm实时测温,凝固结束后纵向剖开标本,测量凝固体的范围和形状。比较注射不同液体及不同注射方式对热场、凝固范围和形状的影响。结果总能量45000J,对照组凝固体积、横径及横径与纵径之比分别为(22.9±2.2)cm3、(3.6±0.06)cm、0.69±0.03;蒸馏水组分别为(36.1±3.4)cm3、(3.9±0.06)cm、0.80±0.06;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2.8±3.7)cm3、(3.8±0.15)cm、0.78±0.04。蒸馏水组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盐水组与蒸馏水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蒸馏水组及对照组微波天线的杆温分别为(39.7±4.0)℃、(41.7±4.0)℃、(6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8)。结论增加组织中的水分含量可降低微波凝固天线的杆温,减少中心碳化,增大凝固范围,凝固形状更接近球形。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实时影像融合虚拟导航系统(RVS)联合CEUS引导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后新生或复发病灶的价值。方法 收集111例因HCC接受RFA治疗、且治疗后发现新生或复发病灶患者,对其中78例患者的86个病灶(77个新生病灶和9个复发病灶)行经RVS联合CEUS定位引导RFA治疗(RVS联合CEUS组);对另外33例患者的38个病灶(26个新生病灶和12个复发病灶)行CEUS定位引导RFA治疗(对照组)。计算并比较两组的准确定位率、灭活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 RVS联合CEUS组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病灶84个(84/86,97.67%),对照组25个(25/38,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治疗后1个月,RVS联合CEUS组的病灶灭活率为95.35%(82/86),高于对照组;RVS联合CEUS组病灶局部复发率为8.14%(7/86),明显低于对照组[36.84%(14/38),χ2=15.434,P<0.001)。结论 RVS联合CEUS引导可有效提高RFA对于HCC治疗后新生或复发病灶的准确定位率和早期灭活率。  相似文献   

15.
低杆温技术扩大肝组织微波消融范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降低天线杆温来增加微波能量输出以扩大单次微波消融范围,减少穿刺次数,为改善临床局部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冷式低杆温微波天线对离体新鲜猪肝和活体猪肝进行单点微波消融,单源能量输出(60~80)W×(300~1500)s,双源能量输出70W×1200s,观察不同消融条件下肝组织凝固范围的大小。结果体外肝和活体肝内单源能量输出(80W×1500s)造成的组织消融范围分别为7.4cm×5.6cm和5.9cm×3.5cm,活体肝内双源消融灶大小为6.7cm×5.4cm。结论运用低杆温天线可加大能量输出,扩大了体外肝和活体肝组织的单点微波消融范围,可望改善临床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915 MHz微波经皮凝固肝动脉及门脉损伤的活体实验效果.方法 制造肝动脉及门脉损伤模型后,分别行超声造影引导下915 MHz微波经皮凝固治疗与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者的止血效果、出血量与病理结果.结果 915 MHz微波经皮肝动脉及门脉损伤的止血效果优于药物注射,出血量明显小于注射法,病理结果显示血管壁坏死及周围组织凝固改变较注射法明显.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下915 MHz微波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经皮凝固肝动脉及门脉损伤的犬活体实验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多方法联合动脉栓塞(TAE)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98例肝癌患者行多电极射频治疗加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联合TAE治疗,同时观察治疗组与单纯TAE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肿瘤血供变化,声像图特征等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术后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和减少率92.93%;肿瘤缩小率91.93%,AFP转阴率82.54%,术后随访年,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31%、78.68%,远高于单纯TAE组的59.46%和31.53%。结论:超声引导多方法联合TAE技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超声为观察治疗前后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及与临床疗效关系提供主要依据,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连续与间歇作用微波消融离体肌组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导植入式微波不同辐射方式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效果,为临床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2450 MHz微波,相同输出功率,相同作用时间,分别采用连续波和每发射100 s间歇1O s和20 s的间歇辐射方式,进行离体肌组织消融,观察消融区形态、范围、热场温度及病理结果.结果 在相同输出功率,相同发射时间条件下,三种作用方式的消融形态、范围、前向距离、热场内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表现相同.结论 单导植入式微波连续波辐射与间歇式辐射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凝固效果无明显差异,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